刘俐娜;陈海波;徐力;史贻玉
目的:观察两种手术对青光眼患者的视野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12/2017-05我院行抗青光眼手术患者69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EP组(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和XQ组(小梁切除术).于术前和术后1、3mo观察眼压、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容量(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前房角宽度(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视力、视野光敏感度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视野指数矫正模式标准差(correct 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CPSD)、周边视野的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并对比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EP组住院时间(3.08±0.42d)明显低于XQ组(4.53±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4,P<0.05).EP组视力恢复时间(3.26±0.30d)明显低于XQ组(4.96±1.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0,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ACA、ACD、ACV均明显高于术前,PD低于术前,且两组患者间术后ACA、ACD、ACV、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RNFLT、MD、CPSD均降低,M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XQ组对比,EP组术后的CPS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XQ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4,P=0.004).结论:与小梁切除术对比,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更有效地减缓视野进展,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安全性更高,而其在RNFLT改善程度与小梁切除术效果一致.
作者:祝芸芸;王恒;蔡晓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评估不同切口尺寸的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对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患者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等眼部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2017-12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的PCO患者41例4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后囊切开尺寸将患者分成2组,囊膜切口≤3.5 mm为组1(20例20眼),囊膜切口>3.5mm为组2(21例21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 mo行BCVA、屈光度、IOP、ACD、黄斑厚度(MT)等检查.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屈光度(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组2患者IOP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9,P=0.013).术后1wk,两组患者ACD均较术前明显变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1、3mo两组患者A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MT均较术前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囊切开尺寸对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IOP影响显著,对BCVA、ACD、SE、MT无明显影响.
作者:曹薇;崔红平;倪双;郭海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斜视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或各类机械性限制引起.手术治疗是斜视矫正的重要方法,初人们的关注点只在眼位,但随着对手术患者逐渐深入地观察及随访,有研究发现斜视手术可能改变眼球原本的屈光状态.本文从斜视手术后受术者屈光状态、眼球参数的改变、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作一综述,希望能对斜视手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为确定术后验光配镜的理想时间提供依据.
作者:周文轲;张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的矫正效果和对患者角膜形态以及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7-01在我院收治的青少年儿童近视患者150例282眼,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镜组.框架镜组进行常规配镜治疗,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给予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在治疗前和治疗1a后对所有患者的视力情况进行检测统计,记录矫正前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和屈光度并进行比较,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角膜塑形镜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框架镜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角膜曲率角膜塑形镜组显著低于框架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屈光度角膜塑形镜组明显低于框架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显著高于框架镜组的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患者效果显著,但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临床应用过程中应针对可能会引发并发症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地防范,使治疗过程更加安全.
作者:肖志刚;邓姿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早期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分析AL与性别、胎龄、矫正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其它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03/10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眼科筛查的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400例800眼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生后4~6 wk内首次检查所获得的AL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早产儿400例800眼,右眼和左眼AL分别为16.11±0.58、16.13±0.5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双眼AL的平均值作为该组受检者的AL即16.12±0.55mm.本研究中,不同性别早产儿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L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矫正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均呈正相关(r=0.427、0.401、0.635、0.691、0.878,均P<0.01),与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r=-0.153,P<0.01).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L与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得出回归方程Y=4.109+0.029X1+0.481X2+0.978X3(Y=AL,X1=胎龄,X2=前房深度,X3=玻璃体腔长度).结论: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早期平均AL为16.12±0.55mm,且其与性别无关,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矫正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均呈正相关,与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
作者:王倩;李聪慧;潘爱洁;信伟;杨静;尚文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探讨mGCC与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pRNFL)及视野的相关性,以期为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7例80眼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80眼为对照组.采用光学断层扫描仪(OCT)测量并比较两组受检者mGCC、pRNFL厚度,分析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探讨mGCC与pRNFL及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上方、下方及平均mGCC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方、下方及平均p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mGCC与pRNF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8,P<0.01),与M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86.39μm为截点值,mGCC诊断原发性青光眼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6.25%.结论: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与pRNFL呈正相关关系,与MD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何文静;梁祝年;蓝倩倩;曾思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评估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巩膜扣带术中使用吊顶灯照明系统的优势.方法:在这一对照、回顾性研究中,72例72眼于密涅瓦医院接受巩膜扣带术治疗的RRD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吊顶灯照明下行巩膜扣带术,B组进行常规巩膜扣带术.两组均于术前、术后1、3、7、14、30、90和180 d进行随访.指标包括其它手术操作、佳框架眼镜矫正视力(BSVA)、手术时间、视网膜裂孔再次出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6mo,两组BS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再次出现视网膜裂孔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异,但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结论:通过我们观察得出结果,使用巩膜扣带术治疗RRD时,吊顶灯照明系统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即使这些结果需要在更大人群中进一步研究证明.
作者:Valerio Piccirillo;Michele Lanza;Carlo Irregolare;Antonello Iovine;Agostino Diplomatico;Sandro Sbordone;Alfonso Savastano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3.0 mm巩膜隧道切口与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2我科收治的114例114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Phaco治疗,作3.0 mm巩膜隧道切口者纳入对照组(30例30眼),作3.0 mm透明角膜切口者纳入观察组(84例84眼).比较术前和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密度、角膜散光度(corneal astigmatism,CA)、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泪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和术后3 mo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CEC密度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CA、TMH、EG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UCVA水平(LogMAR值)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超声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mo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行Phaco较3.0 mm巩膜隧道切口更为适宜,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黄泳瑜;谭劲光;梁伟亮;关卫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30眼,按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分为2组:植入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的患者42例65眼作为观察组,植入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患者43例65眼作为对照组.术后3mo,观察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CIVA)、裸眼近视力(UCNVA)、等效球镜度数(SE)、裸眼离焦曲线情况,并对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视近脱镜率、视觉干扰症状及满意度.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UCD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UCIVA、UCNV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两组患者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裸眼离焦曲线在+0.50~-3.00 D范围内平稳,LogMAR视力均在0.301以下,-3.50D后开始缓慢上升;对照组在±0.5D之间出现波谷,两端均快速上升.术后3mo,观察组患者出现视觉干扰症状者的比例(4/42)与对照组(2/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观察组患者视近脱镜率达97.6%(41/42),对照组为18.6%(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38);观察组患者单眼视远满意度为92.3%,对照组为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观察组患者单眼视近满意度为98.5%(64/65),对照组为16.9%(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26,P<0.01).结论:区域折射型MIOL可提供良好的远中近全程裸眼视力,能够满足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远、中、近距离用眼需求,术后不良视觉症状少,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胡东瑞;曾庆森;马嘉培;徐丹丹;阮罗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评价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网,收集康柏西普与常规治疗对DR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修改后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随机对照研究,合计18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康柏西普显著降低随访1、3mo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手术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N1波潜伏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能力4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康柏西普显著降低前房炎症、角膜水肿、高眼压、术中出血、医源性视裂孔、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根据对照组处理方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全组分析一致.结论:对于DR患者,玻璃体腔内单纯注射康柏西普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杏;刘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不同年龄段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3/2016-03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20例161眼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划分为3组,即4~6岁学龄前期组患儿40例54眼,7~9岁学龄期A组患儿40例52眼,10~12岁学龄期B组患儿40例55眼,三组患儿均采用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学龄前组、学龄期A组、学龄期B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82.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5,P<0.05),其中学龄前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学龄期A组和学龄期B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治疗效果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χ2=7.875,P=0.017),Pearson列联系数r=0.216.学龄前组、学龄期A组、学龄期B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5.0%、87.5%、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2,P>0.05).结论: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较好,其中4~6岁患儿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陈媛媛;安思维;高金保;陈美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成人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05/2016-11我院收治的成人泪道阻塞患者34例46眼,均接受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术后随访6~18mo,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泪道置管,术后2~3 mo拔管.至末次随访,治愈39眼(85%),好转5眼(11%),无效2眼(4%),后行经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39眼(85%)治疗中鼻腔少量出血,15眼(33%)眼睑水肿,11眼(24%)内眦部瘙痒不适,1眼(2%)义管滑脱.结论: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是治疗成人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高明;韩玫;王晓东;成敏;承伟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青光眼滤过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式,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即为手术部位过度愈合、滤过道瘢痕化产生.滤过道瘢痕化的主要特点即为细胞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形成的肌成纤维细胞迅速产生过量的细胞外基质,并通过细胞外基质产生收缩力,造成组织结构的异常,妨碍滤过道引流.本文主要就肌成纤维细胞在青光眼滤过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病理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柯;聂圣琼;郑雅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对角膜、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8/2017-02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20例24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67例134眼)和FS-LASIK组(53例106眼).SMILE组患者行SMILE术治疗,FS-LASIK组患者行FS-LASIK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和屈光度情况,分析手术对角膜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术后1、3mo,两组患者UCVA、BCVA和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mo,两组患者BUT和SⅠ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BUT和SⅠ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SMILE组明显优于FS-LASIK组.术前和术后1、3mo,两组患者角膜薄点高度和角膜后表面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和FS-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有很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但SMILE术后泪膜稳定性优于FS-LASIK术,两种术式在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景聪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在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7-12于我院就诊因PDR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233例237眼)的临床资料,分为NVG组和非NVG组,分析患者术后发生NVG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未发生NVG组217眼.发生NVG者共20例20眼,12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其中6眼晶状体后囊膜缺失或不完整;14眼合并有高血压;16眼合并有高血脂症;6眼再次行PPV术;2眼为硅油填充眼或者已行硅油移除眼.玻璃体切除术中联合白内障手术合并晶状体后囊膜不完整与PDR手术后发生NVG有相关性;玻璃体腔硅油填充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发生NVG起到抑制作用.高血压、高血脂、再次PPV术与PDR术后发生NVG无相关性.结论:正确把握晶状体手术时机、恰当选择玻璃体腔填充物对预防PDR术后发生NVG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沙亚飞;段松岚;王训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磁共振泪道水成像(MRH)技术在溢泪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溢泪患者40例52眼,于治疗前对所有病变泪道行MRH检查,结合泪道冲洗探查明确溢泪病因及病变局部解剖、功能异常,制定相应治疗方式,并于治疗后再次行MRH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组中有10例14眼为功能性溢泪,余30例38眼均为泪道梗阻;经MRH检查显示梗阻水平分别位于泪小管(9例9眼)、鼻泪管(18例26眼)、泪小管+鼻泪管(3例3眼)且部分病变侧泪囊呈不同程度扩张、变形;经冲洗探查及眼科查体可知,部分遇硬性阻抗(3例3眼)、泪小点表面红肿(3例3眼);冲洗可见脓性、浆液性、粘液性分泌物;综合所有检查信息制定3种手术方案;术后复查MRH表现为泪道通畅、泪囊不同程度缩小.结论:本研究将MRH检查信息与泪道冲洗探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多种差异性手术方案并以MRH评估其疗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准确、实用的泪道病变诊疗、评估方法.
作者:和鸿;时宏;高逸飞;杨晓钊;张懿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以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及末端息肉样血管扩张病灶为特征的眼底疾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大面积视网膜黄斑下出血(submacular hemorrhage,SMH)甚至玻璃体腔出血是PCV的严重并发症,往往需要手术干预.其手术治疗包括气体填充和/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注射、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切开或外路引流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PCV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手术治疗新进展等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任晴;崔蕾;高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眼球结构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病例研究.收集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3例46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分析手术眼和对侧非手术眼术后3 mo后复查时的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轴长度、眼球突出度等参数.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均一次性达到视网膜完全复位,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至末次随访,与非手术眼相比,术眼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球突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有效,其对眼球前房深度、眼球突出度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作者:仇长宇;宫玉波;石圆圆;赵宏伟;许倩倩;赵军;潘朝阳;高付林;李雨心;罗灵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6-01在我院眼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60例6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29例29眼,对照组31例31眼.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d,1、3、6mo的视力、眼压、手术成功率等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0例60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成功率为93%,对照组成功率为81%;研究组手术成功率虽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在术后6 mo时两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均有所提高,组内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眼压方面,两组间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点对眼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3mo,研究组患者的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6 mo时,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与术后6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他两两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有较高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昆;彭娟;孙彩虹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