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皮样肉瘤1例

张金燕;杨淑霞;涂平;李妍;赵邑;吴艳

关键词:上皮样肉瘤
摘要:患者男,19岁.右小腿皮疹伴疼痛1年,皮疹切除术后约3个月时右足底部出现皮疹,伴疼痛,部分破溃.组织病理示肿瘤团块呈结节状,结节由上皮样细胞及呈漩涡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示波形蛋白(+),EMA(+).诊断:上皮样肉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相关结节性红斑的研究进展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EN)是一种常见的间隔性脂膜炎,以红斑、炎症性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部分EN与结核菌感染关系密切.结核相关EN好发于女性及青少年,常见的结核病类型是原发型结核和淋巴结结核,但大多数患者缺乏相应结核病表现.其发病机制认为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以及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有关.EN主要根据皮损病理诊断确诊,其组织学表现为不伴血管炎的间隔性脂膜炎,多有间隔增厚,伴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当怀疑结核菌感染时,则需完善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胸片、痰培养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认为即使缺乏明确的结核感染证据,对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的患者,尤其是在结核流行病区,应该进行抗痨治疗.

    作者:杨勤宇;李惠;赵恒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结缔组织痣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腰背右侧结节斑块2年余.2年前洗澡时触及腰背部有轻度隆起,因无痛痒,也无明显变化,故一直未医治.

    作者:高玮;张少如;金飒;董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上皮样肉瘤1例

    患者男,19岁.右小腿皮疹伴疼痛1年,皮疹切除术后约3个月时右足底部出现皮疹,伴疼痛,部分破溃.组织病理示肿瘤团块呈结节状,结节由上皮样细胞及呈漩涡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示波形蛋白(+),EMA(+).诊断:上皮样肉瘤.

    作者:张金燕;杨淑霞;涂平;李妍;赵邑;吴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瘢痕内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疙瘩37例疗效观察

    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后成纤维细胞活性异常增高、胶原大量增生而导致的瘢痕过度生长且超出原有损害范围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复发率较高.本科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采用瘢痕内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疙瘩37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戚稼;蒋屏东;郑渊;翟建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毛囊角化病一家系6例报道

    先证者男,12岁.眼角、颈部、腹股沟褐色丘疹伴痒6年.家系调查4代18人,共有6人患病.组织病理示基底层上裂隙形成,可见棘层松解细胞.诊断毛囊角化病.

    作者:喻标;杨庆华;段德鉴;周辉;景海霞;曾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泛发性带状疱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左侧胸背部出现红斑水疱2天,泛发全身1天.患者就诊前2天无明显诱因右侧腰部发生甲盖大红斑,并于表面出现粟粒大水疱,针刺样痛,未在意.1天前因工作劳累患处皮疹增多,躯干及面部也多处出现红斑水疱,自觉灼疼明显并伴轻度瘙痒,遂来就诊.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惠海英;张美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四川凉山地区雄激素源性秃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凉山地区雄激素源性秃发(AGA)患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凉山地区多个社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共调查2331人,发现AGA患者360人,患病率15.4%,标化患病率15.5%;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25.4%,女性标化患病率7.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U=11.69,P<0.01).汉族患病率17.2%,彝族9.3%,汉族AGA患病率明显高于彝族(U=5.2,P<0.01).结论 获得了凉山地区AGA的患病率,发现汉族AGA的患病率比彝族高.

    作者:王仁利;王婷琳;曹力生;胡玉川;沈佚葳;周城;丁晓岚;郑德琴;归冰;朱兴采;徐忠;唐英;张建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临床版)出版消息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手部疣状皮肤结核1例

    患者男,54岁.左手掌及腕部出现疣状结节及斑块10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浅层见结核样浸润,无明显干酪样坏死.结核菌素试验弱阳性,抗酸染色(-),皮损组织真菌培养(-).诊断:疣状皮肤结核.

    作者:王红;杨月元;石继海;韩慧;吉木斯;庞晓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JetPeel高速水氧仪治疗寻常性痤疮痊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JetPeel高速水氧仪治疗痤疮痊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寻常性痤疮痊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JetPeel高速水氧仪治疗,每次10~12min,每间隔3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同时维生素C片0.2g口服3次/d,共2个月;对照组予维生素C片0.2g口服,3次/d,共2个月.两组均疗程结束判定疗效.结果 患者两侧面颊、下颌部色素沉着斑颜色变淡、面积缩小或消失.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33.33%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46.6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JetPeel高速水氧仪联合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痤疮痊愈后色素沉着斑疗效显著.

    作者:王宏瑾;张江安;王晓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Balb/c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中IGFBP7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Balb/c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采用PAS染色、免疫组化及荧光PCR检测感染组与正常组中念珠菌感染情况、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IGFBP7表达的差异.结果 成功构建Balb/c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感染组阴道分泌物涂片及阴道组织见大量念珠菌丝及炎症细胞浸润,caspase3,IGFBP7在感染组中较正常组高表达(P<0.01),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s=0.791.结论 IGFBP7高表达可能在念珠菌性阴道炎中起重要的致病作用.

    作者:谭少萍;廖家;陈嵘祎;霍培文;岑魏东;李惠彬;吴昌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性传播疾病患者263例心理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性病患者心理状况,以便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减低性病患者心理障碍.方法 对263例性病患者按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DS)评定其心理状态,分析性病患者心理状况.结果 性病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39岁年龄段、不正规治疗、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病程长、未婚、未生育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升高.结论 抑郁、焦虑症状在性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应给予重视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

    作者:刘宏胜;张伟彬;赵春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新生儿先天梅毒淋球菌双重感染1例

    患儿女,出生2天后出现鼻塞,口吐沫,10天后全身出现散在皮疹.体检:全身皮肤散在红色圆形斑疹、中间可见少许脓疮,眼睑有大量黄色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TPHA,RPR阳性.诊断为早期梅毒、新生儿淋球菌相关性结膜炎.

    作者:栾丽娟;王作伦;黄晓翠;赵丽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皮肤嗜人瘤蝇蛆病国内首报及文献复习

    首报1例皮肤嗜人瘤蝇蛆病.方法 取寄生虫及感染处皮损分别行寄生虫鉴定和病理检查,行取虫体和抗过敏治疗观察.结果 寄生虫鉴定为嗜人瘤蝇三期幼虫;病理检查:真皮全层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其间混杂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取出虫体后抗过敏治疗有效.结论 国内首例输入性皮肤嗜人瘤蝇蛆病.

    作者:刘芳;王万久;陆盛军;邓云华;陈兴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川崎病误诊2例

    目的 分析川崎病误诊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例误诊病例的特点、误诊过程等情况.结果 川崎病误诊因素: ①对川崎病的认知缺乏及对疾病诊断缺乏统观全病程的意识;②对与川崎病相鉴别的疾病了解不足,片面做出疾病诊断;③询问病史及查体不够细致.结论 提高对川崎病的认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该病误诊率的发生.

    作者:王玉文;蒙秉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

    患者男,3岁.头面部、手背、手指间皮疹伴口腔白膜2年.取病变部位鳞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多个部位真菌培养均有奶油样菌落生长,镜下见成簇卵圆形孢子和假菌丝.组织病理见表皮内有菌丝和孢子,真皮组织内见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根据形态学,生化实验等诊断为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经口服伊曲康唑和外用抗真菌药治疗,皮损基本控制.

    作者:江蕾薇;蒋燕萍;刘素琴;孟青;陆洪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调查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 对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做结果分析.方法 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14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SF-36测评结果显示:白癜风患者和正常人群在精神健康总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躯体健康总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 98);白癜风患者在躯体健康导致的角色受限、总体健康感、社交功能、情感问题导致的角色受限、精神健康5个维度和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健康人群相比,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其中,心理健康状况降低显著,躯体健康状况和健康人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朱红柳;闵仲生;余婷婷;曹宇;郭海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板层状鱼鳞病一家系2例

    1 临床资料例1男,3 岁.全身黑褐色鳞屑3年.其父诉患儿出生时全身即覆一层纸样透明薄膜,后渐脱落,但又出现新的膜状物,如此间隔,月余更替一次,膜的颜色由透明逐渐加深成为黑褐色,并增厚似铠甲,从1岁起,双下眼睑渐外翻,现双眼已不能完全闭合.1月前皮肤多处发生皲裂(无明显原因)、渗血,难以愈合.

    作者:史晓蔚;时岩;王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银屑病患者CD34+细胞PKCβI表达水平的检测

    目的 检测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PKCβI表达,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细胞的异常活性.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以β-actin为内参照,对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CD34+细胞PKCβI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银屑病患者CD34+细胞PKCβI mRNA表达相对量为1.12±0.16,正常对照为0.90±0.14,银屑病患者CD34+细胞PKCβ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4.24,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造血细胞PKCβI表达异常,其可能受RUNX1调节参与银屑病发病.

    作者:万永山;李俊琴;张静;张开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Survivin,Bcl-2,Caspase-3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Survivin、Bcl-2、Caspase-3在寻常性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择20例正常皮肤为对照组,6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取皮损标本,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组表皮中Survivin,Bcl-2,Caspase-3进行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并检验Survivin与Bcl-2,Caspase-3的相关性.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Survivin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且进行期高于静止期(P<0.01),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1),进行期与静止期无差异(P>0.05);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Survivin与Caspase-3呈正相关(P<0.01),与Bcl-2无相关性(P>0.05).结论 Survivin,Bcl-2,Caspase-3在寻常性银屑病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可能相互作用,维持寻常性银屑病表皮的良性增生状态.

    作者:秦兰英;李玉平;邢卫斌;叶文静;付国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