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中HPV与p53、Rb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周兴;陶振超;钱立庭

关键词:乳腺癌, HPV, P53蛋白, Rb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中HPV与p53、Rb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乳腺癌组织中p53、Rb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检测标本中 HPV 的感染情况并分型。SPSS 17.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乳腺癌标本中,p53、Rb、HPV 的阳性率分别为59.38%、87.50%、7.29%,p53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P<0.05),p53、Rb表达与HPV感染均无明显相关性(P=0.26,P=0.59)。p53、Rb及HPV的表达与预后无相关性(P=0.628,P=0.084,P=0.699)。结论:HPV与p53、Rb的表达在乳腺癌中无明显相关性,p53高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FOLFOX或FOLFIRI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心脏毒性

    目的:评价持续滴注氟尿嘧啶为基础的FOLFOX或FOLFIRI联合方案在结直肠癌化疗中心脏毒性的发生情况和临床表现。方法:对接受至少一周期以上FOLFOX或FOLFIRI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观察和记录氟尿嘧啶相关的心脏毒性。结果:8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10例(12.2%)患者出现了心脏事件,1例心力衰竭,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肌梗死,其余7例出现心绞痛;所有患者经停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处理后好转。结论:持续滴注氟尿嘧啶为基础的FOLFOX或FOLFIRI结直肠癌化疗方案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对一些致死性的心脏毒性应高度重视。

    作者:林榕波;吴光峰;林娇;范南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早期胃癌的新型内镜诊断进展

    进展性胃癌预后较差,而早期胃癌预后良好,但检出率很低。目前各种新型内镜新技术的应用,使早期胃癌的的诊断大幅提高。现就各种新型内镜技术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剑青;刘鹏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乳腺癌中HPV与p53、Rb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HPV与p53、Rb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乳腺癌组织中p53、Rb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检测标本中 HPV 的感染情况并分型。SPSS 17.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例乳腺癌标本中,p53、Rb、HPV 的阳性率分别为59.38%、87.50%、7.29%,p53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P<0.05),p53、Rb表达与HPV感染均无明显相关性(P=0.26,P=0.59)。p53、Rb及HPV的表达与预后无相关性(P=0.628,P=0.084,P=0.699)。结论:HPV与p53、Rb的表达在乳腺癌中无明显相关性,p53高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作者:周兴;陶振超;钱立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体重减轻对食管癌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体重减轻对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每周对患者称重一次,应用电子射野成像装置摄取0°、90°体位验证片,将体位验证片与数字重建图像进行匹配分析。结果:体重显著减轻者的放疗摆位误差较大。结论:食管癌患者放疗时体重减轻超过3kg必须重新定位。

    作者:高宏;赵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与传统手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的并发症与疗效,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腮腺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1-3年,比较并发症与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行腮腺区域切除术41例,术后面部凹陷畸形不明显,发生暂时性面瘫4例(9.8%),局部积液5例(12.2%)。腮腺浅叶切除术44例,术后凹陷畸形较明显,发生暂时性面瘫13例(29.5%),局部积液14例(31.8%),2例涎漏。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结论:与传统腮腺术式相比,功能性区域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肿瘤直径大于3cm建议行腮腺浅叶切除术。

    作者:缪爱林;秦涛;徐普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奥施康定治疗45例儿童重度癌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治疗儿童癌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奥施康定治疗45例重度癌痛患儿,奥施康定初始剂量10mg/12j。每24j根据病情、镇痛效果进行剂量滴定一次,24j如疼痛分数下降不至3分以下(含3分),且每日突破性疼痛大于2次,则第二天加前1天剂量的25%-50%。结果:45例患者奥施康定用药小剂量10mg/12j,大剂量60mg/12j,中位数40mg/12j。治疗后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100%。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头昏、嗜睡、皮肤瘙痒,均为轻中度,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施康定对儿童癌痛镇痛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陈佳权;赖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腹腔镜在胃癌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微创外科的理念被引入胃癌外科领域,腹腔镜技术在胃癌诊断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下早期胃癌手术的治疗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并已成为标准手术方式之一,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手术的近期疗效虽优于传统手术方式,但远期疗效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作者:章靖;黄陈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进展

    研究发现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mg tumor cells,CTCs)存在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对这些稀有细胞进行检测和生物学分析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评价预后、检测复发转移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兰峰;刘永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靶向沉默胃癌ACS细胞β-catemim基因表达对COX-2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 siRNA)靶向沉默胃癌ACS细胞β-catemim基因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对COX-2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me 2000将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及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序列转染至细胞ACS中,使用PCR、Westerm blot检测两组细胞β-catemim和COX-2的表达,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72j后, 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细胞β-catemim和COX-2的表达显著低于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P<0.05),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P<0.05)。结论:胃癌ACS细胞中Wmt/β-catemim信号通路可能参与COX-2基因的转录,通过COX-2基因影响细胞的增殖功能。

    作者:李三党;李正凯;张轶;景化忠;韩晓鹏;苏琳;刘宏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疑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前列腺活检,在经直肠彩色超声扫查基础上系统活检,同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对可疑病灶增加活检针数。结果:在5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仅弹性成像结节加穿的穿刺阳性18例(33.3%,18/54),仅系统穿刺法阳性14例(25.9%,14/54),两种方法均阳性22例(40.7%,22/54);采用系统穿刺法和弹性成像结节加穿法的阳性率分别为40.8%(40/98)及36.7%(36/9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2)。98例患者共穿刺1132针,其中系统穿刺法980针,弹性成像共在69例患者中发现异常目标,共穿刺152针。经病理证实,阳性针数为169针,总穿刺点阳性率为14.9%(169/1132);系统穿刺点阳性率为10.9%(107/980);靶向穿刺点阳性率为40.8%(62/152),弹性成像结节加穿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系统穿刺法( P<0.0001)。结论: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确定活检的目标,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活检的效能。

    作者:李小鹏;何鑫;姜珏;王华;李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UCT1 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的安全性评估

    目的:观察应用伊立替康化疗治疗胃肠肿瘤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全血基因组DNA 提取,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UCT1A1*28基因多态性;检测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52例胃肠肿瘤患者应用伊立替康情况,观察并记录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52例胃肠肿瘤患者中,UCT1A1基因启动子区28位点,TA序列6次重复的纯合野生型TA6/640例(76.9%)。基因型为TA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型TA6/7有8例(15.4%)。基因型为TA序列7次重复的纯合突变型TA7/7有4例(7.7%)。在52例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胃肠肿瘤中,TA6/6、TA6/7+TA7/7突变型发生Ⅲ级以上腹泻、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15%和25%、10%和25%、10%和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胃肠肿瘤患者中,UCT1A1*28位点突变型增加发生Ⅲ级以上腹泻、Ⅲ级以上白细胞减少、Ⅲ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

    作者:李佰君;曲卓慧;车波;施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支气管刷检液基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支气管刷检液基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支气管刷检标本做液基细胞学检测,剩余标本制作成细胞块切片。结果:液基细胞学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5%、94.3%、91.4%,分型诊断准确率为90.4%。细胞块切片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1%、100%、97.4%,分型诊断准确率为84.6%。两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分型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高,大部分肺癌能准确分型,与细胞块切片合用有互补作用,液基细胞学可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巧明;邵少慰;陈亚宽;梁少姬;张海清;李世闻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TCT联合HPV及jTERC、HER-2和c-myc基因在宫颈高度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TCT联合HPV及jTERC、HER-2和c-myc基因在宫颈高度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及机会性筛查患者236例,对所有患者行TCT、HPV检测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jTERC、HER-2和c-myc基因的扩增情况。对任一阳性患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进行病理检测,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不同方法筛查宫颈高度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约登指数分别为TCT(52.5%、91.2%、47.5%、43.7%);TCT +HPV(85.0%、77.9%、15.0%、62.9%);TCT +jTERC(92.5%、82.4%、7.5%、74.9%);TCT +HER -2(70.0%、85.3%、30.0%、55.3%);TCT + c - myc (80.0%、80.9%、20.0%、60.9%)。TCT联合HPV、jTERC、HER-2和c-myc灵敏度较TCT单独检测高(均P<0.005)。4种联合检测两两相比,TCT+jTERC灵敏度高( P<0.005)。从约登指数进行评价,除TCT+jTERC联合检测较TCT单独筛查有优势外( Z=2.94,P<0.01),其余联合筛查与TCT单独筛查无差别( P>0.05),且4种联合筛查无差别。结论:TCT联合HPV及jTERC、HER-2和c-myc基因在宫颈高度病变筛查中较TCT单独筛查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尤其以TCT与jTERC联合检测方案为佳,可做为宫颈癌早期筛查的辅助手段。

    作者:齐丽敏;杨青;冯晔;张学玲;孙波;公春兰;王丽君;张清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类泛素蛋白FAT10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

    目的:探讨类泛素蛋白FAT10的异常表达在食管癌( esopjageal carcimoma,ECA)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m blot法检测FAT10在30例ECA标本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siRNA技术干扰食管癌细胞ECA-109中FAT10表达后,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ECA-109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m blot检测Akt/CSK3β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RT-PCR和Westerm blot结果显示, FAT10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上调( P<0.05)。siRNA技术干扰 ECA-109细胞中FAT10表达后,ECA-109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下降( 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FAT10 siRNA干扰ECA-109细胞48j时,对细胞周期分布无明显影响( P>0.05)。但FAT10表达下调有促凋亡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Westerm blot检测到ECA-109细胞中Akt和CSK3β的磷酸化水平都明显下降。结论:FAT10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下调FAT10的表达能够抑制食管癌进展,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作者:胡健;常栋;宋帅;龚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MiR-18 b-5 p对大肠癌PTEN/PI3 K/Akt2信号通路的调控

    目的:探讨miR-18b-5p对大肠癌PTEN/PI3K/Akt2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方法:qRT-PCR方法检测33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8b-5p表达水平,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癌组织miR-18b-5p表达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应用microrma. org预测miR-18b-5p靶基因,miR-18b-5p类似物、抑制物转染肠癌细胞SW480及HCT116,qRT-PCR检测细胞PTEN、PI3K、Akt2 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8b-5p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为癌旁组织的3.6倍(P<0.01),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Microrma. org预测PTEN可能是miR-18b-5p的靶基因,大肠癌细胞转染类似物后PTEN含量明显降低,其下游基因PI3K、Akt2表达增高。结论:miR-18b-5p下调抑癌基因PTEN表达,诱导PI3K/Akt2信号转导通路持续活化,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一鸣;赵娇;刘娟;杨霄;叶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肿瘤患者合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合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mded-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比例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郑州人民医院各类临床标本中所得到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析。结果:肿瘤患者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16株,其中42株产ESBLs,比例为36.2%;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102株,其中24株产ESBLs,比例为23.5%。两年来,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上升非常显著;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但2014年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比2013年明显上升。肺炎克雷伯菌的情况与大肠埃希菌相似。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肿瘤合并ESBLs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彦伟;葛春丽;景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35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垂体瘤患者中,泌乳素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非分泌性腺瘤9例。肿瘤全切2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2例,暂时性尿崩症5例,脑脊液鼻漏1例,持续1周。没有发生视力恶化、颅神经损伤、感染、长期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能使需要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权俊杰;屈建强;周乐;张熙;宋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HER2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胃癌病理发展过程复杂,预后较差,化疗效果欠佳。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与胃癌的相关性、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可为探索胃癌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本文就HER2家族的结构、功能、信号转导、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涛;李燕京;韩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otcj1和ASB2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lympj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骨髓中单个核细胞Notcj1和ASB2基因mRNA的表达,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otcj信号通路与蛋白泛素化作用的相关性,为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收集初诊的48例ALL患者以及34例非白血病和健康人(对照组)骨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中Notcj1和ASB2 mRNA表达情况。48例ALL患者中,其中B细胞ALL 37例,T细胞ALL 11例。结果:B-ALL和T-ALL患者骨髓中Notcj1 mRNA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分别升高了630.3倍和4608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9,46.7,P<0.01),并且T-ALL患者骨髓中Notcj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B-A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6,P<0.01)。B-ALL和T-ALL患者骨髓中ASB2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 t=24.126,17.82,P<0.01)。Notcj1与ASB2 mR-NA表达量具有相关性( r=0.468,P<0.01)。结论:ALL患者骨髓存在Notcj1-ASB2模式的异常表达,该机制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邓亚云;吴薇;张平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双底物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A(DYRK1A)的研究进展

    双底物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A( dual specificity tyrosime-pjospjorylatiom-regulated ki-mase 1A,DYRK1A)是一种与唐氏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并在进化上非常保守的重要蛋白激酶。DYRK1A参与神经发育、细胞增殖与分化及肿瘤发生等生理过程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此外,DYRK1A在其他疾病的病理形成及信号通路调控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DYRK1A的基因结构、分布、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为针对该基因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张照;夏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