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肺动脉异位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

刘文;杨军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右肺动脉, 异位起源, 升主动脉
摘要:患儿女,3个月18天,以“咳痰1月余,发现心脏杂音3天”为主诉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3/6级连续性杂音,剑突下三尖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右肺动脉由升主动脉后壁距主动脉瓣约1 cm处发出(图1A),右肺动脉血流速度加快,主肺动脉及左肺动脉血流频谱呈高压型改变.动脉导管未闭,宽约4.3 mm,见收缩期为主右向左分流(图1B).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特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AHCM)的特征性指标.方法 对69例疑似PAHCM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相应切面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和左心室后壁心肌的厚度,并计算二者比值.同时观察并记录心尖部心肌回声,心尖部心腔面积变化及心尖部心肌运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PAHCM超声特征,并以ROC曲线评价Logistic模型的预报能力.结果 左心室心尖部与后壁心肌厚度比值(X1)、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回声(X2)、左心室心尖部心腔面积(X3)为PAHCM的特征性超声指标.Logistic模型:Logit (P)=-3.022+4.474X1+2.830X2 +3.665X3.此模型预报正确率为94.20% (65/69),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0.015.结论 左心室心尖部与后壁心肌厚度比值、左心室心尖部心肌回声、左心室心尖部心腔面积可以较精确地预测PAHCM.

    作者:宋光;乔伟;任卫东;张晶;毕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肺动脉异位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

    患儿女,3个月18天,以“咳痰1月余,发现心脏杂音3天”为主诉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3/6级连续性杂音,剑突下三尖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右肺动脉由升主动脉后壁距主动脉瓣约1 cm处发出(图1A),右肺动脉血流速度加快,主肺动脉及左肺动脉血流频谱呈高压型改变.动脉导管未闭,宽约4.3 mm,见收缩期为主右向左分流(图1B).

    作者:刘文;杨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尿黑酸症1例

    患者男,49岁,主因“腰部疼痛15年,加重伴左下肢麻痛1年”入院.患者巩膜呈黄褐色,耳廓呈蓝色.X线检查:腰椎普遍性密度增高,边缘呈唇样变;各椎间隙均明显变窄,并见不同程度真空现象,椎间盘广泛钙化,各锥小关节骨质致密,结构模糊(图1A).MR检查:腰椎各椎体前后缘骨质变尖,椎间隙变窄,椎间盘T2WI信号强度减低,L4-5、L5-S1椎间盘后缘突出,相应层面硬膜囊受压.影像学诊断:①腰椎退行性变;②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③结合临床体征考虑尿黑酸症可能.嘱患者留尿放置2天,尿液呈深褐色,而患者新鲜尿液呈淡黄色.

    作者:石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胰腺内异位副脾囊肿1例

    患者女,30岁,主因“发现腹腔肿物3月余”入院.MR检查:平扫示胰尾部与脾门之间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囊性病灶,边界清楚,约3.9 cm×3.3 cm×2.9 cm,周围可见完整包膜环绕,胰腺大小如常,胰管未见扩张(图1A、1B);增强扫描示病灶包膜轻度强化,病灶内部未见明显强化(图1C).

    作者:陈菲;孙鹏飞;沈雪娇;彭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1例

    孕妇,25岁,孕27周,孕1产1,平素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常规产前超声:胎儿四腔心切面示左心房较右心房小,实时动态显示左心房后壁连续光滑,未见肺静脉汇入,降主动脉与左心房距离增大,其间显示肺总静脉(CPV)横断面(图1A).实时超声可见肺总静脉经垂直静脉穿膈肌汇入门静脉(图1B).

    作者:王世龙;马月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阻断肿瘤微循环的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阻断肿瘤微循环的病理机制.方法 建立兔肝VX2转移瘤模型18只,随机分为超声微泡组(n=6)、单纯超声组(n=6)及假照组(n=6).对超声微泡组经耳缘静脉注射微泡,并进行超声辐照;对单纯超声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微泡,并进行超声辐照;对假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并进行超声假照.观察辐照后各组病理变化.结果 大体解剖观察,超声微泡组辐照面可见较多出血点;单纯超声组及假照组辐照后肿瘤组织均未见明显改变.光镜下观察,超声微泡组肿瘤组织可见大片出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连续性中断,红细胞外溢;单纯超声组可见局灶性小片状出血,血管内皮尚完整;假照组肿瘤组织未见明显出血,血管内皮完整.电镜下观察,超声微泡组肿瘤血管内皮破损严重,可见大量红细胞渗出,线粒体肿胀及吞饮小泡;单纯超声组及假照组仅见内质网略水肿.结论 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阻断兔VX2肝脏肿瘤微循环的机制可能为血管机械性损伤.

    作者:钟渝;刘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包内脂肪与冠状动脉CTA非钙化斑块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心包内脂肪容积与冠状动脉CTA非钙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冠状动脉钙化零评分而冠状动脉CTA提示非钙化斑块的患者31例,选取冠状动脉CTA检查正常的患者93例.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心包内脂肪容积与非钙化斑块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对非钙化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 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史、吸烟、冠心病家族史影响因子后,心包内脂肪容积与冠状动脉CTA非钙化斑块异常相关(OR=1.23,95%CI 1.09~1.40,P=0.01).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较单纯应用Framingham评分对非钙化斑块的预测能力明显提高(Z=2.08,P<0.05).结论心包内脂肪容积与非钙化斑块密切相关.Framingham评分结合心包内脂肪容积有助于改善对冠状动脉钙化零评分患者非钙化斑块的预测.

    作者:胡建平;曹代荣;游瑞雄;郑勇;江飞;李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穿孔性阑尾炎CT征象

    目的 探讨阑尾穿孔具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CT图像.观察12项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采用χ2检验筛选可用于鉴别诊断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征象,评价这些征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阑尾穿孔具诊断价值的CT征象.结果 205例中,40例(40/205,19.51%)阑尾穿孔与165例(165/205,80.49%)阑尾未穿孔患者间,脓肿、阑尾壁强化缺损、蜂窝织炎、阑尾腔外积气、阑尾腔外粪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征象鉴别诊断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依次分别为:脓肿80.00%(32/40)、97.58%(161/165)、94.15%(193/205),阑尾壁强化缺损50.00%(20/40)、98.79%(163/165)、89.27%(183/205),蜂窝织炎37.50%(15/40)、95.76%(158/165)、84.39%(173/205),阑尾腔外积气27.50%(11/40)、99.39%(164/165)、85.37%(175/205),阑尾腔外粪石5.00%(2/40)、100.00%(165/165)、81.46%(167/2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阑尾壁强化缺损与阑尾穿孔相关(Wald=33.21、16.19,P均<0.001).结论 脓肿、阑尾壁强化缺损是阑尾穿孔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

    作者:张淑慧;曾庆玉;尹晓明;吴戈;邓茂松;刘建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与乳管镜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对比分析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和乳管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22例(146侧病变)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全部行高频超声和乳管镜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对比分析两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46侧病变中,恶性病变8侧,超声均诊断正确,乳管镜诊断7侧,漏诊1侧;良性病变138侧,超声正确诊断108侧,乳管镜正确诊断116侧;高频超声和乳管镜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45%(116/146)、84.25%(123/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P>0.05).高频超声联合乳管镜检查准确率为95.89%(140/146),与单独高频超声或乳管镜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P<0.01).结论 高频超声与乳管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超声对伴乳腺导管扩张的乳头溢液有很好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且无创,可作为乳头溢液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超声检查未发现病因者,必要时再结合乳管镜检查,以减少漏诊.

    作者:袁红梅;刘健;顾鹏;任敏;熊斌;侯令密;刘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频超声筛查甲状旁腺探讨反复发作泌尿系结石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关系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筛查甲状旁腺探讨泌尿系结石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关系.方法 对2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组)及2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甲状旁腺超声扫查,观察甲状旁腺显示情况及病变;并对超声发现异常者行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血磷检查.结果 结石组中,高频超声显示甲状旁腺136例(136/200,68.00%),发现甲状旁腺肿块28例(28/200,14.00%),肿块体积(588.93±15.25)mm3.对照组中,高频超声显示甲状旁腺90例(90/200,45.00%),发现甲状旁腺肿块4例(4/200,2.00%),肿块体积(84.74士12.51)mm3.两组间高频超声甲状旁腺显示率、甲状旁腺肿块显示率及肿块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石组12例甲状旁腺肿块患者为PHPT,另16例及对照组4例甲状旁腺肿块患者血清PTH、血钙、血磷均正常.两组间PHP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泌尿系结石发作≥3次者PHPT发生率(7/53,13.21%)高于结石发作<3次者(5/147,3.40%;P<0.05).超声显示12例PHPT均为单发肿块;7例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腺瘤;5例接受内科药物治疗.结论 PHPT是反复发作泌尿系结石的一个重要且易被忽略的原因,高频超声可作为反复发作泌尿系结石患者甲状旁腺的常规筛查手段.

    作者:梁星新;王保钢;杜联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基于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生成技术计算机辅助检测肺结节

    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生成技术计算机辅助检测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日本放射技术学会(JSRT)数据库中经CT检出的肺结节126个,对比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及未结合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对肺结节的检出率.结果 结合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生成技术,辅助检测系统,在平均每幅图4.5个假阳性水平下可检出80.16%(101/126)的结节;未结合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的原检测系统,在平均每幅图4.5个假阳性水平下检出72.22%(91/126)的结节.结论 基于虚拟双能量减影软组织胸片生成技术计算机辅助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结节检出率.

    作者:陈宝;陈胜;何菁;张茗屋;仲思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CT灌注参数与TGF-β1、VEGF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CT灌注参数与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将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实验组同时间内向右膝关节腔内注入尿酸钠溶液,向左膝关节腔内注入0.9%生理盐水.按不同时间段随机抽取5只新西兰大白兔行CT灌注检查,测得ROI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毛细血管通透性(PS),并检测双侧膝关节液中TGF-β1、VEGF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右侧膝关节BV、BF、PS、TGF-β1、VEGF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6、3.87、4.01、2.72、3.75,P均<0.05);BV、BF、PS与VEGF呈正相关(r=0.87、0.95、0.91,P均<o.01),与TGF-β1呈非线性相关(rs=0.77、0.70、0.80,P均<0.01);TGF-β1与VEGF呈非线性相关(rs=0.59,P<0.01).结论 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CT灌注参数与TCF-β1、VEGF表达存在相关性,CT灌注成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评估TGF-β1、VEGF在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作者:郭学新;杨青;胡亚彬;段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接受经皮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CRLM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原发肿瘤为结肠癌者105例,直肠癌者87例.结果 192例患者共接受RFA治疗302例次,肝转移灶共437个.首次RFA治疗后1个月肿瘤总体灭活率93.59%(409/437).肿瘤局部复发率为11.21%(49/437),平均复发时间为RFA治疗后(9.34±7.25)个月(2~34个月).治疗后肝内新生转移灶发生率48.96%(94/192).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7.0%、40.8%、1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P=0.003)、大径(P=0.001)、肝内分布(P=0.001)及治疗后1个月肿瘤灭活情况(P=0.007)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P=0.001)及大径(P=0.001)为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RFA治疗后较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3.31% (10/302),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CRLM治疗方法,肿瘤大径≤3 cm及单发肝转移灶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张仲一;陈敏华;严昆;杨薇;吴薇;李荣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子宫肌瘤伴静脉内-心内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25岁,主因“发现腹部包块半年,偶有腹部不适,下肢水肿1个月”入院.超声检查:子宫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多发肌瘤;右髂内静脉内可见条状低回声,其内血流沿边缘走行(图1A);右髂内静脉至下腔静脉近心端扩张,其内可见条形低回声,几乎占据全部管腔,血流纡曲(图1B);条形低回声延续至右心房内,形态不规则,呈串珠样,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口处血流明显变细,血流速度加快(图1C).

    作者:焦晓芳;陈昕;李珺;杨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诊断前列腺癌

    目的 探讨CEUS时间-强度曲线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117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CEUS检查,以穿刺病理证实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病灶的部位作为定量分析的ROI,得到各部位的时间-强度曲线及达峰时间、增强强度、曲线下面积定量参数,分析病灶CEUS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 前列腺癌86例(86/117,73.50%)、非前列腺癌31例(31/117,26.50%).前列腺癌病灶的达峰时间早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增强强度和曲线下面积均高于非前列腺癌病灶(P均<0.05);前列腺癌周缘区达峰时间早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周缘区,增强强度和曲线下面积高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周缘区(P均<0.01).结论 CEUS时间-强度曲线有助于前列腺癌尤其是周缘区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可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作者:陆殿元;沈理;蔡建荣;陈玉华;陈亚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缺血心肌节段应变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心肌节段应变值评价冠心病(CHD)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79例临床疑诊CHD但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无异常的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任意一支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狭窄≥50%作为CHD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其中CHD组40例,对照组39名.回顾性分析两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包括体质量指数(BMI),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指标[左心室各节段面积应变(AS)、圆周应变(CS)、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应变值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前降支供血区缺血心肌节段共252段,左回旋支供血区缺血心肌节段共95段,右冠状动脉供血区缺血心肌节段共110段.两组间BMI及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牛眼图颜色均一,各节段曲线分布规律,形态一致;CHD组牛眼图可见缺血节段颜色变浅,应变曲线紊乱、变形、峰值前移、后移或倒置.CHD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供血区AS、CS、LS及RS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S诊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心肌缺血的敏感度高,分别为90.1%、89.5%、89.1%,而AS的诊断特异度高,分别为90.8%,83.1%、89.2%.结论 CHD患者各缺血节段应变值均减低.采用3D-STI可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运动异常,在诊断心肌缺血的应变指标中,LS敏感度高,AS特异度高.

    作者:黄红梅;刘艳午;曹礼庭;熊云涛;赵亚西;苟连平;吕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分析猪心肌梗死早期离体心肌结构变化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MRI)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离体心肌纤维束结构的改变.方法 制作实验用中华小型猪AMI模型并进行离体心脏DT-MRI.纤维束示踪技术(FT)显示梗死与正常心肌纤维结构,定量分析梗死与正常心肌ADC、FA、心肌纤维束长度和数量.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T显示正常心肌纤维走行规则,排列整齐,梗死心肌纤维结构松散,纤维长短不一.与正常心机相比,梗死心肌ADC值增加,FA值减小,心肌纤维束长度缩短,纤维数目稍减少.结论 AMI后8h即可在DT-MR图像上显示水分子扩散特性及心肌纤维结构的改变.

    作者:陈敏;王亚玲;李拥军;张世军;王臻;王琳;靳激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MR扩散张量成像活体评估兔坐骨神经放射性损伤

    目的 探讨DTI评估兔坐骨神经放射性损伤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分析各弥散参数(FA、ADC、λ、λ∥)与病理及肢体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选取一侧后肢行单次立体定向辐照制作坐骨神经放射性损伤模型.对实验兔于辐照前、辐照后1天、1、2、3、4个月行DTI及T2WI、SPIR扫描,同时评价肢体功能变化,检查完毕后于各时间点随机处死2只兔行电镜检查.结果 辐照前,辐照侧与对照侧各DTI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辐照后1天,辐照侧FA值与对照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辐照后1、2、3、4个月辐照侧FA值均低于对照侧(P均<0.05).辐照后1天、1、2、3、4个月,辐照侧λ⊥及ADC值均高于对照侧(P均<0.05).FA值与肢体功能呈正相关(r=0.833,P=0.039),λ⊥值与肢体功能呈负相关(r=-0.833,P=0.039),ADC、λ∥值与肢体功能无相关性(r=-0.586、-0.463,P均>0.05).结论 FA及λ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肢体功能及病理改变相一致,可作为评价兔周围神经放射性损伤的可靠方法.

    作者:万齐;周嘉璇;李新春;孙翀鹏;邹乔;邓颖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MRI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

    目的 探讨MRI诊断剖官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证实为CSP患者的MRI资料,观察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结果 29例患者MRI均清楚显示孕囊位于子宫前下段峡部瘢痕后方,20例呈囊状,增强扫描囊壁均匀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9例呈不规则包块,增强扫描包块边缘呈不规则强化.23例孕囊向子宫肌层浸润的同时又向官腔内生长;6例不同程度向子宫肌层浸润.子宫瘢痕均表现为条状等T1、短T2异常信号.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CSP.

    作者:沈敏;江魁明;张嫣;汪小丽;邝思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下腔静脉瓣血栓1例

    患者男,52岁,主因“活动后气短4个月,加重伴下肢水肿1周”入院.查体:双肺无阳性体征,叩诊心界向左右两侧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颈静脉无怒张,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中度水肿.心电图示房性纤颤.超声:二尖瓣前叶部分腱索断裂伴脱垂,中度反流,全心大,心尖四腔心切面可见右心房内约3.50 cm×1.24 cm分叶状肿物,呈弱回声,随心动周期左右摆动,与右心房游离壁无附着(图1A),剑突下切面示此形态弯曲的肿物连接于下腔静脉瓣(图1B),对下腔静脉血流无影响.二尖瓣成形术中证实肿物为下腔静脉瓣血栓.

    作者:张静;陈昕;张婷婷;杨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