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
整形外科手术要求精细微创,一般器械都必须精细和锋利。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具有灭菌可靠、尖细锋利、取用便捷等特点,因此我们将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巧用到整形美容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1材料采用多厂家生产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型号7号、4.5号、16号。2方法及用途2.1巧做“单齿拉钩”代替浅表皮肤拉钩:采用5ml或1ml注射器针头(7号或4.5号)长度适合、易弯曲。用持针器或大号血管钳将针头前1/3部分弯折成70°左右钩形,用于皮肤精细微创手术。
作者:蹇映;吴玉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3岁。诉:颜面部红斑23年,加重3年。病史:患者出生时即发现面部不规则红色斑块,遇冷和情绪激动时红斑明显,但与经期无关,无痛痒等明显不适,生活正常,一直未予治疗,3年前因怀孕生子后面部红斑加重来院就诊。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良好,智力正常,除颜面部外,胸背及四肢皮肤未见异常。五官无畸形,心肺正常,四肢发育无异常。专科情况:颜面及额部可见片状不规则鲜红色斑块,部分呈网状或树枝状,压之退色,呈大理石样条纹外观,表面光滑,未突出皮面,表面无破损、无渗液等(见图1)。孕有一子,爱人与儿子体检均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无类似病史。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性激素六项(黄体酮、催乳素、雌二醇、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激素)正常,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正常。因患者拒绝,未能获得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治疗:使用脉冲染料激光595nm(美国Candela公司生产)与强脉冲光(美国Lumenis公司生产,Lumenis One)试验性治疗后,患者主观感觉与医师评判均认为强脉冲光治疗效果更明显,使用强脉冲光治疗6次后,颜面部皮损明显改善(见图2)。
作者:李波;谭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时采用微创拔牙术,观察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情况。方法:水平骨埋伏智齿122例,术前拍X线片,根据第二磨牙远中是否存在病理性阴影分为两组,术后1周及12周复诊拍X线片,对比观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拔牙前第二磨牙远中有阴影组在术后12周时其远中牙槽骨恢复高度与无阴影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水平埋伏的智齿应该早期拔除,术中应该尽量保留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
作者:叶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采用多曲方丝弓(MEAW)在治疗(牙合)平面左右向偏斜时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上颌牙列三维模型,Pro/E软件建立上颌MEAW和牙周膜的实体模型,将模型导入ANSYS软件,建立牙列-牙周膜-MEAW的有限元模型。对MEAW进行位移偏置,计算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结果:整体弓丝应力分布较均匀,并且弓丝每个“L”型曲水平部位应力较适度,牙周膜应力分布均匀,利于牙齿的整体移动。结论:控制MEAW的“L”型曲位移使弓丝两侧产生的方向相反、均匀适度的应力,能对左右向(牙合)平面偏斜产生有效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牙合)平面左右向偏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晗;邵玶;闫伟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其初发时往往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患者多会伴有后遗神经痛、色素沉着等并发症。2009年9月~2010年9月,笔者采用中草药经紫外光负离子喷雾器熏蒸加西药全身和局部应用治疗早期带状疱疹患者,不仅能迅速缓解症状,而且还起到美白皮肤,减少色素沉着、遏制后遗神经痛等各种并发症,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立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复方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后,应用能量调节为5~12mJ,频率10~20次/s的超脉冲CO2激光治疗153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153例患者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100%,治疗1次痊愈率为89.45%,2次痊愈率为97.6%。结论: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有效、快捷,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姚芹;董正邦;潘永正;张敬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传统的根治腋臭手术方式往往因为受到切除皮肤局限而影响效果,且瘢痕明显为年轻患者所不能接受。为了既能根治腋臭义能保持局部外形美观,我院自2004年始,应用腋窝横纹平行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治疗双侧腋臭患者17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伟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粘结式(牙合)垫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乳前牙反(牙合)病例采用粘结式(牙合)垫进行矫治,观察矫治效果。结果:20例病例采用粘结式树脂(牙合)垫矫治方法全部解除反(牙合),疗程1~5个月,平均疗程3个月。结论:粘结式(牙合)垫矫治乳前牙反(牙合),上齿槽变得丰满,A点前移,ANB角增大,反(牙合)纠正。
作者:张耀祖;邹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 00例1岁以内婴幼儿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IPL和Q开关倍频Nd:YAG激光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IPL治疗,每3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析疗效及安全性,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皮损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未见明显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结论:IPL联合Q开关倍频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优于单独IPL治疗.
作者:杨斌;晏洪波;吴宁;罗颖;孔生生;余君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前白体脂肪注射隆乳主要缺点之一是移植脂肪的成活率不稳定,吸收率高。Body-Jet水动力吸脂术是采用螺旋式水刀技术,水流呈微薄的扇面形状注入体内,利用少量肿胀药液麻醉目标组织,再利用渗透液温和分解脂肪和组织,减少了对脂肪颗粒、血管和神经组织的损伤,脂肪颗粒和肿胀液被抽吸到密闭容器中,密闭容器中的过滤装置把脂肪颗粒和肿胀液自动分离出来,2010年5月始我科采用水动力吸脂技术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术共2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均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郭斐;隋志甫;王聪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自从Fischer于1977年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上报道负压脂肪抽吸术以来[1],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中对于治疗大的脂肪瘤(直径>10cm)亦是一种良好的选择。2001年~2011年初,我科利用脂肪抽吸术治疗巨大脂肪瘤共4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誉华;韩伟强;仇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利用头颅定位X线片实现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重建及测量。方法:同期分次摄取侧位、45°位和正位头颅定位X线片。利用侧位和45°位X线片上相匹配的外加金属标志点,获得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信息,进行颅面部软组织形态的三维重建。在所建面部三维模型基础之上选8个解剖标志点,进行10项测量,并与人群的正常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利用侧位和45°位的两张X线片,对颅面部软组织实现三维重建。建立了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同正常值相比较,除面宽和下颌宽有较大的差异外,测量值都具有很好的同一性,面部比例指数除去面宽和下颌角宽的影响大多数都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系统基于头颅定位X线片实现颅面部软组织的三维重建和测量,为面部畸形的诊断,正颌手术的定量化手术设计,术后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作者:侯玉霞;周洪;潘俊军;张艳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对鼻尖形态的手术矫正在整个鼻整形手术中占据重要地位。解剖上,鼻尖的细微解剖结构多细。尤其在正面观,鼻尖的形态为三维立体形态,分鼻尖小叶及鼻翼沟。鼻尖圆钝的表现或圆钝程度无法用数字或者角度来描述[1]。因而,手术难度也较大,其手术方式一直是研究热点,鼻尖圆钝的治愈无金标准。理想的鼻尖大小应该与面部其他器官比例协调,基本对称。并非一味地追求小而秀气的鼻尖或窄而薄的鼻翼[2]。目前,国内外矫正鼻尖圆钝的报道很多,但尚无手术矫治的固定术式,对其主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皮肤组织的创伤修复是整形和烧伤外科中常见的问题,它需要在细胞迁移、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三个相互重叠但又彼此不同的阶段:炎症期、增殖期及成熟期来完成[1]。对于较浅的烧伤创面或小面积的皮肤全层缺损,可以通过残存皮肤附件的干细胞再生或临近皮肤的上皮细胞迁移而愈合。对于较深的创面,如:Ⅲ度烧伤创面或大面积的皮肤全层缺损,需要采用自体皮肤或人工组织工程化皮肤进行修复。临床常用的修复方法存在着许多缺点,如:造成供区的损伤,大面积烧伤患者缺乏足够的自体皮肤,而异体皮肤移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等。因此,促进皮肤创伤修复已成为组织修复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研究皮肤创伤愈合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作者:张英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白毛藤多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白毛藤多糖作用MCF-7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bcl-2、caspase-3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白毛藤多糖对MCF-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抑制MCF-7细胞bcl-2表达,上调casoase-3表达。结论:白毛藤多糖抑制MCF-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抑制bcl-2表达有关。
作者:杨旭东;张杰;李厚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提高下睑袋整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08例下睑袋整复术者,针对其不同临床分型分别采用结膜入路眶隔脂肪切除术、皮肤切口入路眶隔缩紧和眼轮匝肌瓣骨膜悬吊固定术、眶隔脂肪移位眶隔膜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208例患者术后下睑皮肤平整,无睑退缩及下睑凹陷等并发症,下眶缘、眶鼻沟的凹陷得到明显矫正,下睑缘轮廓自然,远期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针对睑袋形成原因及不同病理改变采用个体化手术设计,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明显、稳定,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宋玫;刘毅;陈元婕;张瑞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在体外从脂肪块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stromal cells,ASCs),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干细胞鉴定、增殖和分化能力检测。方法:将腹部取皮术的皮下脂肪利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取第3代的细胞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流式鉴定、MTT、细胞周期检测等,利用成脂和成骨培养液诱导,油红0和茜素红染色鉴定诱导结果。结果:原代培养第1次换液时细胞多呈多角形和短梭形,第3代ASCs细胞爬片HE染色显示形态多为长梭形,呈漩涡状生长;流式鉴定显示:CD29+,CD31-,CD34-,CD44+,CD45-,CD49+,CD106-,CD1 33-;MTT显示ASCs生长增殖活性强;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G1=86.8%,G2=8.77%;成脂诱导后油红0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人ASCs具有贴壁生长、多向分化以及干细胞表型等特征,且生长增殖活性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赵建辉;李龙;杨阳;易成刚;刁建升;夏炜;刘蓓;郭树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口腔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1],对促进创口的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整形美容就医者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危及生命的疾病,仅是对外形或功能上的缺陷不满而来就医,因此,做好整形美容就医者的口腔护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将2010年12月~2011年3月69例就医者在我科进行个性化口腔护理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脂肪多层次注射的方法矫治额颞部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正额颞部凹陷,通过注射麻醉液预先估计填充量,受区皮下预处理形成颞浅筋膜浅层和深层两个平面及多个隧道。以注射器吸取大腿脂肪颗粒,经纯化后,分层次超量注射充填额颞部凹陷。结果:本组45例患者术后未发现有感染、坏死及液化等并发症。除2例进行二次注射外,其余均为一次性注射。充填后原凹陷部位丰满,局部无硬结,质感和外形好,与周围组织无界限。结论:采用多层次的方法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治额颞部的凹陷,塑形容易,其形态质感与周围组织一致,无明显界限,且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海波;王新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邻近皮瓣转移在难治性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自2010年3月,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邻近皮瓣转移修复不同原因造成的大面积深度组织缺损或骨外露患者16例,其中车祸伤后躯体大面积深度组织缺损伴感染创面2例、下肢骨折骨外露创面9例,小腿及足部的慢性溃疡3例,臀骶部褥疮2例。根据不同病情,辅助应用VSD于创面,视创面情况,在5~1 0天后去除或更换VSD装置,待创面缩小、感染控制、肉芽新鲜时应用邻近局部皮瓣或邻位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经持续负压引流并根据创面情况更换VSD敷料后,创面感染得到理想控制,创面明显缩小,结合应用邻近皮瓣转移修复,均达到理想效果。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组织炎症、水肿消退,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缩小创面,只需结合相对简单易行的邻近皮瓣应用即可理想地修复多数难治性组织缺损创面。
作者:朱飞;刘烨;李小静;宁金龙;汪垠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