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合并肾母细胞癌1例

白玉;李福秋;季永智;齐琳;毕云斐

关键词:鱼鳞病, 表皮松解, 角化过度, 肾母细胞癌
摘要:患儿男,14岁.全身红斑、水疱、鳞屑14年,2年前本院肾穿刺诊断为肾母细胞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明显增厚,可见粗大的透明角质颗粒,棘层明显增厚,棘层上部及颗粒层可见细胞核周空泡样变,界不清,真皮浅层炎性细胞浸润.诊断: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肾母细胞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合并肾母细胞癌1例

    患儿男,14岁.全身红斑、水疱、鳞屑14年,2年前本院肾穿刺诊断为肾母细胞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明显增厚,可见粗大的透明角质颗粒,棘层明显增厚,棘层上部及颗粒层可见细胞核周空泡样变,界不清,真皮浅层炎性细胞浸润.诊断: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肾母细胞癌.

    作者:白玉;李福秋;季永智;齐琳;毕云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湿毒膏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湿毒膏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口服润燥止瘁胶囊并外用湿毒膏,对照组38例仅外用湿毒膏,两组均用药4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配合湿毒膏是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云峰;姚春海;陈少君;刘青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误诊为BT型麻风1例

    患者女,71岁.两小腿伸侧红色斑块10年余.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胫前、外侧红褐色斑块,境界清楚,边缘稍隆起,触之质稍硬,皮损处温、痛、触觉均丧失.右小腿胫前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不规则增生,真皮内可见大量境界模糊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结构,其间伴有真皮胶原红染变性;弹力纤维染色显示:肉芽肿区域内弹力纤维广泛缺失,部分肉芽肿周围可见残存的弹力纤维断裂和卷曲;抗酸染色阴性.诊断: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作者:左日宜;丁小杰;宋宁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眼睑分裂痣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2岁.右上下眼睑黑痣12年.患儿自出生时右上下眼睑皮肤各有一小米粒大小的黑痣,闭眼时上下睑黑痣互相吻合,睁眼时一分为二,无任何自觉症状,皮疹随年龄增长渐进性增大.既往体健,患儿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家族中未见类似患者.查体: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张志梅;李俊峰;南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诊断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诊断基底细胞癌具有实时、无创、可反复检查的优点,其图像与组织病理学图像有较高的吻合度,有助于该病的早期筛查和Mohs手术中检测肿瘤的大小、深度、范围,以引导术式设计,确定肿瘤组织是否切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李光;张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梅毒感染状况及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 HIV感染/梅毒感染情况及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关键知情人介绍、同志网站发布公告、同志酒吧现场招募3种方法在贵阳市招募研究对象,共有341例符合条件的MSM进行了面对面问卷调查,同时接受了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 HIV感染率为22.00%,梅毒现症感染率为9.7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民族、近6个月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近1年性病症状、现症梅毒感染与HIV感染相关,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性取向、HIV感染、同性性伴数与梅毒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490)、HIV感染(OR =4.124)、性取向(OR=0.392)、性伴数(OR =2.044)、近6个月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OR =2.410)为梅毒感染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贵阳市MSM人群HIV感染/梅毒感染率较高,防治形势严峻,应重视MSM人群的HIV/梅毒防治工作.

    作者:马璐;周健;袁飞;秦鸥;祝继;李劲;佘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7年间郑州市某院住院患者药疹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近7年来本院住院患者中药疹发生率的变化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的143 262例住院患者,其中出现皮疹并请皮肤科医师会诊明确的280例药疹患者,详细分析药疹的逐年发生率的变化、引起药疹的药物分类以及药疹发生科室的特点.结果 280例药疹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23 ±15.68)岁.2006-2012年药疹发生率(‰)分别为1.04,1.17,1.61,2.41,2.59,2.68,1.95,2012年药疹发生率下降.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占40.35%、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占14.29%、抗癫痫类药物占12.50%、中药制剂占12.14%、生物制品占10.71%.内科系统药疹发生数明显高于外科系统,以神经内科多(17.50%),分科药疹发生率以呼吸内科高(5.56%).结论 2012年抗生素引起的药疹发生率下降.但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药疹仍位居第一和第二.中药制剂、生物制品引起的药疹逐年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作者:曹鸿玮;王瑞;杨俊亚;王菲菲;郑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带状疱疹复发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分别于2009年8月和2011年12月两次因带状疱疹来本院住院治疗.2009年8月7日,患者因左臂、左肩胛疼痛10d,红斑、水疱9d第1次来本院住院.10d前患者左臂、左肩胛处出现阵发性针刺样疼痛,9d前,患处出现大片带状分布的红斑、水疱,同时,患者10d前与阴道有较多分泌物的配偶同房1次,7d前尿道口发红,渗稀薄液体,迅速变为稠黄脓液,伴尿道口灼痛、刺痛.

    作者:魏仁红;杨洪兵;万学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婴儿获得性二期梅毒1例

    患儿女,12个月.外阴、肛周斑块、丘疹1月余.皮肤科情况:外阴、肛周红色的扁平斑块、丘疹,肛周皮损表面覆有灰白色的分泌物.5个月前RPR及TPPA检测均(-),本次检测RPR 1∶8(+),TPPA(+).诊断:婴儿获得性二期梅毒.予青霉素钠盐静脉注射2个疗程.

    作者:徐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鲍温病HPV分型和hMLH1,hMSH2蛋白的检测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不同部位鲍温病(Bowen)病发病的关系并检测肿瘤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蛋白在Bowen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20例Bowen病组织来源于2004-2011年皮肤科病理证实标本,其中肛周和外生殖器共3例,其他部位共17例,另取10例正常皮肤为对照.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方法对Bowen病皮损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Bowen病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hMLH1,h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 20例Bowen病患者中肛周和外生殖器、其他部位共检出6例HPV阳性(30.00%),为HPV16,HPV18,HPV33型.Bowen病组织中hMLH1,hMSH2蛋白阳性表达较正常皮肤组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owen病高危型HPV感染组中hM-LH1,hMSH2蛋白阳性表达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Bowen病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Bowen病患者皮损中hMLH1,hMSH2蛋白低表达也许与其进展为肿瘤有关联.

    作者:张跃;袁伟;贾常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Livin和Smac在日光性角化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活素)和促凋亡因子Smac(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在日光性角化病(AK)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AK组织中Livin和Smac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Livin在AK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26%,在正常对照组为3.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Livin在不同病理亚型AK(肥厚型、萎缩型、苔藓样型和鲍恩样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00%,52.94%,45.45%和72.73%,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ac在AK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58%,在正常对照组为10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Smac在不同病理亚型AK(肥厚型、萎缩型、苔藓样型和鲍恩样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0%,64.71%,63.64%和45.4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vin和Smac在AK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8,P<0.01).结论 肥厚型、萎缩型、苔藓样型和鲍恩样型AK中Livin和Smac的表达与病理亚型无关,Livin的过表达和Smac的低表达可能在AK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曲才杰;史同新;毕健平;李永喜;魏红军;李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伴甲状腺疾病的白癜风6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白癜风伴发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白癜风伴发甲状腺疾病患者(观察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随机筛查甲状腺功能正常的449例白癜风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男20例,女49例,皮损均为非节段型,进展期61例;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2例.伴发甲状腺疾病的白癜风患者皮损易发生在摩擦部位,多有明显的同形反应,且有明显甲状腺疾病遗传背景,有甲状腺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较早;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多呈阳性,且易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结论 临床工作中,对于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非节段型白癜风女性患者要重点筛查是否伴发甲状腺疾病.

    作者:王琳;张峻岭;张丹丹;古昕平;许兆毅;马秀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减少误诊,及早确诊,并依据病期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本科诊治的21例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皮疹多累及眼周,表现为光滑的红褐色丘疹或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典型病例可见干酪样坏死;可依据病程选择相应治疗.结论 对病程长、发展缓慢的眼周及面部多发的丘疹,应借助组织病理学排除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早期诊断可加强抗炎治疗,以避免瘢痕形成.

    作者:瓦庆彪;陈前明;李烜;蔡琦;吴波;路永红;谢立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皮肤镜特征分析

    目的 对寻常性银屑病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皮损的皮肤镜表现进行研究,以求寻常性银屑病的皮肤镜特征表现.方法 选取本科门诊就诊的71例组织病理检查或临床明确诊断为银屑病的患者,后进行相同皮损皮肤镜检查.对皮肤镜皮损颜色、血管分布及鳞屑等所获得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银屑病皮损处皮肤镜的特征主要为淡红色背景下均匀、散在分布的点状血管及表面银色鳞屑.结论 皮肤镜特征表现可以为银屑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帮助.

    作者:党延玲;耿松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润肤剂在特应性皮炎基础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和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瘙痒和湿疹样外观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复杂,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可能是其发生的源头.保湿润肤剂可以补充皮肤水分和脂质,增加水合作用,减少经皮失水率,阻止外界有害物质入侵.润肤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还可以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其不良反应.传统的润肤剂含有非生理性脂质和表面活化剂,长期应用会破坏皮肤屏障.含有神经酰胺的润肤剂作为本病的基础治疗方案,已被应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患者中,且耐受性好,也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杨欢;王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乳房汗管瘤1例

    患者女,40岁.双乳房皮疹10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部多数嗜碱性上皮细胞聚集成小团块,细胞团圆形,少部分导管与上皮细胞条索相连,呈蝌蚪状结构.诊断:汗管瘤.

    作者:李向花;郭静;丁黎;杨景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1例

    患儿女,6岁.面部、双手反复出现丘疱疹、水疱4年.面容老态、暴露部位较多萎缩性瘢痕,牙齿黄褐色(Wood灯下粉红色荧光),尿液茶色(Wood灯下橘红色).细胞内锌卟啉4.6 μg/gHb,尿卟啉强阳性(2+).诊断: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作者:刘元香;徐子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弥漫性新生儿血管瘤病伴心衰1例并文献回顾

    患儿女,14d.患儿周身发现针头大红色斑疹11d,逐渐增多增大.皮肤科情况:患儿颜面部、胸部、背部、臀部、四肢、双手、足可见数十个针头至绿豆大鲜红色斑丘疹,质地柔软,界限清楚.右耳处可见一3cm×4cm大鲜红色斑.肝脏B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肝脏增强CT示多发性大小不等边界欠清低密度灶.肝脏血管重建提示存在动静脉短路.诊断:弥漫性新生儿血管瘤病.入院后给予强的松,血管瘤进行性增多、增大,并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故给予甲强龙、美托洛尔联合抗心衰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稳定.心衰稳定后将美托洛尔换用普萘洛尔治疗.

    作者:卫风蕾;程宪;王恒娟;牛红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蛎壳状二期梅毒疹误诊1例

    患者女,35岁.躯干、四肢皮疹2个月,偶伴瘙痒.无银屑病家族史,曾被误诊为“银屑病”,治疗无效.胸背部真菌镜检(-),Auspitz征(-).RPR 1∶128(+),TPPA 1∶640(+).诊断:二期梅毒.苄星青霉素治疗3个月,电话随访,患者全身皮疹部分消退,现仍在随访中.

    作者:邓艳艳;汪宇;陆洪光;魏羽佳;蒋燕萍;符燕华;余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柴胡汤合甘露消毒丹治疗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全身起疹伴发热、疼痛1周.患者1周前劳累后突感发热,乏力,具体体温未测,自述发现双下肢起红疹,伴轻度疼痛,未予重视,其后发热症状加重,T 38℃,随至我院呼吸内科就诊,查血液分析及胸片均正常,诊断不详,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症状无缓解,皮损数目逐渐增多,左上眼睑水肿,无口腔及生殖器溃疡.

    作者:李凯;晏莹;曾宪玉;段逸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