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含羟基喜树碱方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8例

吴凯;李强;戴晓玲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栓塞灌注
摘要: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方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按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或手术置入肝动脉植入式药泵后,给予HCPT+5-Fu+MMC+碘化油行化疗栓塞治疗38例原发性肝癌.结果有效率(CR+PR)42.1%(16/38),半年生存率为84.2%,1年生存率为52.6%,毒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热为主.结论含HCPT方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副反应轻.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骨后胸内甲状腺肿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近10年来手术治疗胸骨后胸内或纵隔内甲状腺肿1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谦;李洪;陈中良;熊秋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90例肿瘤病人院内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院内感染部位与治疗方案的关系.方法对作者单位1998年3月~1999年3月90例肿瘤患者经手术、放疗、化疗后感染发生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以呼吸道、皮肤感染为主,放疗以放疗照射野内相应组织器官感染为主,尤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多,化疗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为主.结论院内感染好发部位与治疗方案有关;为减少肿瘤病人院内感染对易感染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治.

    作者:李强;吴凯;惠萍;曾文斌;杨益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侧同步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提高双侧同步性甲状腺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本院15例双侧同步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术前针吸细胞学检查确诊1例,术中冰冻病理确诊14例.全部病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行一侧功能性颈清扫术4例,双侧颈清扫术8例,其中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6例.结果 15例随访2~13年,平均5年6个月,死亡1例,14例无瘤生存.术后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麻痹.结论双侧同步性甲状腺癌术前确诊困难,主张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该病为多发癌,主张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如术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同时行颈清扫术.对N0患者不必常规行颈清扫术,提倡长期密切观察.

    作者:莫立根;许坚;李淑兰;杨荣宁;李伟;张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对晚期肿瘤患者按心理分期实施临终关怀

    本文通过对33例患者在临终关怀阶段的心理分析,找出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提出针对性临终关怀.

    作者:安秋妮;成光玉;付银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Ⅲ期食管癌的新辅助化疗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临床就诊时多已属于中晚期,目前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自1999年4月至2001年8月选择临床Ⅲ期食管癌37例,进行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养荣;朱江;宋张骏;左天增;宋永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绝经后子宫出血204例子宫内膜病理分析

    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原因比较复杂,及时准确地对出血原因作出诊断,一直是临床妇科医师所关心的问题.病理检查是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病因诊断的有效方法,本文将近十年来我院诊治的204例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子宫内膜病理分析.

    作者:祁发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29例报告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较为少见.1970~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共收治244例,其中,取得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29例,报告如下.

    作者:姚青勋;赵丽萍;闫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13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PESC) 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13例PESC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PESC患者手术切除率和2年生存率均为15.4%.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的分期和转移,13例均死于肿瘤远处转移.结论 PESC恶性程度高,淋巴及血行转移早,预后差.PESC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包括控制肿瘤的远处转移、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对早期患者及时行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对分期较晚的患者则应直接进行非手术综合治疗.

    作者:朱江;宋张骏;雷光焰;左天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直肠癌

    目的探讨提高晚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效果.方法对1984年至2000年43例局部扩散的直肠癌患者进行了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其中包括全盆腔脏器切除、后盆腔脏器切除及邻近盆腔脏器切除,并分析其远期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95.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6%,3年生存率为87%,5年生存率为63%.结论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为局部扩散的晚期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根治性再切除的机会,延长了生存期.严格的病例筛选,对尿路改道的技巧性操作以及盆底腹膜的妥善修复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于俊兰;罗成华;李荣;卜荣贵;李华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治疗体会(附24例)

    1990年~1998年底本科收治180例乳腺癌病人,其中单纯癌107例(59.44%),浸润性导管癌42例(23.33%),髓样癌8例(4.44%),腺癌1例(0.56%),浸润性小叶癌11例(23.33%),硬癌4例(2.22%),其它7例(3.89%).术后复发转移24例,通过联合化疗、内分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萍;王增敖;蔡长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恶葡与绒癌化疗中口腔溃疡的护理

    抗癌化学药物是治疗恶性葡萄胎和绒癌的首选方法之一,效果肯定.口腔溃疡是恶葡与绒癌病人在化疗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副反应,它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影响患者的营养供给和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是病人感染发烧、并发败血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所以对化疗病人进行严密的观察,正确有效地实施整体化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十分重要.现将我们从1998年至2000年45例恶葡和绒癌病人中26例口腔溃疡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岳会英;赵华;陈亚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原发性甲状腺鳞癌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原发性甲状腺鳞癌很少见,在全部甲状腺癌中约占1%~4%.近年来见于文献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我院自1980年至2000年间共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CA15-3和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CA15-3和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空腹取静脉血分别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和放射免疫法(RIA)测定CA15-3和CEA.结果①乳腺癌术后无复发转移127例,其中CA15-3增高3例、CEA增高2例,阳性率分别为2.4%、1.6%.复发转移者18例,其中CA15-3增高15例、CEA增高8例,其敏感度分别为83.3%、44.4%,特异度分别为97.6%、98.4%.CA15-3和CEA两者均异常在无复发转移组为0,复发转移组6例,其敏感度为33.3%,特异度为100%.联检两者之一阳性16例,其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6.1%.经χ2检验,与单独检测CA15-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复发或转移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水平显著高于无复发或转移乳腺癌患者(P<0.01).结论 CA15-3和CEA的检测可作为乳腺癌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单独检测CA15-3和/或联合CEA对预测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顾汉刚;李小琴;朱小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华蟾素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分析

    随着医学的发展,原发性肝癌治疗涌现出不少新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就诊时多数患者失去手术、放疗和介入治疗机会,全身化疗的应用仍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提高疗效,我们应用华蟾素注射液配合化疗进行观察如下.

    作者:赖义勤;金源;陈云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口腔颌面肿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6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应用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一期修复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胸大肌肌皮瓣皮肤完全坏死1例,皮肤远端部分坏死5例,完全成活率为90.9%.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血供丰富,成活率高,操作简单,是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作者:郭良;王可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子宫颈癌腔内放射治疗位置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子宫颈癌腔内放射治疗位置精确度直接影响局部控制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本文连续观察25例宫颈癌病人腔内放疗过程,寻找偏差原因,探讨解决方法,以提高腔内放疗控制率降低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爱丽;吴湘阳;李富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化瘀膏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效果

    化瘀膏是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采用纯天然中药当归、丹皮、红花、赤芍、山枝配制而成的外用散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止痛的效果.自1993年11月~2002年1月采用化瘀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中因化疗药物外渗引起急慢性静脉炎及软组织损伤246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臻;赵晓丽;张庆;孙呈祥;孙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脑膜血管外皮瘤--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但脑膜的血管外皮瘤则比较罕见.1973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血管母细胞型和血管外皮型脑膜瘤合称血管母细胞型脑膜瘤.而1993年WHO对脑膜瘤作出了新分类,将原来认为起源于脑膜的血管母细胞型脑膜瘤归入中枢神经间叶性,非脑膜上皮性肿瘤一类,它与软组织的血管外皮瘤有相同的组织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称为脑膜血管外皮瘤.

    作者:李华民;张晓丽;李贞;张传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基因表达及相关分析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cerbB-2基因表达及相互关系,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分型、临床分期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10例原发性乳腺癌进行了ER、PR与cerbB-2检测.结果 ER的阳性表达率59.05%,PR的阳性表达率47.62%,cerbB-2的阳性表达率33.81%,cerbB-2的阳性表达与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型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腋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ER、PR与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检测结果对于临床治疗,辅助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贺清波;丁洁;王玉臻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早期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1],每年以0.2%~8%的幅度上升,在发展中国家尤为迅速;而死亡率呈现不同的趋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趋于稳定或开始下降,发展中国家仍呈上升趋势.死亡率的变化归结于二级预防使这些国家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的提高,据SEER资料分析[2],早期乳腺癌构成比的增加是乳腺癌总体生存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任予;何建军;陈武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