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对视网膜毛细血管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瑾;赵伟;闫配

关键词: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摘要: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对于治疗视网膜疾病,比如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革命性意义.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能明显减轻黄斑水肿,但同时是否也会破坏视网膜微循环、加快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本文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超广角眼底血管造影(ultra-widefiel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UWFA)技术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抗VEGF治疗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从黄斑无血管区面积、无灌注区大小及血流密度三方面进行综述.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对视网膜毛细血管影响的研究进展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对于治疗视网膜疾病,比如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静脉阻塞具有革命性意义.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后能明显减轻黄斑水肿,但同时是否也会破坏视网膜微循环、加快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本文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超广角眼底血管造影(ultra-widefiel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UWFA)技术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抗VEGF治疗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从黄斑无血管区面积、无灌注区大小及血流密度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瑾;赵伟;闫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12/2018-02因白内障于我院进行眼科手术治疗的95例95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比研究,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对照组联合散光矫正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联合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角膜散光、视觉质量及视力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随访3mo,两组治疗后非矫正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非矫正近视力及佳矫正近视力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角膜散光情况显著改善(P<0.05),组间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对比敏感度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18c/d空间频率下视觉对比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d,观察组患者仅2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对照组患者仅1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并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可有效矫正视力,降低角膜散光,提高其视觉对比度,整个手术治疗过程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陈涛;朱昭亮;田冰玉;张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后巩膜加固材料在高度近视眼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的常见手段,能够加强巩膜的强度,抑制高度近视的进展.术中后巩膜加固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其中生物性材料主要包括心包膜、异体巩膜、脐带、硬脑膜、去细胞异体真皮等;非生物性的合成材料主要包括有聚酯纤维网即涤纶片、明胶海绵及等离子体化学改进物等,均在实验动物及临床进行了应用,并且对控制高度近视的进展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张景尚;万修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ARM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5/2018-02在我院诊治的ARMD患者10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miR-23a、miR-34a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核因子 κB(NF-κB)水平,分析ARMD患者血清miR-23a、miR-34a表达水平与TNF-α、NF-κB的关系及其对ARMD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晚期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中期和早期患者(P<0.01),中期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早期患者(P<0.01).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NF-κ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患者血清miR-23a与TNF-α、NF-κB均呈显著正相关(r=0.798、0.720,均P<0.01),血清miR-34a与TNF-α、NF-κB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4、0.740,均P<0.01).血清miR-23a、miR-34a诊断ARM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867.结论:ARMD患者血清miR-23a和miR-34a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参与ARMD发生及发展过程,检测血清miR-23a和miR-34a有助于ARMD的早期辅助诊断及预防治疗.

    作者:李慧俐;孙雅楠;韩新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测定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中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与房水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02/2018-01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9例(观察组)和白内障患者65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检测房水和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对HbA1c、HOMA-IR与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中的FPG、HbA1c、HOMA-IR,以及房水和血清中IGF-1、IL-6含量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和IL-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HbA1c、HOMA-IR与房水及血清中的IGF-1、IL-6含量具有相关性,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以辅助判断病情.

    作者:汤志铮;卢艳平;陈学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联合用药对DR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6/2016-12我院收治的增殖性DR患者58例6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30眼)和观察组(29例30眼).对照组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术后复方樟柳碱颞侧浅层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1mo,两组患者视力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90%)明显高于对照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1、2mo不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两组患者视网膜动脉、静脉血管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两组血清Apelin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Apelin水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曲安奈德治疗DR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视网膜血管血氧饱和度和血清Apelin水平的影响,缓解视网膜缺血缺氧损伤,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志南;凯赛尔·衣沙克;邓国华;江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长眼轴白内障手术前后眼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相互关系

    目的:研究超长眼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3-09/2015-03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确诊为白内障,且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44例61眼,其中超长眼轴组20例29眼,正常眼轴对照组24例32眼.术前应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眼生物参数,术后3mo应用IOL Master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眼生物参数,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并分析其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超长眼轴组术后前房深度与年龄、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角膜曲率无相关性(P>0.05).术后前房深度与术前前房深度呈正相关(r=0.402,P=0.031).超长眼轴组术后3mo相比术前,眼轴长度显著缩短,角膜曲率增加,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正常眼轴对照组术后前房深度与年龄、术前眼轴长度、术前前房深度无相关性(P>0.05),术后前房深度与术前角膜曲率呈正相关(r=0.538,P=0.001).正常眼轴对照组术后3mo较术前,眼轴长度显著缩短,前房深度显著增加(P<0.05),角膜曲率无改变(P>0.05).手术前后,超长眼轴组相比正常眼轴对照组角膜曲率变化更大(P<0.05);眼轴长度变化百分率、前房深度变化百分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长眼轴白内障患者术后眼轴长度缩短,角膜曲率增加,在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时应增加一定度数,以便获得更佳的术后视力.超长眼轴白内障患者的术后前房深度预测具有复杂性与个体差异的不可预知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海亮;张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免散瞳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免散瞳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中的作用,为临床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12/2017-11确诊为糖尿病(DM)患者120例240眼为观察对象,由同一操作者逐一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散瞳后7方位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为标准,采取盲法由同一医师分别对以上三项检查进行阅片、分级并记录.后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别对前两种方法与眼底荧光造影的结果进行对比性研究,计算每种方法对不同程度的DR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Kappa值,筛选出简单易行、有效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法.结果:通过眼底血管造影筛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68眼(70.0%),散瞳后眼底照相筛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60眼(66.7%),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6眼(65.0%).不同方法筛查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筛查时,免散瞳眼底照相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90.3%,与散瞳后眼底照相组的结果无明显差异.与金标准组(FFA)比较,其Youden指数(83.14%)接近于1,结果可靠度高,Kappa=0.81,检验具有一致性.对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筛查时,免散瞳眼底照相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分别是90.6%、95.5%,与散瞳后眼底照相结果无明显差异.与金标准组比较,免散瞳眼底照相的Youden指数为86.09%,结果可靠度高,Kappa=0.86,检验具有一致性.结论:免散瞳眼底照相作为一种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简单、准确率高的可行性方法.此项检查简单易行,无风险,可培训专科技师进行多点操作,借助如今方便的网络传输图像至有经验的眼科医师阅片、诊断,方便快捷,让患者就近诊治,避免了来回奔波的辛劳,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林秀琴;熊义斌;肖键;徐亚娟;林少君;张志辉;廖国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视频终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视频终端(VDT)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8/2018-05在我院眼科就诊的VDT综合征患者62例124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62眼.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泪液点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及眼周穴位联合全身中医推拿治疗,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wk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wk行症状评分及屈光矫正基础下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集合近点和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调节灵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调节幅度、集合近点也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VDT综合征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缓解VDT综合征患者的眼部及全身疲劳症状.

    作者:赵静如;曹旭;刘子豪;李铁军;金明;薄涵;郑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白塞氏病患者血浆中微小RNA异常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白塞氏病(BD)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谱,探讨miRNA在BD发病中的作用,寻找与BD相关的血浆生物标记物.方法:收集15例活动期BD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抗凝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浆,提取总RNA,经miRNA标记、miRNA阵列杂交、miRNA阵列扫描和分析获得BD患者异常表达的miRNA谱.通过miRTarBase(靶基因数据库)检索差异性表达的miRNA已经过验证的靶基因,并选取与免疫学相关的差异性表达的miRNA进行Real time-PCR验证.结果:活动期BD患者血浆中hsa-miR-34c-5p、hsa-miR-144-3p、hsa-miR-483-3p较正常人表达上调,hsa-miR-301a-3p、hsa-miR-224-5p、hsa-miR-454-3p、hsa-miR-17-5p、hsa-miR-199a-5p较正常人表达下调.结论:miRNA的差异性在BD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异常表达的miRNA可能通过Notch1和SMAD4信号通路促进BD发病.

    作者:苗慧;张新桥;王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单点激光与多点扫描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于DR的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之一,但治疗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单点模式激光的并发症逐渐显露,目前多点扫描激光临床的需求量增大,但两者在治疗的有后其对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视野、视功能、黄斑水肿和角膜神经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于丹阳;公慧敏;张媛媛;宗辉;彭丽俊;姚晓楠;邢其棋;周占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国际眼科杂志·IES》约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6-11/2017-11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中随机抽取40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84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结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散瞳眼底检查.结果:北京市朝阳区南部医联体4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35.7%,其中轻、中、重度非增殖期和增殖期DR患病率分别为68.3%、12.3%、5.0%、14.3%.年龄、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治疗、HbA1c、合并糖尿病足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地区DM患者DR患病率较高,社区医生在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时,不仅应该敦促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测HbA1c,还应给予低龄、糖尿病病程长、胰岛素使用及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特别关注.

    作者:王红星;赵芳;傅强;王立春;游沁;李茜;吴葆健;白伶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术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LASIK)与经典的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治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的区别.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7/2017-06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飞秒激光中心进行板层刀制瓣-LASIK(62例124眼)或Femto-LASIK(58例116眼)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测量两种不同制瓣术式中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以及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和像差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角膜瓣均制作成功,并且都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Femto-LASIK组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差值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26.67,P<0.01),且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增幅均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4.16、-4.92、-22.19,均P<0.01).板层刀制瓣-LASIK组和Femto-LASIK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31±0.09、0.25±0.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P<0.01).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比板层刀制瓣较为精确,并且术后角膜的像差相对较小,飞秒激光制瓣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但是这两种制瓣方式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无明显差异.

    作者:钱志刚;毛晓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长期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表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01/2015-12在无锡市101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单眼近视眼(对侧眼为正视眼)持续配戴角膜塑形镜6mo以上的患者.观察戴镜眼和非戴镜眼在戴镜前和戴镜后各时间点(1wk,1、3、6mo)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基础分泌量、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膜充血、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情况.结果:单眼持续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共53例,年龄10.43±1.70岁,等效球镜度-3.37±1.50D.戴镜眼戴镜1wk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戴镜后1wk与戴镜后1、3、6mo泪膜破裂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戴镜眼泪膜破裂时间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戴镜眼和非戴镜眼戴镜后各时间点泪液基础分泌量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戴镜后各时间点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眼角膜上皮染色主要为Ⅰ级点染,Ⅰ级点染在戴镜后1wk,1、3、6mo分别为10眼(19%)、6眼(11%)、8眼(15%)、6眼(11%),Ⅱ级点染分别为1眼(2%)、0眼、0眼、1眼(2%).10例患者戴镜后会出现结膜充血(评分1分).所有病例在及时停戴、使用抗生素及角膜修复剂后,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均消失,结膜充血消退.非戴镜眼观察期内未见明显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染色均为0级.结论:持续配戴角膜塑形镜会引起泪膜稳定性的下降,结膜、角膜上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泪液分泌、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非戴镜眼无明显眼表损害.

    作者:李媛媛;张晓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entacam与IOL Master测量角膜屈光力的比较

    目的:比较Scheimpflug原理摄像系统Pentacam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分析两者的一致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7-01/06门诊就诊的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41例64眼,术前分别采用IOL Master和Pentacam测量角膜屈光力,采集的数据包括:sim K、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7.0mm直径Holladay equivalent K(EKR)(Pentacam)及Km[Km=(K1+K2)/2](IOL Master).两种仪器测量K值之间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其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法.结果: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true net power、角膜中央1.0、2.0、3.0mm直径EKR比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小;角膜中央4.5、5.0、6.0、7.0mm直径EKR比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ntacam测量所得sim K、角膜中央4.0mm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差值小,差值均值分别为-0.03±0.252和0.04±0.24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8,P=0.313;t=1.461,P=0.149);且一致性高,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53~0.46D和-0.43~0.52D.两种仪器间所测量K值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均r>0.9,P<0.01).结论:角膜正常的白内障患者Pentacam测量所得sim K、角膜中央4.0mm直径EKR与IOL Master测量所得Km一致性高,但使用中需结合临床意义进一步对仪器的适用范围加以判断.

    作者:曹建雄;刘伟;刘妍;谢梅芬;张映平;常平骏;肖天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无鼻内窥镜下RS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无鼻内窥镜下RS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09/2018-03收治的泪小管断裂患者52例52眼.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RS管组32例32眼,环形泪道置管组20例20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鼻出血、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RS管组术中无鼻出血发生,环形泪道置管组鼻黏膜出血15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S管组治愈26眼,好转3眼,无效3眼,治疗有效率为91%;环形泪道置管组治愈15眼,好转3眼,无效2眼,治疗有效率为90%,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7).术后2wk~2mo,RS管组脱管2眼,有1眼在留置未满2wk时从泪小点脱出,给予再次吻合;另有1眼在术后1~2mo内从泪点抽出,未再次手术,随访时泪道冲洗好转.环形泪道置管组脱管3眼,未再次手术,在以后的随访过程中泪道冲洗好转.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结论:泪小管断裂需及时手术治疗,采用RS管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概率,并且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组织相容性好、不影响患者外观等优点.

    作者:王瑞红;陈宁;张树军;李荣花;梁娜;马海鹏;张冀涛;李钰泓;郭立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视网膜病变程度下眼表及角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视网膜病变程度下眼表及角膜病变情况.方法:纳入我院眼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246眼,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46例92眼(non-diabetic retinopathy group,NDR)、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50例100眼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27例54眼.通过干眼问卷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检测(BUT)及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等临床检查,分析三组不同研究对象眼表不适症状、OSDI评分、FL阳性、SⅠ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BUT、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CV)、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痛、眼干涩、流泪、眼疲劳、烧灼感、视力波动等6项眼表不适症状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物感、眼痒、眼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DSI评分分级、FL阳性率、BUT、SⅠt、CD和CCT在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眼表不适症状;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量减少、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增加;糖尿病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增加,且这些变化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王一鸥;段国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益精补阳还五汤辅治开角型青光眼对其眼压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精补阳还五汤辅治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其眼压控制及预后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07/2017-07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3例186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94眼,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结合益精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对照组46例92眼,仅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测定值、平均缺损范围、视野平均光敏度以及图像诱发视觉电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1%vs 63.0%)(P<0.01).治疗后,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RI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SA、EDV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01).观察组治疗后视野平均光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平均缺损范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1).结论:使用益精补阳还五汤辅治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水平,扩大视野范围,促进血流循环,改善预后.

    作者:宇成达;朱爱平;高小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角膜缘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位于角膜外层的角膜上皮细胞,正常损耗或创伤后,由角膜缘干细胞不断自我更新补充.当损伤等致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时,则会导致角膜溃疡、新生血管、混浊等角膜病变而影响视力.目前治疗这些角膜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为移植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本文将从角膜缘干细胞的定位、体外培养、新细胞来源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典睿;周善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