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梅芬;张艳梅;刘东屏;王学梅
目的:探讨caveolin-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Hs578T/Dox)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中转染caveolin-1基因,构建高表达caveolin-1蛋白的细胞系(Hs578T/Dox-cav), 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转染成功.MTT法绘制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比较生长速度的差别;将两种细胞接种于软琼脂中,比较转染前后集落形成的区别,接种于裸鼠体内,比较成瘤情况.结果:转染caveolin-1后Hs578T耐药株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P<0.01),集落形成明显增多(P<0.01),裸鼠成瘤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caveolin-1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的生长和增殖.
作者:齐保聚;李非;郑亚民;孙海晨;刘爽;陈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组织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腹腔应用As2O3治疗后,通过瘤体体积及瘤重的比较,病理观察血管分布,VEGF及bF-GF免疫组化检测,反映As2O3对小鼠H22肝癌组织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As2O3高剂量及低剂量组均有效地抑制荷瘤鼠皮下肿瘤的体积及瘤重,瘤重抑瘤率分别为39.32%、44.89%,病理观察发现As2O3治疗组的肿瘤血供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为As2O3治疗组肿瘤细胞的VEGF阳性细胞数低于对照组VEGF阳性细胞数,As2O3治疗组bFGF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As2O3对小鼠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治疗肝癌的潜在价值.
作者:唐印华;王玺;博挽澜;刘铁夫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状态下肿瘤发病率的变化及临床对策.方法:1例患者男性,51岁,先后因肝癌及肿瘤复发行2次肝移植术,术后给予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再次肝移植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甲强龙冲击治疗.结果:再次肝移植术后一年继发喉神经内分泌癌,行喉癌根治术+放疗.结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状态会提高某些肿瘤的发病率,有根治指征时,果断进行根治手术是能惠及病人的佳策略.
作者:吕毅;胡良硕;刘昌;于良;刘学民;王博;张晓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发现早期胃癌(EGC)、评价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例资料,统计EGC检出率,并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2004年、2005年、2006年EGC分别占该院同期手术胃癌的5.26%,6.09%,11.11%.胃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2.73%.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59岁,男:女=1.9:1.0,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EGC主要病灶分布在胃窦,肉眼分型多为Ⅱc和Ⅲ型,直径多<2cm.病理分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多数浸润黏膜层.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34%和36.36%.结论:EGC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内镜多点活检可明显提高EGC的诊断率.
作者:王跃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IDE基因家族与脂肪肉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脂肪组织、20例脂肪瘤和21例脂肪肉瘤组织中CIDEA、CIDEB和CIDE3的表达情况.结果:CIDEA和CIDE3在30例正常脂肪组织、20例脂肪瘤和8例高分化脂肪肉瘤中均高表达,在2例去分化、6例黏液型及5例多形型脂肪肉瘤中,仅在成熟的脂肪细胞或有脂母细胞分化的细胞中表达,而去分化的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则不表达;且CIDEA和CIDE3的表达一致;CIDEB在所有正常脂肪组织、脂肪瘤及脂肪肉瘤中均呈阴性.结论: CIDEA和CIDE3均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二者的表达缺失可能与脂肪肉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但CIDEB与脂肪肉瘤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作者:王淑芳;李青;程红;姚丽;李繁烦;张静;陈广生;赵大庆;闵婕;李南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二维超声确定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等一般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分级,用频谱多普勒测量病灶内血流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峰值流速等并记录.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肿瘤在血流分级及多普勒峰值PI、RI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瑞霞;王晓慧;薛小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检测胸水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含量,探讨其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96例胸腔积液病人的胸水HYP,判断其性质属恶性胸腔积液或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HYP的含量为(58.11±15.34)μg/ml,恶性胸腔积液HYP的含量为(41.80±11.81)μg/ml,二者相比P<0.01;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蛋白含量分别为(46.89±8.61)g/L和(37.42±8.39)g/L,P<0.01;包裹与未包裹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HYP对良恶性胸液诊断的灵敏度是84%,特异度是73.68%.结论:胸腔积液HYP的检测对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姜明来;张开基;李青云;李辉;邹志;李万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与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MTT法测出不同浓度干扰素α(IFN)和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根据公式求出5-FU的半抑制浓度,然后用此浓度的5-FU与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α配伍作用于胃癌细胞,用MTT法检测抑制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干扰素α、5-FU和干扰素α+5-Fu作用组的p53、p27、PCNA、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检测结果未发现干扰素α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5-Fu有抑制肿瘤增殖作用,且有浓度相关性;与5-FU作用组相比干扰素α+5-FU作用组的抑制率大于单纯5-FU组,且与配伍的干扰素浓度呈正相关性.之后的免疫组化试验发现IFNα+5FU组p53、p27、Fas-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单纯的5-Fu组的阳性率,更明显高于IFN组的阳性率,而PCNA蛋白则相反.结论:5-FU对SGC7901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作用,IFNα未见明显的抗增殖作用,但这两药物联合应用时,IFNα明显增强5-Fu的抗增殖作用;联合用药组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阳性率与5-FU组明显不同,IFNα增强5-FU的抗肿瘤增殖作用可能是由凋亡途径参与作用的.
作者:李建;李宁;费哲为;欧敬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有多中心、易复发、及浸润性生长的特点.肿瘤的侵袭、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与肿瘤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降解及肿瘤血管的大量生成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斌;黄云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15、MDM2、MMP-2与胶质瘤发生及临床病理分级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0例胶质瘤标本中p15、MDM2、MMP-2的表达,同时取6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结合临床资料,分析p15、MDM2、MMP-2阳性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胶质瘤表达中的相关性.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示MDM2蛋白表达量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成正比,与p15成反比,与MMP-2正相关.结论:p15、MDM2、MMP-2蛋白在胶质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其检测有助于判断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肿瘤的预后.
作者:吕中华;张学新;张锐;李瑞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初步探索利用RP技术制作具有特定外形的人工活性骨替代物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RP技术SL法制作具有特定外形的多孔β-TCP支架,真空冻干吸附法复合BMP,制成定制化人工活性骨.以多孔β-TCP/BMP支架为实验组,单纯多孔β-TCP支架为对照组,进行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动物实验,分别在植入后2周、1月、3月、6月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测分析和组织学观察, Lane-Sandhu X线和组织学评分分析.结果:两组材料在植入后3月,均出现牢固的骨连接.植入后6月,实验组可见骨改建.结论:利用RP技术进行定制化人工活性骨的构建是可行的.多孔β-TCP支架和多孔β-TCP/BMP复合支架均可以终完成骨替代,达到临床骨修复的目的.
作者:何三虎;白岫峰;李刚;杜良智;李兴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健择+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0年6月到2005年6月,对60例晚期(Ⅲb期或Ⅳ期) NSCLC采用健择(GEM 1.0g/m2·d第1、8天)联合顺铂(CDDP 30mg/m2·d第1、2、3天)的方案化疗,21天重复,治疗两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中,2例CR,13例PR,26例SD,19例PD,总有效率为(CR + PR)25.0%;鳞癌有效率35.3%,腺癌有效率23.1%;Ⅲb期有效率41.7%,Ⅳ期有效率22.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4.7月,1年生存率28.3%,中位生存时间9.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白细胞下降至Ⅲ、Ⅳ度者达35.0%,血小板下降至Ⅲ、Ⅳ度者为10.0%,恶心呕吐发生程度达Ⅲ、Ⅳ度者为25.0%.结论: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临床效果较好,副作用较轻,适合晚期NSCLC患者使用.
作者:赵忠全;陈碧茵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导管并心包腔内化疗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近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毒性反应.方法:25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心包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引净心包积液后,经导管向心包腔内注入顺铂40m-60mg,足叶乙甙100mg,氟美松(DMX)10mg,嘱患者变换体位,以使药物均匀的弥散到整个心包腔,局部化疗同时全身水化和止吐处理.每周注射药物1次,当24h内心包引流量<50ml可考虑拔管.1-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可评价疗效病例25例,CR19例,PR4例,NC2例,RR92%.自开始治疗心包积液计,全组中位生存4.6个月,1年生存率23.6%,长1例生存时间27个月.毒性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均缓解.留置导管时间内无继发感染、凝管及导管脱落,无心前区疼痛、心力衰竭、肺水肿出现;随访中未出现缩窄性心包炎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腔内置管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较好,安全可靠,不仅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并可延长生存期.
作者:朱朝勇;李富秀;张宇;周文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引净胸水后灌注丝裂霉素、顺铂,并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本组58例,按病种分成2组,治疗组29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净胸水后灌注丝裂霉素、顺铂;对照组29例,常规抽水后灌注丝裂霉素、顺铂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7%,对照组有效率65.5%(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术加局部化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胸穿加局部化疗,值得推广.
作者:薛玉保;周学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YFRA21-1及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3例卵巢癌、35例卵巢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妇女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CYFRA21-11及CA125,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Mn-SOD水平较卵巢良性病变及正常妇女明显降低(P<0.05或0.Ol),CYFRA21-1及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O1),Mn-SOD、CYFRA21-1及CA125的敏感性分别为74.7%、81.9%和79.5%.三者联合检测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5.1%,准确度提高到94.7%.结论:联合检测Mn-SOD、CYFRA21-1及CA125对卵巢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劳明;吴芸;黄文成;潘元平;李佩章;雷考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比较592例鼻咽癌患者的CT、MRI资料,探讨MRI及CT对鼻咽癌92福州分期和02UICC/AJCC分期的不同影响.方法:分析592例治疗前进行CT/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比较MRI和CT检查的差异性所导致分期不同.结果:MRI分期结果较CT晚,92福州分期CT中T1 + T2比例达59.4%,MRI中为39.9%(P=0.000);02UICC/AJCC分期中T1 + T2比例达61.0%,MRI中为46.6%(P=0.001).两种分期相比,92分期T4期比例为32.4%,02UICC/AJCC分期T4期比例为22.0%(P=0.001).结论:较CT对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具有优越性,92分期和02UICC/AJCC分期在T分期上差异不大.
作者:甘浪舸;李祥攀;阮林;韦祝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Ez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乳腺纤维腺瘤、腺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zrin表达与IDC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等的表达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构建乳腺病变的组织芯片,其中包括IDC101例,乳腺纤维腺瘤29例,腺病8例;采用EnVsion两步法进行Ezrin、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免疫组化标记;统计分析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分析Ezrin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相应标记间的关系.结果:在91.89%(34/37)乳腺纤维腺瘤和腺病中,Ezrin表达于导管管腔内缘;而在75.25%(76/101) IDC中,却示细胞质内弥漫着色,无一例管腔内缘着色.在IDC组织中,Ezrin表达与肿瘤大小(r=0.277,P=0.005)、TNM分期(r=0.334,P=0.001)、淋巴结转移(r=0.323,P=0.001)、间质细胞内MMP-9(r=0.246,P=0.013)表达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分化程度以及癌细胞内ER、PR、C-erbB-2、MMP-2、MMP-9、E-cadherin的表达和间质细胞内MMP-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Ezrin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和癌组织内的定位有明显差异,可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Ezrin的表达水平增高提示癌组织具有更高的浸润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风险.
作者:樊祥山;余慧萍;孟凡青;周强;吴鸿雁;周祀乔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网状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与Von Hippel-Lindau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1980年6月-2005年6月诊治的96例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包括其中9例Von Hippel-Lindau病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全切78例,大部切除18例,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6.28%,9例Von Hippel-Lindau病患者中,3例死于肾癌.结论:脑血管网状细胞瘤为良性血管性肿瘤,头颅MR可对典型病例作出定性分析,肿瘤实质性者病程缓慢,囊性者病程较短,出血性者起病急骤.发病部位较为恒定,主要在小脑,而以右小脑半球多见.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彻底切除则可治愈.Von Hippel-Lindau病具有潜在恶性,有家族遗传倾向.对于首先发现颅内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患者,应考虑Von Hippel-Lindau病的可能,应仔细全身检查,排除其它脏器病变,并长期随诊.
作者:汤建明;谢万福;张晓东;王茂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技术由于具有独特的优点,目前已作为乳腺癌保乳术后、晚期乳腺癌乳腺及胸壁放射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法,这客观要求有一种比较成熟的能够适应它的定位技术.为此,各家医院在工作实践中,对等中心1/4切线野照射技术的相应定位技术不断摸索和不断完善.
作者:周桂娥;陈龙;韦汉荣;梁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满足入组条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60-65 Gy/30-33 F-6-6.5W,放疗前接受NP方案化疗2周期,放疗后再接受1-4周期化疗;治疗组放化疗同对照组,放疗后1h内接受热疗,共6次-l3次(中位热疗次数9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1年局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 VS 53.3%,P<0.05;83.3% Vs 56.7%,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相似,患者均可耐受.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蔚亮;李小瑞;张清琴;花勤亮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