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9例诊治体会

何雨;魏耿耿;舒晔

关键词:乙状结肠穿孔, 自发性, 诊治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009~2011年期间收治的9例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7例有长期便秘史,术前均诊断为“全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而行急诊手术.术中见穿孔位于直乙交界处6例,乙状结肠中上段3例,均在系膜对侧缘.3例行病变处肠段切除加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Hartmann术),4例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横结肠双腔造瘘术,1例行穿孔修补术,1例行穿孔修补加横结肠造瘘术.8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病与解剖学因素、病理学因素密切相关,便秘等是其重要诱因.及时手术、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及彻底清除腹腔污染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前间隙在腹腔镜TAPP及TEP疝修补术中的重要作用(附66例报道)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TAPP)和全腹膜外(TEP)疝修补术中腹膜前间隙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66例(78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行TAPP疝修补术16例(20侧),TEP疝修补术50例(58侧).3例TEP疝修补术中转行TAPP疝修补术.单侧手术时间(86.92±36.38) min,术中出血(6.08±3.43)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11/66),其中术后浆液肿3例,修补区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3例,阴囊气肿2例,尿潴留2例,肠梗阻l例.复发2例.术后住院时间(4.52±0.99)d.出院后(10.32±1.86)d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6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6±1.96)个月(1~38个月),未观察到补片感染、慢性疼痛、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 熟悉和掌握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及其重要结构,是避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曾辉;郑本波;李锋;许进;刘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手术的治疗规范

    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的普遍应用,乳腺小肿块的检出越来越多,对乳腺小肿块的定性和切除已经成为当代乳腺外科的新难题.同时,随着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的认识提高,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逐渐得到认可.如此,新辅助治疗前的病理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关于乳腺癌治疗反应和预后指标的检测如ER、PR、C-erBb2、p53等,都需要有足够的病理组织标本.因而普通的穿刺活检已不能满足要求,并且现代乳腺外科对微创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4年,Burbank等[1]在核芯针活检技术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真空辅助微创穿刺旋切活检系统即麦默通(Mammotome),自1995年4月通过了美国FDA认证后,迅速在全球得到应用.麦默通是在超声或钼钯立体定位引导下,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真空辅助高速旋切设备,对乳腺肿块/肿瘤的微创治疗或活检.相对于传统手术,它具有以下特点:①操作方便快速;②定位精确,准确切除病灶,残留率低[2,3],对可疑病灶的活检可取得大而连续的标本,因而诊断准确;③切口微小,美容效果好;④安全性好,并发症少.麦默通不仅可以作为乳腺疾病的诊断手段,而且还可以作为乳腺良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措施,使乳腺外科在微创治疗领域得到新的发展.

    作者:李宏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癌腔镜手术的发展

    乳腺癌的腔镜手术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手术方式上从单一手术发展为可以涵盖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多种系列手术,其安全性和疗效已经过不断验证和总结.因此,乳腺癌腔镜手术在外科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也逐渐清楚[J].现就乳腺癌腔镜手术的发展及其意义阐述如下.

    作者:姜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9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009~2011年期间收治的9例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7例有长期便秘史,术前均诊断为“全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而行急诊手术.术中见穿孔位于直乙交界处6例,乙状结肠中上段3例,均在系膜对侧缘.3例行病变处肠段切除加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Hartmann术),4例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横结肠双腔造瘘术,1例行穿孔修补术,1例行穿孔修补加横结肠造瘘术.8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病与解剖学因素、病理学因素密切相关,便秘等是其重要诱因.及时手术、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及彻底清除腹腔污染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者:何雨;魏耿耿;舒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胸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1例报道

    病例资料 患者,男,15岁,以“四肢骨痛5年,恶心呕吐1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自诉5年前出现活动、劳累后骨痛,以关节及四肢长骨明显,未予诊治.1个月前出现恶心、呕吐、伴反酸、嗳气,就诊于当地医院按“胃肠炎”治疗无好转,因血钙、血甲状旁腺素升高而转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平素有口干、口渴症状,日饮水约2 500 ml,尿量与饮水量相当,无多汗、乏力倦怠症状,睡眠饮食良好,二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颈部查体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钙4.29 mmol/L,血磷0.87 mmol/L,血清甲状旁腺素 1 583 ng/L.颈部超声: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未见异常.X线平片:双手、颅骨及双膝关节均呈骨质疏松表现.纵膈增强CT:前纵膈胸骨柄后方头臂静脉之间见上下走向长扁圆形病变,强化明显(图1). 纵膈3DCT:前上纵膈可见椭圆形结节影,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周围可见厚度均匀的包膜,双肺未见异常(图2).99Tcm-MIBI显影:颈部甲状腺显影不良,甲状旁腺未显影,胸骨柄位置局限性显像剂浓聚区(图3).手术经过及病理:取前胸正中切口,逐层切开,胸骨锯切开胸骨,探查纵膈,见胸腺右叶上脚处局部略膨大,触摸内约有一软性瘤样物,约1.0 cm×1.0 cm大,游离周围胸腺上脚组织,完整切除肿瘤及瘤周少量胸腺组织,剖开标本,见肿物位于胸腺组织内,实体状,略呈紫红色,有完整包膜.病理检查结果:胸腺内甲状旁腺腺瘤(图 4).

    作者:曹玉庆;张平;杜江;韩立波;张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道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术路线.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于2011年10月17日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采用术者双侧站位、左右侧对称戳孔的策略,站立于患者右侧,游离胃网膜左血管和胃左血管,包括清扫No.7、No.8和No.9淋巴结;站立于患者左侧,游离十二指肠环和清扫下腔静脉旁淋巴结.经手助切口直视下完成消化道重建.结果 上腹部正中手术切口长7 cm;手术时间为420 min;术中出血量约600 ml.术后病理报告:送检胃、十二指肠和胰腺标本,十二指肠球部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浸润至深肌层,胃及胰腺未受累;两端切缘未见癌细胞,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慢性胆囊炎.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5天肛门排气,第7天排便.术后发生腹腔积液并感染,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28 d出院.结论 术者双侧站位、左右对称戳孔是手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新模式,安全、可行、微创,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曹永宽;周均;罗国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局部麻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以下简称局麻)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242例行局麻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因过度紧张而停止手术外,其余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50 min,所有患者术后0.5~4h(平均2 h)均能下床活动,切口疼痛时间0.5~1 d.无一例发生尿潴留;12例患者术后阴囊轻-中度水肿,切口感染1例.全部病例术后观察1~2 d出院.门诊随访2~15个月(平均8个月),复发2例.结论 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安全、疼痛轻微、禁忌证少、复发率及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冯立;董培德;杜金郎;宋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疗效的近期观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效果.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54例,其中保留ICBN 39例,未能保留者1 5例,术后严密追踪观察.结果 保留ICBN和未能保留ICBN患者术后1个月皮肤感觉异常者分别为5例(12.8%)和13例(8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留ICBN感觉异常者均在术后2~3个月内恢复正常,未保留ICBN感觉异常者3个月后症状稍有改善,有7例6个月后仍未恢复.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2个月,无复发.结论 保留ICBN能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陆深泉;刘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三阴乳腺癌的特征及治疗现状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的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以“三阴乳腺癌”、“特征”、“治疗”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筛选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肿瘤细胞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类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发病年龄小、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较低.目前尚缺乏针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指南,多参照非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且保乳手术后推荐常规行放射治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结论 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表现异质性特征之一,其间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点.为了改善三阴乳腺癌的预后,我们期待在将来的工作中发现更多对于三阴乳腺癌有意义的检测指标,便于制定出三阴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陈玉娟;王晓东;汪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左侧腰背囊性包虫病侵及肋间胸膜1例报道

    病例资料 患者,女,年龄56岁,藏族,因“发现左背部无痛性包块3年余”入院.患者3年前因平躺睡觉感左背部不适,扪及左侧背部一约4 cm×3 cm大小包块,当时未予特殊处理,3年来包块逐渐增大,现增至为一约8 cm×6 cm大包块,无痛、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差,局部无红肿发热.患者长期生活于牧区,有狗、羊密切接触史.血清学检查:包虫囊液皮内试验阳性,补体结合试验阳性.CT检查提示左侧腰背部竖脊肌区囊性病变,考虑包虫囊肿,部分包虫壁侵及肋间胸膜.经术前准备后行左侧腰背部包虫内囊切除、不完全性外囊切除术.手术取左侧脊柱旁切口长约8 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见白色包块8 cm×6 cm×4 cm大,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差.分离包块,包块上极长人左侧8、9肋间隙,若进一步分离有可能造成气胸,故切开纤维外囊,见多发内囊及子囊,外囊腔分隔,给予完全清除内囊、子囊,用30%氯化钠注射液和3%双氧水反复冲洗囊腔,切除大部分外囊壁,确切止血后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给予卧床休息及对症治疗,4d后拔出负压引流管,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出院后嘱患者继续口服阿苯达唑,按20 mg/(kg·d)分2次口服,1个月为一疗程,5个疗程以上,疗程间隔时间为7~10d.患者于出院后3、6及12个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复查彩超,再未发现包块.

    作者:唐明杰;杨金煜;张冠新;郭亚民;吴新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DLL4和S100A4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Delta样配体4(Delta-like ligand 4,DLL4)及S100钙结合蛋白A4 (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4,S100A4)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组织中的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十堰市太和医院Luminal A型乳腺癌组织51例、Luminal B型乳腺癌组织26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17例、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14例和乳腺癌癌旁组织40例中DLL4和S100A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乳腺癌组织中,DLL4和S100A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6% (73/108)和62.0% (67/108),均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2.5% (9/40),45.0% (18/40)],P<0.05.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组织中,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中DLL4和S100A4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DLL4和S100A4呈高表达(P<0.05).乳腺癌组织中DLL4表达与S100A4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s=0.217,P<0.01).结论 DLL4和S100A4在基底细胞样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预后相关.DLL4和S100A4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过程.临床联合检测两种蛋白表达可评估乳腺癌的潜在转移和预后.

    作者:王群;余明华;王耕;王明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多发病灶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多发肿块进行微创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乳腺多发肿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多发肿块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56个乳腺肿块经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其中纤维腺瘤或乳腺腺病伴腺瘤形成224个,乳腺腺病16个,乳腺囊肿13个,导管内乳头状瘤3个.本组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2例及术后血肿3例,发生率为8.9% (5/56).56例患者均获临床和超声随访3~32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异常,乳房外观美容效果满意,未见复发及恶性病变发生.结论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多发病灶效果好,微创优势明显,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何春兰;夏炳兰;蔡凤林;蒋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核素染料联合法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99Tcm-硫胶体和亚甲蓝蓝染料联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201例患者均采用亚甲蓝蓝染料、99Tcm-硫胶体及两者联合应用进行SLNB,并记录相关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例患者中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 200例,其中染料法、核素法及联合法的SLN检出率分别为85.4% (170/199)、99.5% (200/201)和99.5%(198/199),染料法的SLN检出率较低(P<0.001);准确率分别为95.3% (162/170)、94.5%(189/200)和98.0% (194/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假阴性率分别为11.3% (8/71)、13.9% (11/79)和5.1% (4/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联合法比染料法或核素法能检出更多的SLN (P<0.001).相对于联合法,染料法和核素法分别有12例和7例SLN癌转移的患者漏检,漏诊率分别为16.0% (12/75)和9.3% (7/75).结论 联合法的SLN检出率较高,能检出更多的SLN,临床实践中应尽量采用联合法进行SLNB.

    作者:田春祥;陈洁;魏兵;欧晓红;张障;周利娜;龙泉伊;曾荷淋;王强;范雪娇;王荣;吕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并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患者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腹腔镜手术组),19例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传统手术组).结果 所有腹腔镜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腹腔镜手术组长于传统手术组(195 min比130 min,P<0.01),术中平均失血量腹腔镜手术组少于传统手术组(80 ml比270 ml,P<0.01),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组均短于传统手术组(排气时间:76 h比104 h,P<0.01;住院时间:6.1 d比9.6d,P<0.01).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1例术后有少量胆汁漏,20~50 ml/d,保持引流通畅,1周后自行愈合;传统手术组1例术后3个月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缓解;余31例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患者无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刘源;周勇;姚旭;刘磊;刘金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0例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TRAM皮瓣乳房再造体会

    目的 总结保留皮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方法的治疗体会.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1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大部分皮肤的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下腹部腹直肌带蒂肌皮瓣(TRAM)行即时乳房再造,就该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1例TRAM皮瓣部分坏死,1例乳头部分坏死,1例再造乳房乳尾部脂肪部分坏死伴腋下伤口感染;无腹壁切口疝发生,无全部TRAM皮瓣坏死病例.术后患者对再造乳房形态评价非常满意5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结论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时TRAM皮瓣乳房再造方法的切口小,再造乳房形态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方法.

    作者:高海燕;朱玉兰;林维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甲状腺手术切口大小对术后瘢痕美观的影响

    目的 评价甲状腺小切口手术后瘢痕的美观效果是否优于大切口.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3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连续患者并随机均分为2组,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6 cm,大切口组为9 cm.3年后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价量表(POSAS)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切口瘢痕进行评价;同时拍摄数码照片并由研究非相关人员进行独立评价.结果 2组均分别有13例患者完成了3年随访.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与大切口组患者的瘢痕总体评分分别为(2.5±1.9)分与(2.2±1.5)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其他的瘢痕评价量表(包括VSS评分、PSAS评分以及OSAS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非相关人员对瘢痕数码照片的评价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本组有限的病例看,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较大切口并不降低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

    作者:王会元;蔡伟;李非;罗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在腔镜下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行乳腺癌SLNB病例,其中腔镜下活检107例,开放活检303例,采用放射性核素+亚甲蓝联合法与单用亚甲蓝法进行前哨淋巴结(SLN)探测.结果 开放组SLN检出率联合法为94.56%(139/147),亚甲蓝法为88.46%(138/156);腔镜组联合法为94.25% (82/87),亚甲蓝法为85.00% (17/20).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开放组联合法平均1.90枚/例,亚甲蓝法平均1.98枚/例;腔镜组则分别为1.91枚/例和1.82枚/例.SLN阳性率联合法及亚甲蓝法开放组分别为22.30% (31/139)和25.36%(35/138);腔镜组分别为19.51% (16/82)和23.53% (4/17).上述各指标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腔镜组发生皮下积液的比例(5/107)高于开放组(0/303),P=0.001;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下SLNB与传统SLNB可达到相似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但前者表现出较优越的美容效果,腔镜下SLNB可作为乳腺癌SLNB手术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毅;杨新华;范淋军;唐鹏;王姝姝;姜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组织因子对人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特性的影响

    目的 构建稳定转染人组织因子(TF)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研究TF对胃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巢式PCR技术自人胎盘组织克隆目的基因TF,应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其导入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采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TF的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进行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观察细胞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经基因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稳定、高效表达TF的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TF.转染组TF mRNA及TF蛋白表达增高;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增强.结论 TF能够增强人胃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俞永江;马海涛;曹农;焦作义;李玉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D90蛋白的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CD90蛋白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D90蛋白研究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CD90蛋白与细胞-细胞,以及细胞-细胞质间的作用有关;可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和神经再生,诱导胸腺细胞和间质细胞凋亡,参与细胞黏附、外渗和转移,调节纤维化;可作为癌症干细胞的候选标志物.结论 CD90蛋白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肿瘤诊治提供了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作者:赵何伟;王太洪;郑苏文;孙静锋;张业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结肠癌肝转移伴空肠异位胰腺1例报道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右上腹胀痛4d,CT检查发现右肝占位1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在当地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第Ⅷ段有一直径为7 cm低密度影,周边不光滑,增强后呈快进快出表现,呈花环样强化,考虑为“原发性胆管细胞癌”.患者无腹泻,黑便等其他消化道症状.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AFP 3.17 μg/L(正常<8 μg/L),CEA:3.78 μg/L(正常<3.4 μg/L),CA19-916.83 u/ml(正常<22 u/ml);HBsAb(+),HBe Ab(+);肝功、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正常.以“原发性胆管细胞癌”拟行中肝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右半结肠回盲部有一约6 cm×5 cm×5 cm大实性肿块,表面呈灰白色,质中;肝脏第Ⅷ段有一约6 cm×5 cm×5 cm大肿块,呈灰白色,质中;空肠距曲氏韧带约25 cm处小肠壁上有一位于肠黏膜下的圆形直径约1 cm的白色结节,质硬,与周围肠壁间隙清,中央可见凹陷.术中以“结肠癌肝转移伴小肠转移”而改行右半结肠切除、中肝切除加小肠局部切除术.切除标本:肝脏肿瘤剖面呈苍白色,与周围肝脏组织间隙不清;小肠包块剖面呈白色、质软;结肠肿块剖面呈灰白色、实性、质中.术后病理报告:结肠肿块为中低分化腺癌(含黏液癌成分),浸及浆膜;肝脏查见腺癌,符合转移性腺癌;小肠肿块提示为胰腺异位伴个别导管扩张.后诊断:结肠癌肝转移,空肠异位胰腺.患者于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门诊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作者:雷建勇;严律南;王文涛;徐明清;杨家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