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80 mg qd,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24 h 尿蛋白定量(24UP)、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糖化血红蛋白(GHb)。结果治疗组24UP、Cr、GHb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压、BUN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 GHb 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压、24UP、Cr、BUN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24UP、Cr、GHb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压、Cr、BUN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米沙坦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显著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张洪福;刘继红;程汝兰;叶丽萍;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CYP2E1基因 RsaI/PstI 多态性与膀胱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 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 VIP 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时间为2014年2月,获取有关 CYP2E1基因 RsaI/PstI 多态性与膀胱癌遗传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基因型分布的 OR 值及其95%CI 为效应指标,运用 Stata 11.0软件在同质、异质、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下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试验组1733例和对照组1814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 CYP2E1基因 RsaI /PstI 多态性与膀胱癌遗传易感性在异质和显性遗传模式下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异质模式:OR =0.831,95%CI:0.701~0.986,P =0.033;显性模式:OR =0.816,95%CI:0.694~0.959,P =0.014);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该遗传易感性在亚洲人群中较显著。结论CYP2E1基因 RsaI/PstI 多态性可能与亚洲人群膀胱癌遗传易感性有关,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李家兵;张盼;林世庆;孙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一大类具有高度异质性、多系统累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等,其病理基础为血管和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 CTD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膜和脊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是 CTD 本身所致,亦可为感染、药物等因素继发,部分患者甚至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 CTD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情凶险,属于危急重症,是 CTD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 CTD 中枢神经系统危急重症的临床特点,及时准确的诊断,积极合适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将阐述 CTD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危急重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作者:蒋莹;左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体外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和促排卵药物的普遍使用,多胎妊娠患者明显增加,科学的减胎术配合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使减胎术成功率得到很大提高。 Stone 等[1]2008年对1000例行减胎术的病例进行总结,减胎的流产率目前基本控制在4.7%。可见经过20余年的发展,多胎妊娠减胎术所至流产率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妊娠结局有所改善。现将我院19例多胎妊娠早期行选择性减胎术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小艳;张峡;乐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缓慢进展的,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慢性胆汁淤积、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以及肝活检提示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及小叶间胆管破坏。该病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熊去氧胆酸是其主要的治疗药物。本文对 PBC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龙丽;周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口腔专科职业暴露现状,探讨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法对四川省绵阳口腔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报告的42例职业暴露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暴露特点。结果42例职业暴露个案中针刺伤13例、锐器伤27例、切割伤2例,均为皮肤伤口暴露;暴露人群医生16例、护士23例、工人3例;暴露发生月份以1、2、7、8月为多;暴露发生科室主要集中在口腔外科、消毒供应中心;暴露发生部位主要为手,特别是左手。暴露后立即进行紧急局部处理,42例随访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口腔科医生、护士均易发生职业暴露,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暴露主要原因是针刺伤、锐器伤。
作者:潘晓菁;张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活动期 RA 患者采用抽签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0例,MTX 组采用MTX 15 mg/w 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 MTX 15 mg/w 加 rhTNFR:Fc 每次50 mg 治疗。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2、4、8、12、24周患者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医生和患者评价、疾病活动分数评分及血沉(ESR)、超敏 C 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太抗体水平。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治疗组的 ACR 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TX 联合 rhTNFR:Fc 治疗 RA 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高。
作者:张杰;邓文郁;陈芍;肖岚;李江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用于治疗 IgA 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住院治疗的血压正常的 IgA 肾病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5例,分别给予一般治疗和骨化三醇胶丸每次0.5μg,3次/周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血肌酐、血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C 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尿蛋白、C 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血钙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磷、iPTH、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骨化三醇能有效降低 IgA 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且安全性好,抗炎作用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夏芳;潘小梅;郑启刚;贺丹;汪昌雄;李丹;胡晓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流行于东南亚及我国的广西、广东等地区。随艾滋病的流行,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逐渐增多,已成为继结核、卡氏肺囊虫后常见机会性感染。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通过临床标本的涂片、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该病。因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
作者:杨凌婧;范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曲马多与罗哌卡因混合液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时放止血带前10分钟向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A 组)、曲马多(B 组)及罗哌卡因与曲马多混合液(C 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术后的8、16、24、48 h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局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 组术后16、24、48 h 疼痛 VAS 评分明显低于 A、B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膝关节镜术后联合应用曲马多与罗哌卡因镇痛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并未增多。
作者:何崎;秦燕;刘丹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患者,女,48岁,因发现右乳包块1+年于2013年7月22日收入四川省人民医院。查体:右乳外上象限扪及一包块,大小约3 cm×2 cm,质地较硬,局部无压痛,边界欠清,移动性较大。外院 B 超示:右乳9点钟距乳头约1.0 cm 处查见范围约2.8 cm×1.7 cm 的低回声区,边界欠清,边缘不规则,隐约可见包膜。彩超示:右乳外上象限距乳头1.0~2.0 cm 处探及大小约2.9 cm×1.9 cm 的低弱回声团,形态欠规则,边界较清,内部欠均匀,团块内见点状血流信号。自动乳腺全容积超声示:右乳弱回声团, BI-RADS 分级4A 级。双乳钼靶检查:右乳外上象限见一大小约3.5 cm×2.0 cm 的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大部分边缘清楚,略呈分叶状,肿物内未见异常钙化灶,皮肤及乳头正常,右侧腋下未见增大淋巴结(图1)。于2013年7月24日在全麻下行包块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病理结果初步考虑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免疫组化:CK (-)、 NF-KB (-)、 CD3(-)、CD20(+)、CD21(-)、Ki-67阳性率约80%、Mum-1(+)、CD10(+)、Bcl-6(-)、CD5(-)、CD30(-)、EBER (-)、CyclinD1(-)。后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侵袭性,生发中心 B 细胞来源。
作者:王进;蒋瑾;刘丹;刘一帆;王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基于住院患者需求合理配置病房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2年9~12月随机抽取我院1300例住院患者进行护理需求及满意度调查,对4个优质护理首批试点病房20例患者进行访谈,在需求调查及访谈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以及动态调配使用,并于2013年9~12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人力资源配置改革前后的患者满意度。结果人力资源配置改革后各护理单元整体满意度较改革前提升(P <0.05),在护理服务及时性、健康指导、护理操作技术、住院环境、生活护理服务、整体满意程度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住院患者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是满足患者需求的重要保障。
作者:肖静蓉;雷花;郭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 CT 不同重建方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30例,分别行胸部 CT 平扫及肺动脉造影(CTPA)扫描,图像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分析不同重建方式对栓子的检出率。结果30例患者中发现肺动脉栓塞24例,栓子138个,轴位及 MPR 共检出138个(100%),MIP 共检出108个(78.2%),VR 共检出68个(49.3%),MPR、MIP 及 VR 图像检出肺动脉主干及肺叶动脉的栓子数目相同,分别为4、31个,肺段级血管内栓子数目分别为47、45、26个;亚段肺动脉及其以下分支内栓子数目分别为56、28、7个,三种重建方式对栓子的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叶动脉以上平面对栓子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肺段动脉平面,除 MPR 与 MIP 外,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肺亚段及以下平面,三种重建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PR 和 MIP 对肺动脉栓塞栓子的检出率高,几种重建方式综合运用更加有利于栓子的显示。
作者:罗容智;刘英;陈运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菌阴肺结核患者行支气管镜灌洗、刷检标本做抗酸染色涂片检查。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肺结核细菌学诊断依据。纤刷阳性率与灌洗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8),纤刷或灌洗液阳性率均高于纤刷阳性率和灌洗阳性率(P <0.05)。结论行支气管镜下灌洗、刷检对菌阴肺结核具有一定诊断价值,有条件应尽早做支气管镜检查。
作者:龙成琴;贺宇;王慧;李文;周维;郑玉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误咽的状况,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进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的31例误咽患者,从心理护理、术前功能锻炼、术后体位、饮食、吞咽功能锻炼几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31例患者中,4例保留双侧披裂的 CHEP 患者,术后6~17天误咽消失;19例仅保留单侧披裂的环状软骨会厌舌骨固定(CHEP)患者中,14例术后12~19天误咽消失,5例术后21~57天误咽消失;8例环状软骨舌骨固定(CHP)患者中,6例术后45~72天误咽消失,2例270~312天误咽消失。无因误咽改做全喉切除术的病例。结论通过心理疏导、吞咽功能训练以及经口进食的护理对策,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误咽的时间而恢复正常进食。
作者:周淑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皮瓣开颅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皮瓣开颅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的 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皮瓣开颅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谢东;廖晓灵;刘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锁骨下入路与腋路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拟行前臂及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0例。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分别于锁骨中点下入路(A 组)和腋路(B 组)行臂丛神经阻滞。 A组定位上肢远端运动反应,B 组定位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运动反应后注入局麻药。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成功率、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 组患者均在锁骨下入路行阻滞下完成手术,B 组5例无法定位出目标运动反应,在超声辅助下继续完成麻醉。 B 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 A 组,5支神经痛觉阻滞率 A 组高于 B 组(P <0.05)。 A 组有1例、B 组有4例误入血管。结论改良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少,阻滞效果更完善。
作者:李鹏;蔡兵;李美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169例,按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 组)107例与非 CAS 组62例,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两组糖尿病病程、BUN、TC、TG、HDL、LDL、HbAlc 以及 CR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CRP、HDL、糖尿病病程以及TG 为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 CRP、HDL、TG 水平以及糖尿病病程是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崔锦娜;姚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改进围手术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流程,提升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两组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分析患者健康教育中失效因素的具体环节及原因,优化健康教育流程,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采用改进后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流程,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使用 FMEA 管理模型后,试验组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1),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 FMEA 对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研究,找出影响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前瞻性地对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有利于提升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陆佳韵;汤培凤;王国芳;葛津津;刘薇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序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序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序贯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大峰流速值(PEF)、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bt(O2)]、氧合指数[Pbt(O2)/FiO2]、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肺顺应性(CL)均优于对照组(P <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应用氨溴索序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潘雪冬;张红;刘茂鸿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