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温度肿胀麻醉液对利多卡因血药浓度的影响

毕胜;李世荣;杨东运;胡晓佳

关键词:温度, 肿胀麻醉, 利多卡因, 血药浓度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的肿胀麻醉液是否影响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从而引起毒性反应发生的可能.方法:23例患者分别接受常温及体温肿胀麻醉液输注,测定其术后即刻及术后8h的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患者血药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且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输注接近体温的肿胀麻醉液不会升高术后利多卡因血药浓度.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VNP对碾压撕脱皮瓣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钠肽(Vasonatrin peptide,VNP)对碾压撕脱伤皮瓣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分别为SHAM手术组、碾压撕脱组及VNP+碾压撕脱组,于术前、术后12h及24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不同方式处理组皮瓣中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碾压撕脱组皮瓣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较高,而采用VNP治疗组皮瓣中P-选择素表达量较前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VNP可显著降低碾压撕脱皮瓣中P-选择素的表达量,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并抑制血栓形成,可为临床上提高碾压撕脱皮瓣成活率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王师平;兰志勇;赵茜;夏炜;任静;马戈甲;孟宝玺;郭树忠;潘宝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下睑袋治疗现状

    下睑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老态表现,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但一部分可出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多与遗传有关,男女均可发生,常伴有外眦部鱼尾纹增加等面部老化改变,足面部组织衰老的形态标志之一,下睑袋的出现使面部失去光滑平整的外观,给人以疲劳、老态的感觉.

    作者:乔锋丽;陈兵;柳大烈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微静脉畸形激光治疗方法及进展

    微静脉畸形,原称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葡萄酒色斑(port wine stains,PWS),为先天性、低血流量的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畸形,新生儿发病率约为0.3%[1],无明显性别差异.

    作者:曹梁;余文林;李勤;程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相关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TGF-β)超家族是一大类多效能细胞因子,分布及作用十分广泛.

    作者:罗雯;何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睑袋形成原因分析及整复术式探讨

    目的:探讨睑袋整复术眼睑年轻化的更好术式.方法:自2007年8月-2009年5月采用将眶隔脂肪回纳或移位,眶隔膜固定的方式行各种类型的睑袋整复术34例.结果:随访4~21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下眼睑袋状外观完全消失,疝出的眶脂及下眶缘沟、眶鼻沟的凹陷得到明显矫正,恢复自然、圆钝的下眼睑轮廓;外眼角及下睑缘形状自然;无术后复发、下眼睑凹陷等并发症.结论:将眶隔脂肪回纳或移位,眶隔膜固定的方式行睑袋整复术是从解剖学的角度矫正睑袋形成的原因,疗效更为满意.

    作者:麦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理因素对肥胖病的作用和影响

    肥胖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营养过剩和体态异常的疾病.心理问题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和心理的障碍往往是肥胖的起因,也常常成为肥胖的后果.

    作者:冯居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532nm激光治疗初发期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多发病.发病原因多数认为与外界风尘刺激、紫外线照射有关.

    作者:李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先天性左颞部巨痣游离皮肤植皮术一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儿个月.出生时即发现在左颢部有一高粱米粒大小黑痣,随患儿生长发育而迅速增长.目前黑痣增大至3.8cm×4.5cm大小,近似圆形,伴有浓密黑色毛发,与剧围皮肤边界清晰,周围无卫星灶,表面粗糙稍隆起,与深部组织无粘连,无触痛,质韧.诊断为左颞部黑毛痣.

    作者:单晶;李文章;陈玉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正畸治疗与牙根吸收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并发症,错合畸形的矫治不是单纯的机械运动,而是复杂的生物机械运动.由于正畸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解剖因素、治疗因素等引起了牙骨质的过度吸收,从而形成了牙根外吸收(以下均称为牙根吸收).

    作者:张德亮;李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点阵激光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在皮肤重建中,剥脱性激光可在少治疗次数下提供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治疗中要汽化全部的表皮和部分真皮,愈合时间较长,并常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等并发症[1].

    作者:余文林;李勤;刘宏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体会

    A型肉毒毒素在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它的安全性、有效性早已被肯定,在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中可使痉挛在短期内迅速缓解.

    作者:舒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扩张皮瓣耳再造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由于第一和第二鳃弓发育异常所引起,可表现为何置、大小、形态各方面的异常;另外,外伤、烧伤也可造成耳缺损畸形.

    作者:栾佳;刘毅;李玉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分区治疗传统手术后腋臭复发的体会

    腋臭虽不威胁生命,但难闻的臭味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及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以往多采用梭形切除大汁腺的传统手术方法,术后常瘢痕遗留明显,同时往往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复发.

    作者:高建武;曾维惠;殷董;张美芳;田燕;王希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腋臭治疗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腋臭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代谢性疾病,常由于腋窝大汗腺过度分泌的有机物质和细菌分解所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所致.

    作者:陈织;尹宁北;赵振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巨乳缩小术的护理体会

    巨乳症是乳房发育超常,与整体大小比例明显大调,为乳房肥大,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病因多为青春期内分泌紊乱或哺乳后导管扩张.

    作者:王红霞;覃霞;陶灵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面部原发性孤立性粒细胞肉瘤一例报道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髓外由未成熟髓样细胞构成的体表肿瘤.

    作者:吕仁荣;霍然;韩立会;袁东亮;傅洪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应用各类鼻唇沟皮瓣美容修复眶下部缺损

    目的:探讨各类鼻唇沟皮瓣在眶下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美学效果.方法:根据眶下部软组织缺损的部位、范围、程度和与同侧鼻唇沟的解剖关系,按整形外科原则选择适合的鼻唇沟皮瓣进行美容修复,包括:局部带蒂皮瓣修复法及皮下蒂皮瓣修复法.结果:共施行手术12例.创面面积1.0cm×1.0cm~3.5cm×2.0cm.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无下睑外翻,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鼻唇沟瓣供区瘢痕隐蔽.结论:根据眶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合适的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能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

    作者:徐苗;赵李平;王明刚;杜晓扬;余刚;汪洪源;水庆付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自体软骨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鼻整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和耳软骨及膨体聚四氟乙烯解决鼻部美容整形的问题,以形成较理想的鼻形.方法:以鼻小柱飞鸟形切口加鼻翼软骨缘切口,切开分离鼻背皮肤,显露两侧鼻翼软骨及侧鼻软骨,中线分离弓形取出深部鼻中隔软骨,鼻中隔软骨雕刻塑形后插入两鼻翼软骨之间,并贯穿缝合形成中隔软骨+鼻翼软骨为新的鼻小柱.将取下的耳软骨雕刻成杏仁状固定缝合于鼻小柱前端,雕刻好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插入鼻背固定,缝合切口.结果:20例美容就医者鼻部整形术后效果良好,自然美观,手感良好,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时问略长.结论: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和耳软骨及膨体聚四氟乙烯行鼻部美容整形,能从根本上改变外鼻形态,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姚顺利;金宝玉;王静;罗蔓;梁晓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绿茶提取物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光损伤的防护作用

    目的:观察绿茶提取物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光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招募20名健康志愿者,在其背部选取7个非曝光部位.阴性对照部位不予照光亦不涂抹检测物质,阳性对照部位予1.5倍小红斑量的模拟日光照射但不涂抹检测物质,另有5个部位分别涂抹基质及2%~5%绿茶提取物并于半小时后予照光.照射前后测量皮肤红斑指数(erythma index,EI).于照射后取皮肤病理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皮厚度(epidermal thickness,ET)、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s,MMP)-2、-9含量.结果:在阴性对照部位EI差值、ET、MMP-2评分、MMP-9评分分别为8.2、60.4 μm、1.8和2.1;在阳性对照部位上述指标分别显著升高至168.0、105.4 μm、2.4和2.6;而涂抹2%或3%绿茶提取物的照光部位上述指标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其它照光部位,分别为131.5~143.4、79.5-83.1 μm、1.8~1.9和2.1(P<0.05).结论:2%~3%绿茶提取物可有效地防护模拟日光照射引起的光损伤.

    作者:吴严;李远宏;刘佳;武海恩;郑颖娜;姜黎黎;高兴华;陈洪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波治疗仪美容美体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超声波皮肤治疗仪对面部皮肤的改善和身体局部的塑形作用.方法:应用超声波皮肤治疗仪对皮肤老化患者和单纯性局部肥胖者各40例进行治疗.老化性皮损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局部溶脂塑形隔日治疗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超声波皮肤治疗仪对面部老化性皮损治疗总有效率85%,局部塑形总有效率82.5%.无不良反应.结论:超声波皮肤治疗仪对皮肤的老化性皮损有明显的改善,并具有一定的溶脂塑形作用.

    作者:赵小忠;魏宁;王一理;李鸿;张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