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靶向沉默胃癌ACS细胞β-catemim基因表达对COX-2的影响

李三党;李正凯;张轶;景化忠;韩晓鹏;苏琳;刘宏斌

关键词:胃癌, β-catemim, COX-2
摘要:目的:研究小干扰RNA( siRNA)靶向沉默胃癌ACS细胞β-catemim基因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对COX-2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me 2000将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及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序列转染至细胞ACS中,使用PCR、Westerm blot检测两组细胞β-catemim和COX-2的表达,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72j后, 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细胞β-catemim和COX-2的表达显著低于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P<0.05),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P<0.05)。结论:胃癌ACS细胞中Wmt/β-catemim信号通路可能参与COX-2基因的转录,通过COX-2基因影响细胞的增殖功能。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链非编码RNA FAL1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索人宫颈癌细胞Hela与正常人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H8中长链非编码RNA FAL1分子的表达差异及沉默人宫颈癌细胞Hela中FAL1的表达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FAL1基因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FAL1的siRNA片段( FAL1-siRNA)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qRT-PCR技术检测其沉默效率;MTT检测人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Tramswell实验检测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长链非编码RNA FAL1在人宫颈癌细胞Hela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宫颈永生化上皮细胞H8中的表达,FAL1-siRNA下调了Hela细胞中FAL1的表达,并抑制了宫颈癌细胞Hela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结论:FAL1-siRNA能够下调Hela细胞FAL1的表达,进而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增殖及其侵袭迁移能力,提示长链非编码RNA FAL1在宫颈癌中是一种癌基因,FAL1的表达异常增高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

    作者:惠慧;吴磊;付玉兰;周云松;董楠;胡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肺癌的表观遗传研究进展

    肺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早期检测是一种有效发现并且影响治疗癌症的有效分子工具。表观遗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对于肺癌的发现,诊断及治疗的观点。表观遗传为肺癌的生物标记发展,早期发现和治疗风险评估提供新的见解。

    作者:谢青;黄尤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早期胃癌的新型内镜诊断进展

    进展性胃癌预后较差,而早期胃癌预后良好,但检出率很低。目前各种新型内镜新技术的应用,使早期胃癌的的诊断大幅提高。现就各种新型内镜技术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剑青;刘鹏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35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垂体瘤患者中,泌乳素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非分泌性腺瘤9例。肿瘤全切2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2例,暂时性尿崩症5例,脑脊液鼻漏1例,持续1周。没有发生视力恶化、颅神经损伤、感染、长期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能使需要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权俊杰;屈建强;周乐;张熙;宋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我国HBV、HCV重叠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不同研究结果,探讨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 jepatitis B virus,HBV)及丙型肝炎病毒( jepatitis C virus,HCV)重叠感染与肝癌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我国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HBV、HCV重叠感染和原发性肝癌关系的18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利用Stata12.0中的Meta分析模块进行数据处理。发表偏倚的识别采用漏斗图和 Egger 's 检验。结果:异质性检验发现:P=0.000,df=14,提示入选文献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的OR为25.71(95%CI为12.50-52.89)。结论:HBV、HCV重叠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存在高度相关。

    作者:王宁;赵四敏;程琦;畅灵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下调NDRC1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及侵袭的影响

    目的:检测NDRC1在胰腺癌细胞中表达,观察NDRC1表达下调后胰腺癌细胞株增殖、转移及侵袭等恶性行为变化,探讨其可能通过调控MMP-7表达参与胰腺癌转移及侵袭行为的机制。方法:Westerm blot及qRT-PCR法检测NDRC1及MMP-7在PANC-1、BXPC-3、CAPAN-2、SW1990胰腺癌细胞中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表达;构建靶向NDRC1的干扰质粒siNDRC1,转染BXPC-3细胞,Westerm blot及qRT-PCR法检测转染效率及MMP-7表达水平,MTT检测转染后BXPC-3细胞增殖率变化,Tramswell法检测其迁移及侵袭能力改变。结果:Westerm blot及qRT-PCR显示NDRC1及MMP-7在PANC-1、BXPC-3、CAPAN-2、SW1990胰腺癌细胞中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均有表达,在分化程度低的PANC-1细胞中表达量高。siNDRC1在 BXPC-3细胞中转染效率约为60%-65%,转染效率佳。Westerm blot结果显示,MMP-7蛋白在siNDRC1细胞的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qRT-PCR结果显示,MMP-7 mRNA在siNDRC1细胞的表达量明显下调( P<0.05)。MTT显示siNDRC1转染后72j、96j、120j,BXPC-3细胞增殖能力减弱( P<0.01、P<0.01、P<0.05)。Tramswell显示,siNDRC1转染细胞迁移能力降低( P<0.05),侵袭能力降低( P<0.05)。结论:NDRC1及MMP-7在胰腺癌细胞中有表达,可能参与胰腺癌细胞分化行为,siNDRC1下调NDRC1表达后,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受到抑制。NDRC1可能通过上调MMP-7表达促进胰腺癌增殖、迁移及侵袭等恶性行为,可作为胰腺癌治疗新的靶向候选基因。

    作者:张小薄;高峰;谭晓冬;周磊;王怀涛;任宇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Cαs在乳腺癌SKBR-3细胞中的作用

    目的:RNA干涉技术沉默乳腺癌SKBR-3细胞中Cαs的表达,观察Cαs表达改变对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并检测其对细胞中 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Cαs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siRNA片段( Cαs-siRNA)转染SKBR-3细胞,利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检测细胞中Cαs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m blot检测Cαs及Her-2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SKBR-3细胞增殖。Tram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SKBR-3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Cαs-siRNA下调了SKBR-3细胞中Cαs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的表达,Her-2的表达增加,转染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结论:Cαs-siRNA能够下调Cαs的表达,并明显促进SKBR-3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Cαs失活或缺失可能通过延迟Her-2的降解促进乳腺癌的增殖和侵袭。

    作者:吴磊;马春林;樊利妮;王丽娟;孙红;惠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与传统手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的并发症与疗效,为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腮腺区域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1-3年,比较并发症与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行腮腺区域切除术41例,术后面部凹陷畸形不明显,发生暂时性面瘫4例(9.8%),局部积液5例(12.2%)。腮腺浅叶切除术44例,术后凹陷畸形较明显,发生暂时性面瘫13例(29.5%),局部积液14例(31.8%),2例涎漏。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结论:与传统腮腺术式相比,功能性区域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肿瘤直径大于3cm建议行腮腺浅叶切除术。

    作者:缪爱林;秦涛;徐普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FOLFOX或FOLFIRI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心脏毒性

    目的:评价持续滴注氟尿嘧啶为基础的FOLFOX或FOLFIRI联合方案在结直肠癌化疗中心脏毒性的发生情况和临床表现。方法:对接受至少一周期以上FOLFOX或FOLFIRI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观察和记录氟尿嘧啶相关的心脏毒性。结果:8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10例(12.2%)患者出现了心脏事件,1例心力衰竭,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肌梗死,其余7例出现心绞痛;所有患者经停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处理后好转。结论:持续滴注氟尿嘧啶为基础的FOLFOX或FOLFIRI结直肠癌化疗方案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对一些致死性的心脏毒性应高度重视。

    作者:林榕波;吴光峰;林娇;范南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4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引起的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确诊为食管癌所致的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行影像学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46例患者共置入49枚食管支架材料,均1次性成功置入。术后患者吞咽梗阻、呛咳缓解或消失,进食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引起的食管狭窄以及食管气管瘘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张鸣;沈洪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靶向沉默胃癌ACS细胞β-catemim基因表达对COX-2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 siRNA)靶向沉默胃癌ACS细胞β-catemim基因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对COX-2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me 2000将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及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序列转染至细胞ACS中,使用PCR、Westerm blot检测两组细胞β-catemim和COX-2的表达,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72j后, 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细胞β-catemim和COX-2的表达显著低于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P<0.05),siRNA-β-catemim(实验组siRNA-β-catemim)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siRNA-megative comtrol(对照组siRNA-comtrol)(P<0.05)。结论:胃癌ACS细胞中Wmt/β-catemim信号通路可能参与COX-2基因的转录,通过COX-2基因影响细胞的增殖功能。

    作者:李三党;李正凯;张轶;景化忠;韩晓鹏;苏琳;刘宏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妇科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随访时间截止到2013年12月。比较两组间基本情况及生存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患者FICO分期为III期者比例(68.1% vs 45.9%)、低分化者比例(53.2% vs 29.5%)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组患者死亡率(74.5%)高于非糖尿病组(52.5%),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40个月)小于非糖尿病组(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校正年龄等因素后,2型糖尿病是影响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OR=1.941,95%CI:1.305-3.431)。结论:2型糖尿病是影响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耘;周宏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奥施康定治疗45例儿童重度癌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治疗儿童癌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奥施康定治疗45例重度癌痛患儿,奥施康定初始剂量10mg/12j。每24j根据病情、镇痛效果进行剂量滴定一次,24j如疼痛分数下降不至3分以下(含3分),且每日突破性疼痛大于2次,则第二天加前1天剂量的25%-50%。结果:45例患者奥施康定用药小剂量10mg/12j,大剂量60mg/12j,中位数40mg/12j。治疗后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100%。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头昏、嗜睡、皮肤瘙痒,均为轻中度,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施康定对儿童癌痛镇痛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陈佳权;赖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双底物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A(DYRK1A)的研究进展

    双底物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A( dual specificity tyrosime-pjospjorylatiom-regulated ki-mase 1A,DYRK1A)是一种与唐氏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并在进化上非常保守的重要蛋白激酶。DYRK1A参与神经发育、细胞增殖与分化及肿瘤发生等生理过程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此外,DYRK1A在其他疾病的病理形成及信号通路调控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DYRK1A的基因结构、分布、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为针对该基因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张照;夏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乳腺癌术后肺转移39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乳腺癌术后肺转移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9年12月39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乳腺癌术后肺转移的时间9-159月,平均时间(41.5±11)月。肺转移发生时间与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Her-2表达、术后化疗相关( P<0.05)。肺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19个月(4-57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1%、61.53%、41.02%和7.69%。肺转移数目、大直径、合并其他器官转移、治疗手段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肺转移患者的预后与肺转移瘤数目、大直径、合并其他器官转移、治疗手段相关,对于有手术指征的乳腺癌术后肺转移患者首选手术治疗,综合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卜智斌;李娟;王勇;赵渭东;宋少伟;张永辉;李锋;李晓辉;白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SOX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SOX方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含蒽环类药物的ECF方案(表阿霉素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失败后的晚期胃癌患者40例,应用奥沙利铂(OXA)联合替吉奥(S-1)方案:OXA 130mg/m2,第1天静脉滴注;S-1根据体表面积(BSA)按80、100或120mg/d给药,第1-14天每天分2次口服;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按照RECIST标准(1.1版)进行疗效评价及分析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按NCI-CTC(4.0版)评价不良反应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结果:40例可评价的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13例,疾病进展14例,有效率32.5%,总的疾病控制率为65%,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3.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象降低、轻度末梢神经病变、肝功能异常和消化道反应。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效果明显,应用方便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作者:孙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舒郁宁心方加减辨治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抑郁应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舒郁宁心方加减辨治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抑郁应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12月70例老年消化道肿瘤应激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郁宁心方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控制率25.71%、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临床控制率40%、总有效率8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HAMD-17、SDS抑郁自评量表、中医症候总积分、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和情志抑郁、委屈欲哭、善太息、胸胁胀满、健忘失眠、急躁易怒等临床症状上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郁宁心方能降低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应激抑郁程度,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郑坤;朱月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与单纯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与单纯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94例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单双分成2组,对照组予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缓解率34.04%,总有效率72.34%;观察组缓解率55.31%,总有效率8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对照组改善率27.66%、总有效率74.47%,观察组改善率44.68%、总有效率8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和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胡晓菲;唐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腹腔镜在胃癌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微创外科的理念被引入胃癌外科领域,腹腔镜技术在胃癌诊断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腹腔镜下早期胃癌手术的治疗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并已成为标准手术方式之一,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手术的近期疗效虽优于传统手术方式,但远期疗效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作者:章靖;黄陈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两种铂类与吉西他滨联合用于初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或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联用于初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初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和B组(70例)。在吉西他滨基础上分别加用顺铂和奥沙利铂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治疗前后体质量、KPS评分及III-IV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中位无进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和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B组患者治疗后两项指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III-IV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较于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联合用于初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但两种化疗方案临床疗效相当。

    作者:钟世寿;李国苗;谭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