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和治疗

颜汝平;王剑松;徐鸿毅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 诊断, 治疗
摘要:肾上腺皮质癌(adrencortical carcinoma,ACC)临床少见,但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CT、MRI是诊断ACC的主要手段,无论原发性还是复发性ACC,手术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分期是判断ACC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儿严重烧伤早期抗休克综合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儿严重烧伤早期抗休克综合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5例小儿严重烧伤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161例患者早期进行抗休克综合治疗(A组),44例患者伤后入院较晚,平均在伤后12小时才获得抗休克综合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烧伤面积与深度、治愈率和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比较,患者年龄、烧伤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愈率明显提高(P<0.01),主要并发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小儿严重烧伤早期抗休克综合治疗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大夫;王德怀;钟宇;王晓;张定敏;黄智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国医药学报》2005年征订启事

    作者:《中国医药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云克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云克(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活动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云克+甲氨蝶呤)45例,对照组(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氟喹)45例,两组均接受相应药物治疗12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时治疗组显效率为62%,有效率为22%,对照组分别为27%、2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在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值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12周时治疗组显效率为60%,有效率为36%,对照组分别44%、1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值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总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云克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副作用少,12周时疗效与对照组相当.

    作者:周彬;刘建;龙武彬;朱静;吴晓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早产儿血中前白蛋白水平的观察及意义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血中前白蛋白水平的测定,探讨其作为评价早产儿营养状况的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48例早产儿、35例足月儿血中前白蛋白水平.结果①早产儿组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低胎龄组早产儿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高胎龄组早产儿,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前白蛋白可作为早产儿宫内营养评价指标,为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红英;张莲玉;刘斌;刘靳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由于前列腺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等临床症状的前列腺疾病.对症状较轻的病例可作观察等待.对中-重度的则需药物或手术治疗.BPH治疗药物中主要是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及其联合应用.α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是解除膀胱出口梗阻的动力学因素.目前常用的有苯苄胺、特那唑嗪、阿夫唑嗪、多沙唑嗪和坦索罗辛等.临床疗效良好,已占BPH治疗用药的80%,但仍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等问题.5α-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前列腺的双氢睾酮(DHT)水平.在应用非那雄胺1年后,前列腺体积缩小,急性尿潴留(AUR)和相关手术的危险性明显降低,但对性功能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有一定的影响.联合治疗是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在缓解BPH进程,降低AUR和相关手术的发生率及缩小前列腺体积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单一应用组.植物类药目前尚难作出全面的评价.若药物治疗无效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潘慈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急性高原病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发生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分析66例急性高原病发生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及综合治疗的疗效.结果44例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中16例经治疗后痊愈.6例病情稳定后转低海拔地区治疗.结论患有呼吸道感染,有明显心、肺等疾病,高血压2级以上,保暖措施不当,过重体力劳动,疲劳等易发生急性高原病;给氧、利尿、降压、保暖、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有效.

    作者:陈云兵;方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和治疗

    肾上腺皮质癌(adrencortical carcinoma,ACC)临床少见,但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CT、MRI是诊断ACC的主要手段,无论原发性还是复发性ACC,手术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分期是判断ACC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颜汝平;王剑松;徐鸿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激光泪道成形术加泪道置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激光泪道成形术加泪道置管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74只眼泪道阻塞患者采用激光泪道成形术加泪道置管,3月后拔管,对3个月后拔管仍有流泪的患者行碘必殊眼膏注入泪道阻塞处.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单纯性泪道阻塞患者67只眼治愈60只,好转2只,慢性泪囊炎患者5只眼,好转2只.结论应用激光泪道成形术加泪道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

    作者:王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进展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患者钙、磷和骨代谢异常,大量研究表明,这种异常可使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死亡增加.

    作者:王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球周注射治疗Graves眼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球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Graves眼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Graves眼病40例分为球周注射地塞米松组与口服强的松组(每组各20例).注射组在患者眼下眶缘1/3交界处进针,注入地塞米松5 mg,2~3次/周,疗程2~3月;口服药物组选用强的松30 mg,qd或10 mgtid,疗程5~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随访眼部及全身情况.结果球周注射组平均治疗时间87.3天,治疗有效率95%(19/20),20例患者治疗前平均眼球突度为18.41 mm,治疗后平均下降4.34 mm;服药组平均治疗时间167.03天,治疗有效率85%(17/20),20例患者服药前平均眼球突度为18.30 mm,治疗后平均下降3.48 mm.球周注射组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口服药物均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Graves眼病有一定的临床效果,选择球周注射地塞米松优于口服强的松,避免了口服激素药物所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

    作者:张敬鸣;梅翼萍;林伟;陈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应用现代认识提高慢性肾脏病治疗水平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类常见病,如不能及时正确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将逐渐进展至终末肾衰竭.近代,对CKD的疾病规律认识已有很大提高,正确应用现代认识提高CKD治疗水平,是每一位肾脏病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作者:谌贻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动脉瘤诊治进展

    脑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疾患,致残率、死亡率极高,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本文就该病病因、破裂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的一些新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黄光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骨原发性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

    患儿,男,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小腿疼痛,功能障碍半月入院.体检:T 36.5℃、P 98次/分、R 22次/分、体重16 Kg,慢性痛苦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脊柱未见异常.右小腿上段前略显肿胀,轻压痛,皮温略高,未见浅表静脉曲张及明显包块,膝关节活动可.CT示:右胫骨干上端骨皮质呈虫蛀样破坏,骨膜掀起,外周软组织肿胀,皮脂线模糊,考虑急性骨髓炎.

    作者:何德平;韩爱军;吴红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巨大甲状腺肿瘤合并气管狭窄4例麻醉处理

    病例1,男,56岁,甲状腺肿瘤为8 cm×6 cm×5 cm,气管狭窄处1 cm,气管移位,呼吸困难轻度;病例2,女,60岁,甲状腺肿瘤为7 cm×5 cm×4 cm,气管狭窄处1.1 cm,呼吸困难,轻度;病例3,女,74岁,甲状腺肿瘤13 cm×11cm×8 cm,气管狭窄处0.6 cm,呼吸困难,中度;病例4,男,65岁,甲状腺肿瘤12 cm×9 cm×6 cm,气管狭窄处0.7 cm,呼吸困难,中度.

    作者:邓邦连;曹兆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控制血压对慢性肾脏疾病的作用

    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KF)K/DOQI工作组将慢性肾脏疾病(CKD)定义为,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存在肾损伤,或肾功能下降,且持续时间≥3月.高血压是一种营养卫生性疾病,既可以是CKD的病因,也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

    作者:高瑞通;李学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创包皮环扎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体会

    目的探讨用微创的方法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方法使用HK型环扎去除包皮专用器械微创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结果本组病例均在术后9~14天套环自行脱落,套环脱落后2~3天创面愈合.手术时间5~10min,术中出血0~3ml.130例术后局部均无感染.结论采用环扎去除包皮专用器械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或不出血.手术瘢痕小,外形美观.无术后出血及术后拆线的痛苦.

    作者:任涛;周旭东;方晓东;李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循型毒蛇咬伤68例救治与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68例血循型毒蛇咬伤患者的救治与护理经验.方法对于血循型毒蛇咬伤患者,通过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配合血液透析,高压氧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护理方面应结合物理治疗,做好伤肢护理,同时还应加强健康宣教.结果68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天,无1例死亡或致残.结论通过有效救治与护理,能减缓病情,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

    心血管疾病(CVD)是影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预后的重要的因素.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占这类患者总死亡率的44%~51%.CKD患者心血管病死的危险性增加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CKD患者CVD的发生率高,肾衰竭患者CVD的发病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5~8倍;二是CKD并发的CVD死亡率高,25~34岁CKD患者CVD的死亡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100~150倍,既使在60岁以上人群,CKD患者CVD的死亡率仍较一般人群高5倍.

    作者:侯凡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中温度与血压关系的探讨

    目的血液透析(HD)中低血压的发生常见,本文探讨不同温度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将18例血透中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纳入观察对象,分别用3种温度(35.5℃、36.5℃、37℃)观察血容量、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低温透析(35.5℃、36.5℃)与常温透析(37℃)比较,透析效率无差异;低温透析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35.5℃组和36.5℃组比较无差异.结论低温透析能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施萍;李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