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鸿燕;陈惠孙;胡小兵;王思雄
目的考察浓缩血小板悬液(platelet concentrate suspend, PCs)在保存期内IL-1β、IL-6、IL-8和TNF-α的浓度变化和过滤对其的影响,了解在保存前滤除PCs中的白细胞是否能有效地减少这些细胞因子的积累和降低受血者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FNHTR)发生率.方法将1单位PCs分成两等份,分别给予血小板专用白细胞滤器过滤处理和不滤除白细胞处理,保存5d.在0、3、5d测定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及白细胞计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观察未滤组和过滤组PCs输后FNHTR发生率.结果 PCs中的白细胞计数与保存5d时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未滤组PCs中有较多白细胞混入[(351±81)×106/袋],在保存期间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过滤组的PCs残余白细胞<1×106/袋在保存期间诸细胞因子均保持在0d水平;临床观察显示,末滤PCs与过滤PCs输注后FNHTR发生率分别为20.83%和5.83%,P<0.01.结论保存前用血小板专用去白细胞滤器去除PCs中残留的白细胞能有效地防止细胞因子的积累,同时保留95%以上的血小板.输注滤除白细胞的PCs能有效地减少FNHTR发生.
作者:成晓玲;赵树铭;胡建;曾杰;任德惠;王泽荣;林武存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输血前检查是为了选择适用受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输入的各种成分能在受体内有效存活,并无不良反应[1].在临床上由于抗原减弱或缺失引起血型变异,进而导致血型鉴定的错误时有发生.因此,对于反复输血的患者,应在每次输血前提取新的标本,做输血前检查,以免发生输血错误.本文报道由于抗原减弱引起的血型变异2例.
作者:刘明霞;王玉芝;刘富然;游敏;浑守永;高新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HLA-B27检测技术.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HLA-B27抗原,并将结果与基因定型法比较,74例临床样本分别用FCM法、PCR-ASP基因定型法检测HLA-B27抗原和基因.结果 FCM法有22例HLA-B27阳性,52例阴性,与PCR-ASP法结果比较,阳性符合率88%,阴性符合率100%,总观察一致率95.9%,二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以认为,FCM法检测HLA-B27具有快速灵敏、多参数检测等优点,针对不同的样本来源和临床要求,与PCR-ASP法配合使用,能在临床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许先国;洪小珍;何吉;金蕾;傅启华;严力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梅毒是以皮肤粘膜为主要损害,并波及全身各系统的慢性隐匿的性传播疾病.其经血传播为重要的感染途径之一,继1998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以来,医疗用血均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为预防和控制梅毒传播,笔者对成都地区56719名无偿献血者进行了梅毒感染状况的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宿兰;汪仲铭;扶平;万素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并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笔者将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国珍;伍光明;黄尤奎;李青;詹廷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血液及其制品的安全依赖的首要因素是招募来自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者,血液安全从对献血者的正确筛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敦促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必须建立起体系(systems)筛选拟献血者,正确地选出可以献血、应推迟献血和不能献血的各类人员,从而保证采到安全的血液[1].能否正确地对拟献血者筛选取决于相关方法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笔者现综述有关选择献血者时对吸毒人员的筛除问题.除台湾、港澳地区,1990~1998年我国登记的吸毒人数增加了8.5倍[2].
作者:何毅;陈颜;吕鹤年;安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前国内大多数血液中心仍然采用传统速度、时间、温度的离心方式,按照各种制品的佳离心条件对血液进行离心.由于血液离心时除本身因素外受离心机运行状态、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直接后果表现在血制品质量上.为使现有设备功能达到满意的离心效果.笔者对Sorvall-RC-3BP离心机使用1~2年内及5年后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血液离心效果进行了调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民;沈莉;张爱红;张义兵;沈荣;王丽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尝试B区缺失型FⅧ在毕赤酵母(P.pastoris)中的表达,探索rFⅧ在酵母中的表达情况和可能性.方法将B区缺失型FⅧcDNA与质粒载体pPICZaA酶切、连接,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FⅧ,电击转染GS115酵母细胞,甲醇诱导表达,一步法对表达产物进行活性检测并进行Dot-Blot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表达产物的凝血时间越来越长,而蛋白表达量越来越高.结论 rFⅧ在酵母中的表达产物不稳定,表达水平较低,表达方法须改进.
作者:赵艳华;马平;卜凤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有组织的大规模无偿献血在本市开展.1997年以来,市中心血站检出抗-HIV可疑2例,抗-HIV1阳性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萍;郑朝辉;王雪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产妇,29岁,汉族,无输血史,孕3产2.第1胎人工流产,第2胎产后因新生儿黄疸死亡,2年后再孕(第3胎).孕20周来本站作血型血清学检查:血型为A,Rh0(D)阴性(Ccdee),IgG抗-D效价为16.此后持续在本站追踪检测效价,孕34周时,IgG抗-D效价为128,去天津某医院行剖腹产.从产妇在该医院的病例资料得知,新生儿产后6h内出现黄疸,当天取新生儿血样检测血型为A,Rh0(D)阳性,系抗-D引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立即进行换血治疗[Rh0(D)、A型血400ml],并辅以光疗(换血后Hb 130g/L),10d后出院回本市.患儿出生后37d,因贫血(Hb 70g/L)住进本市某医院.本站对患儿血样本进行检查,血型为A,Rh0(D)阴性,DAT阴性,IgG抗-D效价为16.间隔1周,2次输注Rh0(D)阴性血,纠正贫血,症状得以控制.生后4个月随访,婴儿体格发育均正常.
作者:孙国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站于2000年3月~12月,用胶体金试纸条筛查6093名献血者,HBsAg阳性373例,占6.12%.试纸条失效8例,筛查合格者5720名献血后用ELISA法做初、复检出HBsAg阳性86例,占1.50%.OD值0.12~3.20,复检出的阳性对照初筛试纸条重新观察,发现其中有12例因弱阳性而误判为阴性,漏检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刘福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成分时,献血者需采用双上肢静脉穿刺,机采完毕拔出穿刺针后献血者用屈肘来压迫针眼止血.有时手臂弯曲力度不够或压迫针眼时间较短,往往在针眼处渗血造成血肿.
作者:刘金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采集洗涤对血小板功能与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经典玻球法、经典比浊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单个供者浓缩血小板和洗涤血小板,采集前后及相互间血小板的有关形态学指标、粘附聚集性、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外膜蛋白(GMP-140)及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的表达.结果两组制品的血小板PDW、PCT、MPV均比采集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血小板的粘附聚集率、CD62p+及CD41a+CD62p+阳性表达率采集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制品的血小板CD41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采集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小板在体外的采集过程中可能受到轻微激活损伤;采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洗涤血小板质量可靠、临床适用性强;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CD41a+、CD62p+,评价体外血小板功能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梁华钦;胡巧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45岁,因难产大出血送来本院,来前在乡卫生院已输入O型血400ml.鉴定血型:正定型,RBC经生理盐水洗涤抗-B管有细小颗粒,镜下有散在RBC,抗-A管无凝集.反定型,试剂A细胞凝集,B细胞呈混合外观.用B型血交配时主管凝集,次管不凝集;用O型血交配时,主管不凝集,次管凝集.因患者处于失血休克状态,急需输血,故又输O型血400ml,并将患者血液送往中心血站做血型鉴定.
作者:李效平;曹丹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快捷可适用于大型脐血库分离脐血造血细胞的理想方法.方法以改良的羟乙基淀粉(HES)分离法为主体,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明胶法和自然离心沉降法进行对比,系统比较4种分离方法分离脐血总有核细胞(TNC)、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造血细胞分离的得率效果.结果 4种分离方法在分离脐血TNC、MNC及CD34+造血细胞得率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以HES法和明胶法效果较好,两方法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能使TNC、MNC及CD34+造血细胞的得率平均可达90.0%、89.0%、90.0%和82.7%、83.3%、84.5%.相比之下,HES无论在操作时间、操作过程、造血细胞的终体积和细菌污染率等方面都更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HES法是一种高效、实用的脐血造血细胞分离方法,可适用于大型脐血库.
作者:朱美玲;伍新尧;陈汝光;刘永梅;彭丽珍;奚永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无偿献血者,女,23岁,无输血史.在对其血型定型时,发现正反定型不符,逐作如下血清学检查.1 血型血清学检查1.1 血型鉴定正定其红细胞与抗-A和抗-A、B标准血清凝集(均为4+)与抗-B不凝集、红细胞血型为A型;反定其血清可凝集A、B、O型标准红细胞(分别为2+、4+、2+),自身不凝集;判断该血清中可能有ABO以外的抗体.
作者:王民权;陈月;邱淑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有其特殊性.随着大剂量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推广应用,肿瘤患者的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细胞因子支持疗法以及输血与肿瘤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于新发;田兆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笔者观察了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不同输血方案输血前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10名子宫肌瘤患者均为1997年1月~1998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接受输血、手术的患者,年龄38~54岁.根据输血量、输血种类分成输注全血组(Ⅰ组,56例),输注添加剂红细胞组(Ⅱ组,54例),两组用血总量分别是39420ml和39390ml;根据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又进一步分成轻度贫血组(Hb≥90 g/L)和中、重度贫血组(Hb<90 g/L),Ⅰ组分别为19例和37例;Ⅱ组分别为18和36例.
作者:申晓环;李春霞;孙列阳;王秀燕;迟宝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尿毒症患者发生重度贫血后,有时需输血治疗.现报告不完全弱D型尿毒症患者输注上万毫升血液后产生Rh抗-D 1例.
作者:林园;祝英华;张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Rh血型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D抗原与输血的关系仅次于 ABO血型,RhD阴性人接受阳性血后,至少20%要对D抗原发生过敏,在第2次体内接触该抗原则发生溶血反应,RhD阴性在亚洲人中的比例不足1%[1].为解决给临床输血带来的困难,笔者于1997年7月~2000年12月对本院5名RhD阴性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了自身输血的尝试,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初瑞雪;孟卫东;吴晓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