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晚期肿瘤患者按心理分期实施临终关怀

安秋妮;成光玉;付银铃

关键词:肿瘤患者, 临终关怀
摘要:本文通过对33例患者在临终关怀阶段的心理分析,找出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提出针对性临终关怀.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附16例)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82年至1997年间收治的16例男性乳腺癌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经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等综合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者9例,占56.3%,存活10年以上者3例.结论男性乳腺癌较少见,病程长,恶性程度高,预后一般较女性乳腺癌差,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任书伟;张锋;李靖松;赵敏;于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肝癌554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肝癌病变临床转化过程,分析肝癌死亡常见原因,探讨肝癌合理治疗模式,寻求肝癌有效预防和阻断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999年度554例肝癌临床资料,结合过去临床研究,讨论肝癌防治方法.结果我国肝癌多在肝硬化等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肝癌患者92.6%与乙肝病毒(HBV)感染有关,其中76%表现抗HBe阳性,67.2%曾有慢性肝炎病史,87.2%合并肝硬化或肝纤维化,说明HBV感染可呈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病谱演变,肝癌是HBV持续感染者的后结果和重要死因.资料表明引起肝癌患者死亡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结论肝癌治疗以手术切除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聚能刀、光子刀、氩氦刀及超声聚焦刀等对缩小肿瘤亦有一定效果,但均不能彻底清除肿瘤,复发率较高.肝癌预防有效方法是减少HBV感染机会.

    作者:李福山;李朝龙;李黎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双吻合器吻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该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56例的经验.结果 56例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发生,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狭窄1例(1%),神经性膀胱排空障碍2例(3%),切口感染2例(3%).结论双吻合器吻合技术可以完成既往手法缝合无法完成的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想术式.

    作者:彭仕骏;陈少湖;黄金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头部肿瘤面罩固定前后的摆位误差分析

    颈椎活动度较大,因而体位固定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尤为重要.我院自1999年~2002年对8例垂体瘤患者进行了面罩配戴前后摆位误差的实际测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会庭;刘秋芳;梁增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宫颈癌放疗后输尿管狭窄致肾功能衰竭1例报道

    患者女性,67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1年,于1991年诊为宫颈鳞癌Ⅱb期,行60CO放射治疗,外照射设前后对穿野,上界在脐下2cm,下界在阴唇前联合上方3cm,侧界在髂前上嵴内2cm.

    作者:黄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治疗体会(附24例)

    1990年~1998年底本科收治180例乳腺癌病人,其中单纯癌107例(59.44%),浸润性导管癌42例(23.33%),髓样癌8例(4.44%),腺癌1例(0.56%),浸润性小叶癌11例(23.33%),硬癌4例(2.22%),其它7例(3.89%).术后复发转移24例,通过联合化疗、内分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黄丽萍;王增敖;蔡长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原发性甲状腺鳞癌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原发性甲状腺鳞癌很少见,在全部甲状腺癌中约占1%~4%.近年来见于文献的病例报道越来越多.我院自1980年至2000年间共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56例,结合国内外文献,综合评价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手术死亡率为3.6%,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5%.结论对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治疗,掌握好适应证,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亦龙;吴增安;杨俊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诺维本、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本科自1997年~2002年,除去其他不完整的病历,共83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KLT+NVB+DDP)和单纯化疗组(NVB+DDP)于手术前或单纯化疗共进行二周期,比较疗效及毒副作用情况.

    作者:吴榕龙;欧德彬;潘小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华蟾素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分析

    随着医学的发展,原发性肝癌治疗涌现出不少新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就诊时多数患者失去手术、放疗和介入治疗机会,全身化疗的应用仍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提高疗效,我们应用华蟾素注射液配合化疗进行观察如下.

    作者:赖义勤;金源;陈云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肿瘤患者出院后随访及反馈

    随访及反馈是指病人在医院门急诊后,住院出院后及医疗终结后,对医院以医疗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信息反馈和总结.因此,它是一种事后控制,是一种纠偏行为,也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对促进医院全面建设和整体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医院管理不可偏废和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夏敏玲;吕会庭;王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后护理

    巨大纵隔肿瘤系指肿瘤占据一侧胸腔,纵隔向健侧移位,一侧肺被完全压迫而无功能,或肿瘤占据一侧胸腔1/2以上,并有心肺功能不全且摘除肿瘤占胸腔容量1/5以上者.本病相对少见,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小儿巨大纵隔肿瘤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戴晓玲;赵竹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促愈散治疗盖诺外渗临床观察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毒性刺激,加之在操作中所致机械性损伤,在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渗漏时有发生.如何对渗漏损伤进行处理,避免更进一步地发展,笔者对1999年9月~2001年6月,静脉注射盖诺外渗病人,采取自制中药促愈散外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姚俊涛;张宁;朱江;罗秋波;廖子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乳腺癌术后放疗后并发同侧上肢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对乳腺癌认知程度加深以及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其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同侧上肢水肿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12月~2001年8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术后行腋区放疗279例,对造成同侧上肢水肿之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作者:肖崇本;赵三斌;王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化疗加用岩舒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时,常因毒副作用而中断治疗,使生活质量降低.我科在化疗同时加用岩舒治疗70例恶性肿瘤病人,取得了增效减毒,改善生活质量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刘宏伟;武术英;于珊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对晚期肿瘤患者按心理分期实施临终关怀

    本文通过对33例患者在临终关怀阶段的心理分析,找出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提出针对性临终关怀.

    作者:安秋妮;成光玉;付银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含羟基喜树碱方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38例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方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按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或手术置入肝动脉植入式药泵后,给予HCPT+5-Fu+MMC+碘化油行化疗栓塞治疗38例原发性肝癌.结果有效率(CR+PR)42.1%(16/38),半年生存率为84.2%,1年生存率为52.6%,毒副作用以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热为主.结论含HCPT方案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副反应轻.

    作者:吴凯;李强;戴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侧同步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提高双侧同步性甲状腺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本院15例双侧同步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术前针吸细胞学检查确诊1例,术中冰冻病理确诊14例.全部病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行一侧功能性颈清扫术4例,双侧颈清扫术8例,其中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6例.结果 15例随访2~13年,平均5年6个月,死亡1例,14例无瘤生存.术后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麻痹.结论双侧同步性甲状腺癌术前确诊困难,主张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该病为多发癌,主张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如术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同时行颈清扫术.对N0患者不必常规行颈清扫术,提倡长期密切观察.

    作者:莫立根;许坚;李淑兰;杨荣宁;李伟;张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成人教育原则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健康教育是医院实施整体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教育促进病人及其家庭认识、态度、行为的改变,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我科开展健康教育以来,一直采用教育内容以疾病治疗知识为主,教育活动以护士为主,教育形式以口头指导和提供书面材料为主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不甚理想.为了优化教育形式,提高健康教育实效,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教育学的知识,并尝试运用成人教育原则指导健康教育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艳华;刘春玲;谢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预防贲门癌术后返流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术式预防贲门癌术后返流的价值.方法贲门癌手术中利用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达到恢复食管胃连接部的生理功能,从而起到抗胃食管返流的目的.手术后通过食管腔内24小时pH值的测定来客观评定其抗返流效果.并与未行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病例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只有3例有返流症状.24小时pH值测定:本组检测了26例,经计算机软件分析有返流者4例,返流率15.38%.对照组检测了20例,有返流者9例.返流率45.0%.经统计学处理两者返流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χ2=4.890,P<0.05).结论该术式具有较好的抗返流作用,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

    作者:阴兵林;曾来铎;匡裕康;吴九发;胡义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