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明;梁宇霆;张紫欣;张艺;关伟
目的 探讨MRI术前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价值及MR动态增强扫描在定位宫颈内口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以手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别评价术前MRI和分段诊断性刮宫对Ⅱ期、>Ⅱ~Ⅳ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效能,分析MRI和分段诊刮诊断对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观察动脉期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强化特点.结果 MRI和分段诊刮对Ⅱ期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对>Ⅱ~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MRI术前诊断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56.25%(9/16)、97.80%(89/91)、91.59%(98/107)、81.81%(9/11)、92.71%(89/96).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在动脉期形成清晰的分界面.结论 MRI术前评估Ⅱ期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有较大价值,优于分段诊断性刮宫.在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宫体肌层与宫颈肌层强化差异形成的分界面有助于宫颈内口的定位,有助于MRI发现宫颈间质浸润.
作者:刘明明;梁宇霆;张紫欣;张艺;关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宫颈癌治疗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再次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宫颈癌手术和(或)放、化疗后血清SCCAg再次升高,临床怀疑复发和(或)转移者行18F-FDGPET/CT全身扫描,查找复发转移灶.以病理学和(或)随诊结果为金标准,计算PET/CT诊断宫颈癌复发和(或)转移的效能,比较不同SCCAg水平下PET/CT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PET/CT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者50例,阴性表现者14例.PET/CT诊断宫颈癌复发和(或)转移的灵敏度为96.00%(48/50),特异度为85.71%(12/14),阳性预测值为96.00%(48/50),阴性预测值为85.71%(12/14),准确率为93.75%(60/64).血清SCCAg为1.7~<5 μg/L者PET/CT诊断准确率为90.91%(30/33),≥5.0~70.0 μg/L者准确率为96.77%(30/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2,P=0.34).结论 18F-FDG PET/CT对宫颈癌治疗后SCCAg再次升高者复发和(或)转移的检出率高,定位准确.
作者:方艳;吴宁;梁颖;陈雁;张雯杰;刘瑛;李小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模式对正常人脑扣带皮层进行亚区划分,并分析不同亚区的功能连接模式.方法 收集47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采集结构磁共振图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在蒙特利尔脑研究所标准空间勾画扣带皮层ROI.基于个体计算ROI中每个体素与全脑其他体素时间序列的Pearson线性相关系数,得到互相关矩阵,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自动聚类.采用交互验证的方法选择合适分割数.终计算大概率图谱.通过单样本t检验确定与每个亚区具有正功能连接的脑区.结果 扣带皮层被分为6个亚区:前扣带皮层、背侧中前扣带皮层、腹侧中前扣带皮层、中后扣带皮层、背侧后扣带皮层及腹侧后扣带皮层亚区.每个亚区有特异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结论 人脑扣带皮层依据不同的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分为6个亚区,每个亚区分属不同的脑功能网络,参与不同的功能.
作者:靳飞;刘怀贵;李伟;秦文;于春水;孙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的价值,及心肌纤维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HCM患者(HCM组)、27例DCM患者(DCM)和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患者(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行心脏电影成像、对比增强前、后T1mapping成像、延迟对比增强(LGE)成像.测量不同受检者增强前、后左心室平均T1值及心功能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心肌平均T1值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22例(22/30,73.33%)患者存在延迟强化,DCM组15例(15/27,55.56%)患者存在延迟强化,对照组无延迟强化.比增强前,HCM组[(1 294.79±85.22) ms]、DCM组[(1312.88±59.57)ms]左心室心肌T1值均较对照组[(1 266.56±57.33)ms]显著增加(P均<0.05);对比增强后,HCM组[(491.31±121.59)ms]、DCM组[(466.77±126.34)ms]左心室心肌T1均值较对照组[(534.09±92.73)ms]显著减低(P均<0.05).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8,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9,P<0.05);D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5,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与心功能相关;T1 mapping成像有助于评价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
作者:马晓海;赵蕾;李松南;董建增;张天静;安靖;范占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DWI和ADC值对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7例脑实质室管膜瘤和34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并测量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价值.结果 15例脑实质室管膜瘤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90±0.14)×10-3 mm2/s,32例胶质母细胞瘤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值为(0.72±0.07)×10-3 mm2/s,低于室管膜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以ADC值0.79×10-3 mm2/s为阈值诊断脑实质室管膜瘤与胶质母细胞瘤,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97.1%,准确率为91.8%.结论 DWI及ADC值在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作者:贝天霞;程敬亮;白洁;张勇;薛康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DTI研究戒断的时间效应对海洛因成瘾者大脑白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28例短期戒断(sa组)与17例长期戒断(la组)的海洛因成瘾者进行DTI数据采集,组间FA比较采用白质骨架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对组间人口学资料、径向弥散(RD)值和轴向弥散(AD)值比较采用两样本f检验,对脑白质差异区的FA值与戒断时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sa组比较,la组FA值升高的脑区包括左侧后冠状辐射、左侧外囊、左侧内囊后肢、右侧上纵束、右侧前冠状辐射、右侧皮质脊髓束、双侧上冠状辐射、胼胝体体部和压部(P<0.05,TFCE及FWE校正),la组上述脑区的RD值降低(P<0,05),两组的A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和la组大脑白质差异区FA值与戒断时间呈正相关(r=0.361、0.380,P=0.019、0.013).结论 接受长期戒断的海洛因成瘾者大脑多个区域的脑白质完整性较短期戒断者显著改善.长期戒断有利于海洛因所导致的白质损伤恢复,也可能有利于海洛因成瘾者认知功能等脑功能的改善.
作者:严雪娇;李玮;王亚蓉;李强;朱佳;李永斌;王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超声是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较为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已应用于儿科风湿病的检查与诊断,肌骨超声已多用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检查.本文对超声在评估JIA的检查方法、声像图特征、临床应用及其研究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朱丽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容积追踪(LAVT)技术评价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左心房容积和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HUA患者59例,分为无症状HUA组(37例)和痛风组(22例),选取血尿酸正常者36例(对照组).采用LAVT技术得到3组左心房容积指数[大容积指数(LAVImax)、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小容积指数(LAVImin)]及功能指数[收缩期左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舒张晚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A)],比较3组以上参数的差异.结果 3组LAVImax、LAVIpre、LA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92、12.45、19.54,P均<0.05);无症状HUA组和痛风组LAVImax大于对照组(q=5.30、5.40,P均<0.05),无症状HUA组和痛风组LAVIpre大于对照组(q=5.50、6.38,P均<0.05),无症状HUA组LAVImin大于对照组(q=6.34,P<0.05),痛风组LAVImin大于无症状HUA组(q=2.84,P<0.05).3组dv/dtS、dv/dtA、LAtEF、LApEF和LAa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6、4.24、19.41、6.74、18.88,P均<0.05);无症状HUA组、痛风组dv/dtS值大于对照组(q=2.84、3.88,P均<0.05),痛风组dv/dtA值大于对照组、无症状HUA组(q=4.12、2.64,P均<0.05),对照组LAtEF大于无症状HUA组、痛风组(q=5.56、8.90,P均<0.05),无症状HUA组LAtEF大于痛风组(q=4.14,P<0.05),对照组LAaEF大于无症状HUA组、痛风组(q-5.08、8.82,P均<0.05),无症状HUA组LAaEF大于痛风组(q=4.41,P<0.05).结论 LAVT技术可实时追踪高尿酸血症左心房重构,随血尿酸水平增高及临床症状加重,左心房重构越来越明显.
作者:梁俊媚;丁康;徐艳燕;王璆;赵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MPC)胎儿期MRI和婴儿期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MPC胎儿期及婴儿期影像资料,4例产前行胎儿MR平扫,4例出生后行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2例序贯行胎儿MR和产后腹部CT检查.观察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例病灶位于中上腹,右上腹肝下缘4例,右中下腹1例,左腹2例.MR检查的6胎中病灶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T1WI呈高信号1胎,低信号3胎,等/稍低信号2胎.CT检查的6例中5例壁囊薄,1例囊壁较厚;6例病灶囊壁均呈轻-中度强化;5例CT示病灶与邻近肠管关系密切、分界不清;4例囊壁及内部见多发钙化.具有产前及产后影像资料的2例中1例胎儿期腹腔积液于产后消失;2例产后CT检查囊壁及囊内出现多发钙化.结论 MPC的产前MRI及产后CT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MPC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胎儿或婴儿MPC.
作者:江肖松;关键;林玲;孙灿辉;李子平;刘明娟;郭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131I标记的抗甲状腺髓样癌(MTC)人源单链抗体(scFv)的放射化学纯度,并研究荷MTC细胞(TT cells)裸鼠131I-scFv体内分布和体外放射免疫(RII)显像特点.方法 氯胺T法对scFv进行131I标记,Sephadex G200纯化标记抗体,三氯醋酸沉淀法测定标记率,纸层析法测定标记抗体在1、6、12、24 h的放射化学纯度、室温稳定性和血清稳定性.构建荷TT细胞裸鼠模型,尾静脉注射131I-scFv,分析131I-scFv在裸鼠重要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并于注射药物12、24、48、72 h行SPECT正位静态显像,观察肿瘤内放射性浓集情况,肿瘤组织显像清晰时行SPECT/CT融合图像.结果 标记抗体经纯化后,测得标记率为(78.60±0.08)%,放射化学纯度为(87.10±0.78)%,各个时间点的放射化学纯度均在90%以上.荷瘤裸鼠体内研究结果显示,131I-scFv的放射性瘤/血、瘤/肌肉比值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增高,48 h达高.RII显示,131I-scFv可选择性聚集于肿瘤组织,48 h时肿瘤显像与全身组织对比清晰,此时融合图像可清晰显示肿瘤部位的放射性浓聚情况,体内分布和体外显像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标记了抗MTC人源scFv,生物活性较高,荷瘤裸鼠肿瘤的RII较好.
作者:刘琼;庞华;李文波;周静;许璐;奚级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状态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CT表现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免疫异常组(n=29)和免疫正常组(n=10)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表现.结果 免疫异常组和免疫正常组单发病灶[3.45%(1/29)、30.00%(3/10)]、实变影[82.76%(24/29)、40.00%(4/10)]、小叶间隔增厚[51.72%(15/29)、10.00%(1/10)]、胸腔积液[58.62%(17/29)、10.00%(1/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磨玻璃影、结节、团块影、空洞、空洞分隔征、晕征、树芽征、支气管扩张、侵袭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免疫状态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多发结节伴晕征、实变影、磨玻璃影、空洞及空洞分隔征等CT征象对提高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嘉璇;曾庆思;陈淮;李娴;刘琴;黄晓燕;王寿扬;黎剑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低毒性钆布醇延迟增强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3D-MPRAGE)技术分析脑转移瘤与瘤周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5例诊断为脑转移瘤的患者资料,采用3D-MPRAGE序列双倍剂量延迟增强扫描技术进行图像采集.分析脑转移瘤与不同分型瘤周血管的相关性,并进行两次图像评价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25例患者共发现118个转移瘤病灶及573条瘤周血管,肿瘤大小与瘤周血管数呈正相关(r=0.75,P<0.05),Ⅰ、Ⅱ、Ⅲ型血管分别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44、0.32、0.74,P均<0.05).对病灶数目和血管分型的两次评价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病灶数目和Ⅰ型血管数:Kappa-1;Ⅱ、Ⅲ型血管数:Kappa=0.886、0.861).结论 增强3D-MPRAGE技术可显示脑转移瘤与瘤周血管的关系,瘤周血管可分为3型,其分型与病灶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常灿灿;段阳;李虹易;李延锋;杨本强;林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23例AD患者(AD组)和24名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常规MR序列及DKI扫描,手动测量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内囊(前、后肢)、外囊、胼胝体(膝、干、压部)的DKI参数,包括扩散峰度(MK)、横向峰度(Ka)、径向峰度(Kr)、平均扩散率(MD)、横向扩散率(Da)、径向扩散率(Dr)及FA值.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参数值诊断AD的效能.结果 与HC组相比,AD组的顶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外囊的MK、Ka、Kr值均降低;枕叶皮层下白质的MK、Kr值均降低;内囊前肢、胼胝体膝的MK、Ka值均降低;胼胝体干的MK、Kr值均降低;胼胝体压、内囊后肢的Ka值降低(P均<0.05).额叶皮层下白质、内囊前肢、胼胝体干的MD、Da、Dr值均升高;顶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外囊的MD、Dr值均升高;胼胝体压部的MD、Da值均升高;内囊后肢、胼胝体膝的MD值均升高;枕叶皮层下白质的Dr值升高(P均<0.05).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膝、内囊前肢、外囊的FA值减小(P均<0.05).颞叶皮层下白质Dr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为0.95.所有部位的MK、Ka、Kr及FA值与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MD、Da及Dr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DKI参数可反映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颞叶皮层下白质的Dr值是鉴别AD患者与正常人的佳指标.
作者:胡瑞;谭凡;陈学强;徐霖;苗延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估算18F-FDG PET/CT显像患者对公众人群及技师的辐射剂量(RD).方法 随机选取57例接受18F-FDG PET/CT显像的肿瘤患者,在静脉注射18F-FDG 5 min后,利用辐射监测剂量仪测量患者0.3m和1.0m处的外辐射初始剂量当量率(IDR).依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的18F-FDG人体代谢分布速率及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提出的人类社会活动模式,计算18F-FDG显像患者完成PET/CT显像离开核医学科室后,对公众人群的RD.假定核医学技师因摆放体位短期接触18F-FDG显像患者的时间为5 min,距离为0.3m,计算技师的RD.结果 18F-FDG显像患者1.0 m处的IDR为16.81~46.84 μSv/h,0.3m处的IDR为100.57~156.41 μSv/h.与18F-FDG显像患者夜间同床共睡的家庭成员的RD为32.49~58.01 μSv;白天接触的家庭成员的RD为4.59~13.48 μSv;单位工作同事的RD为6.06~17.79 μSv;邻座乘客的RD为98.43~175.77 μSv.核医学技师每接触1例18F-FDG显像患者,RD为4.05~7.24 μSv.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患者对公众及核医学技师的RD远低于相应人群的照射剂量限值.
作者:刘斌;蒋丽莎;杨晓川;田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基于脑表面形态学的分析,探讨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脑皮层的结构改变.方法 收集IGE患者16例(IGE组)和健康志愿者16名(对照组),均行常规序列和高分辨率3D-T1WI结构像采集.利用FreeSurer软件测量脑皮层厚度、表面积及灰质体积,并分析形态学异常脑区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GE组右颞中回皮层变薄(P=0.010 9),左颞中回表面积减小(P=0.000 3),左额下回中部(P=0.000 2)、左外侧枕叶(P=0.043 6)、右岛叶(P=0.000 7)表面积增大;左颞上回体积减小(P=0.011 9).皮层厚度、脑表面面积、脑灰质体积与病程、发病起始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右颞中回皮层厚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 IGE存在多个脑区微观结构的形态学异常.基于脑表面形态学分析可为IGE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亚男;李仕广;张体江;刘衡;江林;张国明;朱克文;彭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病例1:患者男,5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8个月.MR检查:前列腺内见一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约4.10 cm×3.40 cm,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不均匀信号;增强扫描示明显强化(图1),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DWI呈稍高信号.MR提示前列腺增生.遂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瘤组织由呈束状或编织状密集排列梭形细胞构成,部分区域细胞较少,见大片胶原纤维,间质血管丰富.免疫组化:CD34(+)、Vimentin(+)、CD99(+)、Bcl-2(+)、Ki-67约3%(+).病理诊断: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
作者:陈美薇;段小慧;张翔;张芳;卢烈静;沈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超声可作为能量的载体,通过组织媒介进行传播.超声治疗是一种安全、经济且发展迅速的治疗方法,磁共振或超声引导的HIFU一直被用于实体瘤的消融.此外,超声技术在心脏起搏和止血过程中有很大潜力,而低能量超声可以介导药物或基因的传递以及溶栓治疗.本文将超声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江云;龚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WI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和血管母细胞瘤(HB)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PA与16例HB患者的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扫描资料.计算PA和HB瘤体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的相对信号恢复率(rPS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Z检验及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的rCBV值明显低于HB(1.79±0.99,8.69±2.66),rPSR值明显高于HB(0.99±0.25,0.48±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当rCBV值>3.95或rPSR值≤0.71诊断HB时,rCBV值较rPSR的准确率高[100%(42/42)、88.10%(37/42)].rCBV和rPS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90(Z=1.995,P<0.05).结论 PWI有助于PA和HB的鉴别诊断.
作者:陈潭辉;佘德君;曹代荣;邢振;杨谢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49例(NAC)患者在化疗前后均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记录并将化疗前肿瘤的二维超声及弹性成像指标与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指标(RECIST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化疗前后剪切波弹性模量的大值、平均值、小值、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边缘、肿块化疗前后大小差值、化疗前弹性模量参数(大值、平均值、小值)均与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有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边缘、肿块化疗前后大小差值、化疗前大值与RECIST评价指标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 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反映乳腺肿块化疗前后的变化,化疗前肿块弹性成像的大值可用于预测浸润性导管癌NAC效果.
作者:袁沙沙;程莹莹;杨春雪;程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SCT增强延迟扫描定量评估肝细胞外间隙(fECS)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肝纤维化患者20例(肝纤维化组)和因接受尿路造影检查、既往无肝疾病史的成年人20名(正常组).对所有受检者注射对比剂10 min后行延迟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fECS大小.结果 肝纤维化组、正常组fECS分别为为(34.83±5.81)%、(28.7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01).结论 MSCT增强延迟扫描定量评估fECS可行,能够有效地区分肝纤维化和正常者.
作者:彭涛;方挺松;彭加友;李均洪;梁振华;冯有丽;肖秀云;董相宇;杨延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