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赖祥进;周素芳
肿瘤抑制基因PTEN是1997年由三个研究小组发现,现统称为PTEN.PTEN包括N端、C2区域和C端区域.其主要结构功能区位于N端,编码的蛋白与张力蛋白、辅助蛋白同源,参与细胞生长及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发生及肿瘤转移的调节;并具有磷酸酶活性,参与细胞调控.PTEN的C端可调节PTEN稳定性和酶活性.其C2区域参与正确定位PTEN的催化结构域.PTEN可通过三磷脂酰肌醇激酶途径调节细胞周期;通过FAK途径抑制细胞的浸润、转移;通过蛋白激酶途径参与细胞转化和细胞周期调控.许多原发性肿瘤中都有PTEN缺失,但早期便发生完全缺失的只有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其余病例中的完全失活发生在肿瘤后期,所以PTEN基因的缺失被认为是恶变过程中的后期事件.PTEN突变中有1/3是与以常染色体为主的疾病有关.
作者:张丹丹;郭琳;王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乳腺增生病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PR表达.结果 ER和PR总阳性率74.36%(27/39)和87.18%(34/39),ER、PR同时阳性为66.67%(26/39).本组不典型增生6例ER和PR阳性率均为100%,其表达强度强,其次为腺病伴腺瘤形成,弱为小叶增生.结论:乳腺增生病变组织中ER、PR虽然呈高表达,是三苯氧胺(TAM)治疗的适应症,但仍有25.64%的患者ER呈阴性表达,因此,用TAM治疗乳腺增生病前应检测患者的ER和PR,阳性者可用TAM治疗.
作者:李永茂;安凤玲;田旭阳;高艳君;杜改英;吕文丽;韩煦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中均有高表达,与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密切关系,前列腺素2(prostaglandin E2,PGE2)有促进胃癌血管生成的作用,这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PGE2促进胃癌VEGF表达的信号途径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活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2(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2,ERK2)活化这一途径已受到关注.
作者:肖炜明;丁岩冰;施瑞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脑胶质瘤标本survivin蛋白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脑胶质瘤细胞的胞浆,并与脑胶质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各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survivin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比也随之逐渐增加.结论:survivin蛋白在脑胶质瘤呈过度表达,并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周任;刘勇;王睿智;吕健;王康敏;赵世平;师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构建人Flt3配基的胞外区表达载体pCDNA3FL,并在体内外对其表达率及活性进行检测.方法:从健康人单核细胞中反转录PCR扩增FL cDNA胞外区片段,并进行测序,构建表达载体pCDNA3FL,测定pCDNA3FL转染H22细胞后及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hFL表达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克隆的靶序列正确,Western结果证实pCDNA3FL能正确表达hFL蛋白.ELISA结果表明表达载体pCDNA3FL在体外H22细胞中的瞬时表达量为5.9ng/ml.小鼠经尾静脉注射pCDNA3FL载体后血浆中的hFL蛋白高含量为36μg/ml,外周血中CD3+、CD4+、CD8+、CD34+细胞亚群的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CDNA3FL,为构建肿瘤细胞瘤苗创造了条件.
作者:王书文;和新盈;李明众;石景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霉素诱导腺样囊性癌细胞凋亡的佳剂量.方法:采用SACC-83细胞系,于体外分别以含有5μg/ml、10μg/ml、20μg/ml阿霉素的培养液处理12小时后,进行凋亡DNA电泳梯状图谱、流式细胞仪凋亡率的检测和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5μg/ml、10μg/ml组细胞检测到凋亡带,而20μg/ml组可见明显的坏死带.形态学上看到20μg/ml组主要表现为坏死;10μg/ml凋亡与坏死同时存在,;5μg/ml时表现为单纯的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在5μg/ml浓度阿霉素作用下,凋亡细胞可达68.46%与其它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阿霉素诱导SACC-83细胞建立凋亡模型,检测发现阿霉素5μg/ml作用下可得到较高含量的凋亡细胞.
作者:李旭奎;周昌龙;饶国州;张引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估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及其它调查表等对82例白血病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评定.结果: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接受化疗后优于新发优于复发,方差分析提示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的是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及经济困难等.主要症状是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疼痛.结论: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惠云;张瑞丽;张娟利;臧昕昭;李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docetaxel,TXT)+顺铂(cisplatin,DDP)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32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TXT联合DDP方案化疗:TXT35mg/m2,ivgtt,d1,8,15;DDP 25 mg/m2,ivgtt,d1~3,每28天重复,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46.9%,中位生存期11.3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和呕吐.结论:TXT联合DDP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王凤庭;郑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95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4组,NP组33例,NVB25mg/m2,iv,d1,8,CDDP30mg/m2,iv,d1~3;GP组26例,GEM1000mg/m2,iv,d1,8,CBP300mg/m2,iv,d1;TP组20例,Taxotere35mg/m2,iv,d1,8,15,CBP300mg/m2,iv,d1;NG组16例,NVB25mg/m2,iv,d1,8,GEM1000mg/m2,iv,d1,8.完成2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5.7%,92.3%,90%,81.2%,无明显差异(P=0.77).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30.3%,30.8%,45%,31.3%,无明显差异(P=0.844).毒性反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4组无明显差别(P=0.19,P=0.096);血小板减少,4组有显著差别(P=0.013);消化道反应NP组明显(P<0.01).结论:NVB+CDDP,GEM+CBP,Taxotere+CBP,GEM+NVB4个方案疗效近似,毒性反应各异,临床用药应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
作者:陈玲;赵新汉;李旭;陈虹;李晶;全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加5氟尿嘧啶(5-FU)持续48h滴注联合顺铂(DDP)方案治晚期食管癌的客观疗效、毒副反应并进行生存分析,探索晚期食管癌较合理治疗方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入选的晚期食管癌病人采用大剂量醛氢叶酸(200 mg/m2)+5FU(3.0g/m2)持续48h滴注联合顺铂方案进行治疗.结果:共48例病人入选,中位年龄52.0岁,48例均可进行疗效及毒副作用评价.完全缓解(CR)9例,部份缓解(PR)20例,稳定(NC)17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为60.42%.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腔粘膜炎、骨髓抑制及脱发等,大多数为Ⅰ~Ⅱ度反应,经常规对症治疗后见好转,未见治疗相关死亡.全组48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0.00个月,95%的可信区间为7.51~12.49.晚期食管癌治疗前如KPS评分<80或已出现内脏器官转移,提示预后较差,从治疗中获益将较少.治疗前功能状态及病变或转移部位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两者的P值分别为0和0.048.结论: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48h滴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好,且毒副反应轻,可作为晚期食管癌化疗的标准一线方案.
作者:江艺;邱希辉;陈志明;林丹霞;张盛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肿瘤休眠是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而又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是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趋于平衡的结果.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受阻、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宿主免疫状态、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及信号传导有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肿瘤休眠的发生机制及诱导肿瘤休眠的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作者:宋长城;李柏;凌昌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对术后放疗后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26例术后放疗后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Gy~4.5Gy/次/日,每周5次,总剂量DT42Gy~48Gy.结果:完全缓解19.23%(5/26),部分缓解53.84%(14/26),进展15.37%(4/2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75%、53.84%、30.76%.副作用主要为腹痛,腹泻.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是安全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症状,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王建国;龙志雄;蔡鹏;杨士勇;张伟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原癌基因c-kit,是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广泛表达于肥大细胞、黑色素细胞、造血干细胞、肠间质细胞和生殖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增殖、浸润和转移有关,与多种妇科肿瘤的预后有关.本文就其生物学功能和在妇科肿瘤中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磊娜;田晓予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survivin与突变型p53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和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HCC组织、13例癌旁组织和17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结果:HCC组织中survivin与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6%(48/67)和58.2%(39/67).HCC组织中survivin与p5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survivin与p53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P<0.05).在HCC中survivin与p53基因的表达显著相关(r=0.340.P=0.005).结论:survivin的过度表达和p53的突变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鹏;陈勇;宋文杰;宋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鼻咽癌患者放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51例鼻咽癌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并针对预防放射反应与放射损伤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增加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效果.结论: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的精心护理对鼻咽癌患者非常重要.
作者:曾秀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及5-氟尿嘧啶(5-FU)(FOLFOX方案)对晚期和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5-FU5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6h,第1~2天;亚叶酸钙2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h,第1~2天;奥沙利铂1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h,每3周重复.至少完成3周期判断疗效.结果:共计68例入组.其中CR5例(7.3%),PR28例(41.2%),SD31例(45.58%),PD4例(5.88%).总有效率48.5%.中位缓解期8.1月,中位生存期14.1月,1年生存率42.2%.Karnofsky评分提高20分以上者33例(48.5%),临床受益反应(CBR)改善者32例(47%).Ⅲ~Ⅳ度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例(10.2%),血小板减少4例(5.8%),贫血5例(7.3%),恶心呕吐9例(13.2%),腹泻3例(4.4%),感觉神经毒性4例(5.8%).结论:FOLFOX方案治疗晚期和转移性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高珲;赖大年;赵华洲;蔡斌;南菁;秦云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肿瘤晚期由于瘤体内血管内皮的损伤,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可释放生物活性物质激活血小板,导致晚期肿瘤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增高症[1].实验室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升高、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快速有效地降低血小板数量,不仅可预防血栓形成、出血等并发症、还可抑制肿瘤的进一步转移.某些化疗药物可降低血小板,但还有一些患者属于化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化疗,对这些患者,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术,可快速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小板数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体报道如下.
作者:斯晓明;薛妍;刘文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ADA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138例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ADA并同时测定ALT、AFU及GGT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ADA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敏感性分别为82.6%、93.5%和92.6%,特异性为97.5%,慢性活动性肝炎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P<0.05).结论:血清ADA检测对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劳明;韦礼斌;朱波;黄昭东;李佩章;雷考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特殊类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特殊类型乳腺癌缺少一般乳腺癌的常见临床表现,易漏诊、误诊,早诊较困难.结论:特殊类型乳腺癌有各自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医师应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以期做到尽早发现.
作者:尚进;吕红利;宋群才;王卉芳;汪晓炜;孙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已得到公认.HPV自己取样因其安全、简易、易于接受和灵敏度高的特点成为一种新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地区.
作者:李凌;张燕玲;李隆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