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王海斌

关键词:非糖尿病性, 斑块, 萎缩,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紫红色, 利多卡因注射液, 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 氯倍他索乳膏, 患者, 醋酸曲安奈德, 实验室检查, 皮损内注射, 组织细胞, 组织病理, 自觉症状, 真皮乳头, 细胞浸润, 神经系统, 淋巴细胞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左腿胫前出现红色丘疹及斑块6年.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腿胫前出现米粒大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后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形成圆形及卵圆形的紫红色斑块,斑块中央逐渐萎缩,未见破溃.自发病以来,患者无明显发热、关节疼痛、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等.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体检:心、肺、腹,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腿胫前见3个壹分至壹元硬币大的圆形、卵圆形斑块,呈紫红色,斑块中央萎缩,且呈棕黄色,表面光滑,有瓷样光泽,萎缩面见少许细小鳞屑(图1),质韧.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5.2%,空腹血糖5.4mmol/L,尿糖阴性,血常规正常.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萎缩变薄,表皮突与真皮乳头间犬牙交错的结构变平.真皮内可见多个胶原变性灶,周围见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图2).诊断: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治疗:给予2%利多卡因注射液+4%醋酸曲安奈德混悬液1:1皮损内注射,1次/周,连续4次;局部外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2次/d,治疗2月后,斑块基本变平,颜色变淡.现继续治疗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色素性痒疹1例

    患者女,躯干部出现皮疹伴瘙痒3个月.皮损可自行消退,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皮损可反复出现.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亢进,表皮乳头瘤样增生,基底细胞灶状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单核细胞浸润.诊断:色素性痒疹.

    作者:曾雪;崔炳南;刘瓦利;李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苯妥英钠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患者男,30岁,癫痫病史13年,因口服含苯妥英钠的抗癫痫中成药物1月诱发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并以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肝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胆红素吸附+血浆置换术、护肝解毒等综合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1周因肢体抽搐再次服药后两次出现前述类似表现.经停药、对症治疗康复.随访24周,未复发.

    作者:胡金华;程书权;全毅;黄成军;冼永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黑素瘤的分子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新进展

    黑素瘤是一种皮肤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预后不良,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黑素瘤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活RAS/RAF/MEK/ERK(MAPK)和PI3 K/AKT(AKT)两个信号传导通路.本文总结与黑素瘤发病机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及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王丽;栗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种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在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SLE患者108例,依据是否有肾脏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组:有肾脏表现组和无肾脏表现组.65名健康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受检者晨起第2次尿液,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东芝120)检测.结果有肾脏表现组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无肾脏表现组和对照组(P<0.05),无肾脏表现组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4项指标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在无肾脏表现组、有肾脏表现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析4种微量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的结果,发现在无肾脏表现组1项指标阳性率与2项指标阳性率比较,3项指标阳性率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2;P3.4>0.05).而1项指标阳性率与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2项指标阳性率与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3;P1,4;P2,3;P2,4<0.05).在有肾脏表现组结果与无肾脏表现组结果相同.有肾脏表现患者的尿中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尿素氮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尿中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肌酐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肌酐之间呈正相关,r=0.737,P<0.05.结论 4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动态观察监测尿微量蛋白的类型与含量,对患者肾早期损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宏丽;李桂珍;赵俊芳;张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调查

    1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5岁.双手背、足背1~ 5mm黑褐色色素沉着斑,间杂以色素减退斑3年.患儿2岁时其母亲发现患儿双手背、足背有散在褐色斑点及色素减退性淡白斑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斑点逐渐增多,且扩展至腕部、踝部,夏重冬轻,日晒后加重,无自觉症状.近1年双手背、足背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更加明显.色素减退斑大者约2cm×2cm,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白癜风,治疗效果不佳.患儿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一般状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手背、足背、腕部、踝部可见弥漫性对称分布的粟粒至黄豆大褐色色素沉着斑,间有色素减退斑,相互交错而呈双状外观,形态不规则(图1).面部、颈部、胸部V区、口唇黏膜、耳朵、双前臂、双小腿未见明显皮疹.患儿家属拒做组织病理检查.家系调查:3代共28人中,5人患本病(图2),发病时间均在10岁以内.先证者的舅公、表舅双手背、足背皮疹明显,其外祖父、母亲皮疹较少,在踝部、膝盖、背部可见少量色素脱失斑点,而在耳朵可见散在的较明显的雀斑样斑点.诊断: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作者:陈金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多发性硬下疳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阴茎冠状沟处多发无痛性溃疡1个半月.1个半月前患者阴茎冠状沟处出现多处豆粒大小的红斑,很快糜烂形成溃疡,无痛痒、外院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后按炎症给予消炎药物治疗(药名不详),效果不佳;2周前患者无意中摸到右侧腹股沟有多个肿大的淋巴结且.阴茎溃疡不断扩大.患者有多次不洁性接触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包皮过长,包皮内板及冠状沟有6处豆粒至硬币大小的圆形溃疡,表面清洁,触之软骨硬度;右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蚕豆大小的无痛性淋巴结(图1).实验室检查:单纯疱疹病毒(HSV)定量PCR阴性,梅毒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1:4(+),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TPHA)(+),所有溃疡表面分泌物暗视野检查梅毒苍白螺旋体(+).系带左侧皮损组织病理: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周围可见敛密浸润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图2).诊断:一期梅毒,多发性硬下疳.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连续2周.溃疡逐渐缩小痊愈,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消退.

    作者:李俊峰;马俊平;刘杰;郭宏峰;周桂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多发性寻常疣1例

    患者男,59岁.双手及双足出现多发性赘生物1年.双足趾间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发性疣体,表面粗糙,呈菜花状增生,以右足为著;双手指散在分布较多褐色绿豆大的丘疹,表面角化粗糙.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异常增高,骨髓穿刺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右足趾处疣体组织病理示寻常疣.予阿维A口服治疗.

    作者:汪青良;王宏伟;张玲琳;宋勋;谢韶琼;唐黎;谭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左腿胫前出现红色丘疹及斑块6年.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腿胫前出现米粒大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后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形成圆形及卵圆形的紫红色斑块,斑块中央逐渐萎缩,未见破溃.自发病以来,患者无明显发热、关节疼痛、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等.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体检:心、肺、腹,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腿胫前见3个壹分至壹元硬币大的圆形、卵圆形斑块,呈紫红色,斑块中央萎缩,且呈棕黄色,表面光滑,有瓷样光泽,萎缩面见少许细小鳞屑(图1),质韧.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5.2%,空腹血糖5.4mmol/L,尿糖阴性,血常规正常.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萎缩变薄,表皮突与真皮乳头间犬牙交错的结构变平.真皮内可见多个胶原变性灶,周围见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图2).诊断: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治疗:给予2%利多卡因注射液+4%醋酸曲安奈德混悬液1:1皮损内注射,1次/周,连续4次;局部外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2次/d,治疗2月后,斑块基本变平,颜色变淡.现继续治疗中.

    作者:王海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L)与神经阻滞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单纯神经阻滞、超激光及二者联合治疗,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观察3组镇痛效果;观察3组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的显效率分别为23.33%,26.67%和60.00%,有效率分别为73.33%,70.00%和93.33%,联合组与神经阻滞组、超激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SL和神经阻滞的效果.

    作者:袁欣;张克进;马飒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6-2010年贵阳市梅毒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贵阳市梅毒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贵阳市2006-2010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贵阳市梅毒报告累计数为548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11/10万,2010年达55.73/10万,年均增幅53.38%.男女比例为1:1.以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为主,三者共占报告梅毒总例数的96.76%.隐性梅毒和早期显性梅毒(一、二期梅毒)病例数逐年增加.22~44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组所占比例高,为44.34%.职业分布以无业及工人(包括民工)居多,占66.10%,这两类人群及高年龄组(65岁及以上)人群发病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贵阳市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规范梅毒的诊疗,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周健;余敏;马璐;蒋巧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婴儿血管瘤的药物治疗

    婴儿血管瘤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肿瘤,发病率达10%.婴儿血管瘤具有一定自限性,通常在1岁内出现快速增殖期,部分血管瘤可自行消退.有些婴儿血管瘤在快速增殖期出现溃疡、出血、畸形或者感染时,需要及时予以干预治疗.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干扰素、平阳霉素等.普萘洛尔是一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新方法,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伴有一些严重并发症,能够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唐妮娜;张堂德;邱贤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尖锐湿疣和鲍温样丘疹病中Livin,Caspase-3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和鲍温样丘疹病(BP)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CA,BP皮损和正常成年人包皮组织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ivin,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Livin在BP组中阳性率(3.833±1.533)高于CA组(3.033±1.866)及正常对照组(2.733 +1.112),Caspase-3在正常对照组中阳性率(3.833±1.556)高于CA组(1.733±1.856)及BP组(2.000±1.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CA,BP及正常对照组中Livin与Caspase-3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Livin,Caspase-3可能在HPV感染相关的皮肤增殖性疾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姚明;张谊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生殖器疱疹患者530例HSV抗体型别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生殖器疱疹患者HSV-1和HSV-2的感染情况,并分析生殖器疱疹的流行特点.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性病门诊530例临床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的患者进行了HSV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530例中男311例(58.68%),女219例(41.32%).HSV-1 IgM抗体阳性60例(11.32%),HSV-1 IgG抗体阳性471例(88.87%),HSV-2 IgM抗体阳性213例(40.19%),HSV-2 IgG抗体阳性349例(65.85%).年龄以31 ~40岁多,为210例,其次为21~30岁194例.职业中多的是自由职业和民工.初发者304例(57.36%),复发者226例(42.64%),其中频繁发作(≥6次/年)85例(16.04%).结论 长春地区生殖器疱疹患者以HSV-2感染为主.女性近期感染多于男性.以21 ~40岁性活跃人群为高发年龄组.

    作者:顾金花;郑华;钟淑霞;李珊山;邢甄月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2008-2010年住院患者隐性梅毒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对住院患者手术或输血前配血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以发现隐性梅毒患者,探讨其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9744人,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结果 三年共收集住院患者49744人,梅毒抗体阳性502例,各年度阳性率分别为0.81%,1.05%和1.09%,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男性阳性者275例,女性227例,男性阳性率1.12%,女性为0.90%.男女比例为1.21:1.各年龄段阳性率不同,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其中80~89岁阳性率高,20岁以下阳性率低.结论 隐性梅毒病例在住院患者中分布较广,对住院患者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孙晓燕;刘波;党倩丽;马小萍;张美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头部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头部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治疗组51例外用吡硫翁锌气雾剂3 次/d,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隔日1次,连续1个月;对照组51例单纯外用吡硫翁锌气雾剂3次/d,连续1个月.结果 疗程结束时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20%和84.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2.73%和3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36.36%和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头部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张焕梅;李育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HIV-1RNA有效抑制下T淋巴细胞与HAART持续治疗时间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HIV-1 RNA有效抑制下HAART持续治疗时间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HAART持续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血浆HIV-1 RNA< 50个拷贝/mL的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检验考察HAART持续治疗时间与CD4+,CD3+,CD8+,CD4+ CD28+,CD4+CD45RA+,CD4+ CD45 RO+和CD8+ CD38+,CD38+T细胞的相关性.同时根据HAART持续治疗时间将102例AIDS患者分为A(6~12个月)、B(13 ~ 24个月)、C(25 ~ 36个月)、D(37 ~ 52个月)4组,考察4组间T细胞亚群的差别.结果 HIV-1 RNA有效抑制下HAART持续治疗时间与CD4+ CD28+,CD4+ CD45 RA+,CD4+CD45RO+T细胞绝对计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14,0.249,0.259,P值分别为0.007,0.016,0.012.HAART持续治疗时间分别与CD8+ CD38+,CD3+,CD8+T细胞表达比例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2,-0.204,-0.236,P值分别为0.000,0.041,0.018;与CD28+细胞绝对计数呈正相关(r =0.204,P=0.042).CD4+T细胞绝对计数与CD4+ CD28+,CD4+ CD45RO+T细胞相对计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1,0.241,P值分别为0.000,0.015;与CD8+ CD38+T细胞相对计数呈负相关(r=-0.268,P=0.007).D组的CD4+CD28+T细胞绝对计数显著高于A组(P<0.05);C,D组的CD4+ CD45RA+T细胞绝对计数显著高于A组(P<0.05).D组的CD8+ CD38+T细胞相对计数(17±9)显著低于A组(25±8)(P<0.05).结论 AIDS患者经过HAART治疗病毒复制被抑制后,HAART持续治疗时间与某些T细胞亚群数量有关,HAART持续治疗时间是AIDS患者免疫重建的因素之一.

    作者:温敏;李艳萍;江涛;阿鹏;方路;马克坚;肖小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获得性二期梅毒1例

    患儿女,4岁.外阴、肛周皮损1月余,伴虫蚀样脱发半月余.皮肤科情况:外阴、肛周可见红色湿性斑块,肛周皮损表面覆灰白色薄膜及分泌物.RPR 1:32(+),TPPA(+).诊断:小儿获得性二期梅毒.予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治疗后皮损基本消退.

    作者:韩志敏;王文氢;张燕;林元珠;高顺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卡泊三醇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卡泊三醇(CPT)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CPT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黑素瘤B16细胞24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密度及形态,采用MTT比色法和Annexin V/PI染色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PT浓度为1,10 μg/mL组中B16细胞密度及形态无明显变化,也无增殖抑制作用(P>0.05).而当CPT为102,103 μg/mL时,细胞密度减少,形态由多角形变为略圆钝,甚至皱缩,对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P<0.05).CPT为1,10,102 μg/mL时对B16细胞无凋亡诱导作用(P>0.05),而103 μg/mL时则明显促进细胞凋亡(19.1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T≤10μg/mL对B16细胞密度形态、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无明显影响;CPT≥102 μg/mL能改变B16细胞形态,并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其增殖;而当CPT≥103 μg/mL时能诱导B16细胞凋亡.

    作者:叶蓉;周亮;胡小平;彭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多形性日光疹患者负性情绪与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多形性日光疹(PLE)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P物质(SP)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多形性日光疹患者进行问卷测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中NGF和SP水平,并与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PLE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正常人,且与血清NGF和S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PLE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对病情影响与血清NGF和SP水平变化可能有关联.

    作者:王刚;燕华玲;冶娟;王永;李生存;哈筱梅;朱世文;马文宇;郭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腋下和腹股沟尖锐湿疣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腋下和腹股沟出现疣状赘生物2月.2个月前,患者左侧腋下和右侧腹股沟出现粟粒至米粒大肤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后皮疹逐渐增多和增大,呈疣状.末予治疗.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否认不洁性接触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腋下和右侧腹股沟见集簇性分布的米粒至黄豆大肤色疣状丘疹(图1~2),醋酸白试验阳性.外生殖器和肛周未见类似皮疹.梅毒血清试验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乳头样增生,棘层及基底层增生肥厚,颗粒层和棘层上部可见明显的挖空细胞,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图3a,4a).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原位杂交):HPV6,HPV11,HPV16和HPV18型(+)(图3b,3c,4b,4c).诊断:尖锐湿疣.局麻下行微波治疗,并口服抗生素1周,口服胸腺肽片和清开灵冲剂2个月,同时外搽重组人干扰素乳膏,3次/d.3周后改为咪喹莫特乳膏外搽隔日1次,共治疗2个月.随访6个月,无复发.

    作者:曹志翔;饶美荣;魏喆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