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清;张仲伟;陈克敏
目的 探讨Tamura纹理参数对声像图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下靶组织凝固性坏死情况的评价效果.方法 根据HIFU辐照兔VX2乳腺肿瘤的辐照强度,将1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90 W、120 W、150W组,每组40只,辐照时间均为3 s.采集辐照前和辐照后即刻的声像图,提取Tamura纹理参数中的方向度、粗糙度和对比度;通过支撑适量机筛选,获得决策超平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amura判断凝固性坏死的敏感度为89.71%(61/68),特异度为69.23%(36/52),准确率为80.83%(97/120);灰度判断凝固性坏死的敏感度为57.35%(39/68),特异度为63.46%(33/52),准确率为60.00%(72/120),前者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后者(P均<0.001).90 W组中,Tamura判断凝固性坏死的准确率为77.50%(31/40),高于灰度(20/40,50.00%,P=0.011);120W组中,Tamura判断凝固性坏死的准确率为80.00%(32/40),高于灰度(22/40,55.00%,P=0.017).结论 声像图Tamura纹理分析判断凝固性坏死是可行的,且较之灰度具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闵加艳;邹建中;郭宇;王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男,3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4天;查体发现右膝关节肿胀,浮髌实验阳性,诊断为关节腔积液,行关节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约80 ml.MRI示关节腔内髌骨水平内侧卵圆形异常信号,边界清晰,约2.0 cm×1.0 cm×0.7 cm,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周围可见关节腔积液,考虑为游离体.1周后行手术治疗,于右膝关节髌骨水平外侧切口打开关节腔,未发现游离体;随后缝合切口,行MR检查,未发现关节腔内游离体.
作者:孙吉林;周汝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IPMN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或64层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7例接受ERCP检查.结果 27例IPMN中,主胰管型11例,包括2例交界性肿瘤,4例原位癌,5例腺癌;CT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萎缩,主胰管扩张,8例内部可见壁结节,1例见多发斑块状钙化.分支胰管型9例,包括腺瘤和交界性肿瘤各3例,1例原位癌,2例腺癌;其中7例位于胰头部,表现为与主胰管相通的囊性病灶,内见分隔和乳头状壁结节,呈“葡萄串”样,1例可见点状钙化;2例位于胰尾部,呈类圆形囊性病灶,增强无强化.混合型7例,包括交界性肿瘤和腺癌各3例,原位癌1例,表现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扩张伴腔内壁结节,3例病变内可见不同程度钙化.7例接受ERCP,其中5例明确显示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相通.结论 IPMN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结合ERCP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作者:岳奎涛;刘剑羽;王智勇;李磊;刘从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男,59岁,腰腿痛5年余,加重2个月,主要为双侧腰骶部、臀部及大腿后外侧,严重时放射至足背区.查体:四肢针刺觉及肌力无异常,双下肢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阴性,下肢位置觉减退.实验室检查正常.MRI:L2~3节段椎管内见长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约1.1 cm×1.1cm×4.4 cm,边缘清楚,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终丝受压推移.行椎管肿瘤摘除术,术中见L2、3节段椎管内椭圆形肿瘤,表面光滑,褐红色,质硬、脆,血供丰富,与神经粘连轻,肿瘤连接于终丝,终丝血管异常粗大;肿瘤左侧与L2水平神经根相连,不易分离.术后病理:上皮样细胞构成瘤实质,细胞形态均一、胞质多,核仁不明显,少见核分裂象,排列呈腺泡状;间质为血窦及少许纤维样分隔.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gA强阳性.病理诊断:L2、3节段椎管内副神经节细胞瘤.
作者:韩嵩博;李敏;柳晨;马永强;邵宏权;陆敏;陈剑;袁慧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动过缓的方法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对24例心房颤动伴心动过缓患者行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消融策略包括环肺静脉电隔离、左心房线性消融及复杂心房碎裂电位( CFAE)消融.观察消融前及术后1个月动态心电图,并记录24h平均心率、高窦性心率,以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6个月左心房直径变化.结果 心房颤动消融术后患者平均心率、高窦性心率均高于术前(P<0.001);术后6个月左心房舒张末期直径减小(P<0.001).经(19.8±9.9)个月门诊随访,15例(15/24,62.50%)无心房颤动复发,无缓慢型心律失常相关症状;6例患者仍有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心动过速发作,1例患者因心动过缓植入起搏器治疗,余2例心房颤动发作较术前频度减少.结论 心房颤动转复时的窦性停搏和心动过缓以及部分快-慢综合征患者的窦房结功能不良可能是源于快速心房率对窦房结功能的抑制.对这部分患者行经导管消融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窦房结功能不良,逆转重构.
作者:聂晶;万征;蔡衡;张文娟;于向东;姚薇;程晔;朱可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利用体模验证双能CT碘含量测定的可靠性.方法 配置16种不同浓度碘对比剂的试管放置于体模中,浓度梯度为0、0.1、0.3、0.5、0.7、0.9、1.0、2.0……10.0 (mg/ml).采用两种能量模式进行双能CT扫描,管电压分别为80、140 kV和100、140 kV.分为4组处理对象:80、140 kV,5 mm重建层厚组(A组);100、140 kV,5 mm重建层厚组(B组);80、140 kV,1 mm重建层厚组(C组);100、140 kV,1 mm重建层厚组(D组).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真实值与测量值.结果 4组碘测量值与真实碘含量之间均具有明显相关性(r=0.999).4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试管的CT值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0);随试管内碘浓度逐渐增高,CT值测量受扫描电压影响出现偏移.单能量曲线显示试管的CT值随能量的增加而减小.结论 双源CT定量分析不同浓度溶液碘含的准确性较高.
作者:田志辉;王琦;时高峰;曹彦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卵巢实性肿块的低场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实性肿块的临床、MR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该病的MR影像特征.结果 11例卵巢实性肿块者,7例卵泡膜细胞瘤(OT)、3例纤维瘤(OF)及1例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11例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8例低信号肿块中夹杂点状、条索状或片絮状高信号,2例OT及1例SLCT肿块呈高信号;2例OF不强化、5例OT轻度强化、2例OT及1例SLCT明显强化.MRI表现与病理结果相符.结论 大多数OT、OF及SLCT在MRI上呈实性肿块,其T2W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作者:武庆利;李元;叶浩祥;郭健;周平;李志鸽;黄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观察正常婴幼儿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取0.6~36.0个月的健康婴幼儿40名,中位月龄9.5个月.以VFM分别定量心尖四腔的左、右心室峰值血流速度在心腔内分布的位置,血流量峰值时间和每个心动周期正、反向累计血流量及心腔内涡流的数量、位置、出现时间和涡流量.结果 左、右心室腔内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位于心腔正中,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位于心腔内偏室间隔侧.心腔内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自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次递减,但同一心腔内各节段的血流量的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内涡流多持续在等容收缩期;与右心室腔相比,左心室腔内涡流面积及涡流量均明显增高(P<0.05).左心室腔内涡流量与体表面积、心肌质量呈正相关(P<0.05),与心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VFM技术能定量评价和可视化显示婴幼儿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用于评价儿童心脏疾病.
作者:李姝娜;夏焙;李薇玢;张玲利;林洲;陶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脑膜转移的MRI表现特点及转移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MRI表现:平扫仅3例表现为条片状或结节状异常信号.增强后18例表现为硬脑膜-蛛网膜型,3例为软脑膜-蛛网膜型.12例伴有颅骨骨质破坏,6例伴有脑内转移.乳腺癌脑膜转移途径:11例经邻近颅骨转移灶直接侵犯邻近硬脑膜;5例脑实质表浅部位的转移瘤侵犯邻近硬脑膜;4例经血行直接转移至硬脑膜和(或)柔脑膜,1例经血行转移至脑脊液后播散至柔脑膜.结论 MR增强扫描是乳腺癌脑膜转移的重要检查方法.经颅骨转移瘤侵犯邻近硬脑膜是乳腺癌脑膜转移的主要途径和特点.
作者:龙晚生;兰勇;罗学毛;胡茂青;金志发;崔恩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临床拟诊为AICVD患者,于发病24 h内行头颅CT平扫和全脑CT灌注(CTP)成像检查,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4D-CTA)图;于CTP检查后24 h内复查MR,分析其CTP、4D-CTA及MRI表现.结果 常规CT平扫示8例有脑缺血病灶,12例未见明显异常.全脑CTP20例患者共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32个缺血灶,MRI发现26个病灶表现为梗死灶.4D-CTA显示责任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20例患者中14例血管狭窄,2例闭塞,4例正常.结论 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可同时获得CTP、4D-CTA图像,实现对AICVD的全面评价.
作者:陈婷;郭大静;赵建农;方正;张维;敬永勇;倪卫国;葛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模型评价数字断层融合(DTS)技术层中心与图像变形的相关性.方法 按左右(L-R)方向和头尾(C-C)方向均相距6 cm将11个直径为13.5 mm钢球排在同一平面.将实验模型固定在距检查床120mm高度处,变化Height值;变化实验模型高度,同时变化对应Height值;分别测量各钢球在L-R和C-C两个方向上的直径及C-C方向上的成像范围.结果 采用Thickness++重建后,各钢球L-R方向上的直径无明显变形,C-C方向上的直径均变小,大变形度约为2.96%,位于层中心的钢球变形度小.在C-C方向上存在金属伪影,采用Thickness++(Metal)重建后金属伪影不明显,但钢球在L-R和C-C两个方向的直径均变小.实验模型越靠近床面,C-C方向上的成像范围越大.结论 DTS偏中心成像时,ROI图像会发生变形;采用Thickness++ (Metal)重建能有效去除金属伪影.
作者:郁仁强;曾勇明;彭盛坤;彭刚;赵峰;谭欢;蔡文晶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钼靶X线和超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乳腺DCIS 患者的钼靶X线和超声特点,比较二者诊断DCIS的敏感度和对肿物及钙化的检出率.结果 16例钼靶X线片可见肿物,其中圆形8例(8/16,50.00%),分叶形6例(6/16,37.50%),不规则形2例(2/16,12.50%).边缘浸润10例(10/16,62.50%),边缘清楚6例(6/16,37.50%).77例钼靶X线片中可见钙化,42例钙化呈细线状或细分支状(42/77,54.55%),35例表现为多形性(35/77,45.45%);钙化呈簇状分布44例(44/77,57.14%),区段分布25例(25/77,32.47%),线样分布8例(8/77,10.39%).70例超声可见肿物,圆形38例(38/70,54.29%),分叶状29例(29/70,41.43%),不规则形3例(3/70,4.29%);肿物边缘不清楚53例(53/70,75.71%),边缘清楚17例(17/70,24.29%).根据检出肿物和钙化,钼靶X线和超声诊断DCIS的敏感度分别为77.89%(74/95)和42.11%(40/95,P<0.001),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89.47%(85/95,P<0.05).钼靶和超声对肿物的检出率分别为16.84%(16/95)和73.68%(70/95,P<0.001),对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81.05%(77/95)和12.63%(12/95,P<0.001).结论 钼靶X线对钙化的诊断较敏感,而超声对肿物的检出率更高,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DCIS的敏感度.
作者:谢菲;周波;杨德起;刘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男,23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颈部及鼻咽部肿物,伴咽痛、咽部异物感,自服抗感染药后未见好转,1个月前出现鼻塞伴涕中带血,说话含糊不清,体质量明显下降.查体:右侧软腭及腭舌弓明显膨出,表面糜烂;颈部见4.0 cm×3.0 cm肿物,活动度尚可,无压痛.CT:鼻咽腔及口咽腔内团状软组织肿块,CT值约42 HU,向下延伸至腭扁桃体,向前挤压软腭使口腔变形.双侧颈动脉鞘周围及胸锁乳突肌内侧见多发结节状软组织肿块.
作者:张艳琴;尹广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MSCT肺静脉成像对肺静脉进行定量观察.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CTA结果正常的50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收集心脏原始图像及肺静脉后处理图像,确定心室舒张早期及收缩早期,测量不同时相各肺静脉径线,统计各肺静脉解剖类型、变异及分型.结果 4种肺静脉类型中,Ⅰ型443例(443/500,88.60%),Ⅱ型17例(17/500,3.40%),Ⅲ型4例(4/500,0.80%),Ⅳ型36例(36/500,7.20%).同一心动周期不同时相肺静脉形态及径线不同,在心室舒张早期时大,而在心室收缩早期时小(P均<0.05).结论 MSCT肺静脉成像能准确、无创地提供肺静脉的解剖信息,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王青菊;李彩英;李敬民;乔桂荣;郝存勖;宋鹏;周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骨平滑肌肉瘤(PLB)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PLB的临床资料,结合1980-2010年相关国内文献,观察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6例PLB中,病变位于胫骨上段2例,股骨下段1例,股骨干1例,肱骨远端1例,骶骨1例,均未见骨膜新生骨;4例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边界较清的囊状骨质破坏;3例MR T1WI呈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免疫组化Vim、Actin和SMA均阳性,S-100阴性.复习文献中的53例PLB,单骨受累50例,多骨受累3例;39例有X线片资料,37例可见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见边界较清的囊状骨质破坏,其中2例可见病理性骨折伴骨膜新生骨.结论 PLB罕见,多表现为单骨溶骨性骨质破坏,无骨膜新生骨,但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术前诊断需要依赖免疫组化.
作者:高振华;尹军强;孟悛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男,59岁,发现颈部肿物5个月.查体:颈部右侧可见直径约3 cm质韧结节,无疼痛,无搏动,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患者直立或用力屏气后有所增大.彩色多普勒超声:右侧颈外静脉近段内径约0.4 cm,距锁骨下静脉约2.0~3.0 cm处前方可见2.6 cm×0.9cm×1.0 cm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后壁与颈外静脉前壁可见沟通,约0.4 cm,其内可见泥沙样弱回声流动,受压后闭合.彩色多普勒于该处探及由颈外静脉至该回声内的双向血流信号,频谱双向连续,速度约45 cm/s.超声诊断:右侧颈部无回声区,右侧颈外静脉假性静脉瘤可能性大(瘤内血流淤滞).术前诊断为颈外静脉瘤.行颈外静脉瘤切除术,术中探及假性静脉瘤.病理诊断为右侧颈外静脉静脉瘤.
作者:赵斓婷;马春燕;唐力;杨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儿男,13岁,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疼痛,较剧烈,呈阵发性,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2天前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查体:左侧阴囊明显肿大,有触痛,提睾反射消失,右侧阴囊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3×109/L.超声:右侧阴囊内可探及双睾丸样回声,呈纵行排列,大小分别为2.7 cm×1.5cm×2.1cm及1.7cm×1.1 cm×1.7 cm,内部回声均匀一致,其内均可探及点状血流信号;左侧睾丸肿大,约2.4cm×2.5cm×3.2cm,内部回声明显不均匀,可见数处小片状液性暗区,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考虑左侧睾丸扭转,右侧阴囊内双睾丸.行左侧睾丸探查术,术中见左睾丸色黑,表面可见少量血性渗液,鞘膜腔内精索逆时针扭转540°.术中诊断左睾丸扭转坏死而切除.病理诊断:左睾丸出血性梗死.
作者:陈顺平;胡元平;许世豪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EUS在鉴别肾实质实性良、恶性病灶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患者的85个肾实质实性病灶的CEUS特征,观察良、恶性病灶的CEUS表现.结果 恶性病灶主要表现为增强高于周围肾实质(34/59,57.63%)、不均匀增强(46/59,77.97%)及边界清(52/59,88.14%);而良性病灶主要表现为与周围肾实质相等的增强(15/26,57.69%)、均匀增强(20/26,76.92%)及边界不清(20/26,7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根据增强后边界清晰诊断恶性病灶的阴性预测值(20/27,74.07%)和准确率(72/85,84.71%)均较高,而以病灶周边高增强环诊断恶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较高(39/39,100%).部分病灶有特殊CEUS灌注模式.结论 CEUS有助于鉴别诊断肾实质实性良、恶性病灶.
作者:毛旻航;陈悦;朱绫琳;方靓;柴启亮;朱隽;詹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癌浆膜面不同CT表现类型以及据此判断浆膜有无侵犯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41例,将胃癌浆膜面CT表现分为5种类型:光滑型(Ⅰ型)、光滑膨隆型(Ⅱ型)、毛糙型(Ⅲ型)、结节型(Ⅳ型)和血管包绕型(V型).光滑型诊为浆膜无侵犯,其余类型诊为浆膜侵犯.将CT和术中判断胃癌浆膜侵犯结果与病理相对照.结果 CT和术中判断胃癌浆膜有无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8.76%(79/89)、65.38%(34/52)、81.44%(79/97)、77.27%(34/44)、80.14%(113/141)和98.88%(88/89)、34.62%(18/52)、72.13%(88/122)、94.74%(18/19)、75.18%(106/141).CT判断浆膜无侵犯的特异度高于术中判断(x2 =9.85,P<0.05).术中判断浆膜侵犯的敏感度高于CT(x2=7.85,P<0.05).CT胃癌浆膜面光滑型、光滑膨隆型、毛糙型、结节型和血管包绕型浆膜侵犯率分别为22.73%(10/44)、46.15%(6/13)、83.61%(51/61)、85.71%(6/7)和100%(1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P<0.001).结论 血管包绕型是CT诊断胃癌浆膜侵犯的可靠征象;CT浆膜面表现为光滑膨隆型时,判断胃癌浆膜侵犯要慎重.
作者:李雪丹;崔玲玲;崔立贺;刘屹;任克;徐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近年来,成体脑内神经发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MR已成为在体研究成体神经发生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针对MR在体研究成体神经发生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邵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