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伍晓汀;晏会
目的:探讨手术加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中晚期胰腺癌病人56例,采用姑息手术加泵植入区域化疗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行姑息手术加术后以健择为主的化疗方案的患者,分别生存0.5~3年,中位生存期19个月.复发和转移率19.64%,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及Ⅳ度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效、安全和低毒,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姜凤元;陈晓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人源幼虫巨大致死性基因Hugl-1基因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探讨Hugl-1基因表达与肺癌肿瘤细胞发生、侵袭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NSCLC标本(含癌旁组织)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Hugl-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RT-PCR方法检测NSCLC中Hugl-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肺癌肿瘤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Hugl-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结论:Hugl-1基因表达下降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作者:杨勇;邹良建;周栋;郎希龙;金海;黄盛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无水酒精局部注射治疗小儿浅表血管瘤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86年10月至2005年5月,在门诊外科以95%酒精注入治疗小儿血管瘤558例.结果:336例经一个疗程注射治愈,占60.21%;127例经2个疗程注射治愈,占22.76%;60例好转,占10.75%;35例无效,占6.27%;好转及无效病例均转手术切除治愈,占17.03%.无明显毒副作用,无感染、局部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安全、副作用小、损伤小、治愈率高,容易被患者家属接受,可用于小儿体表点状或片状血管瘤的治疗.
作者:徐建来;赵俊峰;王荣;史松;张道维;白晓斌;刘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630nm波长的激光为光源,MTT法绘制MDA-MB-231PDT后不同时间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PDT对人乳腺癌细胞阻滞的细胞周期,免疫组化观察PDT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结果:生长曲线示PDT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DT作用后早期(12h)G0/G1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变化;免疫组化示:实验组PDT后各时间段PCNA阳性细胞蛋白表达率较对照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光动力疗法可阻滞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DT阻滞细胞于G0/G1期和降低PCNA的表达有关.
作者:蔡君;叶青青;李晶晶;杨继元;刘剑仑;黄卓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时,有效率及毒副反应的差异.方法:观察我院49例接受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的NSCLC患者,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49例患者均可进行临床评价,≥70岁组和<70岁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2.9%和40.0%;毒副反应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乏力发生率分别为21.4%、14.3%、14.3%和11.4%、5.7%、0.结论:一般情况较好的高龄(≥70)NSCLC患者可以接受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
作者:李瑞中;刘汉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肿瘤所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1月至2005年6月159例急诊手术治疗的肿瘤所致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的诊断,手术处理方式及预后.结果:腹部CT检查在肿瘤性肠梗阻的病人中对梗阻的原因的确诊率为93.34%,明显优于X线及B超检查,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21%,死亡率为5.66%,肿瘤切除吻合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51%.结论:腹部CT检查对于肿瘤性梗阻的诊断在定位、梗阻的性质上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手术的方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作不同的处理,情况良好的病人在肿瘤根治的情况下,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作者:周彤;伍晓汀;晏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效果好,中、晚期胃癌虽然手术可做大部分、或局部切除,但愈后效果仍很差,5年生存率仍难以提高.综合治疗、多学科参与可提高胃癌的5年生存率.现就胃癌的放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蔡英全;王天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X线及CT诊断周围型肺癌50例,经纤维气管镜观察、活检及刷检明确诊断.结果:肺癌20例、小细胞癌10例、鳞癌5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白桦;侯敏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32例术前采用全身序贯化疗(standard sequence chemotherapy SSC)+腹腔内灌注化疗2个疗程.术后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并随访观察癌复发和生存时间.结果:新辅助化疗组与未术前化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数分别为(50.71;3.87)和(29.13;3.69)个/高倍视野,观察组1、3、5年复发率为12.5%(4/32)、25%(8/32)、59.4%(19/32);生存率100%(32/32)、78.1%(25/32)、22%(7/32).对照组1、3、5年复发率35%(7/20)、45%(9/20)、90%(18/20);生存率80%(16/20)、55%(11/20)、20%(4/20).3年生存率的比较中,化疗组为25例,明显高于无术前化疗组11例,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而5年生存率差,P>0.05异则无显著意义.术前化疗组中,腹痛腹胀等症状缓解率为30%,肿块缩小率(PR+CR)为62.5%,基本切净率为93%.残留>2cm有2例.无术前化疗组中,基本切净率为85%,残留>2cm有3例,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卵巢癌细胞有明显促凋亡作用,是预防癌复发转移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作者:徐萍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药物由上腔静脉直接进入心脏,降低了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避免了化疗药物局部渗漏引起的严重后果.PICC留置时间长,符合肿瘤患者长期治疗的需要.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其原因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廖建鄂;谷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盆腔四野盒式照射的临床价值.方法:47例中晚期宫颈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盆腔四野(前/后及左/右野)盒式照射,DT46~50Gy,每天一对对穿野照射,每野1Gy,每天2Gy,前后野与左右野剂量权重:1.3~1.5:1.同期后装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盆腔前后野对穿照射,DT46~50Gy,每天2野,每野1Gy,两野剂量权重:1:1.同期后装治疗.结果:下消化道、膀胱、腹壁皮肤等急性放射反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两组近期疗效及血液系统急性放射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癌盆腔四野盒式照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小肠、直肠、膀胱剂量低,放射反应小.
作者:王会霞;燕归如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输血对血浆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收集31例恶性肿瘤患者、62例非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血浆,做体外细胞粘附试验.结果:输血后血浆细胞粘附特性明显高于输血前,输血可以提高血浆细胞粘附特性.结论:血浆细胞粘附特性增高可能促进肿瘤转移,因此输血可能促进转移的发生,肿瘤患者应尽量避免输全血和血浆.
作者:陈敬华;焦顺昌;魏秀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病例患者女,53岁.四个月前体检时B超发现胰腺体尾部囊肿,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近三个月来自觉上腹部餐后闷胀不适感伴恶心反酸,近几日来上腹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食欲减退,乏力,为进一步诊治入院.病程中无发热、黄疸,无腹泻、黑便,体重无明显变化.
作者:杜娟;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延安市子长县人民医院于2006年2月和11月分别收治两例胃癌患者,系同卵双生的孪生姐妹,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彦玲;李慧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囊腺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76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14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14例全部采用肝叶切除术,病理检查发现10例癌变(71.42%).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囊腺瘤以肝叶切除为佳的治疗方法,并可预防癌变.
作者:赵文新;杨映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大量胸、腹腔积液可引起呼吸循环障碍,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积极处理恶性胸腹腔积液就成为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人自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采用热疗加局部用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4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金声;盛翠萍;梁传新;杨岩丽;黄锡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手术与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术后患者心理社会状况的差异.方法:应用临床心理问卷(EPQ,SCL-90)评定经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在人格特征、应付方式及心身健康的状况,共35例;并与40例经常规改良根治手术患者相比较.结果:保乳手术组术后SCL-90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评分均高于改良根治手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EPQ评分中N分、消极应付方式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E分、积极应付方式均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P与L分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保乳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社会状况有改善作用.
作者:朱江;陈楠;宋张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胃窦部是胃肠道疾病好发的部位,而窦部肿瘤性狭窄病变又是其常见病和多发病.良好的检查方法,不但能对疾病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而且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指导临床进行治疗.针刺和耳穴贴压的方法能满足胃肠道病变的低张双对比检查,特别是对胃窦部肿瘤性狭窄病变的检查与鉴别,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诊断效果,它避免了临床常规应用山莨菪碱进行检查的不利因素,同时扩大了检查范围.是一种检查胃窦部肿瘤狭窄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鹏天;王麦绒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β-Catenin、p53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Catenin、p53、Ki-67在正常脑组织、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脑组织中β-Catenin、p53、Ki-67表达均为阴性.β-Catenin、p53、Ki-67表达均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增高,与组织分级密切相关(P<0.01),β-catenin在Ⅰ级胶质瘤中阳性率33.3%(2/6),阳性部位为胞质;Ⅱ级阳性率28.6%(8/28),阳性部位为胞质;Ⅲ级阳性率60.0%(18/30),阳性部位为胞质,其中3例出现核阳性;Ⅳ级阳性率78.3%(18/23),其中8例出现核阳性.β-Catenin与p53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胶质瘤的增殖活性增高有关,其与p53异常积聚可能相互协调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应用组织芯片进行胶质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较常规免疫组化方法有高通量、大样本以及经济快速等优势.
作者:武永康;董伦;顾学文;申林海;于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病例摘要患者男,70岁,退休工人,因腹泻1月、进食后上腹部胀满不适10天住院.查体:HR 74次/分,BP110/80 mmHg,神志清,精神差,营养差,腹部稍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
作者:周灿;陈武科;刘大鹏;张勇;王柯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