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典瑞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试验.方法利用血小板抗体阳性、阴性血清探寻FCM法实验条件,血小板经血清致敏,洗涤后,加入荧光标记鼠抗人IgG反应,由FCM获取和分析.52人次正常人血清经FCM法检测后,统计界定正常值范围.1份阳性血清经9个稀释度倍比稀释,分别用FCM法和固相ELISA抗体筛选法检测.31名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分别用FCM法和抗原捕获酶免分析法(MACE)进行102人次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结果 FCM法检测正常值为荧光强度比值R<1.156,9个稀释度的阳性血清检测表明,FCM法高可检稀释度为86.67,固相ELISA法高可检稀释度为56.34(抗-HPA)和67.25(抗-HLA).102人次血小板交叉结果显示,FCM法和MACE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CM法可用于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配血,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新方法.
作者:许先国;何吉;刘晋辉;洪小珍;金蕾;傅启华;严力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笔者2000年12月~2001年12月,在德国汉堡大学医院输血和移植免疫中心(简称输血中心)学习一年,并访问参观了德国其他4个血站,系统了解了德国输血事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血液的相关技术.汉堡大学医院输血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模式在德国具有普遍代表性,详细介绍如下.
作者:马爱萍;刘宝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献血者,男,39岁,2001年8月9日来本站献血.对该献血者进行常规RhD血型鉴定,初筛为Rh阴性,进一步做Rh阴性确证实验,确定为Du型,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红;范宇;郑敏;刘兴;于敏;李保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国内血站普遍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筛查献血者梅毒.由于该试剂在方法学上与目前用于诊断梅毒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相比,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差,特别是当前我国梅毒流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2],因此该法难以满足确保输血的安全的需要.
作者:郑优荣;马琳雅;梁华钦;张红霞;何珠;李仲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差错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血站内部质量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而传统观念对差错管理的忽视,却阻碍了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转.为了改善血站内部质量管理,笔者将差错管理融入质量体系中,调查分析了本中心2000年4月~2002年3月发生在采供血各环节的差错(在血液发往医院前均已得到纠正),在此基础上,本中心制订并实施了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莉华;葛红卫;彭慧花;孙晓红;杨凤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白细胞是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同血液制品异体输用时可产生许多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以及可能传播细胞相关病毒CMV、HTLV-Ⅰ/Ⅱ等[1,2].去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简单、易行、有效,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笔者对储存不同时间的浓缩红细胞滤除白细胞后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作了初步探讨,供同行参考.
作者:刘正敏;高新谱;韩雪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制备冰冻血小板过程中,手工加二甲基亚砜(简称DMSO)速度、时间难以掌握,并出现凝集絮状物.为此笔者探索性应用微量注射泵加液,在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絮状物产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血小板得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张伟强;丰炳亮;史爱峰;邬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O型人血清中除了IgM的抗-A、抗-B外,还有IgG的抗-A、抗-B,笔者对50名O型人血清的IgM 及IgG类抗-A、抗-B效价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亮;郑朝晖;林云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确保医疗用血的质量,保证用血者的输血安全,按照部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血站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医疗单位及血站分别对受血者、献血者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HCV、抗-HIV等项目检测.但ELISA试验存在很多影响因素,笔者就不同的月份(季节的变化)致实验室室温变化,对抗-HIV ELISA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玲;杨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灭活淋巴细胞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红细胞的保存时间. 方法将ACD-B方全血分为用γ-射线照射的实验组及对照组,测定两组标本在0、7、14、21d的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浆游离Hb浓度,用血细胞计数仪作RBC计数、Hct、MCV检测 ,用K+、Na+、Cl-分析仪检测血浆中的K+、Na+、Cl-浓度的变化.结果辐照后的血液保存0d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差别;7d时实验组K+浓度比对照组升高快,其它指标均无变化;14d K+仍未超过<血站基本标准>对普通全血保存期末K+的要求,其它指标均无显著变化;21d K+浓度略高于此要求,而其它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ACD-B方全血γ-射线辐照后可保存2周,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陆典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考察金标试纸法在本地粗筛HBsAg的效果,笔者对街头和站内献血者血标本检测结果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益民;史小武;杨旭;范乃权;郭萍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是临床为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临床不良症状,发生率在10.2%~41.0%[1~3 ],发生率的高低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直接相关.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的方法因其去除率高、红细胞损伤小,成为预防FNHTR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多数医师仍习惯于输血前给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预防输血反应[3],其疗效不肯定.为此笔者对354名贫血患者输血后FNHTR的发生情况作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洋;刘景汉;欧阳锡林;陈民才;黄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化实验仪器进入实验室,操作步骤不断标准化,室内质控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从质控品的微生物污染等方面着手,以S/CO为指示参数,对本室3月份抗-HCV ELISA室内质控失控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说明在现代化仪器广泛使用的今天,室内质控越来越不容忽视.
作者:尚桂芳;杨立新;邬旭群;陈云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由于ELISA检测方法学本身的局限性及试剂的质量水平的限制,为大限度减少输血后丙肝的发生,国外输血系统已逐渐采用核酸检测替代抗-HCV ELISA检测[1,2].
作者:邓雪莲;于志军;薛萍;黄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蛋白含量是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的关键性生化指标.<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规定成品的蛋白含量检测必须使用定氮法[1~3].定氮法虽然精确度高,但操作极其烦琐,且检测时间长,不适合血液制品生产的半成品蛋白含量检测.故现在血液制品生产厂家对人血白蛋白半成品蛋白含量检测,建立了多种蛋白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如双缩脲法[1~4]、折射仪检测法[5]、紫外分光法、染料法[6,7]等.下面,笔者介绍利用溶液密度的差异检测蛋白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可能影响此方法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张凌燕;王焰;邓洋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SIA)是采供血机构筛查血液应用广的一种方法.在我国,随着ELISA试剂的更新换代和不断发展,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振动态孵育可提高ELISA试剂的灵敏度、增加其稳定性、克服边缘效应等特性.笔者以HBsAg ELISA试剂为例,比较了其分别处于静止态孵育和振动态孵育(抗原-抗体结合)的实验结果.
作者:王欣;王学刚;唐银海;张九栋;赵有良;李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ABO血型的准确定型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血清学技术检测ABO血型简单快速,但有局限性:受生理、病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ABO血型基因的检测可作为血清学检测的补充.笔者采用PCR-SSP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作基因分型,报告如下.
作者:郭如华;邢培清;张伯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由于抗-HCV ELISA诊断试剂盒的固相抗原HCV RNA (C和NS)片断的配比和组成不全一致,因而出现检测抗-HCV灵敏度和特异性上有差异.笔者采用抗-HCV定值血清和抗-HCV诊断试剂国家参比品[1,2],对部分批批检合格的市销的抗-HCV EIA试剂进行了考核,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玉华;汤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减少异体血用量,节约血源,减少输血反应及输血性疾病传播,1998年9月~2001年7月,本院骨科对脊柱侧弯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回收后输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孙成良;张佐伦;郭静;袁泽农;颜廷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采血过程中血流量过快、过慢都会给献血者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而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笔者旨在通过分析血流量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寻找佳缓解献血者生理和心理负担的护理途径与方法,从而给献血者提供安全、轻松、愉快的献血经历.
作者:刘素勤;杜菊仙;刘朋来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