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远端切除术中胰腺残端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

张杰;赵小龙;金琦智;尹树君;汪旭(综述);董科(审校)

关键词:胰腺远端切除, 胰腺残端处理, 胰漏
摘要:胰腺远端切除是治疗胰腺体尾部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但术后高胰漏率一直是胰腺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胰腺残端的处理被认为是有效减少术后胰漏的关键,但胰腺残端的处理方式众多,目前仍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本文就胰腺远端切除术中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及特点进行综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惊恐障碍患者临床特征与神经内分泌轴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神经内分泌轴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90例惊恐障碍患者接受基线惊恐障碍严重程度量表(P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及外周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激素检测。结果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与年龄及HAMA12因子分正相关( P<0.05);总甲状腺激素( TT4)与HAMA1及PDSS4因子分负相关(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与HAMA7因子分负相关(P<0.05);HPA轴正常者HAMA12及PDSS3因子分均显著低于HPA轴异常者( P<0.05)。结论 HPA及HPT轴功能异常与惊恐障碍患者某些临床症状相关,为基于神经内分泌的疾病临床分型及个体化优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线索。

    作者:闵文蛟;黄雨兰;汪瑾宇;邹志礼;何影;徐理;周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理治疗辅助帕罗西汀对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辅助帕罗西汀对产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确诊的产后抑郁症患者68例,随机化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给予帕罗西汀片20 mg/d,晨服,疗程为8周,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抗抑郁药物,且产妇均停止哺乳。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每星期安排一次心理治疗,时长60 min,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研究组产后抑郁的临床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4、6及8周两组HAMD、SDS及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辅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彭敏;李文堃;陈燕桢;刘裕海;文细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在颈型颈椎病康复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干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热奄包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中药热奄包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视觉模拟定级( Visual ana-logues scale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N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首次给予传统中药热奄包法时出现皮肤烫伤,脱落1例;观察组未发现有其他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传统中药热奄包法和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均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减轻颈椎疼痛,且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在改善患者疼痛和颈椎功能的效果优于传统中药热奄包法,可作为颈型颈椎病干预的优选方案。

    作者:祝玲;温贤秀;孙晓燕;谭君梅;雷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工耳蜗植入治疗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对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治疗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效果及对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方法25例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均行人工耳蜗植入治疗,术后予以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EABR)测试及声场听阈测试。结果所有患者均记录到III波和V波,平均EABR阈值为(175.39±15.12)CL;阈上20CL时III波的潜伏期为(2.89±0.20)ms,V波的潜伏期为(4.23±0.36)ms;不同电极刺激下,9、16电极刺激下获得的EABR阈值高于1、5、13电极刺激,且随电极刺激强度的逐步增加,患者EABR测试下III波和V波的潜伏期均逐步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声场听阈测试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左、右耳的纯音听阈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治疗综合征性感音神经性耳聋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听力功能,在行EABR测试时能获得良好的波形,客观、动态地反映患者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

    作者:李丹;华清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胰腺远端切除术中胰腺残端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

    胰腺远端切除是治疗胰腺体尾部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但术后高胰漏率一直是胰腺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胰腺残端的处理被认为是有效减少术后胰漏的关键,但胰腺残端的处理方式众多,目前仍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本文就胰腺远端切除术中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及特点进行综述。

    作者:张杰;赵小龙;金琦智;尹树君;汪旭(综述);董科(审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浆降钙素原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我院收治的尿路结石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出现尿脓毒血症52例患者为试验组,选取同期48例术后未出现尿脓毒血症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及白细胞计数情况并进行比较。采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 SOFA)对患者尿脓毒血症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及白细胞计数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血浆降钙素原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SOFA评分0~8分19例,9~16分18例,17~24分15例,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浆降钙素原计数逐渐增加( P<0.05),而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浆降钙素原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r=0.281,P<0.05)。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尿脓毒血症严重程度与其体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呈正相关,监测患者体内血浆降钙素原的变化对于早期诊断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尿脓毒血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科;黄保成;卢强;徐波;颜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左心耳封堵治疗的新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卒中是房颤严重的并发症。卒中预防是Af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皮左心耳封堵是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预防的一种有效替代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左心耳封堵治疗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苏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的应用。方法运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对5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确诊,结合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计数及蛋白质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正常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全血黏度与红细胞数量呈正相关( P<0.0001);血浆黏度与总蛋白、球蛋白浓度呈正相关( P<0.0001),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无相关性( 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可运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检测及疗效检测,具有潜在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刘明全;吴东明;杨敏;许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应变比值法与弹性成像评分法对肝局灶性病变性质判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应变比值法( SR)与弹性成像评分法( UES)对肝脏局灶性病变( FLL)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9例临床诊断FLL患者共77个病灶,术前均分别接受SR检查及UES评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SR法及UES评分法判断FLL性质的诊断价值及诊断效率。结果良性患者39例(45个病灶),恶性患者30例(32个病灶)。 SR诊断FLL性质的AUC为0.925,95%CI:0.884~0.973;UES评分的AUC为0.912,95%CI:0.825~0.961。 SR诊断FLL性质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93.33%、90.63%、92.21%;而UES评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分别为:86.67%、78.13%、83.12%。两种检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R检查及UES评分均具有较好诊断价值,而SR检查能更加有效鉴别诊断FLL良恶性。

    作者:章娉;唐焱;周佳;蒋迪;刘红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粪便钙卫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对炎症性肠病不典型增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粪便钙卫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对炎症性肠病不典型增生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确诊群体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196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15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粪钙卫蛋白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粪钙卫蛋白水平、TNF-α水平、粪钙卫蛋白阳性率、TNF-α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不典型增生者粪便钙卫蛋白与TNF-α显著升高,有望作为癌前病变的辅助检测指标,降低漏诊率。

    作者:陈思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臂丛神经阻滞下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下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0例,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基础上加用臂丛神经阻滞下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关节活动度和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肩周炎治疗疗效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治疗肩周炎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作者:程明;王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移植手术中分别泵注去氧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中分别静脉泵注血管加压药去氧肾上腺素和正性肌力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的临床疗效。方法68位接受肝移植的受体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去氧肾上腺素组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0.3~0.4μg/( kg?min),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组持续静脉泵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μg/( kg?min)起至5~8μg/( kg?min),比较两组患者失血量、补液量及血浆中乳酸水平。结果去氧肾上腺素组患者术中失血量、红细胞输注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均明显少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组,手术结束时血浆乳酸含量低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组。结论肝移植手术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可安全有效地逆转血管舒张,较正性肌力药减少出血和输注液体量,有利于改善内循环。

    作者:杨玺;杨孟昌;温开兰;谢敏;苏文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儿童静脉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概述

    静脉畸形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疾病。虽然静脉畸形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脉管异常疾病,但随着其逐渐增大,会压迫或侵犯周围的组织器官而造成多种症状,因此终大部分的都需治疗。由于国内对这类脉管异常疾病的认识及分类仍较混乱,有不少患儿被误诊或误治。然而结合该病相应的病史、查体及辅查,静脉畸形的诊断还是比较容易明确的。目前,静脉畸形有多种治疗方法,如硬化剂注射治疗等,但都各有其局限性,且术后复发和各种并发症并不少见,因此,其治疗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相互结合。

    作者:侯昉;夏梦;刘文英;曾强;丁可;何姿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脑电双频指数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 index ,BIS)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38例,包括低温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术27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乙托咪酯0.3 mg/kg及维库溴铵0.1 m/kg。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异丙酚6~10 mg/( kg?h),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及维库溴铵0.1 mg/kg。转机后体外循环机内加入芬太尼5μg/kg及维库溴铵0.05μg/kg,异丙酚维持原注射剂量不变,在BIS监测下维持麻醉深度处于D2~E1水平。体外循环采用高流量100 ml/( kg?min)非搏动性血流灌注。持续监测麻醉诱导前( T1)、气管插管( T2)、CPB前即刻( T3)、降温至32.0℃( T4)、阻断前即刻( T5)、阻断后2 min(T6)、复温即刻(T7)、停CPB(T8)、停CPB15 min(T9)不同时间段BIS、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水平的变化。结果与T1比较,麻醉诱导后各时间点( T2~T9)患者BIS与M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心肺转流术( CPB)前比较,体外循环期间各时间点( T4~T7) BIS、鼻咽温度、M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BIS可有效用于监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深度,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陈胜阳;王研心;王更富;张永强;秦元旭;岳修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泡型肝包虫病的治疗进展

    临床上肝包虫病几乎由囊型和泡型组成。手术治疗是泡型肝包虫病首选治疗方案,辅助药物治疗可取的较好的效果。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学者对泡型肝包虫病的认识加深,近年来在治疗泡型肝包虫病方面寻找到更多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放射治疗、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等。本文对泡型肝包虫的治疗方式和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龙爽;朱鹏;宋旭彤;邓绍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八字钢板骺阻滞不同螺钉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八字钢板骺阻滞中不同螺钉固定方式运用于儿童股骨畸形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运用八字钢板骺阻滞中不同螺钉固定方式患者245例,比较四种不同的螺钉固定方式对患儿畸形矫正率的治疗效果。结果四种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时,双八字钢板固定的年畸形矫正度数高于平行固定、张开固定及汇聚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八字钢板骺阻滞中双八字钢板固定的治疗效果好于平行固定、张开固定和汇聚固定。

    作者:宋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生儿及小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防和管理--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意见书简介

    维生素K缺乏多见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缺乏维生素K的新生儿和小婴儿存在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适当补充维生素K可以防止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 ,VKDB)的发生。目前世界各国预防策略并不统一。2016年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协会(ESPGHAN)发布了预防新生儿VKDB的意见书,讨论了现行预防策略,提出了预防VKDB的建议。

    作者:李茂军;吴青;阳倩;唐彬秩;陈昌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新进展

    本文根据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内容,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循证医学的新证据,对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善、器械治疗、外科治疗及其他新兴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要概括。

    作者:顾敏;华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利妥昔单抗不同联合方案在老年惰性B 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自然杀伤( NK)细胞生物疗法或化疗在老年惰性B细胞淋巴瘤( iNHL)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我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61例老年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利妥昔单抗+NK细胞)和对照组36例(利妥昔单抗+CHOP化疗方案)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疗程后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比例,近期疗效及5年无进展生存时间( PFS)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疗程后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比例,近期治疗总有效率,5年PF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及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而CD8+比例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相对于R-CHOP联合化疗,利妥昔单抗+NK细胞疗法在老年iNHL患者中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更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鲍颖;代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利弊之争

    近期,由于美国FDA批准了首个完全生物可降解支架及TCT2016会议上公布了ABSORB II3年的随访结果,关于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利弊之争已成为介入心脏病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主要从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优势及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作者:沈雳;葛均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