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樊建勇;何竞组;贺益平
患者男,24岁.手足皮疹3年,加重1年.皮损特点为对称分布的红褐色角化性斑片,多发于手腕、手背及足背.遇水皮肤发白,冬季明显缓解.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作者:晏洪波;罗颖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躯干、四肢暗红斑,鳞屑伴痒3年,于2009年10月30日就诊.患者于2005年9月在当地戒毒所戒毒期间行HIV初筛阳性,后经云南省CDC确诊,当时外周血CD4+T细胞159/μL,诊断为艾滋病.患者自知患艾滋病以来,不出家门,不与任何人接触.
作者:唐永流;李玉叶;杨欣平;林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报告2例单发性成人黄色肉芽肿.两例患者均在面部出现黄红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层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CD68(+),S-100(-).手术切除皮损后未见复发.
作者:周凌;晏洪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岁.右前臂近端红色豆大结节,结痂半年.半年前发现右前臂近端出现孤立红褐色丘疹,开始增长较快,无自觉症状,其后曾擦伤破溃出血、结痂,始终未消退.皮肤科情况:右前臂近端可见半球形褐色丘疹结痴(图1),孤立存在,约1cm×1cm,基底宽阔,表面光滑,无毛发生长;周围有红晕,质硬,不能推动,无压痛.
作者:周婧;党林;栗玉珍;韩丽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患儿男,13个月.双掌跖弥漫性红斑、角化过度10个月;面颈部、腋下、腹股沟、臀部红斑、鳞屑,伴瘙痒9个月.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右臀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可见交替的角化不全和角化过度;颗粒层及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真皮乳头血管扩张,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非典型幼年型毛发红糠疹.
作者:王鹏;冉玉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接触性唇炎的具体病因不易确定,牙青含有表面活性剂、防腐剂、香料、氟化物及天然动植物萃取物等多种成分,可能是潜在的变应原和刺激物,牙膏在引发接触性唇炎中所充当的角色日渐受到重视,一些牙膏与唇炎的相关性研究也证实了牙青成分的致敏性.本文就接触性唇炎与牙膏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熊峰;杨健;杨文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患者女,28岁.1月前下唇出现溃疡,1月后全身出现对称性丘疹性损害,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TPPA)(+),快速梅毒血清反应素(RPR)1:128+),诊断:二期梅毒疹伴发下唇硬下疳.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肉注射,1次/周,共3周.治疗结束后溃疡愈合,皮疹消退.
作者:刘安;陈舒;孙丽君;宋映雪;叶江竹;程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因外阴、臀部、腋窝、口腔先后出现丘疹1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外阴部出现多个黄豆大小的扁平皮损,伴痒,按妇科炎症治疗,未见好转.数天后臀部、腹股沟、大腿内侧、腋窝、口腔出现红色丘疹,部分破溃.自述有多个性伴且有多次非婚性接触史,承认口交史.既往体健.体检: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约鸽蛋大,质中,无压痛.颈部及双腋下未触及淋巴结.其他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金英姬;金哲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童头皮与光滑皮肤组织对体外培养犬小孢子菌膜绑定蛋白编码基因(PQ-L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18SrRNA基因为内参,应用RT-KR方法检测SDA培养基中自患儿皮损处分离的头癣株、体癣株第1代及第5代PQ-LRP的mRNA水平;检测体外经儿童头皮及光滑皮肤组织诱导培养后头癣株及体癣株PQ-LRP的mRNA水平.结果 IODPQ-LRP/IOD_18SrRNA(SDA第1代头癣株)为1.035 2 ±0.11279,IODPQ-LRP/IOD18SrRNA(SDA第5代头癣株)为1.1157±0.1153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ODPQ-LRP/IOD18SrRNA(头皮组织诱导后头癣株)为2.137 5±0.110 93,与未经诱导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IODPQ-LRP/IOD18SrRNA(SDA第1代体癣株)为0.592 1±0.12025,IODPQ-LRP/IOD18SrRNA(SDA第5代体癣株)为0.671 2±0.121 7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ODPQ-LRP/IOD18SrRNA(光滑皮肤诱导后体癣株)为1.473 4±0.131 25,与未经诱导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Q-LRPP在犬小孢子菌中有活性表达,且在头癣株中表达活性明显高于体癣株.SDA培养基中犬小孢子菌PQ-LRP呈稳定表达状态,而儿童头皮组织与光滑皮肤组织对PQ-LRP表达水平存在诱导作用,以头皮组织尤为显著.
作者:张振颖;祝逸平;杨国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及其受体(IL-6R)基因多态性与黑素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黑素瘤患者和30例健康时照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对于IL-6及IL-6R,选择11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且每种SNPs分为杂合子组、纯合子变异体组和野生型组进行分析.对于IL-10,选择-1082(G/A),-819(C/T)和-592(C/A)三个位点的SNPs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在IL-6R基因中发现有4种SNPs(rs6684439,rs4845618,rs4845622,rs8192284)的杂合子组与黑素瘤易感性增高有关(相应的OR及95% CI分别为:1.71,1.12-2.77;1.74,1.04-2.72; 1.65,1.05-2.71; 1.66,1.06-2.68).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IL-10-1082 AA低表达基因型频率明显升高(40.00% vs 16.67%; P=0.045; OR = 3.33,95% CI 1.00~11.14),-1082 GA中表达基因型下降(46.67% vs 56.67% ;P>0.05),-1082 GG高表达基因型无明显差异(26.67% vs23.33%;P>0.05),结论与高表达水平IL-10相关的基因型与黑素瘤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而低表达基因型则可能为危险因子,可能提高黑素瘤易感性;IL-6R可能与黑素瘤易感性增高有关.
作者:钟桂书;任培蓉;史丙俊;曾凡才;黄忠奎;熊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的HIV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到昆明市疾控中心(CDC)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的HIV检测结果及相关信息,对其人口学及行为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 198例进行了HIV检测,48.41%为男性,51.59%为女性;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占82.80%;性接触是求询者的主要危险行为,占92.82%(1 112/1 198);HIV(+)检出率为8.51%(102/1 19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阳性检出率占63.73%(65/102).阳性检出率在10%以上的职业依次为:农民、长卡司机、民工、无业、个体、经商;性接触途径感染的占75.49%(77/102),其中男男同性性接触(MSM)占9.17%(10/109);吸毒者感染率高,占50.00%(40/80);5.43%(65/1 198)的检测者得到了转介服务.结论 在文化程度相对低的人群,农民、民工等流动性大、低收入人群以及MSM、吸毒者等高危人群中,HIV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应加大在这些人群中开展HIV检测的力度,并提高咨询质量,完善转介机制.
作者:李钊;汪永忠;王仲宁;陆芸;雷黎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87例SLE及84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AnuA和杭dsDNA杭体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杭Sm杭体.结果 AnuA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19%和97.62%,其敏感性显著高于杭dsDNA杭体、抗Sm抗体(P<0.05),其特异性与杭dsDNA抗体、杭Sm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ARUA,杭dsDNA杭体、抗Sm抗体诊断SLE的敏感性达95.72% - SLE患者AnuA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患者口腔溃疡、关节疼痛发生率更高,24h尿蛋白异常和补体C3降低(P<0.05).结论 AnuA对SLE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SLE有价值的指标之一;联合检测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可提高SLE的诊断;AnuA可能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
作者:张东晨;李海燕;万学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面颈部发现丘疹6年.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前额、双颞部及面颊部出现散在的米粒大肤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皮疹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增大,累及颈部,部分丘疹白行挑破后见白色黏稠内容物.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近亲婚配者.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喻标;杨庆华;刘文韬;景海霞;曾静;段德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患儿女,13个月.躯干反复出现水疱和大疙3月、风团伴瘙痒1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大疱形成,真皮中上部弥漫性疑似肥大细胞浸润.甲苯胺蓝染色示:细胞质内有紫红色异染性颗粒.诊断: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作者:杨晶;马秋华;尤海燕;李晓捷;尤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30例,取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以CD133/CD34,CD133/VEGFR2双荧光标记鉴定细胞,CD34/CD133/VEGFR2三荧光标记流式检测EPC,数量;采用MTT比色法、millicell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与EPCs数量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EPC,数量较健康对照明显下降(P<0.01),其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均有所下降(P均<0.01).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功能受损;EPCs数量及功能与病情评分负相关.
作者:周培媚;路永红;程晓云;陈涛;熊霞;曾世华;朱颜俊;陈前明;瓦庆彪;蔡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壳聚搪碘液体外对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培养单纯疙疹病毒2型(HSV-2),观察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_50)和病毒感染后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并通过MTT法测定药物对HSV-2感染细胞的保护率EC_50.结果 壳聚糖碘液时HSV-2的50%抑制浓度(EC_50)为0.025 mg/mL,治疗指数(TI_50)为24;壳聚糖碘液对HSV-2的90%抑制时间在感染后的2h之前;且壳聚糖碘液和HSV-2预作用的时间越长,HSV-2的滴度越小.结论 壳聚糖碘液在体外对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芳宇;张启锋;何丽芳;张志坚;秦涛;藤涛;王静;易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4天前白觉右侧臀部有针刺样疼痛.发现臀部有水疤,且水疱迅速增多,躯干出现散在小水疱.患者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性及感染性病史.系统检杳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臀部可见集簇性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基底部潮红,部分水疱破溃、结痂,胸背部及上肢近端有散在孤立的粟粒大小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图1-3).
作者:宋丹丹;卢任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高能超脉冲CO_2激光皮肤磨削术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66例面部良性肿瘤和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高能超脉冲CO_2激光磨削术治疗,将入选患者按皮损面积大小分为非暴露疗法护理组(>20cm2)和暴露疗法护理组(<20cm~2).分别予以术前,.理咨询和有效干预,并配合治疗全程进行健康宣教,非暴露疗法护理组术后严格按操作规章制度换药.结果 466例患者均术后恢复良好,有效率为81.20%,非暴露疗法护理组除色沉发生率低于暴露疗法护理组外(P<0.05),平均脱痴时间、感染率和瘢痕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前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有效干预及治疗全程健康宣教,术后对创面按时换药及包扎,可降低感染率,缩短脱痴时间,减少术后色素沉着等并发症.
作者:乔莉;应朝霞;葛文娱;张鸿莉;甑彩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退休工人.双下肢胫前出现皮疹渐增大2月.2年前因食欲较前增多,有心悸气短、怕热、急躁等症状在外院诊断为甲亢,给予他巴唑、心得安等治疗,症状缓解.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T 36.5℃,P 83次/min,R 17次/min,BP 120/75mmHg,双眼未见明显突出,睑裂不增宽,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心、肝、脾、肺、肾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景文文;李葆春;段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患者男,37岁.龟头红斑、溃烂和渗液半年余.皮肤科情况:龟头包皮系带处可见直径约2.5cm糜烂面,上有少许渗液,皮疹中央可见乳头瘤状增生.皮损组织病理示:鳞状细胞癌(中-高度分化).诊断:增殖性红斑,鳞状细胞癌.予5%咪喹莫特软膏外用,ALA光动力疗法4次,无好转.予阴茎部分切除术,切除断端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术后切口愈合可.
作者:刘琴;吴剑波;宋韬;盛晚香;廖伏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