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BH(O)血型抗原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

张莉;曹永清;肖劲军;胡巍;周晓玲;王亮华;杨少杰

关键词:ABH(O)血型抗原, 肿瘤
摘要:目的找出恶性肿瘤ABH(O)血型抗原(Blood group antigens,以下简称BGA)的丢失与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恶性肿瘤患者BGA表达情况,分析BGA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的关系,从而找出相互规律.结果70例恶性肿瘤标本中,肿瘤BGA表达阳性者39例(55.7%);肿瘤BGA表达阴性者31例(44.3%),BG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或血行转移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或0.005).结论肿瘤ABH(O)抗原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0例子宫内膜腺癌、10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37/50)、20%(2/10)、10%(1/10),统计学显示癌组织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复杂性增生过长和正常组织(P<0.05);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患者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但不能作为判断其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杨娜;王月玲;韩水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部肿瘤放疗使用固定器价值的探讨

    目的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摆位过程中,会出现体表的激光标记与中心激光标记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本研究探讨治疗机床面(网状支架)和模拟机床面(平板)不一致时,使用真空垫固定的价值.方法将30例腹部肿瘤患者分成2组,一组直接睡在治疗机床面(网状支架)上,另一组采用抽吸式真空垫固定器.结果不采用抽吸式真空垫固定器的一组存在明显的误差,而采用抽吸式真空垫固定器的一组患者体表的激光标记与中心激光标记基本重复.结论治疗机床面的下垂是造成系统摆位误差的主要原因,必需及时加以纠正,使用适当的真空垫固定有助于提高摆位精度.

    作者:邱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VEGF相关关系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观察及血清中VEGF水平的检测,以探讨肿瘤组织VEGF与血清VEGF的相关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AB-SA(即SP)方法检测31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VEGF表达;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上述31例NSCLC患者术前血清中VEGF水平,17例肺良性病变和2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31例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组织VEGF阳性表达26例,占83.9%,肿瘤组织VEGF高表达(3级+4级)17例,占54.5%;血清VEGF高表达(≥400pg/ml)16例,占51.6%,经统计学分析,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高表达率和血清中VEGF水平高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秩相关分析,rs'=0.8592,P<0.01,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中VEGF水平同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呈同向变化,即肿瘤组织中VEGF含量越高,血清中VEGF水平越高;肿瘤组织中VEGF含量越低,血清中VEGF水平越低.血清中VEGF水平的测定有可能替代肿瘤组织中VEGF的检测,成为一种快捷、简便的检测方法,尽早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刘春玲;姜家豫;杨顺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变化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36例恶性肿瘤病人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外周血CD3+、CD4+、CD8+、CD19+及CD(16++56+)细胞数量的变化.自身配对t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HIFU治疗后肿瘤病人外周血CD4+数(P=0.009)和CD4/CD8(P=0.012)明显增加;治疗后外周血CD3+数轻度增加,CD8+、CD19+和CD(16++56+)数轻度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FU治疗后恶性肿瘤病人免疫机能增强.

    作者:鲁培;伍烽;徐中林;王智彪;陈文直;朱辉;金成兵;黎克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原发性四重癌1例分析

    多原发癌是指2个或2个以上器官发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尸检为1.2~5.7%,临床报告为0.59~2.45%[1].

    作者:闵婕;冯英明;张贺龙;姬统理;王红枚;宋扬;马宁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左肺、左肾双原发癌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3岁,工人,患者于1998年8月因咳嗽、咯痰并痰中带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左肺鳞状细胞癌,行左全肺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与术前一致.术后未行放疗、化疗.

    作者:张燕齐;郭好学;郑瑞锋;王彦威;闫敏;于丹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同侧多原发性肺癌1例报告

    患者男,51岁,咳嗽、咳痰伴午后发热2月,抗感染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

    作者:缐胤生;党诚学;陈武科;王作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ABH(O)血型抗原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

    目的找出恶性肿瘤ABH(O)血型抗原(Blood group antigens,以下简称BGA)的丢失与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恶性肿瘤患者BGA表达情况,分析BGA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的关系,从而找出相互规律.结果70例恶性肿瘤标本中,肿瘤BGA表达阳性者39例(55.7%);肿瘤BGA表达阴性者31例(44.3%),BG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或血行转移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或0.005).结论肿瘤ABH(O)抗原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莉;曹永清;肖劲军;胡巍;周晓玲;王亮华;杨少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芬太尼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痛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与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中重度晚期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多瑞吉组及美施康定组各30例,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多瑞吉组治疗癌痛有效率为90.0%,美施康定组为93.3%(P>0.05).不良反应多见为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及排尿困难,多瑞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低.结论多瑞吉与口服吗啡有相近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不能口服镇痛药的癌痛患者.

    作者:杨莉;王亚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联合快速病理检查对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价值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结合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与终石蜡切片检查结果比较,以期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并指导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方法对68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均予阴道超声检查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并将两者检查分别与终石蜡切片诊断结果比较.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相结合有比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和互补性.两组相结合检查结果显示对无肌层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阳性率分别为86.8%,80%,82.3%.两者阳性检出率>80%.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对指导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且这两种检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费用不高特别适宜在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彭洁;黄啸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IL-6对受照荷瘤小鼠正常组织的辐射防护效应

    目的以荷瘤小鼠为观察对象,研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受照射荷瘤小鼠正常组织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本实验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受全身照射的荷瘤小鼠肝、肾、脑、肺组织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钠(TBA)荧光法测定以上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双底物偶联动力学法测定以上组织中的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对于接受全身照射的荷瘤小鼠IL-6可提高肝、脑组织中的抗氧化酶T-SOD、GSH-PX活性(P<0.01,P<0.05),降低肝、脑组织中MDA含量(P<0.05).结论IL-6对受全身照射的荷瘤小鼠可肝、脑组织有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刘永彪;梅开;刘颖;赵杰;周强;张先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参芪扶正注射液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两组均采用NE方案化疗,NYB30mg/m2ivg++、d1,8,EADM 40mg/m2ivd1,8,天为1周期,连用3周期;每周期化疗开始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每天静脉滴注,连用10天.结果观察组RR率72.5%,CR率20%,明显高于对照组42.8%和8.4%(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静脉炎及心电图改变均较对照组轻(P<0.05);卡氏评分观察组提高加稳定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降低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31.4%(P<0.05);CD3、CD4、CD4/CD8、NK细胞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对照组反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能明显增效减毒,且能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免疫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值得提倡.

    作者:李晓莉;田启英;马文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首位.放疗是治疗浸滑性宫颈癌有效的方法.但在进行放射治疗时,可出现局部和/或全身的放疗反应.

    作者:强水云;陈宇敏;李小宁;贾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子宫肉瘤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诊断及手术等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989年元月至2004年元月1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肉瘤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总的5年存活率为26.67%,期别愈高者存活率愈低,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一般发现相对较早,期别低,5年存活率相对较高.而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一经发现均为Ⅲ期及Ⅳ期,2例均于1年内死亡.本组病例行手术加化疗与未行化疗者,5年存活率无大差别.结论子宫肉瘤的预后主要决定于早期诊断,其次与手术的范围有关.

    作者:袁宁霞;赵亚宁;张淑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前臂皮瓣联合腓骨肌瓣修复上颌骨大型缺损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联合腓骨肌瓣修复上颌骨大型缺损的效果.方法2004年3月,对1例上颌骨恶性肿瘤的病例,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应用前臂皮瓣联合腓骨肌瓣重建上颌骨,关闭口鼻腔.结果术后伤口一期愈合,皮瓣成活,术后3个月随访,面部外形满意,已能够进普食,进食时无食物从鼻腔返流,语音清晰.结论应用前臂皮瓣联合腓骨肌瓣重建上颌骨缺损,使术后患者上颌骨外形和口腔咀嚼功能及语音恢复如初,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君武;徐杰;郑昆华;高洪;林毅;郑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SOD对电离辐射诱导不同肿瘤细胞ROS水平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ROS产生与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SOD对H22肝癌、Lewis肺癌、Hela宫颈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肿瘤细胞中的ROS的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结果X线照射三种肿瘤细胞可通过产生ROS而诱发其凋亡,应用SOD在照射16h后对Lewins细胞的ROS水平无明显影响,而H22细胞和Hela细胞的ROS水平明显降低.SOD对Hela宫颈癌细胞具有辐射保护作用,对Lewis肺癌细胞具有辐射增敏作用,对H22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细胞辐射增敏性无明显影响.结论SOD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ROS水平和参与其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影响肿瘤细胞的辐射增敏性.

    作者:刘永彪;刘颖;赵杰;周强;张先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应用Gyrus等离子体切割系统行颅内巨大脑膜瘤切除术(附2例报告)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普及,脑膜瘤全切除率不断提高.但对质地硬、血管丰富的脑膜瘤手术中会有一定的难度.2004年开始,我科应用Gyrus等离子体切割系统行颅内巨大型脑膜瘤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志诚;陆培松;王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下咽癌术后放疗中并发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报告下咽鳞癌术后放疗中并发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例.方法对下咽鳞癌全喉切除+全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1例行术后放疗.设颈部前后野对穿照射,后野中部挡铅保护脊髓.前后野剂量比为4:1,Dt2GY/f,5f/w.结果Dt38GY/19f时,出现ARDS.于发病后第6天死于呼吸衰竭.结论下咽鳞癌全喉切除+全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放射治疗,可以引起ARDS.但放射引起ARDS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作者:刘秋芳;张琨;陈广育;宋娟荣;李文燕;张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梯度离心法在肿瘤药敏试验中的应用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梯度离心法在肿瘤药敏试验中的应用及肿瘤药敏试验与临床个体化化疗的相关性.方法取46例肿瘤患者新鲜癌细胞,梯度离心后用MTT法检测癌细胞对8种常用抗癌药的敏感性;根据药敏结果对患者进行化疗,无敏感药物者按经验方案化疗,观察实验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改良法癌细胞获得百分率为94.65±28.47,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药敏试验阳性者25例,阴性者21例.实验提示敏感药物化疗者的有效率为76%(19/25);耐药者按经验方案化疗,有效率为28.6%(6/21).P<0.01,差异有显著性;实验与临床符合率达73.9%(34/46).结论梯度离心MTT法体外癌细胞药敏试验能更好的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预见癌症患者临床个体化化疗疗效的重要价值.

    作者:刘海红;谢晓东;蒋芹;匡久树;李小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肠道多部位恶性间质瘤1例

    患者男,55岁,因面黄乏力2个月,发现腹部肿块10天,于2004年1月14日入院.体检:左上腹可触及10cm×9cm肿物,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差.B超检查:左上腹包块10.1cm×8.9cm,考虑胃占位可能性大.

    作者:刘道义;侯兆霞;宋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