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疑似肾盂癌合并castle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李波;宋永胜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 干燥综合征, 肾盂癌, Castleman's病
摘要: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累及肾脏的临床特征认识.方法:结合1例疑似肾盂癌合并Castleman病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70岁,因发热4天住院,入院诊断:左肾盂占位.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Castleman病.结论:Castleman病引起肾脏损害较少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如遇此种类似病例尽早行肿大淋巴结活检,以期尽早帮助明确诊断.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50例LEEP刀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Leep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自2007年3月-2010年10月,对1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Leep刀手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与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各期均给予精心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一次性治愈率达96%.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Leep刀手术的护理工作,可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营明娟;李红梅;金素娟;孙晓茹;戴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疑似肾盂癌合并castle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累及肾脏的临床特征认识.方法:结合1例疑似肾盂癌合并Castleman病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70岁,因发热4天住院,入院诊断:左肾盂占位.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Castleman病.结论:Castleman病引起肾脏损害较少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如遇此种类似病例尽早行肿大淋巴结活检,以期尽早帮助明确诊断.

    作者:李波;宋永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直肠癌Miles术两种结肠造口对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Miles术中肠造口选择不同造口部位方法,探讨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的术式.方法:分析结肠自平髂前上脊连线经左腹直肌和采用左髂前上棘至脐连线中外1/3处的造口两种术式,采用问卷调查对结肠造口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直肌造口术式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直肠癌Miles术经左腹直肌造口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吕澎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EGFR、Her-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家族属于Ⅰ型跨膜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包括EGFR、Her-2、Her-3、Her-4四个成员,分别是原癌基因C-erbB-1-4的表达产物.该家族成员在人胃肠道肿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均有过度表达,而且与这些肿瘤的进展与预后密切相关[1].现就食管鳞癌组织EGFR、Her-2表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坤;黄俊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芹菜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体外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测芹菜素对大肠癌细胞株SW480体外侵袭、粘附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人工重组基底膜技术观察药物对细胞侵袭、运动和粘附的影响.结果:芹菜素处理后SW480细胞的侵袭、运动及粘附能力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芹菜素多个层面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运动和粘附.

    作者:孟勇;李华;马清涌;林增海;吴华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成同期放化疗(治疗组)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在放疗的同时给予多西紫杉醇20-30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6周,在放疗第一天同时进行.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2Gy/次,5次/每周.照射总剂量54-64Gy,采用X线和CT检查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并且比较两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别.结果:同期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56.3 %和37.5%,有效率(CR + PR)分别为 87.5%和56.3%.同期放化疗组不良反应尤其是放射性食管炎,及Ⅰ、Ⅱ度骨髓抑制较对照组大,但经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较单纯放疗组疗效好,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有效率,不良反应患者能耐受.

    作者:罗海涛;古伟光;胡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原发性256例软组织肉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56例原发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局部广泛切除及根治切除术,对侵犯骨组织的软组织肉瘤则按微波原位灭活保肢手术处理.切除肿瘤后,行血管修复重建、带血管蒂游离皮瓣转移、局部皮瓣转移、肌腱移位、肌皮瓣移位.结果:发病年龄为20-70岁,占62.11%(159/256),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占65.23%(167/256).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为63.28%.结论:诊断采用 CT、MRI 为主的影像学,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放疗和化疗.

    作者:张明华;范清宇;马保安;周勇;井文森;龙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小剂量高三尖衫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老年AML中M14例,M213例,M45例,M59例,MDS转化AML 5例,均行HAG方案治疗.给予Ara-C 10mg/m2,12小时1次,皮下注射14天;HHT 1mg/m2·d,静滴14 天;G-CSF 150μg/d,皮下注射,在首次注射Ara-C前12小时给予,至后一次注射Ara-C前12小时停用.WBC>20×109/L时暂停G-CSF,待WBC回落后继续使用.对照组22例只采用HA方案化疗,即Ara-C 10mg/m2,12 小时1次,皮下注射14天; HHT 1mg/m2·d,静滴14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HAG方案组总CR率72.2%,有效率达77.8%.对照组总CR率36.4%,有效率59.1%,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张磊;何爱丽;张王刚;王剑利;王芳侠;杨云;曹星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食管癌放射治疗期间的营养支持研究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放疗期间的营养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单纯放疗的10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放疗前、后上述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放疗前比较,研究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略有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无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明显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放疗后营养指标下降值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放疗期间营养状况普遍下降,营养支持措施能显著减轻营养状况的恶化.

    作者:胡小翠;常晓畅;邹艳辉;王淑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MMP-9、uPA及CD34与胃癌侵袭和转移及其相关性

    目的: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血管标志物CD34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胃癌蜡块标本54例,正常胃黏膜标本15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9、uPA、CD34的表达.结果:MMP-9、uPA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分级的降低、淋巴转移的发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均<0.05).CD3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分级的降低、远隔转移的发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均<0.05).胃癌中MMP-9与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 uPA与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MMP-9、uPA、CD34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MMP-9、uPA、CD34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关系密切.MMP-9、CD34、uPA各自都可以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CD34可以作为胃癌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有效标记物,同时为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寇有为;邵华;王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晚期前列腺癌上斜坡及蝶窦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对1例晚期前列腺癌上斜坡及蝶窦转移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晚期前列腺癌上斜坡及蝶窦转移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头颅核磁增强扫描下所示上斜坡及蝶窦部位的病灶系前列腺癌骨转移,术后病理支持该诊断.结论:前列腺癌具有嗜骨性的特点,晚期前列腺癌易发生中轴骨的转移,尤以骨盆和脊柱多见,前列腺癌首发、单发转移至上斜坡及蝶窦,而其余诸骨均未发生转移的病例少见.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新发可疑病灶,确定病灶系原发还是转移对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对于可切除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病理的一定要先通过病理予以明确.

    作者:王玉婷;赵化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5-脂氧合酶抑制剂齐留通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齐留通对肝癌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模型组(n=8)及齐留通组(n=8).HE染色观察肝癌病理图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LOX蛋白,M2型丙酮酸激酶(M2-PK)与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5-LOX的表达,TUNEL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结果:二乙基亚硝胺(DEN)可以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形成.模型组大鼠肝脏可见中等强度5-LOX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而齐留通组5-LOX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2-PK 在对照组阴性表达,模型组大鼠中等强度表达(P<0.01),齐留通组弱表达,较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CK19在对照组大鼠中阴性表达,模型组大鼠较强表达(P<0.01),齐留通组中等表达,较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可检测出5-脂氧合酶mRNA的表达,但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齐留通组的表达介于二者之间,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法检测对照组几乎未见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肝脏仅见少数肝癌细胞阳性表达(30%-50%),而齐留通治疗组大鼠肝脏见大量肝癌细胞阳性表达(70%-80%),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N诱发的大鼠原发性肝癌存在5-脂氧合酶表达,5-脂氧合酶抑制剂可防治DEN诱发的大鼠原发性肝癌的形成,其机制与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邓君健;徐细明;郭红庭;向淼;吴耀贵;戈伟;张一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尿路肿瘤细胞多重荧光PCR检测微卫星不稳定

    目的:研究膀胱肿瘤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状态及其临床病理关系.方法:35例膀胱肿瘤尿液脱落细胞应用多重荧光PCR检测尿路的微卫星状态.结果:35例尿液样本:膀胱肿瘤组15例,有6例MSI-H,8例MSI-L,1例MSS,诊断阳性敏感度达93.33%;膀胱癌术后复查组6例,血尿及尿路上皮轻度异型组7例,正常体检组7例中,在血尿及轻度异型组发现1例MSI-L,其余均为MSS,阴性特异率达95%.结论:尿路脱落细胞的微卫星检测可作为膀胱肿瘤诊断和监测复发的有效非侵袭性检测方法.

    作者:吴晓斌;赖仁胜;郑燕影;孙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3例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间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施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液引流通畅;抑酸;抗感染;保持胸腔引流通畅,行持续低负压吸引,胸腔灌洗;肠内外营养.结果:患者均瘘口愈合,可进普通饮食.结论:本组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发生的原因分别为闭合胃残端后未行浆肌层包埋,胃壁缝线过紧过密,局部胃组织缺血坏死穿孔以及颈部吻合致使胃张力过高所致,经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游永浩;刘荣婷;赵迪;齐同谦;李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Survivin在人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研究Survivin蛋白在人胃腺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株人胃腺癌细胞系,80例人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6株人胃腺癌细胞系均有表达,胃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60%,癌旁正常胃组织均无Survivin的表达;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和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的变化与胃腺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一个有希望的肿瘤治疗靶点.

    作者:王莉;王如文;蒋耀光;尹芳;秦叔逵;龚泰乾;赵云平;谭群友;郭伟;范小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STAT3与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与转录调控因子3(STAT3)和存活素(Survivin)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宫颈癌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并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 STAT3和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对含量(灰度).结果:STAT3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有升高趋势.STAT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3%,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与CIN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urviv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67%,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IN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 性(P<0.05).STAT3 和Survivin的平均灰度值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STAT3及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STAT3和Survivin与宫颈癌的恶性 程度、进展及转移有关,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TAT3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细胞凋亡受抑制有关.

    作者:惠慧;谢薇;吴磊;高艳娥;金雯;薛琴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42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4月-2009年10月42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早期乳腺癌:T0期癌17例,微小癌25例.早期乳腺癌DR诊断出T0癌15例,微小癌18例,彩超诊断出T0癌12例,微小癌17例.结论: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和或有乳腺异常表现的患者采取乳腺DR及彩超联合检查能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率.

    作者:周新颖;崔庆贵;沈静侠;魏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70例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ZAP-70、CD38的表达

    目的:探讨ZETA相关蛋白(ZAP-70)、CD38在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病人骨髓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B-CLL病人及12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ZAP-70、CD38的表达水平.结果:在70例B-CLL病人中,15例ZAP-70阳性表达,40例CD38阳性表达;对照组ZAP-70、CD38均阴性表达.结论:ZAP-70、CD38在B-CLL中表达与预后相关,阳性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夏乐敏;王运律;翁香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myc与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C-myc和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肺癌和正常肺组织或肺大疱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0例原发性肺癌(鳞癌24例,腺癌19例,腺鳞癌4例,小细胞肺癌3例)和16例正常肺组织及肺大疱组织中C-myc及PCNA的表达.结果:50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C-myc、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3/50)、74%(37/50),正常组织中两种抗体均无阳性表达,肺癌组织中C-myc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组织,C-myc在3例小 细胞肺 癌中无表达.结论:C-myc与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C-myc和PCNA表达增加在肺癌早期即可发生,与肺癌分期无相关性,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有帮助.

    作者:赖习华;王茂生;陈小萍;易桓聪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MG132和DDP联合应用诱导Hep-2喉癌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Hep-2喉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d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Hep-2细胞分别暴露于MG132、DDP或者MG132和DDP,24h后流式细胞术(FCW)检测Hep-2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Hep-2细胞中Bcl-2和Bad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G132和DDP联合用药24h后Hep-2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应用MG132、DDP显著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Hep-2细胞中Bcl-2的表达显著减少,而Bad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MG132 联合DDP可能通过降低Bcl-2同时增强Bad的表达而进一步诱导Hep-2细胞的凋亡.可以认为MG132能增强DDP诱导Hep-2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张学文;朱逸;钮洪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