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瑞;马誓;杨继云;佘颖;邓君
目的:在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中,评价触诊、红外线乳透、X线钼靶( MAM)、超声( US)4种常用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女普查结果,比较4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触诊、红外线乳透、X线钼靶、超声4种方法检出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5.83%、52.08%、81.25%和83.33%。漏诊数分别为26、23、9和8例。统计学处理表明阳性率和漏诊数钼靶和超声无显著差异( p<0.05),但两者明显优于其它方法。结论:触诊仍为普查的第一关,X线钼靶、超声应作为普查的首选,但即使几种方法均使用,仍有少数病例漏误诊,因此,须强调联合检查和综合分析。
作者:郑晓芳;付赵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的成员,影响着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本实验研究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正常卵巢组织、29例卵巢良性肿瘤及86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DcR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DcR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Ⅰ-Ⅱ期表达较Ⅲ-Ⅳ期明显减弱;在高中分化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组织;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3蛋白表达越强,患者生存时间越短(p<0.05)。结论:DcR3表达水平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肿瘤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有可能成为一种卵巢癌肿瘤特异性指标。
作者:程丽;杨玉环;周翠荣;姚晶萍;牛娜;刘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LF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宫颈癌、14例宫颈原位癌、15例慢性宫颈炎及13例正常宫颈组织中KLF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KLF4在宫颈癌、宫颈原位癌、慢性宫颈炎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71.4%,73.3%和84.6%,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较其它各组明显下降( p<0.05)。KLF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型无关(p>0.05),在不同细胞分化等级与临床分期间KLF4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主要表达于分化较好的组织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及临床分期的进展KLF4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KLF4的阳性表达率较不伴转移者显著下降( p<0.05)。结论:KLF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其进展呈负相关,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发生及判断患者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宋晖;魏莉;李佳;陈必良;辛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minimally invasive video -assisted thyroidectomy,MI-VAT)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方法: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回顾性分析119例行MIVAT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19例均手术成功,其中甲状腺单叶切除62人,全切除57人,平均手术时间(98.5±26.7)min vs(126.7±37.1)min。术后病理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42人,腺瘤性甲状腺肿32人,腺瘤9人,乳头状癌26人,滤泡状癌6人,桥本氏病4人。暂时性和永久性的喉返神经损伤分别为4人和2人。暂时性的低钙血症单叶和全切术分别为2人和7人。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美容效果在术后1月及6月评价为好或非常好的分别为101人(84%)和112人(94%)。4人术后伤口感染。结论:MIVAT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在美容效果及术后恢复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发症未增多。
作者:王子璋;冯海波;戚新春;郭晓东;任文艳;刘芳;梁秦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 plasma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PFC)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TNM分期、ER/PR及术前PFC资料完整的患者手术标本,免疫组化检测Ki67和p53的表达,分析术前PFC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p53和Ki67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PFC与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但T2期患者PFC明显高于T1期患者(p=0.048)。PFC与PR及HER-2的表达无关,但是ER阴性患者术前PFC明显高于ER阳性患者(p=0.031)。p53突变型患者的术前PFC明显高于p53野生型患者( p=0.016)。Ki67阳性患者术前PFC明显高于Ki67阴性患者( p=0.003)。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PFC是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增殖速率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闫顺朝;焦昕;邹华伟;李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Hsp90的结合及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分子模拟对接、等温滴定微量热法及Oc-tet技术检测姜黄素与Hsp90的结合机制。采用变性荧光素酶再复性法检测姜黄素对Hsp90的抑制作用。结果:分子模拟对接结果显示姜黄素与Hsp90的ATPase区域有特异性结合。等温滴定微量热法及Octet测定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84×104L/mol和9.79×104L/mol。荧光素酶复性法确定姜黄素能通过对 Hsp90的抑制作用阻止其对变性荧光素酶进行修复,与阳性对照 GA 相比( IC50值为1.14μmol/L),姜黄素对Hsp90的IC50值为7.51μmol/L。结论:姜黄素与Hsp90有较强的结合且对其分子伴侣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作者:王静;张雅雅;刘涛;郭春华;万幼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食管气管瘘是晚期食管癌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中位生存期仅2-3个月,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及积极诊治。
作者:姬广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 COX-2)、甲状腺转录因子-1( TTF-1)及 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SCLC病理类型、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6例NSCLC患者术后病理组织中COX-2、TTF-1、p6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OX-2、TTF-1及p6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5%(137/145)、61.0%(72/118)、53.5%(54/101)。在肺腺癌和鳞癌中,COX-2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TF-1和 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1)。COX-2和p6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NSCLC患者TNM 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在Ⅲ-Ⅳ期或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病人中,TTF-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或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 p<0.01)。结论:在NSCLC病人中,TTF-1和p63蛋白的表达可能分别是腺癌和鳞癌的有效生物标志物,TTF-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肺癌的浸润、侵袭和转移相关。
作者:刘江;胡静;任伟;谢丽;史炯;孟凡青;刘宝瑞;钱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找出调控胃癌细胞c-MET的miRNA,研究该miRNA能否通过c-MET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方法:预测软件筛选出可能调节胃癌c-MET的miRNA。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细胞株(N87、MKN45、AGS)及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该miRNA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iRNA后检测胃癌细胞株AGS中c-MET的表达水平,选择对c-MET抑制强的miRNA行双荧光素酶实验。平板克隆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该miRNA后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过表达c-MET后再次检测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结果:预测软件显示miR-34a、miR-27b及miR-31可能调节胃癌c-MET表达。miR-34a、miR-27b及miR-31在胃癌细胞株中表达较正常胃黏膜明显降低( p<0.05)。West-ern bolt显示miR-27b对c-MET的抑制能力强。双荧光素酶实验同样证实了c-MET是miR-27b的直接作用靶点。平板克隆及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miR-27b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而过表达c-MET后能恢复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结论:miR-27b能作用于c-MET 3′UTR端从而抑制c-MET的表达,并能通过c-MET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
作者:李丹波;徐细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乳腺密度( mammographic breast density,BD)是乳腺癌危险性独立的预测指标,性激素也在乳腺癌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乳腺密度与性激素的关系仍不明确。本文将对乳腺密度,性激素,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付小娜;王丽;康欣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我国淋巴瘤的主要分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经典的化疗方案为CHOP方案,50%-60%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但其中一半病例出现复发或者发展为难治型病例。对于这部分患者目前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本文就几个主要包含吉西他滨的方案在中国人群中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做一综述。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Nek2蛋白及DNA水平在乳腺上皮恶变过程中各阶段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乳腺组织20例、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外周型乳头状瘤病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0例、导管内癌20例,浸润性导管癌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4组样本组织冻切片Nek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4组样本组织Nek2拷贝数扩增情况。结果:Nek2蛋白表达在4组样本之间差异性显著( p=0.000)。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Nek2的DNA拷贝数在各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 p=0.000)。Nek2蛋白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同时DNA拷贝数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而扩增,二者存在正相关性( r=0.887,p<0.01)。结论:Nek2蛋白表达在导管内癌组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说明Nek2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筛选的辅助指标。Nek2基因扩增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变化趋势一致,提示蛋白过表达可能来自于基因扩增。Nek2异常同中心体异常变化趋势一致,作为中心体相关激酶,通过对中心体的调节作用,可造成中心体数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作者:杨雪;牛昀;王慧;牛瑞芳;杨毅;刘易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CCND1基因G870A位点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发生风险。方法: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有关CCND1基因G870A位点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提取文献数据,应用STATA 11.0软件以OR值和95%可信区间为效应指标,进行Meta统计分析,并对发表偏倚及检测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纳入9篇对照研究,共计2638例宫颈癌患者和3651例健康对照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中,CCND1基因G870A位点多态性与宫颈癌风险之间没有显著关联( GA vs GG:OR=1.07,95%CI=0.86-1.34,p=0.53,I2=57.6%;AA vs GG:OR =1.09,95%CI=0.79-1.51,p=0.59,I2=75.0%;( GA+AA)vs GG:OR=1.08,95%CI=0.86-1.36,p=0.49,I2=64.6%;AA vs( GG+GA):OR=1.07,95%CI=0.83-1.36,p=0.61,I2=73.3%)。在针对种族和对照人群来源设计的亚组分析中,仍没有发现CCND1基因G870A位点多态性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结论:CCND1基因G870A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无关。
作者:孙利;金昊;沈兆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两种异构体( Livin-α和Livin-β)进行原核表达,对获得的Livin蛋白进行纯化。方法:以Hela细胞总RNA为模板,RT-PCR获得Livin-α和Livin-β基因全长cDNA序列,酶切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多克隆位点,经酶切、PCR鉴定、测序后,构建Livin基因异构体表达载体pET32a(+)-Livin-α和pET32a(+)-Livin-β。将重组质粒转入表达菌株BL21,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超声碎菌,取其上清和沉淀分别进行 SDS-PAGE电泳,并对获得的 Livin蛋白进行纯化。结果:成功获得Livin-α和Livin-β全长cDNA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后进行诱导表达,获得大小为55kD左右的可溶性融合蛋白,经纯化后,有效减少了杂蛋白的含量。结论:Livin基因异构体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融合蛋白的制备、纯化,为进一步将Livin基因的两种异构体蛋白应用于抗体制备以及各类肿瘤的临床辅助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邹爱民;朱文芳;沈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胃癌患者的术后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青年女性(小于或等于4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60-69岁老年女性胃癌患者共149例的术后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青年女性胃癌患者占全部女性胃癌患者的8.4%,绝大多数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肿瘤多侵犯胃体、胃窦及小弯侧,病理类型上以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Lauren′s分型中弥漫型居多,相比于老年女性胃癌患者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1)。另其脉管受侵、淋巴结转移率也较高。随访两组中III-IV期患者各15例,青年女性胃癌组中位生存时间11.8个月,相比于老年组中位生存期21.5个月,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p=0.035)。结论:相比于老年女性,青年女性胃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作者:陈芳;刘宝瑞;杨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藤黄酸( gambogic acid,GNA)的抗肿瘤作用已经有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对藤黄的另一重要成分新藤黄酸( neogambogic acid,NGA)的抗肿瘤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NGA的抗肿瘤作用已初步在学界达成共识,本文将着重讨新藤黄酸在各类肿瘤治疗研究中的新进展,介绍其剂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并对其在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简单阐述。
作者:何烨;王科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eparanase、COX-2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4例肾癌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Hpa、COX-2蛋白的表达,以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Hpa、COX-2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Hpa、COX-2在肾癌中的表达均较正常肾脏组织明显增高( p<0.05)。Hpa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有关( 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p
作者:王小林;马任远;魏英;马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BX7基因与膀胱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膀胱癌组织中CBX7 mRNA的表达。构建CBX7真核表达载体pcDNA-CBX7,转染膀胱癌T24细胞,检测转染后CBX7蛋白的表达以及T24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CBX7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明显下调,而且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中CBX7的表达显著低于浅表性膀胱癌;pcDNA-CBX7转染后能够显著升高T24细胞CBX7的表达量;CBX7过表达的T24细胞穿透滤膜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CBX7基因与膀胱癌的转移相关,其过表达能够降低T24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解大龙;张辉;刘宁宇;郭艳;佟晓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