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鹏宇;倪锋;岳晚侠;康博;杜永辉;于靳;牛彬;党建功
目的:观察鼻咽癌高转移细胞5-8f的顺铂敏感性受Serglycin稳定干扰的影响,并对干扰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建立Serglycin 稳定干扰的鼻咽癌高转移细胞株,分为三组:实验组5-8f KDA和5-8f KDC及对照组5-8f scrambled。测定Serglycin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亲代及稳定株细胞形态;MTT法检测吸光度,绘制顺铂作用下的增殖曲线;测定细胞存活率;测定干细胞基因表达量;测定Vimentin 与 E-cadherin 含量。结果:实验组Serglycin基因表达被抑制,对照组Serglycin基因表达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分泌性Serglycin蛋白明显减少,对照组的Serglycin分泌蛋白表达较多。稳定组细胞形态呈圆形或多边形,对照组细胞为长梭形。MTT检测发现癌细胞受顺铂作用后第三天开始,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增加较稳定组细胞明显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8f scrambled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细胞干细胞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 Serglycin 能促进Vimentin 蛋白的表达,抑制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结论:Serglycin 稳定干扰可以增加鼻咽癌高转移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作者:梁婉宁;吴文强;陈文华;蓝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南京大学鼓楼医院普外科结直肠癌患者201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20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肝转移4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径、CEA、CA199、CA125、肿瘤T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组织类型、糖尿病、肿瘤位置、吸烟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径、CEA、CA199、CA125、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糖尿病是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径、CEA、CA199、CA125、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糖尿病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信强;管文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癌症的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显示了它的作用。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不同的性质,然而,不同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抗癌的应用中并没有被完全研究透彻,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对肿瘤的作用不同。一些研究显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也有部分文献表明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
作者:黄磊;郑建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5月间208例绝经前子宫内膜癌(EC)病例,以提高EC的临床诊断水平。结果:绝经前EC患者共208例,占同期EC的28.97%(208/718)。以45岁为界,分A、B两组,A组为38.46%(80/208);B组为61.54%(128/208)。以“阴道异常出血”主诉多(51.4%),且多为Ⅰ期,而以“腹部包块”为主诉多为Ⅲ-Ⅳ期;诊断符合率为58.8%,其中,A组患者较B组患者确诊时间短,B超检出率高(72.5% vs 58.19%),Ⅰ期患者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Ⅱ-Ⅳ期患者。结论:绝经前EC大多于围绝经期发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符合率较低,确诊时间随年龄增加而延长。
作者:张静;杜善平;刘晓英;高尚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CT联合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全身骨显像阳性并同期行同部位CT检查且有原发肿瘤病史的患者资料,根据全身显像核素增浓灶的数目分为单发及多发(具有2个及其以上的病灶),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诊断为标准,分别对CT、全身骨显像及两者联合这三种不同检查方式在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利用配对χ2(或校正χ2)检验比较CT、全身骨显像与两者联合在单发及多发骨转移瘤诊断中的正确诊断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利用统计学软件绘制CT、全身骨显像及两者联合在诊断单发及多发骨转移瘤中的ROC曲线。结果:经病理或随访临床证实的212例患者纳入此研究,其中单发核素增浓灶患者91例,多发核素增浓灶患者121例。CT、全身骨显像与两者联合相比在诊断单发及多发骨转移瘤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联合诊断单发及多发核素增浓灶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全身骨显像或CT,并且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信息。结论:CT联合全身骨显像可以为骨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能有效提高骨转移瘤、尤其是单发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桂荣;麻少辉;贾茜;陈霄;杨玲;令潇;张明;刘红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不但可以降低临床分期、提升保乳率,还可以判断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指导术后化疗用药,已逐渐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首选。但仍有少数乳腺癌患者不能从新辅助化疗中受益,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获益人群,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是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键因素,而Apaf-1作为凋亡途径的重要一员,在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AI值的变化,并结合Apaf-1自身的结构、分布、在凋亡途径中的作用及在各肿瘤中的表达和化疗耐药性等角度,对Apaf-1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刘卓;李晓凤;巴彩霞;张美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癌性骨痛是晚期骨转移患者的重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癌性骨痛的治疗,除了姑息性的镇痛治疗,还包括化疗、放疗、核素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手段。虽然针对癌性骨痛的治疗从未间断,但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本文综述了癌性骨痛的内科治疗进展。
作者:赵瑜;许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 -like carcinoma, LELC)[1]是一种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鼻咽部,原发于输尿管极为罕见。1998年Chalik等[2]早报道1例输尿管LELC,到目前为止,仅有9例输尿管LELC病例报道,其中1例为国内报道[3]。患者均为老年人,均为单侧发病,病灶为单个病灶。据文献报道,EBV病毒感染与LELC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5]。本文现报道1例原发于输尿管的LELC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
作者:毛渭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TSPAN8基因对A549肺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A549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转染TSPAN8质粒对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转染TSPAN8质粒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TSPAN8基因对Rb1、E2F1、C-myc、CDK4、Cyclin D1以及ERK信号分子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TSPAN8基因能明显促进A549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显示,转染TSPAN8基因后,E2F1、C-myc、CDK4、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而Rb1的表达明显下调,而且p-ERK磷酸化水平亦明显上升。结论:TSPAN8基因能促进A549肺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可能与调控E2F1、C-myc、CDK4、Cyclin D1基因的表达,以及活化ERK相关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高辉;殷玉敬;巴雅尔;吕艺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二甲双胍是广泛使用的双胍类抗糖尿病药物,其通过需肝激酶B1的机制降低肝葡萄糖,该酶为控制体内代谢的要点,二甲双胍通过该机制引起蛋白合成减少、细胞增殖减慢,这激发了人们研究其在肿瘤细胞增殖、自噬和凋亡调控方面作用的兴致,其中二甲双胍相关性自噬在不同的肿瘤及其肿瘤细胞的不同时期,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并不相同。目前,已有大量的实验致力于二甲双胍能否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二甲双胍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或辅助用药。
作者:高燕;徐桂芬;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乳癌术后方)抗HER2阳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HER2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90例,根据术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药方剂口服。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另外,采用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方法评价乳癌术后方抗HER2阳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化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研究组中医症候量化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症状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对侧乳房结块疼痛、质地、数目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癌术后方不但可以有效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同时还对对侧乳腺增生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有助于预防术后复发。
作者:耿凤勇;郑颖慧;王永辉;黎辉;何金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 miR-300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荧光实时定量 PCR (qRT-PCR)检测卵巢正常上皮细胞及卵巢癌细胞中miR-300的表达水平和miR-300 siRNA的沉默效果;CCK-8法检测沉默miR-300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miR-300对卵巢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miR-300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正常上皮细胞;miR-300 siRNA可有效沉默卵巢癌细胞中miR-300的表达;沉默miR-300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卵巢癌细胞的凋亡能力,并使卵巢癌细胞的周期阻滞于G1期。结论:miR-300在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周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袁渊;常晓斌;姚安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体内S100A6基因过表达对肺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8只健康Balb/c雄性裸鼠随机分为三组,空载体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S100A6基因过表达组,每组6只;分别应用含有空载质粒、未转染任何质粒以及过表达S100A6基因的A549肺腺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构建肺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组移植瘤组织体积、质量及微观形态学,检测S100A6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了S100A6基因过表达肺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S100A6过表达组肿瘤组织的体积和质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S100A6基因过表达组肿瘤细胞体积较大,核异型性明显;核浆比例大,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较多,肺泡隔小血管内可见癌栓;S100A6基因或蛋白表达在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6基因过表达组肿瘤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P<0.05)。结论:肺腺癌细胞S100A6基因过表达可显著促进在体肺腺癌细胞的生长,其可能涉及了细胞凋亡途径,为探索肺癌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姜华;南岩东;房延凤;金发光;杨拴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开腹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淋巴结清除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除数、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切口愈合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GE LightSpeed RT型CT模拟机及Nucletron SIMULIX HQ型模拟定位机在头颈部肿瘤IMRT靶区治疗中心位置校正方法及各自优势。方法:抽取60例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用DRR正侧位图像在模拟定位机下校正位置30例,利用中心层面的横断面图像在CT模拟机下复位30例。分别测量在X(左右)、Y(头脚)、Z(前后)三个方向上校位中心与治疗中心的位置差别,记录三个方向上的误差为Ex、Ey、Ez。结果:误差整理分为三个等级范围Ea≤±1mm,±1mm<Eb≤±2mm,Ec >±2mm。CT模拟机校正中心时X方向上各误差等级范围例数依次为8(26.7%)、18(60.0%)、4(13.3%);Y方向上为19(63.3%)、8(26.7%)、3(10.0%);Z方向上为9(30.0%)、14(46.7%)、7(23.3%)。模拟定位机校正中心时X方向为6(20.0%)、19(63.3%)、5(16.7%);Y方向上为9(30.0%)、18(60.0%)、3(10.0%);Z方向上为8(26.7%)、14(46.7%)、8(26.7%)。三个方向上CT模拟机校正中心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39mm、0.53mm、1.48mm;模拟定位机分别为1.51mm、1.43mm、1.66mm。60例患者首次治疗时按照校正后的中心进行摆位,经加速器治疗前IGRT验证其三维方向上的误差均控制在±2mm以内。结论:对于采取头颈肩热塑网膜固定的头颈部肿瘤IMRT患者,无论是采取CT模拟机复位还是模拟定位机复位,其三维方向上整体高只有40%的患者位移精度在1 mm以内,所以为确保患者的治疗,IMRT计划出来后进行位置验证和修正是非常有必要的;三维方向上,CT模拟机和模拟定位机的复位平均精度都控制在2mm以内,所以两种设备都可以适用于IMRT计划的位置验证,有利于提高模拟机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CT定位机复位方法在三维方向上平均精度高于模拟定位机的平均精度,主要是在Y方向上的差异明显。
作者:肖友立;谢冠慧;欧益民;倪千喜;张九堂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双氢睾酮(DHT)和氟他胺(FLU)作用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内Ca2+的变化,探讨DHT和FLU引起LNCaP细胞内Ca2+变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获得雄激素依赖性(LNCaP)细胞株,进行细胞培养,获得稳定生长及传代的细胞株。不同浓度的雄激素受体激动剂DHT及雄激素受体拮抗剂FLU作用于培养的LNCaP细胞株,不同时间点取干预措施下的LNCaP细胞,通过荧光染料负载,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LNCaP细胞Ca2+的变化和差异。结果:DHT作用于LNCaP细胞后,在每个剂量组中 Ca2+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U干预LNCaP后,各个剂量组的Ca2+荧光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T降低LNCaP细胞内Ca2+含量不明显,说明对LNCaP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及凋亡影响不大;而FLU可明显提高LNCaP细胞内Ca2+的浓度,导致钙超载,促进细胞的凋亡。
作者:谢蛟魁;宋印娥;陈海文;张胜茹;田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影响直肠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搜集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行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对照组为行放化疗的54例患者。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脑卒中瘫痪经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性别、原发肿瘤组织学分级等因素不是影响直肠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影响直肠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是原发肿瘤直径、脑转移灶数目、血清CEA水平、治疗方法、脑转移灶治疗与否以及年龄。经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可知,血清CEA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大(OR=3.743),其次是脑转移灶数目(OR=3.153)、治疗方法(OR=2.946),年龄(>60岁)影响小(OR=1.900)。结论:影响直肠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是原发肿瘤直径、脑转移灶数目、血清CEA水平、治疗方法、脑转移灶治疗与否以及年龄等。及时掌握这些预后影响因素能够显著提高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生存状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淑琴;段利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KSHV被称为人类疱疹病毒8型,是卡波氏肉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和多中心Castleman病等疾病的病原。KSHV存在潜伏和裂解两种复制状态,但是其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研究证实病毒的复制和转录激活因子(RTA)能促进多种病毒基因的表达,激活病毒进入裂解期;同时RTA也可以激活相关抗原(LANA)基因表达,而LANA又反过来抑制RTA的表达,在KSHV潜伏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RBP-Jκ是Notch通路的主要转录抑制因子,也是RTA激活病毒裂解复制所必需的因子;RBP-Jκ也可与LANA结合,发挥抑制RTA表达的功能。本文将对RBP-Jκ在KSHV复制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齐燕;谭晓华;周通;牛万强;杨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对奥沙利铂导致荷瘤裸鼠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对照组为奥沙利铂组,实验组为奥沙利铂+异甘草酸镁组。6天后处死裸鼠,腹主动脉取血测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的表达;取肝脏组织制作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并制备肝脏组织匀浆,用比色法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肝窦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降低;血液中AST及ALT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肝脏SOD、GSH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PO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奥沙利铂引起的肝窦血管损伤发生率。
作者:孟潇;费倩;林羽赫;徐盟;王赫;王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及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病例组)、84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血清MMP-9、E GF水平,并根据肌瘤生长位置、肌瘤大小对病例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MMP-9、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健康人群的佳临界值为1.40μg/ml,EGF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健康人群的佳临界值为288.5pg/ml,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6、0.739。黏膜下肌瘤患者的血清MMP-9、EGF水平均高于肌壁间肌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大径>5.0cm 和肌瘤大径≤5.0cm患者的血清MMP-9、EGF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MMP-9、EGF水平有利于鉴别诊断子宫肌瘤患者。
作者:冯利;杨欣慰;李晓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