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乐丹;张曙林;周伟华;李珍发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40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不同年龄患者,单纯手术治疗组12例,手术+全脑全脊髓放疗组18例,手术+全脑全脊髓放疗+化学治疗组10例.结果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联合化疗组较对照组未体现出优越性,术后1个月内行放疗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确诊为髓母细胞瘤者应在手术切除术后两周左右常规行全脑全脊髓放疗.
作者:张静;申良方;涂青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在图像工程中,图像增强方法有多种,如增强对比度和动态范围压缩等等.该类处理方法比较灵活方便,处理效果也不错,但对于某些灰度分布很密集或对比度很弱的图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增强效果但并不明显.方法对于该情况就可以采用灰度直方图变换方法将原始图像(细菌图片)密集的灰度分布变得比较稀疏.结果拉大图像的对比度并在视觉上达到明显增强的效果.结论使一些原本不易观察到的细节能变得清晰可辨.
作者:张阳德;胡智渊;叶茂英;王吉伟;潘一峰;尹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QRS-Ⅱ型量子共振分析检测仪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盲法检测受试者头发恶性肿瘤码F005值.结果此检测方法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80.0%.结论该仪器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较高,对临床诊断和鉴别有一定意义.
作者:祝焱;谢兆霞;彭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口腔黏膜病专科门诊ROU患者中随机选择病例8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斯奇康注射液作皮内多点注射法治疗,并与对照组(40例)采用肌肉注射法治疗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实验组经斯奇康皮内注射治疗后,40例ROU患者痊愈、显效、好转共38例(38/4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9/40)72.5%.两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经第一个疗程治疗后,痊愈、显效率为40%,好转率为20%;对照组痊愈、显效率为2.5%,好转率为7.5%,两者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皮内多点注射局部免疫法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业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与一氧化氮NO、cGMP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哮喘患儿47例,正常健康儿童34例为对照组.测定NO水平及cGMP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哮喘患儿血浆NO及cGMP水平在治疗前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01),其中11例重度哮喘患儿血浆NO水平较36例轻中度哮喘患儿更高(P<0.001);治疗后血浆NO及cGMP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哮喘发作时一氧化氮产生过多,发挥其细胞及组织毒性作用,使肺上皮细胞等损伤,从而引起和加重哮喘发病,且血浆NO水平与哮喘病情密切相关.
作者:韩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能否获得优于单纯硬化(EIS)的疗效.方法 84例肝硬化EVB患者随机接受夹心法或单纯EIS治疗(夹心法组43例,EIS组41例).EIS组硬化剂采用血管旁、内的联合注射法,夹心法组每条曲张静脉结扎2个皮圈,并于其间曲张静脉内注射1~3mL硬化剂.间隔7~12 d重复1次内镜治疗,直至静脉曲张消除.结果夹心法组与EIS组静脉曲张消除率相似(93.0%比92.7%),但夹心法组达到消除的平均治疗次数明显减少(1.8±O.6比3.8±1.1),所需平均时间显著缩短[(17.1±7.1)d比(36.5±15.7)d],再出血率与并发症率明显下降(9.3%比31.7%;8.4%比26.8%).随访期内两组静脉曲张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1.6%比14.6%).结论内镜下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硬化治疗的疗效.
作者:刘德良;霍继荣;吴小平;卢放根;周芝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TCD检测60例急性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第1、3、7天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结果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血管痉挛组与非血管痉挛组的预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6.06,P<0.05),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x2=18.54,P<0.01),PI是评估预后敏感的指标,PI>1.8提示预后不良.结论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是早期评估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国栋;李维平;张秋生;刘晓玲;蔡晓东;高永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 P protein antibody,ARP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其与SLE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欧蒙酶免疫斑点法检测SLE患者及疾病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NuA及核糖体P蛋白抗体,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90例SLE患者中64例血清ANuA阳性,阳性率为71.1%,ARPA阳性23例,阳性率25.6%,疾病对照组仅6.7%及4.4%,SLE患者ANu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结论 ANuA、ARPA是SLE诊断的重要的血清学指标,其中ANuA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ARPA与神经系统损伤和关节炎的发病有关,联合检测能对SLE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郭婧婧;金燕;曾德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对比单纯异丙酚及其复合芬太尼,咪唑安定用于纤维胃镜和肠镜检查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0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异丙酚组(P对照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PF)先静注芬太尼0.05~0.10mg;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PM)先静推咪唑安定0.1 mg/kg.然后各组均缓慢推注异丙酚至无睫毛反射后,开始操作,术中视情况追加异丙酚少量.监测并记录各组注药前、注药后1 min、5min、15min及操作结束时,各点的SBP、SPO2、HR、RR;记录各组异丙酚总量;各组镇痛效果,肢动情况,清醒后遗忘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操作中1 min与5 minSPO2、SBP、RR低于操作前值(P<0.05);异丙酚总量PF组和PM明显低于P组(P<0.01);两组肢动发生率PF组(5%)和PM(6%)组明显低于P组(13%);两组呼吸抑制(SPO2<90%)发生率PF(12%),PM(11%)与P(1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咪唑安定)更适合纤维胃镜和肠镜检查.
作者:周乐丹;张曙林;周伟华;李珍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HD)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5年123例MHD患者中27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MH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时机选择过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高血压,免疫功能低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透析、对病人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教育,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和建立个体化的充分的整体透析治疗方案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黄莹;古英明;吕少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寻求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帮助患者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方法随机选取46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5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健康指导,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控制良好(P<0.001).结论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了系统正确地认识,学会了自我管理,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作者:龙菊华;龙梅芳;刘红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医疗美容外科的发展离不开网络,该文列述了互联网在医疗美容外科的作用,与国际国内利用网络的现状,以及该组的建议,用以提高医疗美容外科对互联网作用的认识.
作者:李波;谭军;钟茜;吴东辉;罗明灿;曹薇;罗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变化及作用.方法阻断肝门及肝上、肝下下腔静脉20min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全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全肝缺血再灌注加氨基胍治疗组(C组),每组20只,每组再根据观察时间段不同随机分成2个亚组,每亚组10只,A、B两组按1 mL/kg从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按1 mL/kg注射氨基胍(AG)20 mg/kg(溶于1 mL/kg生理盐水中).观察3组全肝缺血20 min(T0)、再灌注4h(T1)门静脉血、肺组织NO浓度、肺湿干重比及电镜下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T1门静脉血、肺组织NO浓度明显升高,C组T1门静脉血、肺组织NO浓度与B组比较有明显降低;B、C两组肺组织均存在病理改变,但C组明显轻于B组.结论 NO可能在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过程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艳平;曹德权;常业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DICOM标准的制定和不断完善,PACS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PACS系统中工作站采集的医学图像都被封装成标准的DICOM文件并通过网络传送到DICOM服务器存储.PACS服务器需要对要大量的图像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现有的PACS系统采用实时归档和非实时归档方式.前种方式很容易造成网络拥塞,后种方式会降低查询速度.该文试图对现有PACS系统的归档策略进行改进,从而降拥塞的发生概率,提高系统的查询响应速度.
作者:李卉;申群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综合分析该院收治的2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结果 221例患者优159例(71.9%),良49例(22.2%),可10例(4.5%),差3例(1.4%);再次手术6例(2.8%).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明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术式,加强术后护理与康复,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谭克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癌变组织中的表达,观察槟榔碱对人口腔角质形成细胞(KC)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OSF癌变组织,30例OSF组织,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COX-2蛋白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槟榔碱(30、60、90 ug/mL)对KC 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OX-2在正常黏膜组织中无明显表达,在OSF组织及OSF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6.7%(11/30)、80.0%(12/15),且癌变组织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OSF组织(P<0.05);槟榔碱呈剂量依赖性增加KC COX-2蛋白表达,不同浓度槟榔碱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COX-2在OSF癌变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槟榔碱能增加KC COX-2表达,COX-2过度表达可能在OSF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尹晓敏;高义军;彭解英;方厂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ANP胰腺腺泡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逆行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SD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ANP高压氧治疗组和ANP空白对照组.采用EMSA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 κ Ba活性及ELISA法检测血液IL-2、IL-6、IL-10、TNF-a及ICAM-1含量.结果高压氧在1、3、5及7 h均可显著抑制ANP胰腺腺泡细胞胞核NF-κB活性[(24.47±5.39)μmol/L vs(31.36±5.72)μmol/L、(28.58±4.51)μmol/L vs(39.44±6.31)μmol/L、(26.47±4.13)μmol/L vs(33.80±5.96)μmol/L及(20.38±3.79)μmol/L vs(25.69±4.91)μmol/L](P<0.01);显著增强ANP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 κ Ba活性[(8.94±1.43)μmol/L vs (6.37±1.19)μmol/L、(7.83±1.72)μmol/L vs (5.91±1.65)μmol/L、(8.31±1.54)μmol/L vs(6.85±1.37)μmol/L及(8.62±1.12)μmol/L vs(6.97±0.86)μmol/L](P<0.01);显著抑制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a及ICAM-1活性(P<0.05).结论高压氧可通过显著抑制ANP胰腺腺泡细胞NF-κ B活性,增加胰腺腺泡细胞胞质I κ Ba活性的能力,减少血液中炎症细胞因子活性,从而抑制ANP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作者:余枭;李永国;李霞;文军;陈道瑾;李小荣;王鹏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注射针头进行老年人胸骨骨髓穿刺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一次性注射针头对38例老年患者进行胸骨骨髓穿刺.结果共进行4 5次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44次,一次性成功率97.8%,所有取材满意,无骨髓液稀释,无局部感染、出血、穿刺意外发生.结论应用一次性注射针头进行老年人胸骨骨髓穿刺,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损伤小、取材好等优点.
作者:彭楚明;肖灿辉;肖琴;苏咏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医院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因此,打造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是医院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基于系统思考的角度,该文叙述了如何在医院进行五项修炼,并给出了构建学习型医院过程中的行动建议.
作者:符琳娜;姚尧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探讨对膀胱癌治疗的有效手术方式.6例膀胱癌先行顺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应用去管化回肠或乙状结肠在膀胱原位折叠缝合成新的贮尿囊.6例膀胱癌术后正位排尿基本正常,随访3个月~10 a无肿瘤复发.可控膀胱术是膀胱全切除术后理想的手术方法,其新造的贮尿囊具有大容量、高顺应性、抗反流、能自行排尿及生活质量高等特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作者:匡宗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