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充气MSCT检查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张银旭;张俊华;雷振;张军

关键词:直肠肿瘤, 直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N分期, 浸润程度
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内充气MSCT检查在直肠癌术前肠系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期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直肠内充气MSCT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直肠内充气MSCT在诊断肠系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直肠内充气MSCT扫描患者的直肠及乙状结肠充分扩张,直肠周围脂肪间隙与相对较高密度的肠壁及极低密度肠腔对比清晰.直肠内充气MSCT对直肠癌肠系膜浸润Ⅰ、Ⅱ、Ⅲ度的准确性分别为92.6(63/68)、91.1%(62/68)及95.6%(65/68),敏感度分别为91.2%(31/34)、85.0%(17/20)及92.9%(13/14),特异度分别为94.1%(32/34)、93.8%(45/48)及96.3%(52/5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9%(31/33)、85.0%(17/20)及86.7%(13/1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2/35)、93.8%(45/48)及98.1%(52/53);直肠癌肠系膜淋巴结转移N0、N1、N2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92.6%(63/68)、85.3%(58/68)及92.6%(63/68),敏感度分别为86.2%(25/29)、90.0%(27/30)及66.7%(6/9),特异度分别为97.4%(38/39)、81.6%(31/38)及96.6%(57/5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2%(25/26)、79.4%(27/34)及75.0%(6/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38/42)、92.1%(35/38)及95.0%(57/60).结论 直肠内充气MS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直肠癌直肠系膜浸润深度,对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术前N分期诊断与病理N分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术前影像学评估的常规手段,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在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92例(423个)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资料,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参照标准,采用T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 423个甲状腺结节中,TI-RADS分级为1~5级者其恶性结节所占百分率分别为0(0/129)、6.3%(11/176)、33.3%(10/30)、86.8%(46/53)和100%(35/35).对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检查TI-RADS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309/321)、83.3%(85/102)、93.1%(394/423)、94.8%(309/326)和87.6%(85/97),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Youden指数分别为5.77、0.04和79.6%.TI-RADS分级的良、恶性结节在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回声质地、内部构成和钙化灶方面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查中,应用T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马步云;Parajuly Shyam Sundar;彭玉兰;时莹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缺碘地区甲状腺肿演变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缺碘地区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癌的演变模式.方法 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1980年1月至1994年12月期间切除的216例缺碘地区甲状腺肿患者标本中,按Hedley法以流式细胞仪筛选出24例异倍体标本,再将同一部位的石蜡包埋组织块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层黏蛋白(LN)、第Ⅶ因子相关抗原(FⅦ-RAg)及p5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甲状腺滤泡增殖活性、间质变化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24例异倍体病例PCNA染色,其标记指数(PCNA-LI)与细胞增殖指数(PI)一致,均呈现高值.不规则的非滤泡状实质性结构、小滤泡以及含泡状大滤泡的多层壁中,PCNA阳性细胞丰富.LN染色发现具有强增殖能力PCNA阳性细胞突破基底膜,形成坏死病灶.第Ⅶ因子相关抗原染色与LN染色结果相结合,发现滤泡上皮增殖明显的部位,血管新生与间质增殖也加剧,为上皮细胞的增殖提供营养和优越的环境.结论 甲状腺滤泡上皮增殖、间质增生及血管新生均参与结节形成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生,相应区域应视为癌前病变,提示了缺碘地区甲状腺肿的演变模式.

    作者:刘晓莉;邹啸威;孙辉;张德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与流行病学趋势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1,2]显示,碘充足地区,有5%女性和1%男性存在可触及的甲状腺结节.在高发的老年和女性人群中,经高分辨率超声检查,19%~67%的随机选择人群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发现率为5%~10%,比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患者年龄、性别、放射线接触史、家庭史及其他相关因素.

    作者:于晓会;单忠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IPC、IPO和IPC-IPO对胰腺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缺血预处理(IPC)、缺血后处理(IPO)以及二者联合应用(IPC-IPO)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24只糖尿病大鼠用于建立胰腺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I/R组、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另6只糖尿病SD大鼠为假手术组(SO组),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水平以及再灌注后2 h移植胰腺组织中SOD和MDA含量,并采用TUNEL法观察移植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各组大鼠再灌注前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组大鼠再灌注后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I/R组、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再灌注后血糖水平均比再灌注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I/R组又明显高于后3组(P<0.01),而后3组大鼠再灌注后血糖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与I/R组比较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SOD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SO组比较,I/R组、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MDA均明显升高(P<0.01),而SOD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MDA及SOD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再灌注后2 h胰腺组织中AI值分别为(47.31±4.52)%、(26.25±3.17)%、(24.73±3.62)%和(25.5±4.15)%,均明显高于SO组的(3.16±0.53)%,P<0.01;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与I/R组比较AI值明显降低(P<0.01);而IPC组、IPO组和IPC-IPO组间AI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I/R组大鼠胰腺损伤为明显.结论 IPO和IPC对胰腺的IRI均有相似的保护作用.IPC与IPO联合应用对大鼠胰腺IRI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无叠加效应.

    作者:张召辉;王为忠;李玺;牛万成;陈党英;张云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机械通气下外科危重症患者静息能量消耗评价

    目的 比较机械通气下外科危重症患者测定的静息能量消耗(MREE)与校正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的静息能量消耗(CREE)之间的差异,并且评估各静息能量消耗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外科危重症患者21例,收集人选患者相关数据,计算急性生理与既往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器官功能不全评分(Marshall评分).MREE采用美国MedGraphics CCM/D间接能耗测定法(IC法)测定;同时,CREE由校正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得出.根据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2组,即≥20分组(n=8)和<20分组(n=13),对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MREE与CREE进行比较.结果 营养治疗1周内患者MREE总的变化趋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而CREE总的变化趋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营养治疗1周内,患者的CREE[(1 984.49+461.83)kcal/d]明显高于MREE[(1563.88±496.93)kcal/d],P<0.001,其中营养治疗后0、1、2和4d的MREE均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的CREE(P<0.01),而其余时间点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治疗1周内患者APACHEⅡ评分和MarshaⅡ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总的变化趋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营养治疗0~7 d,≥20分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和Marsha Ⅱ评分分别高于<20分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Marsha 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在营养治疗1周内,APACHE Ⅱ和Marsha Ⅱ评分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营养治疗1周内,患者的CREE与APACHE Ⅱ评分(r=0.656,P<0.001)和MarshaⅡ评分(r=0.608,P<0.001)的变化之间呈正相关;而MREE与APACHE Ⅱ评分(r=-0.045,P=0.563)之间无相关性,但与Marsha Ⅱ评分(r=0.263,P=0.001)成正相关;MREE与CREE的变化趋势之间无相关性(r=0.064,P=0.408).营养治疗1周内,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的MREE变化趋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而APACHE Ⅱ分<20分组患者的MREE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营养治疗0~7 d,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的MREE与APACHE Ⅱ评分<20分组患者的MREE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Ⅱ评分≥20分组患者总体CREE[(1999.55士372.73)kcal/d]与APACHE Ⅱ评分<20分组患者总体CREE[(1918.39±375.27)kcal/d]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887).APACHE Ⅱ评分≥20组患者除营养治疗3和5 d外,其余时间的CREE均明显高于MREE(P<0.05);而APACHE Ⅱ评分<20组患者仅在营养治疗0~2 d的CREE显著高于MREE(P<0.01或P<0.05).营养治疗0~7 d,APACHE Ⅱ评分≥20分组患者的MREE和CREE分别与APACHE Ⅱ评分<20分组患者的MREE和CRE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病情校正的Harris-Benedict公式明显高估了外科危重症患者,特别是APACHEⅡ评分≥20分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水平;IC法是评价静息能量消耗的标准方法.

    作者:陈宏;孙家邦;李非;贾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粗针组织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组织活检(CNB)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超声引导下CNB及术后石蜡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活检取材满意度为100%;2例出现穿刺后局部血肿,经保守治疗后缓解.347例患者CNB病理学结果显示:117例考虑为恶性,其中11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为未分化腺癌,1例为鳞癌;230例考虑为良性,其中53例为甲状腺炎,14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为甲状腺腺瘤,20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炎.132例行手术治疗(113例穿刺病理学结果为恶性,19例穿刺病理学结果为良性),其中127例穿刺病理学结果与术后石蜡病理学结果相符,5例为假阴性.132例手术患者中,结节直径≤0.5 cm者4例,0.5~1 cm者59例,1~2 cm者46例,>2 cm者23例,其穿刺病理学结果准确率分别为75.0%(3/4)、98.3%(58/59)、97.8%(45/46)和91.3%(21/23),提示结节直径在0.5~2 cm者穿刺病理学结果符合率高.超声引导下CNB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6.21%(127/132)、95.76%(113/118)、100%(14/14)、100%(113/113)、0.74(14/19)、4.24%(5/118)和0(0/14).结论 超声引导下CNB对甲状腺结节具有很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广;边学海;张纯海;付言涛;赵涛;孙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甲状腺结节的非手术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恶化,高频彩超在临床的普及应用,被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日益增多.这些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主要是结节性甲状腺肿),仅约5%~15%为恶性,这部分患者绝大多数应该选择手术治疗.良性结节中,除有压迫症状(气管、食管)、继发或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胸骨后甲状腺肿、影响美观并造成心理负担等需要手术治疗外,仅需非手术治疗.因此,规范的非手术治疗显得十分重要.甲状腺结节的非手术治疗包括随访观察、抑制治疗、囊内无水乙醇注射术、<'131>I治疗等.

    作者:朱精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核素显像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和结果判读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很高,临床上可触诊的甲状腺结节约为4%~7%,其中女性约为6.4%,男性约为1.5%[1].如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人群甲状腺结节罹患率约为19%~67%,其中约5%~15%的结节为恶性结节[2].2010年我国首次在十大城市进行了社区居民的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亦表明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达18.6%.

    作者:高再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改良单人操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索改良传统手术方法单人操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200只(100对)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其中80只(40对)进行正式实验,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再对手术中关键步骤进行改良,并对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0只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供体手术时间为(28.5±2.4)min,供肝修整时间为(10.2±1.8)min;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15.3±1.9)min,门静脉吻合时间为(3.4±1.2)min,受体无肝期为(23.8±1.9)min,肝下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5.1±2.1)min,胆道重建时间为(3.1±0.9)min.整个手术过程中供、受体出血量均不足0.5 ml.40只受体大鼠,术后2 d成活率为90.0%(36/40),3只死于肝上下腔静脉缝合处出血,1只死于无肝期过长;术后7 d成活率为82.5%(33/40),3只均死于腹腔内感染.结论 在单人操作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中,通过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整块游离行腹主动脉灌注供肝、精细解剖左隔下静脉三角、术中热凝控制出血等方面的改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供肝质量,提高大鼠成活率.

    作者:沈浩元;王炜;刘猛;李丰;姜开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胆管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128例体会

    目的 探讨胆管残余和复发结石的原因、特点和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胆管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残余或复发结石位于肝外胆管68例,肝内胆管48例,肝内、外胆管12例.再手术行残株胆囊切除术2例(1.5%),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64例(50.0%),肝左外叶切除或肝左叶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29例(22.7%),肝右叶、段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6例(4.7%),同时行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术13例(10.2%),单独或联合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4例(10.9%).术后痊愈出院12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8例(14.1%),其中切口感染10例,胸腔积液3例,胆肠瘘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的124例中117例获随访1~2年,89例(76.1%)恢复满意,18例(15.4%)恢复较好,10例(8.5%)经B超、CT、MRCP等检查证实再次复发胆管结石,其中6例经再次手术治愈,4例经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好转.结论 术前全面了解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中认真仔细的探查确认,并结合术中造影、胆道镜以及术者的经验技术,术后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残石、结石复发及再手术的关键因素.

    作者:袁通立;刘小河;黄义;余彬;周敬武;易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体会

    目的 探讨经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路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体会.方法 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我院对12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行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手术,手术切口采取皮内缝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3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10~100 ml(平均40 ml);引流管均在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量15~30 ml(平均20 ml);手术切口长3~7 cm(平均5 cm),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3~6 d(平均4.5 d).术后无出血,无神经、甲状旁腺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0.5~8年(平均5.5年),12例患者(9%)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1~3年(平均1.5年);8例患者结节<1 cm.给予临床观察;其余4例患者经相同入路经二次手术治愈,随访无复发,未发现甲状腺癌.结论 经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路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不损伤或横断舌骨下肌群,术中出血少,无颈部肌肉瘢痕粘连影响外观之虑.

    作者:李振峰;霍仁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腔镜在胆道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10年11月期间46例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及术后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4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45~270 min(平均120 min),残株胆囊切除时间为(40±10)min,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时间为(150±50)min,胆总管切开取石+等离子碎石+T管引流时间为(180±40)min,术后出血及漏胆腹腔镜探查术时间为(40±15)min.结石一次性取尽23例,术后残余结石2例,住院4~21 d,平均8.6 d.胆管残余结石患者在术后1个月后经T管瘘道用胆道镜取石.术中十二指肠球部损伤3例,及时发现修补;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2例和漏胆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术后电话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异常.结论 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可行,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作者:郭献廷;许俊峰;王育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及其机理

    目的 探讨胃转流术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手术组(DO组,n=10)和糖尿病对照组(DC组,n=10),另取20只非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手术组(NO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C组,n=10).DO组和NO组大鼠行胃转流术,DC组和NC组大鼠行假手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72 h和1、4及8周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血清二肽基肽酶-Ⅳ0.05);DO组大鼠术后空腹血糖进行性下降,至术后4周达低,术后8周略有上升,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DO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相应时相的NO组和NC组,但低于DC组(P<0.05);DC组大鼠术前及术后各时相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组和NC组大鼠组内不同时相以及相同时相2组间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4组大鼠血清DPP-Ⅳ浓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DO组和NO组大鼠术后血清DPP-Ⅳ浓度进行性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同组术前结果(P<0.05);DO组大鼠术后各时相血清DPP-Ⅳ浓度均明显低于相应时相DC组(P<0.05),NO组大鼠术后各时相血清DPP-Ⅳ浓度也明显低于相应时相NC组(P<0.05);DC组和NC组大鼠手术前、后各时相血清DPP-Ⅳ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O组与DC组间以及NO组与NC组间大鼠血清GLP-1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O组和NO组大鼠术后血清GLP-1浓度开始明显升高(P<0.05),至术后4周达高,术后8周稍下降,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DO组大鼠术后各时相血清GLP-1浓度均高于相应时相DC组(P<0.05),也高于相应时相NO组(除术后72 h外,均P<0.05); NO组大鼠术后各时相血清GLP-1浓度均明显高于相应时相NC组(P<0.05),NO组内术后血清GLP-1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DC组和NC组同组内大鼠手术前、后血清GLP-1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DPP-Ⅳ低分泌和GLP-1的升高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胃转流术但对正常大鼠血糖无影响.

    作者:王跃生;史逸华;陈福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术的治疗效果和效益进行比较评价.方法 7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术(观察组).对2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胆红素完全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休养时间及治疗费进行综合测量及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间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胆红素完全恢复正常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休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置管引流在达到传统T管引流治疗效果的同时,住院时间、休养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后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博;程洁;袁志林;张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甲状腺乳头状癌原代细胞的体外长期培养

    目的 探索人甲状腺乳头状癌原代细胞的体外长期培养方法及其监测鉴定手段.方法 常规分离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并用含10%胎牛血清、L-谷氨酰胺和20 ng/ml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高糖型DMEM培养液培养,分别在不同时间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长情况,测定培养液中的甲状腺球蛋白(Tg)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g的表达.结果 培养约8 d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长满约80%的培养瓶底,符合传代标准;在培养45 d内生长良好,经5~6传代后细胞逐渐老化.细胞培养液中Tg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呈抛物线形变化,培养约14 d Tg达到峰值(985.2 μg/L);TPO在细胞培养液中始终未检测到.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原代细胞的Tg表达阳性.绪论应用本研究建立的培养条件可以使人甲状腺乳头状癌原代细胞传5~6代,细胞存活约45 d.建立了简便、系统的监测及鉴定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生物活性手段,提示在14 d左右该细胞用于基凶研究较为合适,为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机理及其特征提供了一种合适替代工具.

    作者:边学海;赵吉生;张秀英;张纯海;付言涛;赵丽娜;孙辉;郑泽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galectin-3和CD105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galectin-3和CD1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及30例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远离癌组织4 cm以上)中galectin-3蛋白和CD105蛋白的表达[以微血管密度(MVD)反映CD10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galectin-3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VD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至癌组织中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均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且galectin-3蛋白表达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galectin-3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420,P<0.01).结论 galectin-3和CD105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高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潜在敏感指标.

    作者:李宏伟;李艳红;黄勇;张海;王铁山;胡海霞;熊正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颈外途径内镜甲状腺手术

    内镜技术在过去30年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胸腹部手术.与此同时,为追求佳的颈部美容效果,外科医生和研究者们将内镜技术不断开拓引入颈部.尽管缺乏自然腔隙,但在过去10余年里,内镜技术仍旧在颈部,特别是甲状腺手术中逐渐得以应用,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初期内镜甲状腺手术一般在颈白线或其附近进行,近已将切口或通路移至颈外,或至少远离颈前区,使得颈部美容效果更佳.

    作者:樊友本;钟春林;邓先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甲状腺结节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甲状腺结节的手术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是临床外科治疗中的常见问题.随着体检的普及和检查手段(超声和细针穿刺细胞学)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在各级医院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和手术量不断攀升,近年来与手术相关的医疗纠纷呈逐年增长趋势,应引起临床外科医生足够重视.

    作者:孙团起;吴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普通超声及SonoVue(声诺维,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超声造影分别对65例(70个肿块)乳腺肿块进行检查,通过增强程度、增强模式、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消退模式等指标来判定包块的良、恶性,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学诊断系良性病变37例,恶性病变28例,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普通超声检查(P<0.05),而在特异性及误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显示70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78.6%(22/28)恶性肿瘤表现为明显增强,75.0%(21/28)为结节状不均匀增强85.7%(24/28)病灶边界不清楚、不规则,周边呈放射状增强;而良性肿块增强较弱,均匀增强,病灶边界较清晰,成团状,仅有18.9%(7/37)病灶边界不清楚,与恶性肿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消退期,良、恶性病灶均呈现均匀或不均匀消退,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结论 与普通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更高.

    作者:尤厚成;刘健;尤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生长抑素联合抗生素对急性胆囊炎家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家兔急性胆囊炎模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变化,以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抗生素应用对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建立家兔急性胆囊炎动物模型,45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及实验组3组.对照组家兔给予头孢唑啉钠及甲硝唑静脉注射,实验组家兔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皮下注射,空白组家兔皮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3 d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及CRP浓度,并于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家兔胆囊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超微结果改变.结果 术后3 d实验组家兔血清TNF-α浓度为(401.6±48.7)pg/ml,明显低于空白组的(806.7±61.2)pg/ml和对照组的(767.3±67.4)pg/ml(P=0.000;P=0.000),而后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实验组家兔血清CRP浓度为(16.2±1.1)mg/L,明显低于空白组的(72.8±8.9)mg/L和对照组的(55.4±1.2)mg/L(P=0.000;P=0.000),而空白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8).光镜观察结果: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家兔胆囊纤维素及脓性渗出物明显减少,固有层水肿明显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炎症反应明显减轻;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胆囊组织细胞间连接相对完整,线粒体和内质网水肿以及空泡变性明显减轻.结论 生长抑素能降低家兔急性胆囊炎模型血清TNF-α和CRP浓度,减轻胆囊的炎症反应,并对胆囊黏膜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之拓;杜建波;韩冰;侯利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