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斌;周冬仙;刘新杰;何文亮;麦沛成
目的:构建人Flt3配基的胞外区表达载体pCDNA3FL,并在体内外对其表达率及活性进行检测.方法:从健康人单核细胞中反转录PCR扩增FL cDNA胞外区片段,并进行测序,构建表达载体pCDNA3FL,测定pCDNA3FL转染H22细胞后及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hFL表达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克隆的靶序列正确,Western结果证实pCDNA3FL能正确表达hFL蛋白.ELISA结果表明表达载体pCDNA3FL在体外H22细胞中的瞬时表达量为5.9ng/ml.小鼠经尾静脉注射pCDNA3FL载体后血浆中的hFL蛋白高含量为36μg/ml,外周血中CD3+、CD4+、CD8+、CD34+细胞亚群的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CDNA3FL,为构建肿瘤细胞瘤苗创造了条件.
作者:王书文;和新盈;李明众;石景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全肺切除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探讨有效可行的护理对策,以帮助患者在恰当的时间选择合理的活动方式,促进肺功能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肺切除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左全肺切除32例,右全肺切除21例,男42例,女11例,年龄27~69岁.结果:全组53例除2例因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左心衰而死亡,其余顺利恢复痊愈出院.结论:长期吸烟史、合并慢性呼吸循环系统疾患、术后输液不当、疼痛等为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术前彻底戒烟、适当锻炼提高心肺储备功能、ⅱ抗感染等积极治疗合并症、术中术后及时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有效止痛、吸氧以及适时的心理干预等,均有利于改善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低效型呼吸形态.
作者:陈德凤;郎红娟;赵芳;房雅君;卢惠芳;貟俊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形态结构测试手段的改进,生物体视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得到了深化和发展.近年来一些文献报道了用体视学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反映消化系统肿瘤病变特征的定量指标,定量揭示了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机能间的关系,探讨了其在临床病理诊断分析中的应用价值等.本文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宏;魏晓萍;惠起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肿瘤抑制基因PTEN是1997年由三个研究小组发现,现统称为PTEN.PTEN包括N端、C2区域和C端区域.其主要结构功能区位于N端,编码的蛋白与张力蛋白、辅助蛋白同源,参与细胞生长及肿瘤细胞浸润、血管发生及肿瘤转移的调节;并具有磷酸酶活性,参与细胞调控.PTEN的C端可调节PTEN稳定性和酶活性.其C2区域参与正确定位PTEN的催化结构域.PTEN可通过三磷脂酰肌醇激酶途径调节细胞周期;通过FAK途径抑制细胞的浸润、转移;通过蛋白激酶途径参与细胞转化和细胞周期调控.许多原发性肿瘤中都有PTEN缺失,但早期便发生完全缺失的只有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其余病例中的完全失活发生在肿瘤后期,所以PTEN基因的缺失被认为是恶变过程中的后期事件.PTEN突变中有1/3是与以常染色体为主的疾病有关.
作者:张丹丹;郭琳;王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N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长春瑞滨(NVB)25mg/m2静脉推注,第1、8天,顺铂(PDD)30mg,静脉滴注,第1~4天;治疗组化疗期间常规静滴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每日1次,连用10日.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液毒性反应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不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NP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安全有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年晚期NSCLC化疗有一定减毒作用.
作者:赵作银;吴德林;陈猛;江红;闫桂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95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4组,NP组33例,NVB25mg/m2,iv,d1,8,CDDP30mg/m2,iv,d1~3;GP组26例,GEM1000mg/m2,iv,d1,8,CBP300mg/m2,iv,d1;TP组20例,Taxotere35mg/m2,iv,d1,8,15,CBP300mg/m2,iv,d1;NG组16例,NVB25mg/m2,iv,d1,8,GEM1000mg/m2,iv,d1,8.完成2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5.7%,92.3%,90%,81.2%,无明显差异(P=0.77).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30.3%,30.8%,45%,31.3%,无明显差异(P=0.844).毒性反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4组无明显差别(P=0.19,P=0.096);血小板减少,4组有显著差别(P=0.013);消化道反应NP组明显(P<0.01).结论:NVB+CDDP,GEM+CBP,Taxotere+CBP,GEM+NVB4个方案疗效近似,毒性反应各异,临床用药应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
作者:陈玲;赵新汉;李旭;陈虹;李晶;全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对存在肝动脉肝静脉瘘的肝癌肺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8例存在肝动脉肝静脉瘘的肝癌患者,13例单纯行肝癌的介入治疗(对照组);15例行肝癌的介入治疗联合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BAI)(治疗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肺转移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病例随访3~12个月.对照组发生肺转移9例,3、6和12个月肺转移率分别为55.6%、100%和100%,其生存率分别为69.2%、30.8%和7.70%.治疗组仅见2例肺转移,其3、6和12个月肺转移率分别为0、7.70%和14.3%,生存率分别为93.3%、86.7%和46.7%.两组肺转移率及生存率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对存在肝动脉肝静脉瘘的肝癌行预防性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可以有效预防肺转移,提高病人生存率.
作者:肖金成;张宏凯;张建伟;杜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anginex是利用碱性折叠原理和掺入来自PF-4、IL~8和BP1β-片层域短序列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的一种新的小分子肽.体内和体外研究证明anginex通过诱导激活的内皮细胞(EC)凋亡,具有较强的抑制EC增殖、移行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并有与化疗协同和放疗增敏作用.因此,它是一个有可能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的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肽.
作者:李恩孝;刘陕西;杨广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近年来临床上年青人中PLC的发病日益增多,为探讨其与HBV感染、饮酒、遗传等方面的关系及临床发病及诊治方面的特点,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收住的39岁以下的22例PLC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娟;毛仁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Fas与其配体FasL结合后可以导致细胞凋亡,可以经由Fas-FADD-Caspase、Fas-鞘磷脂-神经酰胺以及Fas-Daxx等多条途径凋亡.Fas/FasL系统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皮肤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皮肤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金鑫;何春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docetaxel,TXT)+顺铂(cisplatin,DDP)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32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TXT联合DDP方案化疗:TXT35mg/m2,ivgtt,d1,8,15;DDP 25 mg/m2,ivgtt,d1~3,每28天重复,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46.9%,中位生存期11.3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和呕吐.结论:TXT联合DDP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王凤庭;郑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脑胶质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脑胶质瘤标本survivin蛋白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脑胶质瘤细胞的胞浆,并与脑胶质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各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survivin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比也随之逐渐增加.结论:survivin蛋白在脑胶质瘤呈过度表达,并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周任;刘勇;王睿智;吕健;王康敏;赵世平;师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表达与鼻咽癌(NPC)临床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00年4月~2002年4月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完成根治性放疗、随访3年以上的97例NPC放射治疗前活检标本(经病理证实均为低分化鳞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HIF-1α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IF-1α的表达与NPC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生存率、远处转移和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NPC组织中HIF-1α表达率为56.71%.HIF-1α表达与鼻咽癌的NPC分期、颈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率、远处转移及复发倾向有密切关系.结论:HIF-1α表达对判断鼻咽癌病变进展、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有指导意义,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莫立根;罗元;邝国乾;韦正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氨磷汀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肝脏保护作用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将18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病毒性肝炎或既往化疗肝脏不能耐受者,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和治疗组(化疗加阿米福汀),作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化疗前后监测肝功能,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化疗相关肝功能损害对照组出现18例,治疗组出现3例(P<0.01).结论:氨磷汀能明显减少化疗相关的肝功能损害,且不良反应少见.
作者:赵万红;曹星梅;何爱丽;刘苏虎;张王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扁桃体是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本研究对扁桃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26例原发于扁桃体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因素、治疗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扁桃体恶性淋巴瘤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高度恶性居多.全组5年总生存率、癌症相关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70.8%、61%.死亡15例,12例死于肿瘤本身,3例死于并发症.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血清乳酸脱氢酶(serum 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一般状况和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于扁桃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年龄、IPI、LDH、一般状况和分期是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秦海燕;胡伟汉;李小芳;潘燚;张国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评估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及其它调查表等对82例白血病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评定.结果: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接受化疗后优于新发优于复发,方差分析提示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的是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及经济困难等.主要症状是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疼痛.结论: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惠云;张瑞丽;张娟利;臧昕昭;李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琐阳花色甙复合瘤苗免疫治疗肺肿瘤的综合效应.方法:对肺肿瘤细胞系LCC,用琐阳花色甙对其进行系列生物修饰,构建琐阳花色甙复合瘤苗,用以治疗肺肿瘤.结果:经琐阳花色甙修饰构建的复合瘤苗,明显阻止LCC细胞的肺转移;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结节形成;明显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治疗组小鼠脾细胞对小鼠肺癌的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结论:琐阳花色甙修饰构建的LCC复合瘤苗,促进脾细胞的杀瘤活性,对肺癌有较好的实验治疗作用.
作者:黄谦;卞京文;汤艳;周娟;许祥裕;徐立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时辰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方法:晚期贲门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单放组和综合组,综合组40例,时辰化疗采用顺铂(DDP)联合5氟尿嘧啶(5-FU)静脉输入,DDP20mg/m2,10时至22时给药,5-FU600mg/m2,22时至翌日10时给药,疗程5天,间隔16天重复.时辰化疗同时予以放射治疗,靶区剂量(DT)60Gy~65Gy,6~7周照射;单放组45例,常规放疗DT70Gy/7周,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影像改善情况,随访6~24个月.结果:综合组和单放组梗阻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0%(36/40)及66%(33/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好转率分别为85%(34/40)及68%(31/45)(P>0.05);综合组和单放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30/40)和53.3%(24/45)(P<0.05),40%(16/40)和28.9%(13/37)(P>0.05).结论:时辰化疗联合放疗是一种治疗晚期贲门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隋振忠;盛延兴;李学章;郑芳霞;于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对术后放疗后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26例术后放疗后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Gy~4.5Gy/次/日,每周5次,总剂量DT42Gy~48Gy.结果:完全缓解19.23%(5/26),部分缓解53.84%(14/26),进展15.37%(4/2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75%、53.84%、30.76%.副作用主要为腹痛,腹泻.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是安全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症状,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王建国;龙志雄;蔡鹏;杨士勇;张伟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总结2000年1月到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326例颅内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有1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6例颅内肿瘤术后13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3.99%;颅内感染多为革兰氏阳性菌所致,对头孢三代抗生素敏感.13例颅内感染患者中4例死亡,病死率30.8%.结论:手术时间≥4h、引流管留置时间≥48h、术后脑脊液漏以及幕下手术是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全身和鞘内注射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时防治能够有效控制颅内感染、改善预后.
作者:张文岐;王伟;雷晓丽;王拓;王茂德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