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冬军;蒋海越;潘博;庄洪兴
随着人们对形体美追求的日益强烈,为整形外科门诊手术提供了更广宽的空间,受术者从就医到手术结束离院,在整形门诊停留时间短暂,在心理、手术效果,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及价格方面,不同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因而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把我院2005年1月~2005年9月255例受术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尹凤英;袁文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腋臭主要是由于大汗腺的分泌功能异常,大汗腺排泄的汗液受到皮肤表面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需氧性白喉杆菌等的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及氨而放出的臭味,影响社交,患者易产生自卑心理.自2003年以来,我科采用小切口肿胀麻醉[1-2]负压吸刮治疗腋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艳;陈辉;叶华;唐微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的抗癌机理,并初步探讨端粒酶作为化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MTT法、双层琼脂培养法、倒置显微镜观察、HE染色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法、TRAP-PCR-ELISA法研究平阳霉素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平阳霉素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对细胞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有明显的改变,下调c-myc、bac-2的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且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用416ng/ml平阳霉素处理Tca8113舌癌细胞后12h、24h、48h、72h、96h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76±0.03,0.45±0.06,0.32±0.05,0.14±0.02,阴性).结论:平阳霉素可以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其转移复发倾向,还可作用于线粒体,在下调c-myc、bac-2的表达的同时抑制端粒酶活性.
作者:商洪涛;刘锐;陈鹏;雷德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以及颌面部外伤造成的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带蒂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它不仅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而且有效地进行了局部功能的重建与容貌的修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1],也提高了皮瓣移植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任游;孟存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易性癖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方法:根据患者要求及客观条件分期手术切除患者全部或部分现有性器官,再造部分或全部异性性器官.结果:本组12例患者根据不同需要全部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全部成功,除Ⅰ期手术后1例出现尿瘘,1例出现阴道狭窄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的精神压力得到缓解.结论:可以通过变性手术解除易性癖患者的精神痛苦.
作者:王永洁;高尚;王大玫;陈忠存;蒋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度乳房肥大下垂的理想术式.方法:应用改进的Mckissock术式行乳房缩小术.结果:17例(32只)重度乳房肥大下垂术后外观挺拔,无乳头乳晕坏死发生和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进的Mckissock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手术方法简便,术后乳房外观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姚远;汪春兰;高学宏;曹东升;丁浩;王帮河;朱华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与胶原蛋白联合使用治疗急性感染控制后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 0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4周,两组均先抗感染治疗;后4周,治疗组给予蛇毒NGF+胶原蛋白+替硝唑;对照组给予蛋黄+替硝唑.以上药物两组均使用美容仪器导入面部,每次治疗15~20min,每周治疗2次.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3.3%,总有效率98.3%;对照组痊愈率52.5%,总有效率72.5%,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皮肤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患者1~2年,未见1例复发.结论: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蛇毒NGF和胶原蛋白可提高痤疮皮肤的免疫功能,加速损伤部位的皮肤修复,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美容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陈丽华;马琼;孙素娇;王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面颈部巨大良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到2004年的6例面颈部巨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结果:6例面颈部巨大肿瘤中神经纤维瘤1例,淋巴管瘤3例,脂肪瘤1例,腮腺混合瘤1例,除1例经过4次手术外,其余5例均行1次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面颈部巨大的肿瘤患者大多伴有面颈部软组织及骨组织畸形,在手术中应遵循整形美容外科及微创治疗的原则,进行颌面颈部的外形及功能整形.
作者:刘丽芳;王笃权;姚斌;张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精密铸造技术由于其操作工序简单、精确度高,在口腔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口腔修复工艺整体水平的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铸件出现缺陷甚至失败也是极为常见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本文收集了83例固定修复体的失败铸件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越野;卢芳丽;王宝成;张艺权;何惠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2004年5月为一名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行毛发毛囊移植种植胡须、种植腋毛、种植阴毛,阴茎延长、隆鼻术等系列手术.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心态明显改善.
作者:赵军;薛志辉;刘照文;吴建明;陈德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矫治中度先天性杯状耳畸形的新术式.方法:采用健侧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治疗中度杯状耳畸形患者48例,共48只畸形耳.结果:48例患者的复合组织全部成活,耳轮延长,耳舟显露,整个外耳形态满意,双侧基本对称.结论:采用健侧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矫治中度先天性杯状耳畸形的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基本纠正了杯状耳的全部解剖缺陷.
作者:国冬军;蒋海越;潘博;庄洪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1型(Ang Ⅱ type 1,AT1)受体和2型(Ang Ⅱ type 2,AT2)受体在人正常皮肤毛囊、汗腺、皮脂腺中的表达和分布,探索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学技术检测AT1和AT2受体在13例正常皮肤附件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在所检测的13例标本的皮肤附件中AT1和AT2受体都有表达.在汗腺,皮脂腺,AT1和AT2受体在腺上皮细胞有较强阳性染色信号.在毛囊中,AT1和AT2受体在外根鞘、内根鞘上皮细胞中表达较强,但在毛乳头未见阳性染色信号.结论:AngⅡ受体AT1和AT2在皮肤附件中表达和分布提示,Ang Ⅱ可能通过AT1和AT2受体参与毛囊、汗腺、皮脂腺的发生、生长和损伤后再生,进一步研究AT1和AT2受体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理解皮肤附件疾病的发生机制,改善深度创面愈合的效果.
作者:刘宏伟;程飚;付小兵;余文林;唐建兵;王捷;廖元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化学剥脱和刮除术联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手术刀或刮匙先将皮损表面增厚角化部分刮除掉,然后再均匀地涂化学剥脱剂(复方无痛酚液)数次至皮损呈霜白色为止.结果:患者897例,共计5 430个皮损,痊愈870例(96.99%),好转27例(3.01%),总有效率100%,无1例出现瘢痕,局部组织质地、色泽与周围正常组织无异.结论:化学剥脱和刮除术联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除治疗时局部皮肤有不适外,具有安全、特效、简便易行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龙文;陈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893年Neuber在一次德国外科会议上首次提出脂肪移植的概念后,脂肪移植开始在外科领域逐渐开展.随着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盛行,则出现了以脂肪颗粒形式获取脂肪移植物的简便方法.此后,临床医生报道了脂肪颗粒注射进行脂肪移植的较多病例[1-2].如今脂肪自体移植已被临床应用于填充面部软组织缺损凹陷、半面部萎缩畸形、乳房缺损及小乳症,颜面部美容整形等领域.然而,目前自体脂肪移植术并非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术后效果不佳,或术后改善的效果难以长期维持等,由此造成术后常需多次补充手术充填,从而影响了该方法的应用.其原因为术后存在30%~70%程度不等的吸收率[3-5]和影响移植脂肪存活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作者:陈瑜;李青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种植支抗在牙颌畸形正畸临床中的应用实现了支抗的完全控制,在对支抗控制要求较高的疑难病例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因此,种植支抗逐渐被正畸医生所认识和接受,目前对种植支抗的研究也已成为口腔正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曾经在临床应用过的种植支抗有:牙种植体支抗,磨牙后区种植体支抗,骨内种植体支抗,骨膜下种植体、钛板种植体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吸收种植体支抗等,本文针对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胡湘权;孔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共轭亚油酸(Coniugated linoleic acid,以下简称CLA)是一种存在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乳脂和肉制品中的天然不饱和脂肪酸[1].20世纪80年代,CLA被发现具有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之后,科学家们相继发现CLA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关于CLA与皮肤之间的关系文献报道较少,1985年,Pariza等首次发现CLA能降低小鼠皮肤癌的发病率.之后人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CLA具有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损伤等重要皮肤生理活性.本文则综述了CLA在皮肤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对皮肤化妆品方面的应用前景做了分析,期望能促进CLA皮肤药理学及其产业化前沿技术的发展.
作者:李珍;杨得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由于创伤、先天性疾病、癌症、感染、炎症等原因[1]所造成的组织与器官的缺损日渐增多.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组织器官进行移植修复,但仍因供源不足、造成供体受损及免疫排斥等问题而难以满足临床需求.近十几年来,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的兴起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手段.组织工程学是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在正确认知哺乳动物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之上,研究开发能够修复、维持或改善损伤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2].其基本方法是将体外培养的高浓度的功能相关的活细胞种植于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植入体内,用以修复或替代病损组织及器官;随着种子细胞不断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生物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终形成与相应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相一致的组织或器官,达到修复重建的目的.本文就种子细胞、生物材料和组织构建作一综述[3-7].
作者:黄培信;刘德伍;毛远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隆乳术后血肿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6例隆乳术后血肿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再次手术取出乳房假体,查找出血点彻底止血后重新置入乳房假体.结果:血肿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积极处理效果满意.结论:应重视术中每一个操作环节尤其是术中彻底止血和术后加压包扎至关重要,应认真对待.
作者:朱立群;刘荣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人毛乳头细胞(DPC)条件培养液对斑秃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DPC分泌促进毛囊生长的活性物质.方法:收集体外培养低传代DPC培养上清,制成冻干粉,用于治疗50例斑秃患者,并分别选择其中26例和10例作去炎松组和空白组自身对照.结果:DPC条件培养液组、去炎松组和空白组治愈率分别为74%、54%、10%,有效率分别为96%、73%、30%,DPC条件培养液组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去炎松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人DPC条件培养液有促进斑秃患者毛囊生长的作用.
作者:罗洋;郝飞;叶庆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寻找一种降低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隆鼻术后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尝试将雕刻成形的ePTFE假体放入含有庆大霉素溶液的注射器内,负压抽吸使庆大霉素溶液进入材料的孔隙,然后将假体置入.结果:比较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感染发生的情况,庆大霉素处理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未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减少ePTFE隆鼻术后感染发生率的简便易行方法.
作者:路会;刘庆阳;高占巍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