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文;皮先明;涂亚庭
目的 了解线状苔藓的临床特点、好发部住及伴随症状等.方法 观察分析21例线状苔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线状苔藓患者中,女性患病率为71.43%;患者平均发病年龄(10.19±9.84)岁,< 14岁患者有17例(80.95%);18例(85.72%)患者皮损累及四肢,7例(33.33%)患者伴有瘙痒,5例(23.81%)伴有特应性皮炎病史.结论 线状苔藓好发于儿童,成人大约只占19.05%,女性多见,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约33.3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瘁,皮损好发于四肢,躯干、头面部少见,一般为单侧分布,部分患者伴有特应性皮炎.
作者:陈文慧;刘乐;李伯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妊娠19+1周,因左耳部疼痛6d,加重伴左侧面瘫、左外耳道水疱3d入院.6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耳部、左侧头部出现阵发性针刺样疼痛,3d前患者发现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左外耳道出现簇集性水疱,伴恶心呕吐、眩晕、左耳道剧痛,无听力下降、视物模糊,行艾灸治疗无效.体检: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耳廓、左外耳道红斑基础上米粒至绿豆大小簇集性丘疱疹、水疱;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下垂,面部向右偏,鼓腮时左侧口唇漏气(图1).
作者:江凤;肖能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19岁.掌跖白色丘疹6年,头皮、颞部毛囊性丘疹1年余,颈部毛囊性丘疹2个月.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情况:掌跖点状角化过度,色白,质硬,头皮、颞部、颈部对称性黑褐色油腻性毛囊性坚硬丘疹,均针尖至米粒大小.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灶性角化不全,部分区域可见圆体和谷粒形成,棘层肥厚,呈乳头瘤样增生,棘层松解,基底层上方裂隙形成,裂隙内可见棘突松解细胞,绒毛结构形成,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毛囊角化病.
作者:李玉婷;杨晋;易露露;冒长峙;付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双足、双小腿反复起红斑、溃疡伴疼痛9年.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足踝出现片状红斑,伴疼痛,后红斑中央出现破溃、渗液,局部红肿,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紫癜”,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具体不详),1周后溃疡逐渐愈合.此后类似红斑、溃疡反复发作,累及双足背、双小腿.患者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变应性血管炎?”,“白色萎缩?”,间断使用雷公藤、糖皮质激素、白芍总苷、维生素C、芦丁等口服治疗,溃疡多在7 ~ 10d开始逐渐愈合,遗留色素沉着.
作者:张国强;常晓丹;任明媛;杨绍敏;张倩;王文慧;高顺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女,51岁.右前臂无痛性紫红色结节4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真皮内肿瘤组织主要由成纤维样细胞和组织样细胞组成,可见较多不规则的出血性裂隙与囊腔,裂隙及囊腔周边无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和CD68阳性,而结蛋白(Desmin),CD34及S-100均阴性.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为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作者:王琳;邵莉梅;刘静;张广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所致.由于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存在无症状病毒脱落(既往称为无症状排毒)、HSV-1抗体阳性临床解释困难、疱疹发作期疗法和抑制疗法的区别、孕期HSV的预防和治疗、如何避免新生儿感染HSV以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HSV感染等问题困扰着临床工作者,为此2015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Workowski博士领衔数十位性病专业领域顶尖教授联合发布新的性病治疗指南.
作者:柯吴坚;杨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体表皮移植术(AET)联合308nm准分子光(MEL)或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局限性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5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全部患者行AET治疗,治疗1组术后2周时联合308nm MEL照射治疗,治疗2组术后2周时联合311nm NB-UVB照射治疗,均2次/周,均治疗30次.对照组术后未进行光疗.结果 治疗1组和治疗2组患者有效率(95.08%和88.1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7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患者有效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对于躯干和四肢部皮损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个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两个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T联合308nm MEL或311nm NB-UVB治疗局限性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优于单纯AET,且联合308nm MEL的疗效与311nmNB-UVB相当,但该两种联合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
作者:赵军磊;刘峰涛;付旭晖;轩俊丽;王哲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良性肿瘤.大多数患者的血管瘤可随时间增长自行消退,不需干预,但对复杂性血管瘤需尽早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目前研究认为口服普萘洛尔优于传统的激素疗法,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方案.本文就糖皮质激素、B受体阻滞剂、干扰素、长春新碱、平阳霉素、咪喹莫特等药物作一概述,希望能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金玲琴;罗宏宾;曹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Th17细胞、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TGF-β1在带状疱疹病程中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32例带状疱疹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7d复诊时采外周静脉血,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CD4+CD25+ Foxp3+ 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6,IL-17,TGF-β1水平.结果 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中Th17,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亦明显高于治疗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相关细胞因子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亦显著高于治疗后(P均<0.05),治疗前IL-6,TGF-β1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h17,Treg细胞在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增高,在治疗后显著下降,与二者相关的细胞因子也相应变化,提示二者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这在带状疱疹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赵阳;沈伟钦;黄晓雯;李翠华;杨慧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NB-UVB联合中药退白颗粒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IL-10和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8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均给予NB-UVB照射治疗,2次/周,中药退白颗粒口服,2次/d,疗程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EHSA法对48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10和TGF-β1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进展期有效率为80.77%、稳定期为50.00%,进展期有效率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治疗前,进展期和稳定期患者IL-10,TGF-β1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进展期低于稳定期(P<0.01);NB-UVB联合退白颗粒治疗后,进展期患者IL-10,TGF-β1和稳定期患者TGF-β1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0和TGF-β1水平异常可能与该病的临床表现存在相关性,且NB-UVB联合退白颗粒可能通过上调外周血IL-10和TGF-β1水平来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赵婧;盛国荣;丁陆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以培养作为诊断标准,比较芝加哥天蓝涂片镜检和KOH涂片镜检对马拉色菌诊断的阳性率、阅片耗时等方面差异.方法 收集门诊可疑马拉色菌感染患者皮屑标本,同时做真菌培养、芝加哥天蓝涂片、KOH涂片,培养阳性的281份标本,对芝加哥天蓝涂片镜检和KOH涂片镜检阳性率、阅片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芝加哥天蓝可将马拉色菌的孢子或菌丝染成蓝色而皮屑等被染成浅紫红色杂质背景,阅片时间(70.99±12.61)s,KOH阅片时间(79.56±15.6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的281例马拉色菌标本中芝加哥天蓝染色涂片镜检阳性193例,阳性率68.68%,KOH涂片镜检阳性179例,阳性率6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芝加哥天蓝涂片为马拉色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阳性率高、稳定性强、性价比好、结果易读取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钟;李东升;陈金波;陈柳青;段逸群;樊翌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CO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温哥华烧伤瘢痕评分(VSS)总分为7~12分的增生性瘢痕患者为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各20例,分别接受C0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组),C02点阵激光单一疗法(对照1组)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注射单一疗法(对照2组).于每次治疗后1个月及疗程(4次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参照VSS对受试者进行综合评分,并评估有效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三组受试者VS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色素沉着、皮肤萎缩及毛囊炎等局部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CO2点阵激光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对增生性瘢痕均有一定的疗效,且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佳.整个治疗过程无严重不良事件,安全可靠.
作者:刘秀峰;潘文东;张元文;钟晖;陈永新;王继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2例60 ~81岁老年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老年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发病高峰为4~7月.皮疹泛发周身23例(54.76%),关节受累7例(16.67%),消化道受累8例(19.05%),肾脏受累28例(66.67%),6 ~12个月后尿常规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为11例(39.29%).合并感染9例(21.43%),贫血28例(66.67%),低蛋白血症17例(40.48%).每天予泼尼松20~ 130mg治疗14例(33.33%),应用雷公藤多甙片20 ~ 60mg治疗3例(7.14%),应用沙利度胺片50~100mg治疗2例(4.76%).住院10~46d,平均17.35d.结论 老年过敏性紫癜患者皮疹易泛发周身,肾脏比关节和消化道更易受累,且不易恢复.患者易合并低蛋白血症,且病程较长,必要时需加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控制病情.
作者:李浩;李铁男;刘晓明;刘岩;李上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报告1例HIV抗体不确定12周转阳的病例.患者男,23岁,男男同性人群.于高危性行为13d后就诊.临床表现为周身红斑2d.实验室检查:高危行为后94d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血清学检查:肝功能异常.
作者:王嘉行;殷方兰;张永;钟培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女,41岁.反复高热、咽痛、关节痛伴持久色素斑块样皮疹1年.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B超示脾大.皮肤科检查发现躯干、四肢大致对称分布色素沉着性苔藓样斑块.皮损组织病理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表现为表皮上部散在角化不良细胞.在排除了感染性疾病、肿瘤及结缔组织病后,诊断为持久色素斑块皮疹成人Still's病.
作者:王小坡;姜祎群;孙建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农民.右小腿溃疡伴疼痛3个月.3个月前患者的右下肢受外伤后出现破溃并糜烂,伴中度疼痛,自行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无效,后溃疡面积继续扩大,遂至本院就诊.8年前下肢因外伤破溃,治疗后(具体不详)愈合.患者无糖尿病和烟酒嗜好,否认肺结核、肝炎病及冶游史,无长期应用激素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检:一般情况可,体温正常,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上眼睑见少量红斑和鳞屑(图1),右下肢小腿前部见约15cm ×35cm大小的皮肤溃疡,边缘清楚,表面有较多鲜红色肉芽组织和少量脓性分泌物,质地较脆,伴有触痛,触之易出血,有少许臭味,溃疡边缘皮肤呈黑褐色,触之较硬,溃疡周围有数个卫星状破溃(图2).
作者:张爱娜;王启华;刘忠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楼皂苷Ⅰ对IL-17刺激HaCaT细胞后VEGF和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 CCK-8检测各组HaCaT细胞活力,采用ELISA方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 (RT-PCR)方法检测上清中VEGF,IL-23的含量及VEGF mRNA,IL-23 mRNA的表达.结果 培养24h,CCK-8检测重楼皂苷Ⅰ+IL-17组及IL-17组HaCaT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IL-17 (80ng/mL)刺激组上清中VEGF,IL-23的含量及HaCaT细胞VEGF mRNA,IL-23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楼皂苷Ⅰ(1.5 μg/mL,3μ g/mL)可抑制IL-17刺激HaCaT细胞后上清VEGF,IL-23的含量及VEGF mRNA,IL-23mRNA的表达(P<0.05).结论 IL-17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VEGF,IL-23和表达VEGF mRNA,IL-23 mRNA,而重楼皂苷Ⅰ对其具有抑制作用,该结果为重楼皂苷Ⅰ抑制IL-17介导的皮肤免疫性炎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龙剑文;皮先明;涂亚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青海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人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A375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传统水提法制备枸杞多糖粉末,体外模型培养A375细胞,分别用0mg/mL(即对照组),5mg/mL,10mg/mL,15mg/mL浓度的枸杞多糖处理A375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吸光度值、计算出相应的增殖抑制率,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PI染色后细胞凋亡率、Fluo4 AM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 与0mg/mL组比较,各给药组的A375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增殖抑制率、凋亡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均随枸杞多糖浓度的增高逐渐增高,且与0mg/mL(即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杞多糖能够抑制人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马文宇;吴邓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58岁.左手背红斑伴疼痛2周.皮肤科情况:左手背多发水肿性红斑,直径1~4cm不等,部分透亮呈假性水疱样,无脓疱、溃疡、出血等,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中性粒细胞外移入表皮,真皮乳头轻度水肿,真皮浅中层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可见局灶性轻度核尘.血管壁未见纤维素样改变.治疗上予泼尼松10mg,3次/d,口服治疗,1个月之内皮损完全消退.诊断为手背嗜中性皮病.
作者:宋婷;谭城;郭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药配方颗粒剂配合维胺脂胶囊辨证分型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痤疮中药配方颗粒剂,并于饭后口服维胺脂胶囊50mg,均3次/d,同时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每晚1次;对照组60例,仅予口服维胺脂胶囊和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用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00%,对照组有效率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后诉面部有不同程度的干燥、刺痛、鳞屑、潮红等不适,未见有胃肠道不良事件.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配合维胺脂胶囊治疗寻常痤疮有效率高,服药方便,安全性好.
作者:麻翱;麻林玖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