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维A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结节和囊肿性痤疮的疗效观察

王根会;冯兰珍;雷明君;赵云夕;刘焕强

关键词:痤疮, 阿维A, 局部封闭
摘要:目的 观察阿维A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结节和囊肿性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采用阿维A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86例,单纯口服阿维A胶囊.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25%,对照组为69.7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阿维A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结节和囊肿性痘疮效果较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及成人过敏性紫癜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及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4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感染是两组常见的诱因(43.2%),儿童组感染比例高于成人,而过敏多见于成人组(P<0.01);成人肾脏累及较儿童常见(P<0.01),儿童胃肠道累及多于成人(P<0.01);年龄是儿童组肾累及的危险因素(RR=1.16, P<0.05),关节受累则是保护因素(RR=0.46, P<0.05).成人组蛋白尿持续时间长于儿童(P<0.05).结论 儿童与成人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成人肾脏较易受累,应及早干预.

    作者:魏义花;吴大兴;陈宏翔;陶娟;林能兴;冯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

    患儿女,5岁.面部、手背反复发作红斑、水疱4年,皮疹消退后遗留下痘疮样萎缩性疲痕.血清抗EBV IgG(+)、EBV IgM(-).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伴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LCA(+)、UCHL 1(+)、CD3(+)、CD5(+)、CD10(+)、CD99(弱+).基因重排检测示:TCR-γ基因JVI(+)、JVⅡ(弱+).诊断: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明确诊断后转至本院血液科,予CHOP方案化疗,现随访中.

    作者:祁怀山;郭一峰;陈洁;余红;姚志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菌种分析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 观察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菌种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别取266例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利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观察结果.结果 共分离出13个种,3个亚种,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9(56.02%)株,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7(65.10%)株;发现溶血葡萄球菌82(55.03%)株,表皮葡萄球菌34(22.82%)株.检出菌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以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居多,治疗应根据体外敏感试验结果,采用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何亮;潘锦华;赖志南;莫俊銮;熊顺景;姜维娜;陈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处理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及暴露后的预防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援赞比亚医疗队HIV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措施及监测结果.结果 17人职业暴露54次,其中锐器刺伤47次,以术中缝针刺伤常见.经局部处理并预防用药,随访1年,无1例HIV抗体阳转.结论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处理,尽早联合应用抗HIV药物,可降低HIV感染的危险性.

    作者:仵民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手足癣及体股癣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l%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手足癣及体股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法,对照药物为l%硝酸味康唑乳膏.在停药时和停药1周后记录症状及真茵学检查结果,并评价疗效及不良事件.结果 1%联苯苄唑乳膏对手足和体股癣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药1%硝酸咪康唑乳膏相似.停药1周后试验组手足癣和体股癣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手足癣及体股癣安全、有效.

    作者:奚丹;王玉茹;纪黎明;王敬修;贾玉琴;顾礼忠;路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钙泊三醇搽剂联合丙酸倍氯米松霜治疗头皮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钙泊三醇搽荆联合丙酸倍氯米松霜治疗头皮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早1次使用钙泊三醇头皮搽荆,每周用量不超过15mL;每晚1次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霜,每周用量不超过15mg.对照组:每日早晚各1次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霜,每周用量不超过30mg,疗程均为6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30%和52.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9.361, P<0.05).结论 钙泊三醇搽荆联合丙酸倍氯米松霜治疗头皮银屑病安全、有效.

    作者:王玉;汪小兰;黄长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推广国际皮肤病分类编码规范使用皮肤病标准名称——评《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

    <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The Skin Diseases)已于2007年11月正式出版,喜读该书,内容包括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总表、中西医皮肤病名称参照、遗传性皮肤病与基因及国际皮肤外科手术及医疗操作编码等.

    作者:刘辅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单纯性淋巴管瘤合并钙化纤维瘤1例

    患者女,25岁.腹部皮肤反复起疹20余年,发现腹部包块6天.皮损表现为群集的大小不等水疱样损害,含有清亮液体,部分呈疣状.腹部皮损下可触及一约3.0cm×3.0cm大小包块,质稍硬,活动,轻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较多扩张淋巴管,形成腔隙,内含淋巴液.腹部包块组织病理示:纤维组织增多、增粗,细胞成分减少,可见钙化结节.诊断:单纯性淋巴管瘤合并钙化纤维瘤.治疗:手术切除腹部包块,皮损行激光治疗.

    作者:吴一菲;曹萍;王支琼;高飞;王晓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缩短寻常性银屑病疗程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程的影响.方法 选用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案,应用PASI评分法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传统治疗组PASI评分低于阿维A组(P<0.05).传统治疗组平均治疗周期短于阿维A组(P<0.05).结论 应用PASI能够比较客观的掌握银屑病患者的病情,传统治疗方案仍不失为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一种良策.

    作者:戴尔红;袁肖海;章伟;王学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鼻窦部毛霉菌感染1例

    毛霉菌病是一种急性霉菌感染,常具有致死性.鼻脑型毛霉菌病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其他严重的免疫缺陷患者中也可见到.本文报告1例糖尿病合并鼻眶部毛霉菌患者,经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提示糖尿病患者出现坏死性鼻窦炎并伴随急性神经功能障碍时应考虑鼻脑型毛霉菌病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玉环;郑华东;王俊宏;张静;谢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缅怀恩师张志礼教授

    张志礼(1930~2000年)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及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是人们敬仰的一代名医.1997年,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遴选国家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的文件,张志礼教授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中西医结合专家.

    作者:王萍;张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烟曲霉刺激下TLR4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释放TNF-α和IL-1β作用

    目的 观察在烟曲霉孢子刺激下Toll样受体4 (TLR4)介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AM)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应用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PAM,设置抗TLR4抗体组(阴性对照组)、单纯烟曲霉孢子组(阳性对照组)、烟曲霉和抗TLR4抗体混合组(实验组),于刺激0.5h,1h和2h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0.5h,1h和2h后,实验组抗TLR4单抗浓度为20μg/mL的A3组的TNF-α和IL-1β分别为(120±12.4) PG/ML, (160±13.2) PG/ML, (240±16.6) PG/ML和(18±2.3) PG/ML, (58±4.2) PG/ML,(92±9.4) PG/ML,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TLR4在烟曲霉孢子诱导大鼠PAM释放TNF-α和IL-1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监测TNF-α、 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曲霉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作者:廖军;钟白玉;郝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性银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1:1)单盲法将92例寻常性进行期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迪银片口服,5片/次,3次/d;同时外用吡硫翁锌气雾荆2次/d.对照组单服迪银片,用法同上.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PASI积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治疗后PASI积分均降低,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2]治疗组治愈率69.57%,有效率86.96%.对照组分别为15.22%和50.00%.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迪银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用迪银片组.

    作者:陈国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男男性接触人群梅毒患者54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男男性接触人群中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男男性接触人群中54例患者的梅毒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合并其他性病情况及治疗和转归.结果 一期梅毒15例,硬下疳发生于生殖器外10例,误诊6例;二期梅毒39例,出现皮肤黏膜损害37例,误诊10例;多种性病伴发几率高.结论 男男性接触人群梅毒硬下疳多发生于生殖器外,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多种性病伴发概率高.

    作者:崔明宇;孙怡;赵克宁;马伟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口服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茵多糖核酸肌注.对照组20例,仅口服阿昔洛韦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1年.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预防生殖器疤疹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甘小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婴儿寻常性银屑病1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62d.躯干部红斑、脱屑30天.患儿出生后1个月时无明显诱因臀部出现散在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红丘疹,逐渐扩大为红色斑片,境界清晰,上覆银白色鳞屑,脱屑后局部呈红色.

    作者:李秀丽;廖万清;徐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阿维A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结节和囊肿性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维A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结节和囊肿性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采用阿维A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86例,单纯口服阿维A胶囊.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25%,对照组为69.7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阿维A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结节和囊肿性痘疮效果较好.

    作者:王根会;冯兰珍;雷明君;赵云夕;刘焕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并发带状疱疹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全身皮肤反复起丘疹鳞屑,伴瘙痒6月,脓疱伴疼痛10天.6月前不明原因全身皮肤出现大量红斑及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伴瘙痒.本院以寻常型银屑病治疗,好转出院.继续自行用药,皮损时好时坏.近10天来患者全身皮肤出现大量粟粒大小的黄白色脓疱,密集分布,伴疼痛、发热.

    作者:胡志帮;张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隐球菌ISC10基因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 克隆新生隐球菌ISC10基因(Meiosis-specific protein required for spore formation)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从新生隐球菌B3501菌株中分离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新生隐球菌ISC10基因,构建pGM-T/ISC10重组载体,测序后与GenBank中ISC10基因(DQ332212)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序列分析.结果 所克隆的基因共编码26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1.65KD,与GenBank中ISC10基因(DQ332212)序列同源性达99.10%,编码的蛋白质在67位氨基酸由Ala(丙氨酸)突变为Pro(脯氨酸),233位氨基酸由Thr(苏氨酸)突变为Set(丝氨酸).结论 所克隆的基因为新生隐球菌的一个新基因,其相关生物学信息的明确.为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生隐球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卓;潘炜华;卫立辛;廖万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硫酸二甲酯致接触性皮炎3例

    1 一般资料 因车祸致运载硫酸二甲酯槽车泄漏,现场人员多人出现呼吸系统中毒症状.有3人发生接触性皮炎,其中男2例,年龄分别为29岁、42岁;女1例,56岁.2人为直接接触,1人因空气接触.

    作者:刘勇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