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刘同淮;张伟;查跃英;杜宽航;龚鼎诠

关键词:近红外线扫描, 乳腺癌, B超, 乳腺疾病
摘要:目的了解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近红外线扫描共检查11228人,并且将手术病人术前近红外线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做了比较,又将近红外线检查与B超结果做了比较.结果用近红外线扫描不但能识别乳腺的良、恶性肿瘤,还能识别出不同的乳腺疾病.结论近红外线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率仅次于病理诊断而高于B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晚期胃癌肿瘤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相当严重且广泛,根治术后复发者5年生存率也很低,治疗较为困难.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我们采用国产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86例,其中具有明确的客观测量指标可供评价疗效者54例,现将治疗结果和毒副反应总结如下:

    作者:王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计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内镜下形态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内镜活检、病理诊断及手术切除证实的11例胃恶性淋巴瘤.结果本组占同期胃恶性肿瘤0.98%,平均发病年龄43.9岁,发病部位胃体占81.8%,术前明确诊断45.5%.结论本病临床少见,病变发生于粘膜下层,各种病变形态并存较多,极易误诊.内镜下活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不断提高术前诊断率,对治疗起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崇沧;马社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放射治疗的健康教育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0%以上的肿瘤病人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做放射治疗[1].对放射治疗病人在治疗前进行正规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放射治疗的基本知识及各种放射反应,可以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向青;李向英;马丽;薛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术中喉返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预防.方法对我院1986年3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091例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2.9%,其中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1%.其中以恶性肿瘤占多数(78%),特别是在外院已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或剜除术的甲状腺癌发生率高.结论甲状腺肿瘤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辅以神经营养药对症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唐亿华;刘学明;罗文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横纹肌肉瘤误诊为脑膜瘤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0岁,以左颞部包块进行性增大3月之主诉入院.入院前3月,患者左颞部被硬物击伤,当时无明显不适,数天后局部出现一包块,逐渐增大,无疼痛感,外院头颅CT提示:左蝶骨嵴脑膜瘤,体积较大.查体:意识清楚,左额颞交界处包块,质韧无压痛,双瞳孔等圆,光反应灵敏,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8,眼球突出度左19mm,右12mm,左眼巩膜充血、外展受限,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徐涛;张胡金;丁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儿童期甲状腺癌40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浙江省肿瘤医院1963年10月~2000年12月所收治的40例儿童期甲状腺癌,占同期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的1.42%.本病的发病率较低,但手术的并发症相对较高.本组40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占30%,其中术后喉梗阻而行气管切开术的7例(占12.5%),4例发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暂时性低下(占10%),而引起四肢抽搐(低血钙症).乳糜瘘1例,但全部并发症经处理后均获得好转及痊愈.儿童期甲状腺癌的预后较好,即使晚期病人经治疗后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故临床上应采取积极态度治疗.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康莱特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KLT)联合介入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方法分组比较单用介入化疗栓塞(对照组25例)与康莱特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组31例)对症状改善、血生化指标及近期疗效的差异. 结果在临床症状改善、抑制瘤体生长、减轻介入化疗后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康莱特联合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症状,降低介入化疗栓塞的毒副作用.

    作者:胡建兵;翁洁;刘颂莲;管丽莉;周江;李勇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急症1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急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13例恶性肿瘤急症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恶性肿瘤急症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发热、颅内高压症及低血糖昏迷等.结论采取迅速的诊治抢救措施,可缓解或稳定患者病情,延长其生命.

    作者:朱小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再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手术的原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方法对9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发现总的残癌率(53/95)55.7%,其中原发部位残癌率(43/95)42.76%.外院行甲状腺肿物局部切除和次全切除术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8/95)8.4%.结论甲状腺肿瘤手术应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强调喉返神经的解剖,疑有颈淋巴结转移,应行规范化的颈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徐荣;李树业;梁秦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近红外线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近红外线扫描共检查11228人,并且将手术病人术前近红外线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做了比较,又将近红外线检查与B超结果做了比较.结果用近红外线扫描不但能识别乳腺的良、恶性肿瘤,还能识别出不同的乳腺疾病.结论近红外线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率仅次于病理诊断而高于B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同淮;张伟;查跃英;杜宽航;龚鼎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启东肝癌高发区肝癌患者血清中p53突变研究

    目的研究启东地区肝癌患者血清中p53基因突变,并确定其对肝癌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5例肝癌,20例肝硬化,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标本,提取DNA,应用限制性酶切及直接序列分析方法测定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突变.结果显示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的249密码子产生突变,ARG变为SER,肝癌,肝硬化,健康者中发生率分别为44%(11/25),20%(4/20),7%(2/30) (P<0.01).结论启东地区肝癌患者血清中p53突变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其可作为新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

    作者:陆东东;张锡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48例甲状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甲状腺癌术后放疗疗效.方法对1991年3月~1996年9月间,接受术后放疗的48例甲状腺癌进行总结分析.照射范围:对分化型者(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包括瘤床及双颈;对未分化型者(未分化癌)包括瘤床、双颈及上纵隔;采用60Coγ线加深部180kv X线或电子流照射,照射剂量DT45~65Gy/5-7周,常规分割照射.结果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81.3%,其中分化型为90.5%,未分化型为1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9例,1例缘于局部复发,8例因为远处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首选手术治疗,术后T4N1者需补充放疗,未分化型者需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王涛;谢丛华;周云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170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170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在食管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食管鳞状上皮癌组织中P-170和MRP表达情况.结果 42例食管癌组织中P-170阳性表达率为80.9%,MRP阳性表达率为69%.P-170和MRP表达均与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关.但在淋巴结转移者MRP阳性率为86.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P-170和MRP高表达可能是食管癌化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术后检测P-170和MRP不仅对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MRP还可能对食管鳞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辉;侯东祥;王茁;郭党学;王振江;毛中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男性乳腺癌的诊治现状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 MBC)临床上相对少见,但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上升,MBC也在增多,由于患者重视不够和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往往延误诊治,故现就MBC的诊治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王亚军;孙君昭;党诚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痛疗效比较

    恶性肿瘤骨转移在肿瘤晚期比较常见,发生率约为50-80%,骨转移大多以溶骨性破坏为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高钙血症及骨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双膦酸盐类药物为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重要手段之一[1],目前在国内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包括氯屈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等[2~6].

    作者:杨谨;南克俊;孙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状腺手术切口包扎方法的改进

    甲状腺手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术后易渗血,需要包扎牢固。现介绍一种甲状腺手术切口的包扎方法。

    作者:袁旭;孙冰清;庞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8例老年胰腺癌姑息性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区域性动脉化疗联合减黄在老年胰腺癌病人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胰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采用手术中经胃网膜右动脉插管化疗,余15例由Seldinger's术插管化疗.化疗药物有米托蒽醌、顺铂、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和地塞米松等.结果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7例.平均生存期11±5月.结论区域性动脉化疗联合减黄可有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介入和埋泵化疗有其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作者:江武文;林志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西药联用介入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40例分析

    目的评价中西药联用介入治疗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并辅以中药扶正培本,清热解毒等治疗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岩舒注射液20ml及2~3种化疗药物经导管局部灌注,并辅以中药扶正培本,清热解毒等治疗,共治上消化道恶性肿瘤20例,与同期单纯用化疗药物局部灌注的2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CR2例,PR13例,总有效率75%,化疗组CR1例,PR13例,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两组相似,但治疗组无明显骨髓抑制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药联用局部灌注并辅以中药扶正培本,清热解毒治则治疗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其骨髓抑制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灌注.

    作者:胡泽民;邓有峰;张梅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顺铂(D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7例NSCLC均采用GEM+DDP方案联合化疗,GEM1000mg/m2,第1、8d给药,DDP25mg/m2,第1~3d给药,21d为一周期,完成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37例中,无CR,PR16例,有效率(RR)为43.2%(16/37),SD9例,PD12例;初治21例,RR为52%(11/21);复治16例,RR为31.2%(5/16).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GEM+DDP联合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初治优于复治,毒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义;李金凤;范开席;阎振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目的验证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 12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应用平消胶囊治疗;对照组52例,口服乳康片.结果治疗组肿块缩小和乳腺疼痛总有效率为91.2%和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和67.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疗程短、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素琼;马玉英;张宇卉;袁葆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