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敏;刘云景
目的:检测c-kit受体在色素性疾病中的表达,初步认识c-kit受体在黄褐斑色素沉着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黄褐斑(实验组)皮损,以黑变病(对照组1)及炎症后色素沉着(对照组2)皮损为对照,利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kit受体在黄褐斑、黑变病及炎症后色素沉着皮损中的分布与表达,使用显微图像分析法,进行染色后的病理图像形态学定量分析,检测各组标本中c-kit受体的平均积分光密度(OPTD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ki t的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胞浆或细胞膜表面及毛囊周围,黄褐斑组中c-kit平均积分光密度值1.18士0.38明显高于黑变病0.38士0.08及炎症后色素沉着0.42士0.07组差异显著(P<0.01),而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c-kit受体在黄褐斑皮损中的表达较在黑变病及炎症后色素沉着皮损中的表达显著增高,c-kit受体在黄褐斑色素沉着中可能起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李菲;赵广;孟如松;郭广进;马慧军;申宇鸿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隆乳Bircoll 1987年、111ouzY-G1990年、Fulton JE 1992年分别有成功报道,因受到脂肪液化、纤维囊性化、硬结、钙化等并发症的网扰[1],以及对乳房肿瘤及钙化点的X线诊断有一定影响[2],曾一度受到争议.但随着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隆乳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和现代磁共振影像诊断技术的普及,对脂肪坏死钙化的鉴别诊断能力也已提高.这些问题已小能成为阻碍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的理由,它町应用于单独的乳房增大治疗或乳房再造及假体隆乳术后等病例乳房外形的美化[1].笔者自2001年3月~2006年3月开展女性注射器法吸脂术与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移植隆乳美容17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乃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介绍半趾甲瓣在指甲、指端缺损急诊修复中的临床运用.方法:分别采用半趾甲瓣修复外伤引起指甲、指端复合组织缺损9例,皮瓣面积0.5cm×.0cm~1.5cm×2.5cm.术中吻合趾-指动脉及背侧浅静脉重建血液循环、吻合相应神经.结果:随访6~18月,9例均无继发感染,皮瓣完全存活,皮瓣外形与功能满意,优(5/9),良(4/9).指甲同步生长无脱落,指端饱满,见罗纹,出汗,有痛、温觉,两点分辨觉为4~6mm.冬季无冻伤发生.供瓣区伤口愈合可,无继发性破溃,运动无障碍.结论:趾甲瓣移植术受供区解剖变异的影响较小,不破坏受供区知名血管,手术创伤小,符合循环重建理念,可达到精细专科修复的目的,是修复指端指甲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杨青;祁强;赵建武;林伟;杨明忠;葛自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异位牙(tooth transposition)是一种较少见的牙齿异常萌出.是指同一象限相邻两个牙齿的位置互换或一个牙齿发育萌出在一个不相邻的另一个牙齿的位置[1-2].其临床矫治较复杂,尤其是采用不拔牙而恢复牙齿的正常排列顺序方法矫治时,难度很大.本文就我们所采朋的不同矫治方法矫治上颌尖牙与双尖牙异位的效果及矫治后异位牙的软组织附着等情况作一介绍.
作者:方志欣;周嫣;黄敏方;陈世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睑内翻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76例(98眼)老年性睑内翻患者随机分成A、B、C组,分别予缝线矫正法,改良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眼轮匝肌缩短术进行矫正,并术后随访1~2年,观察不同术式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拆线时均获良好矫正,随访1~2年,A组病例有7例(10眼)复发,B组病例有1例(2眼)复发,C组病例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和眼轮匝肌缩短术操作可行、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向荣;姜春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994年Moore、Smyth[1]首次报道了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良性咬肌肥大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后,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印证了这一结果[2].我们自2005年开始应用在A型肉毒毒素中加入曲安奈德一起协同治疗良性咬肌肥大患者168例,以达到缩窄下面部轮廓的美容目的.经过两年的观察,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是对该项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和评价.
作者:陈卫玲;贾宏;王继华;李平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治疗仪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管治疗一次性充填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收集79名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惠牙117颗,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8例,使用Nd:YA G激光进行根管消毒后一次充填,对照组59例,常规甲醛甲酚(FC)根管消毒观察后充填,患牙均进行必要的调(牙合),以减少咬合创伤.随访两年,并记录结果.结果:根充后24h后2组叩击痛发生率及其程度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叩击痛试验组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2年随访,两组保存率分别是84.4%、55.8%,结果显示实验组保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讨论:Nd:YAG激光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保存治疗中有良好的使用意义和应用前景.
作者:马毅慧;王虎中;郭家平;董青山;王翔;王林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DF-1、CXCR4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8例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30例,瘢痕疙瘩28例)、30例非病理性癜痕及2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DF-1、CXCR4的表述.结果:SDF-I在病理性瘢痕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P<0.01),且在瘢痕疙瘩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性瘢痕(P<0.05).CXCR4在病理性瘢痕、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均为低表达或不表达,且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F-1/CXCR4生物轴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SDF-1的表达升高实现的.
作者:杨智勇;王喜梅;牛扶幼;任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矫正颏部宽大的新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对发育性颏部宽大或下颌角截骨整形、颏部水平截骨整形后自觉颏部宽大的25例患者,采用下颌骨颏体部下缘斜行截骨术.手术截除自颏结节至角前切迹连线以下的下颌骨下缘,同时进行此连线间外侧骨皮质的打磨修整,术后通过正侧面面部形态观察,以及影像资料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正面现:颏部和下颌体部中份较术前明显缩窄;侧面观:下颌缘光滑,下颌角、下颌体以及颏前点之间弧线自然美观,X线可见下颌下缘平整,颏结节不明显,无第二下颌角形成或原有第二下颌角消失;未发生颏神经断裂、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颏体部下缘斜行截骨术可有效地缩窄颏部,同时矫正颏体部交界区域的突起、凹陷畸形,使颏部与下颌骨角体部协调美观、侧面观自下颌角至颏前点之间的曲线连续自然,可单独实施或作为下颌角截骨整形术、颏部水平截骨整形的补充手术,以达到重塑完美面型目的.
作者:唐蓉;张智勇;唐晓军;牛峰;俞冰;刘剑锋;归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12只成年雌性恒河猴分为3组,每组4只.各组经口内随,机行一侧下颌角截骨术,做自身前后对照.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时以CT和肌电仪动态检测术侧咬肌的厚度、横截面积和肌电电压峰值.结果:术后咬肌厚度、横截面积和肌电峰值均减小,这些变化在术后3个月为明显,术后6个月开始恢复,但在术后12个月时仍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下颌角截除术使咬肌的形态与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萎缩与减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恢复的趋势.
作者:崔剑;祝颂松;张碧;满城;胡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长波紫外线诱导培养人皮肤戍纤维细胞适应性反应的程度及特点.方法:以具有致死作用的86.4J/cm2 UVA照射经7.2J/cm2低剂量UVA单次或多次预照射的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比例,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的程度.结果:单次或多次7.2J/cm2 UVA预照射,随后86.4J/cm2 UVA照射,观察其对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学上的毒性反应,并使细胞凋亡的比例下降、DNA链断裂减少及修复加快,和单纯86.4J/cm2 UVA照射的相应细胞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单次7.2J/cm2的UVA预照射诱导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的适应性反应在预照射12h后消失,而当低剂量UVA预照射的累积剂量达到28.8J/cm2以上时,预照射的培养细胞即使是14天后对86.4J/cm2 UVA照射仍有明显的防护作用.结论:低剂量UVA照射可诱导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出现对随后高剂量UVA照射的适应性反应,其滞留期及强度与低剂量UVA的累积剂量有关.
作者:刘仲荣;杨慧兰;梁洁;王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索一种能根治腋臭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局部肿胀麻醉下,通过腋后皱襞1.0~1.5cm顺皮纹小切口,于皮下脂肪层潜行剥离一稍大于腋毛边界1.0cm的完整腔隙,把带有汗腺及毛囊的皮肤修剪成中厚皮片厚度,术毕放置引流条,自粘性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本法共治疗61例腋臭患者,术后无皮下血肿,无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3~12个月随访,腋窝无异味,切口无明显瘢痕,上肢活动无影响.结论:腋窝横皱襞小切口中厚皮片法治疗腋臭,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徐强;丁祥生;王长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手术改善部分方脸畸形患者面部外观,观察手术效果,探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7例要求行面部轮廓整形的患者施行口内联合耳前切口颧骨颧弓缩小术及下颌角截骨术,纠正患者的下颌角肥大及颧骨颧弓的肥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月,均恢复良好,术后面部轮廓改善满意.其中5例术后出现下唇麻木,术后3月左右自行恢复.结论:颧骨颧弓缩小及下颌角截骨术对方脸患者面部轮廓改善效果良好,同时面部神经血管丰富,术者应熟悉解剖,不断积累手术经验及操作技巧才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曹玮;叶子荣;吴毅平;冯幼平;黄立;王海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照射结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色素痣祛除术后面部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色素痣祛除术后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强脉冲光照射结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4周,治疗3~5次.结果:36例患者,临床治愈18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结论:强脉冲光照射结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色素痣祛除术后面部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
作者:张幸存;翟虹;李大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先天性小耳畸形,也称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是由于耳廓先天发育不良所造成的一种小耳畸形,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家族发病率很低(2.5%).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发病率据有关资料统计为1/6000~1/9000,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6000.男女发生比例为2:1,发生在右侧、左侧和双侧的比例为5:3:1.耳廓畸形不仅在形态和功能两方面造成缺陷,而且对人的心理发育造成极大影响,需行全耳再造手术治疗,达到功能和形态接近正常的目的[1].我科自2003~2007年共收治小耳畸形患者210例,均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行耳廓再造术,术后取得满意效果.在对此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起着全关重要的作用.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敏;刘云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腋臭的治疗现多提倡微创疗法,如微创刮吸及小切口修剪,但皮下血肿、表皮坏死、复发等并发症时有发生.笔者临床开展了一种平行双切口皮下修剪并电凝烧灼治疗方法,适合各种腋臭,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绍明;饶颖慧;杨晓林;闫贵春;李生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芦荟是百合科多浆植物,品种繁多,至少有360多种,但真正具有药用价值的主要是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中国芦荟、翠叶芦荟[1].近10来年,国内外对芦荟的药朋价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除了抗炎、保肝、活血、抗肿瘤等功效外,芦荟还通过抗感染、调节免疫、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提供营养等多重作用,促进皮肤创伤的愈合.本文仅就芦荟在皮肤科应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大维;李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索一种改善眼球萎缩患者容貌的简便方法.方法:对88例眼球萎缩患者施行多层球筋膜及结膜全角膜覆盖术,术后1月配戴定做薄型义眼膜以改善患者容貌缺陷.结果:88例患者共88只患眼在经过治疗并配戴义眼膜后,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都能达到满意的美容效果.未出现角膜暴露、结膜囊狭窄等并发症,亦未发现诱发眼部炎症.结论:保留萎缩眼球的球筋膜结膜遮盖角膜术是一种改善眼球萎缩患者容貌的简便经济方法,可以作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眶内植入术的替代手术.
作者:罗兴华;卓阳;罗春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 皮肤良性肿瘤皮肤外科治疗原则从常见的色素痣、脂溢性角化到罕见附属器肿瘤,皮肤良性肿瘤种类繁多.患者求治皮肤良性片畸瘤往往有两个目的:①彻底切除肿物消除压迫症状或预防恶变;②美容:作为诊治医师,一方面要真正了解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应该深刻思考肿物的性质,从皮肤解剖和病生理的角度帮助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并分析治疗的利弊.
作者:李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错构瘤是一种实质性占位病变,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属于脂肪瘤的一种,由厚壁血管、平滑肌和成熟脂肪组织构成.2007年我科收治一例项背部巨大错构瘤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朱李霞;蔡艳丽;庞申;陈红;易成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