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余俊平;周仙桃;柯小豪
目的探讨用灭活淋巴细胞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红细胞的保存时间. 方法将ACD-B方全血分为用γ-射线照射的实验组及对照组,测定两组标本在0、7、14、21d的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浆游离Hb浓度,用血细胞计数仪作RBC计数、Hct、MCV检测 ,用K+、Na+、Cl-分析仪检测血浆中的K+、Na+、Cl-浓度的变化.结果辐照后的血液保存0d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差别;7d时实验组K+浓度比对照组升高快,其它指标均无变化;14d K+仍未超过<血站基本标准>对普通全血保存期末K+的要求,其它指标均无显著变化;21d K+浓度略高于此要求,而其它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ACD-B方全血γ-射线辐照后可保存2周,使用是安全的.
作者:陆典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正确评估目前酶免抗体筛检方法的血液安全性,探讨在我国血液筛检中引进核酸扩增技术(NAT),防止酶免抗体筛检方法窗口期漏检的可行性.方法使用ProcleixTMTMA HIV-1/HCV检测方法,分2个阶段,分别以8份样品和24份样品混合的形式,总共筛选了103539份上海市区的献血标本.结果发现5份第2次酶免检测(EIA-2)HCV抗体和NAT同时阳性的标本,同时也发现275份(0.27%)EIA-2 HCV抗体阳性但NAT阴性标本和107份(0.10%)EIA-2 HIV抗体阳性但NAT阴性的标本,未发现血清抗体转换窗口期标本.结论上海市的血液安全水平目前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HCV和HIV的感染危险性已经小于1∶100000,ProcleixTMTMA HIV-1/HCV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在中国血液筛检中应用.
作者:王迅;郑岚;张晰;凌冰;许莉萍;黄宇闻;陆萍;莫琴;韩永年;高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全血在不同保存期辐照的红细胞的活性及功能的变化,确定不同保存时期的红细胞制品辐照后可保存的时间.方法每袋CPDA-全血分成若干份,于采血后1、8、15、22d进行25Gy辐照, 并设不辐照对照组.于辐照后即刻及辐照后7、14、21、28、35d取样测定各项红细胞活性、功能指标.结果 CPDA-全血于采血后1、8、15、22d不同保存期进行辐照,在继续保存至36d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引起其红细胞ATP含量、2,3-DPG含量的明显降低及血浆游离Hb的明显升高,表明不论是新鲜血或是库存血,25Gy辐照对红细胞活性、功能均无明显影响;各辐照组保存至36d时,其红细胞ATP含量仍保持在76.6%以上,表明仍有良好的细胞活性;但所有辐照组血浆K+含量均于辐照后的一周内升高迅速,表明辐照对红细胞膜有一定的损伤,可引起红细胞内K+的渗漏.结论初步的体外研究表明,采集的血液无论何时进行辐照处理,与不辐照血比较,在35d有效期内,均未影响红细胞制品的活性和功能.建议25Gy辐照CPDA-全血保存期与不辐照CPDA-全血相同,也可保存35d;但由于血液在辐照后的一周内K+升高迅速,因此对于不能耐受较高K+的新生儿、早产儿、肾功能不全患者及快速大量输血的患者等,血液辐照后应立即输用.
作者:吕秋霜;任芙蓉;李慧;刘长利;赵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26岁,因反复发热伴重度贫血入院.病史:患者为Rh(D)阴性,1998年人工流产2次,1999年1月自然分娩一健康小孩;1999年6月受凉后开始持续发热,2000年3月因发热伴面色苍白在某大医院输AB型Rh(D)阴性红细胞悬液1200ml,无不良反应.2000年9月因发热伴面色苍白在本市另一医院输Rh(D)阳性血200ml,反应重,发烧40℃,后持续低烧,2000年12月入本院.
作者:何静;陈方祥;罗梅;马贵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笔者2000年12月~2001年12月,在德国汉堡大学医院输血和移植免疫中心(简称输血中心)学习一年,并访问参观了德国其他4个血站,系统了解了德国输血事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血液的相关技术.汉堡大学医院输血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模式在德国具有普遍代表性,详细介绍如下.
作者:马爱萍;刘宝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血液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影响血液质量的重要因素[1,2].为确保对患者有效的输血治疗、降低副作用、提高库血的利用率,对库存血的质量进行动态检测,了解库血不同保存期间的各种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本院常规保存的血液不同时间有关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连续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玲;陈方祥;胡波;杨沛;陈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由于ELISA检测方法学本身的局限性及试剂的质量水平的限制,为大限度减少输血后丙肝的发生,国外输血系统已逐渐采用核酸检测替代抗-HCV ELISA检测[1,2].
作者:邓雪莲;于志军;薛萍;黄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献血者,男,39岁,2001年8月9日来本站献血.对该献血者进行常规RhD血型鉴定,初筛为Rh阴性,进一步做Rh阴性确证实验,确定为Du型,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红;范宇;郑敏;刘兴;于敏;李保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在制备冰冻血小板过程中,手工加二甲基亚砜(简称DMSO)速度、时间难以掌握,并出现凝集絮状物.为此笔者探索性应用微量注射泵加液,在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絮状物产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血小板得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张伟强;丰炳亮;史爱峰;邬丽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确保医疗用血的质量,保证用血者的输血安全,按照部颁<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血站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医疗单位及血站分别对受血者、献血者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HCV、抗-HIV等项目检测.但ELISA试验存在很多影响因素,笔者就不同的月份(季节的变化)致实验室室温变化,对抗-HIV ELISA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玲;杨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血小板输注是抢救因血小板减少所至的危重出血的重要手段,输血反应时有发生,但在首次输注血小板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河庆;肖大为;刘艳杰;刘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试验.方法利用血小板抗体阳性、阴性血清探寻FCM法实验条件,血小板经血清致敏,洗涤后,加入荧光标记鼠抗人IgG反应,由FCM获取和分析.52人次正常人血清经FCM法检测后,统计界定正常值范围.1份阳性血清经9个稀释度倍比稀释,分别用FCM法和固相ELISA抗体筛选法检测.31名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分别用FCM法和抗原捕获酶免分析法(MACE)进行102人次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结果 FCM法检测正常值为荧光强度比值R<1.156,9个稀释度的阳性血清检测表明,FCM法高可检稀释度为86.67,固相ELISA法高可检稀释度为56.34(抗-HPA)和67.25(抗-HLA).102人次血小板交叉结果显示,FCM法和MACE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CM法可用于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配血,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新方法.
作者:许先国;何吉;刘晋辉;洪小珍;金蕾;傅启华;严力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海藻糖和蔗糖在人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过程中对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将浓缩红细胞、含有不同浓度海藻糖或蔗糖的3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按照1∶3(V/V)的比例混合,-80℃冰箱中预冻1h,入冻干机内冻干处理后,用37℃等渗缓冲液快速水化洗涤样品,然后将其分为3个处理组:组1为30%PVP组(简称PVP组),组2、3为含有5%、10%和15%海藻糖或蔗糖的30%PVP组(简称海藻糖组或蔗糖组),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冻干红细胞再水化后,海藻糖组的细胞回收率[(18.86±4.63)%、(21.73±7.32)%和(18.01±4.53)%]显著低于PVP组[(45.97±11.77)%](P<0.01);蔗糖组,蔗糖浓度为5%、10%时,细胞回收率分别为(37.40±2.90)%和(37.77±4.78)%,二者显著低于PVP组(P<0.05),但当蔗糖浓度升至15%时,细胞回收率[(42.54±10.25)%]和PVP组无显著差异;血红蛋白回收率,海藻糖组[(50.00±3.47)%、(40.91±9.09)%和(52.09±7.01)%]显著低于PVP组[(77.27±3.63)%](P<0.05),而蔗糖组和PVP组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海藻糖组(P<0.05).洗涤后3组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均<1g/L,其余各项指标的对比关系类似于水化后指标.结论在冻干保护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海藻糖或蔗糖对于提高冰冻干燥保存后红细胞的回收率和血红蛋白浓度作用不明显;但蔗糖可以提高冻干保存后红细胞的大变形指数且对红细胞冻干燥保存的效果要好于海藻糖.
作者:权国波;韩颖;刘秀珍;刘安;靳鹏;祁坤;马恩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考察金标试纸法在本地粗筛HBsAg的效果,笔者对街头和站内献血者血标本检测结果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益民;史小武;杨旭;范乃权;郭萍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蛋白含量是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的关键性生化指标.<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规定成品的蛋白含量检测必须使用定氮法[1~3].定氮法虽然精确度高,但操作极其烦琐,且检测时间长,不适合血液制品生产的半成品蛋白含量检测.故现在血液制品生产厂家对人血白蛋白半成品蛋白含量检测,建立了多种蛋白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如双缩脲法[1~4]、折射仪检测法[5]、紫外分光法、染料法[6,7]等.下面,笔者介绍利用溶液密度的差异检测蛋白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可能影响此方法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张凌燕;王焰;邓洋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ABO血型的准确定型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血清学技术检测ABO血型简单快速,但有局限性:受生理、病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ABO血型基因的检测可作为血清学检测的补充.笔者采用PCR-SSP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作基因分型,报告如下.
作者:郭如华;邢培清;张伯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患者1,女,64岁.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曾于1998年9月住院进步诱导缓解治疗,且输注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1999年2月5日又住院予以强化巩固治疗,在第4次输血时,行常规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疑有MNS系统抗体;患者2,女,22岁,未婚.
作者:柯梅贞;徐文皓;李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弱阳性质控血清对室内质控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澳大利亚国家血清参比实验室(NRL)发放的抗-HCV弱阳性血清HCVGA1(以下简称HCVGA1)和卫生部临检中心2ncu抗-HCV弱阳性血清(以下简称2ncu),用国内3家试剂,在常规实验中随机选取其中一块板同时分别设置检测2ncu和HCVGA1各一个孔位,分别检测20块板后分析其结果.结果 3家试剂对2ncu弱阳性血清所测结果s/c平均值分别为3.144±0.521、5.654±0.710、7.497±0.999;对NRL弱阳性血清所测结果s/c平均值分别为0.781±0.207、1.001±0.197、1.757±0.239.结论国产3家试剂之间质量存在差别,对2ncu及HCVGA1的检测结果比较,三组间均数差异显著,均P<0.01其中两家国产试剂对HCVGA1检测结果与进口试剂比较尚存在差距;2ncu与HCVGA1的非结构区蛋白抗体有差别,且靶值选择差别较大.认为2ncu弱阳性血清应含有结构区和较为全面的非结构区蛋白(NS3、NS4、NS5)抗体.弱阳性血清在实际使用中只是作为提示试验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控制室内精密度,不必采用过高的靶值,靶值的选择应在适宜的范围.
作者:孙立平;余俊平;周仙桃;柯小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过去许多实验对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效率和影响因素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1~3],但多集中在对机器本身的性能和献血者血液因素的分析上,而这些都是操作人员无法改变和克服的客观因素.笔者则通过改变机器的界面探测值(IDO)和全血流速(V)来获得不同的收集效果.虽然IDO越大,血小板回收率越高,但混入的白细胞数量也相应增加,因此IDO设定不能超过10[4],在此条件下通过改变全血流速,观察对血小板收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津;李翠平;傅强;仲伟云;周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酵母,一般是指以芽殖为主,形态结构简单的一类真菌.主要分布于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表达系统生产外源基因产物已成为可能.酵母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操作简单,可表达真核基因产物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作者:宋丽雅;于群;卜凤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