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BX7基因与膀胱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细胞侵袭能力影响

解大龙;张辉;刘宁宇;郭艳;佟晓杰

关键词:膀胱癌, 转移, CBX7基因, 侵袭
摘要:目的:探讨CBX7基因与膀胱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过表达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膀胱癌组织中CBX7 mRNA的表达。构建CBX7真核表达载体pcDNA-CBX7,转染膀胱癌T24细胞,检测转染后CBX7蛋白的表达以及T24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CBX7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明显下调,而且侵袭性膀胱癌组织中CBX7的表达显著低于浅表性膀胱癌;pcDNA-CBX7转染后能够显著升高T24细胞CBX7的表达量;CBX7过表达的T24细胞穿透滤膜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CBX7基因与膀胱癌的转移相关,其过表达能够降低T24细胞的侵袭能力。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1例报告

    食管气管瘘是晚期食管癌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中位生存期仅2-3个月,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及积极诊治。

    作者:姬广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放疗联合其他治疗的新进展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对于中晚期肝癌,目前采用放疗结合其他疗法,如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放疗联合基因治疗和放疗联合中成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使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有了一定的提高。

    作者:马晓洁;宋明洋;谭榜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康艾注射液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BCLC B期或C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康艾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TACE治疗。术后第7天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评估毒副反应,于术前及术后第10天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及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EORTC Q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在降低症状领域评分,升高QLQ-30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可以减轻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改善肝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康朔麟;饶智国;杨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胸腺肽疗法对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胸腺肽对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48例接受复方苦参注射液(12ml/d,静脉滴注,连用5d/月)与免疫调节药物(胸腺肽)组合方案治疗肿瘤患者,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癌相关抗原(SCC)、糖类抗原242(CA242)等的水平,分析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的肿瘤标志物( CEA、AFP、CA724、CA211)均较用药前有显著差异,其余肿瘤标志物( CA153、CA125、CA199、NSE、SCC、CA242)治疗前后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免疫调节药物(胸腺肽)组合治疗能降低CEA、AFP、CA724及CA211水平,联合用药在抗肿瘤的治疗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肖元元;赵瑜;赵华新;许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的研究进展

    我国淋巴瘤的主要分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经典的化疗方案为CHOP方案,50%-60%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但其中一半病例出现复发或者发展为难治型病例。对于这部分患者目前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本文就几个主要包含吉西他滨的方案在中国人群中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做一综述。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RCA1和BRCA2 mRNA表达在散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 )技术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散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FQ-PCR法,并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GAPDH)为内对照测定30名健康女性体检者、5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96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量。结果: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的mRNA显著低于健康女性体检者和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健康女性体检者和良性乳腺疾病患者BRCA1和BRCA2的mRNA无显著性差异。GAPDH和BRCA1/BRCA2比值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乳腺癌BRCA2 mRNA显著高于 BRCA1。BRCA1和 BRCA2 mRNA 之间有微弱的相关性( r =0.378,p <0.01)。BRCA2 mRNA和BRCA1/BRCA2比值与临床病理( ER和PR、组织学分级)存在相关性。BRCA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不存在相关性。结论:采用FQ-PCR检测BRCA1和BRCA2基因表达水平,可有效监测散在乳腺癌的诊断、疗效和转移。

    作者:孙昌瑞;马誓;杨继云;佘颖;邓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热休克蛋白与肿瘤免疫

    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类在生物进化中高度保守、广泛存在于原核及真核生物中的蛋白质。近年热休克蛋白在免疫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已证实其能与肿瘤细胞内多肽分子结合,通过抗原提呈细胞上的受体,将抗原肽传递给细胞毒T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热休克蛋白肽复合物作为一种疫苗,在生物治疗方面拥有广阔的治疗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王小平;胥冰;马晓军;晁旭;李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肿瘤转移理论

    转移是肿瘤自然病程中的关键事件。从较早的“种子-土壤”学说和“转移瀑布”学说,经过肿瘤干细胞( cancer stem cells,CSCs)、遗传特质、微环境、自噬和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理论,直至近的自我种植、细胞纠缠和细胞挤出假说,肿瘤转移理论从不同层次理解肿瘤的转移行为,为抗肿瘤转移提供了新的策略。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48例青年女性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胃癌患者的术后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青年女性(小于或等于4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60-69岁老年女性胃癌患者共149例的术后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青年女性胃癌患者占全部女性胃癌患者的8.4%,绝大多数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肿瘤多侵犯胃体、胃窦及小弯侧,病理类型上以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Lauren′s分型中弥漫型居多,相比于老年女性胃癌患者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1)。另其脉管受侵、淋巴结转移率也较高。随访两组中III-IV期患者各15例,青年女性胃癌组中位生存时间11.8个月,相比于老年组中位生存期21.5个月,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p=0.035)。结论:相比于老年女性,青年女性胃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作者:陈芳;刘宝瑞;杨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姜黄素对Hsp90的结合及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Hsp90的结合及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分子模拟对接、等温滴定微量热法及Oc-tet技术检测姜黄素与Hsp90的结合机制。采用变性荧光素酶再复性法检测姜黄素对Hsp90的抑制作用。结果:分子模拟对接结果显示姜黄素与Hsp90的ATPase区域有特异性结合。等温滴定微量热法及Octet测定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84×104L/mol和9.79×104L/mol。荧光素酶复性法确定姜黄素能通过对 Hsp90的抑制作用阻止其对变性荧光素酶进行修复,与阳性对照 GA 相比( IC50值为1.14μmol/L),姜黄素对Hsp90的IC50值为7.51μmol/L。结论:姜黄素与Hsp90有较强的结合且对其分子伴侣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作者:王静;张雅雅;刘涛;郭春华;万幼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KLF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LF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宫颈癌、14例宫颈原位癌、15例慢性宫颈炎及13例正常宫颈组织中KLF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KLF4在宫颈癌、宫颈原位癌、慢性宫颈炎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71.4%,73.3%和84.6%,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较其它各组明显下降( p<0.05)。KLF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型无关(p>0.05),在不同细胞分化等级与临床分期间KLF4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主要表达于分化较好的组织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及临床分期的进展KLF4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KLF4的阳性表达率较不伴转移者显著下降( p<0.05)。结论:KLF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其进展呈负相关,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发生及判断患者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宋晖;魏莉;李佳;陈必良;辛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OX-2、TTF-1及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 COX-2)、甲状腺转录因子-1( TTF-1)及 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SCLC病理类型、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6例NSCLC患者术后病理组织中COX-2、TTF-1、p6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OX-2、TTF-1及p6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5%(137/145)、61.0%(72/118)、53.5%(54/101)。在肺腺癌和鳞癌中,COX-2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TF-1和 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1)。COX-2和p6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NSCLC患者TNM 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在Ⅲ-Ⅳ期或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病人中,TTF-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或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 p<0.01)。结论:在NSCLC病人中,TTF-1和p63蛋白的表达可能分别是腺癌和鳞癌的有效生物标志物,TTF-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肺癌的浸润、侵袭和转移相关。

    作者:刘江;胡静;任伟;谢丽;史炯;孟凡青;刘宝瑞;钱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119例病例回顾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minimally invasive video -assisted thyroidectomy,MI-VAT)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方法: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回顾性分析119例行MIVAT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19例均手术成功,其中甲状腺单叶切除62人,全切除57人,平均手术时间(98.5±26.7)min vs(126.7±37.1)min。术后病理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42人,腺瘤性甲状腺肿32人,腺瘤9人,乳头状癌26人,滤泡状癌6人,桥本氏病4人。暂时性和永久性的喉返神经损伤分别为4人和2人。暂时性的低钙血症单叶和全切术分别为2人和7人。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美容效果在术后1月及6月评价为好或非常好的分别为101人(84%)和112人(94%)。4人术后伤口感染。结论:MIVAT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在美容效果及术后恢复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发症未增多。

    作者:王子璋;冯海波;戚新春;郭晓东;任文艳;刘芳;梁秦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DC-CIK细胞联合治疗80例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DC-CIK细胞联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入组患者为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80例晚期肺癌均接受手术、化疗后复发者,已经诊断Ⅳ期不宜给予手术、化疗等其它抗肿瘤治疗。随机分成DC-CIK治疗组,中药扶正等药物抗肿瘤治疗的对照组。观察2组的临床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结果:临床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均是DC-CIK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DC细胞联合CIK细胞能提高癌症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作者:马英桓;胡祥;陈哲;庞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iR-27 b通过c-MET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

    目的:找出调控胃癌细胞c-MET的miRNA,研究该miRNA能否通过c-MET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方法:预测软件筛选出可能调节胃癌c-MET的miRNA。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细胞株(N87、MKN45、AGS)及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该miRNA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iRNA后检测胃癌细胞株AGS中c-MET的表达水平,选择对c-MET抑制强的miRNA行双荧光素酶实验。平板克隆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该miRNA后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过表达c-MET后再次检测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结果:预测软件显示miR-34a、miR-27b及miR-31可能调节胃癌c-MET表达。miR-34a、miR-27b及miR-31在胃癌细胞株中表达较正常胃黏膜明显降低( p<0.05)。West-ern bolt显示miR-27b对c-MET的抑制能力强。双荧光素酶实验同样证实了c-MET是miR-27b的直接作用靶点。平板克隆及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miR-27b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而过表达c-MET后能恢复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结论:miR-27b能作用于c-MET 3′UTR端从而抑制c-MET的表达,并能通过c-MET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

    作者:李丹波;徐细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诱骗受体3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的成员,影响着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本实验研究探讨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正常卵巢组织、29例卵巢良性肿瘤及86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DcR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DcR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Ⅰ-Ⅱ期表达较Ⅲ-Ⅳ期明显减弱;在高中分化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组织;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3蛋白表达越强,患者生存时间越短(p<0.05)。结论:DcR3表达水平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肿瘤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有可能成为一种卵巢癌肿瘤特异性指标。

    作者:程丽;杨玉环;周翠荣;姚晶萍;牛娜;刘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体DC-CIK免疫疗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细胞免疫治疗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崭新模式,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显现出明显效果。两者共培养后,显示出强大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已经应用于部分肿瘤中,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就DC细胞和CIK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赵坤;姚型锋;黄俊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现代肿瘤医学》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乳腺密度、性激素和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乳腺密度( mammographic breast density,BD)是乳腺癌危险性独立的预测指标,性激素也在乳腺癌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乳腺密度与性激素的关系仍不明确。本文将对乳腺密度,性激素,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付小娜;王丽;康欣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藤黄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藤黄酸( gambogic acid,GNA)的抗肿瘤作用已经有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对藤黄的另一重要成分新藤黄酸( neogambogic acid,NGA)的抗肿瘤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NGA的抗肿瘤作用已初步在学界达成共识,本文将着重讨新藤黄酸在各类肿瘤治疗研究中的新进展,介绍其剂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并对其在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简单阐述。

    作者:何烨;王科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