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切口疝13例报道

周顺全;李民一

关键词:腹部切口疝, 剖宫产术后, 切口疝修补, 阑尾切除, 探查术后, 疝修补术, 切除术后, 绝育术后, 经腹直肌, 高位结扎, 腹壁修补, 穿孔修补, 肠吻合术, 退休, 剖腹, 女性, 农民, 患者, 工人, 复发
摘要: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共收治腹部切口疝患者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38~73岁,平均(57.5±10.8)岁. 50岁以上9例(69.2%);农民9例,工人3例(含退休),占92.3%.13例中,4例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例系剖宫产术后20年出现左下腹切口疝,在外院行切口疝修补,术后左下腹再次出现疝;4例为阑尾切除术后,其中2例系经腹直肌阑尾切除,分别于术后2年和半年发生切口疝在外院行切口疝修补术,术后2周及3个月再发生切口疝,分别为8.5 cm×9.0 cm×9.0 cm大和8.0 cm×9.0 cm×9.0 cm大;2例为剖腹探查术后,其中1例术后4年发生切口疝,在外院行修补术后5个月切口疝复发;1例为肠穿孔修补术后;1例为女性绝育术后;1例为右斜疝高位结扎修补+造瘘肠管切除+肠吻合术+腹壁修补术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胃癌特点及手术治疗进展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检索有关文献并分析老年胃癌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策略.结果 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症多,但大多数可耐受胃癌手术并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结论 年龄因素不是老年胃癌手术的禁忌证,处理好老年患者的合并症、防控并发症和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正林;胡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腹茧症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系统阐述腹茧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诊治进展.方法 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意外遭遇腹茧症1例,并进行文献综述. 结果 该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并切除膜状组织,术后病理诊断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症反应,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 腹茧症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无特异性,较易出现误诊或漏诊,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尝试.

    作者:王博;程洁;袁志林;张魁;冯晶;陈芦斌;窦科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机理的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恶性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方法 复习相关资料,就近年来恶性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能量代谢特点,缺氧的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需要稳定的能量来维持代谢.糖的摄取和糖酵解处于增高状态是其生物学特征,葡萄糖转运和代谢对肿瘤细胞至关重要,且导致不良的预后.结论 研究缺氧诱导相关基因与肿瘤的关系将有助于破解能量代谢的机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及新的思路和途径,改善既往的治疗策略,给肿瘤患者更合理和个性化的治疗.

    作者:郝朗松;张忠民;伍晓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消息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肿瘤新辅助同期放化疗后的磁共振再分期(Ⅰ)——能否预测肿瘤局限于直肠壁?

    本研究目的是评估MR成像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在行放疗加辅助化疗后的原发病灶是否有缩小以及是否局限于直肠壁的判断的准确性,并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作为参照标准.

    作者:赵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胆固醇结石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多态性与胆固醇结石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60例胆固醇结石患者和94例正常人进行CYP7A-1基因A-204C基因座基因型分析.结果 CYP7A-1基因A-204C基因座等位基因C、A频率在胆石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75%、16.25%和81.91%、18.0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组和对照组中AA基因型个体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较AC、CC基因型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 CYP7A-1基因多态性与胆固醇结石无关, 但与LDL-C水平有关.

    作者:赵燕;姚有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胃癌根治术中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毒副反应及病理观察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后的药物分布特征、术后组织病理变化及临床毒副反应.方法 将我科自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期间符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纳入适应证的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胃癌根治术中经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灌注含2 ml亚甲蓝、5-FU (1 000 mg/m2)和MMC (10 mg/m2)的灌注液100 ml; 对照组不进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观察术中亚甲蓝的分布特征,术后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临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肿瘤区域立即显色,此后染色逐渐变淡,但全手术过程中肿瘤区域仍可见染色.术后光镜观察见癌细胞出现轻度细胞核固缩或肿胀,细胞浆凝固,细胞间质轻度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可见轻度血管炎表现.透射电镜见癌细胞核固缩或肿胀,核异染色质凝集,核周间隙扩大,胞质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高尔基复合体扩张.治疗组术后第1天AST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但术后第3天即恢复正常(P>0.05); 2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其余指标(ALT、ALP、GGT、LDH)、肾功能指标(尿素和肌酐)、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及床旁心电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均未出现吻合口漏.结论 胃癌根治术中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后使胃癌原发灶在全手术过程暴露于化疗药物中,可降低癌细胞的活性; 临床观察其毒副反应小,可作为外科手术的重要补充手段来预防术中医源性扩散和术后的复发.

    作者:夏术森;王崇树;魏寿江;张才全;杜江;王先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与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专业组收治88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抗生素使用时间将患者分为≥24 h组(n=401)和<24 h组(n=479),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在有切口感染的患者中,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4),出血量更多(P=0.03),抗生素使用时间更长(P=0.04).在结肠癌手术中,有、无切口感染的患者其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直肠癌手术中,有、无切口感染的患者其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时间越长或术中出血越多的患者术后越易发生切口感染,而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并不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作者:陈世君;王勇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联合脾脏切除术适应证的选择

    目的 探讨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联合脾脏切除术的合理适应证.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50例进展期近端胃癌行全胃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脾脏是否切除分为切脾组(n=18)和保脾组(n=32),比较2组患者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脾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切脾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膈下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保脾组(P<0.05).切脾组与保脾组术后病理检查出的第10、11组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近端胃癌根治术时,脾脏和脾血管受侵是联合脾脏切除的合理适应证.

    作者:崔超;孙立波;舒振波;李永超;丁大勇;冯野;盖保东;金殷植;赵吉生;郑泽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0 T 1H-MRS定量评价脂肪肝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3.0 T 磁共振氢波谱成像(1 H-MRS)在定量评价肝脏脂肪含量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2例可获得肝脏标本的患者(活体肝移植供体候选者、部分需作肝段/肝叶切除的肝病患者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点分辨选择性波谱序列(point resolved selective spectroscopy,PRESS)对研究对象的肝脏行1 H-MRS检查,采用SAGE软件包测定水峰峰值(PW)、脂峰峰值(PL)、水峰峰下面积(AW)及脂峰峰下面积(AL),计算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1(relative lipid content one,RLC1)及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2(relative lipid content two,RLC2).于MR扫描后当日至1周内通过手术获取肝脏标本,并对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肝脏脂肪含量进行分级,并将影像学数据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 22例患者中,7例无脂肪肝,11例轻度脂肪肝,4例中重度脂肪肝;不同病理级别间比较,PL、AL、RLC1及RLC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分级升高,对应的各指标的值也相应升高;PL、AL、RLC1及RLC2与脂变细胞百分含量(proportion of fatty degenerative cells,PFDC)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以RLC1的相关系数高(0.771 3).结论 1 H-MRS能够较精确地反应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望替代有创性的肝穿刺活检.

    作者:赵黎明;宋彬;陈光文;袁放;黄子星;阳宁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肝外伤112例诊治体会

    肝外伤是腹部外科中死亡率较高的脏器伤,需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肝外伤患者112例,其中男98例,女14例, 年龄8~64岁,平均36.5岁.伤后至入院时间1~6 h,平均4.5 h.损伤原因: 交通事故79例,坠落伤14例,钝击伤8例,刀刺伤10例,枪击伤1例.

    作者:陈廷昊;阳袁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EST后再发结石的原因分析和治疗对策

    目的 探讨内窥镜括约肌切开(EST)术后再发胆管结石的原因及佳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自1999年2月至2009年2月期间收治的EST后再发结石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再发胆管结石的大小(术前MRCP提示结石的直径大小)将其分为手术组(再发结石直径≥1.0 cm)和非手术组(结石直径<1.0 cm,再次行EST),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再发胆管结石率.结果 手术组79例(82.29%),均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横断胆总管、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非手术组17例(17.71%),即再次行EST.非手术组再发胆管结石率为70.59%(12/17),明显高于手术组的2.5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术后再发胆管结石的主要原因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导致Oddi括约肌舒缩功能受损,引发返流性胆管炎所致. 手术治疗是EST术后再发胆管结石的佳处理方法,效果肯定. 术式以胆总管切开取石、横断胆总管、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为首选.

    作者:戈佳云;李都;邹浩;王琳;李晓;黄松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诊断及复发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及与术后复发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6年2月期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256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235例(91.8%),滤泡状癌11例(4.3%),髓样癌7例(2.7%),未分化癌3例(1.2%).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 患侧腺叶+峡部+对侧甲状腺腺叶大部切除+病变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明确颈淋巴结转移或肿块明显外侵者,则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多灶癌或双腺叶癌者则施行双侧甲状腺全或近全切除,单或双侧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或一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对侧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 228例患者有完整的术后随访资料,随访3~9年,平均随访(6.5±1.3)年.随访期间14例发生复发或转移, 其中6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癌主要的检查方法,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肿块性质的判断准确率高,可靠性强. 淋巴结转移率与原发病灶直径有关,肿瘤病理类型、分期、肿瘤外侵程度、淋巴结转移度、年龄及初次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术后复发有关.

    作者:范自平;乔智;吴德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绿茶:恶性肿瘤的天然防卫物

    现代医学中使用植物素来支持免疫系统、对抗疾病是基于百年的医疗传统.绿茶是防御和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策略之一,它抗癌和抗诱变的功效在几年前就被强调.绿茶的药理学作用主要归结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表儿茶酸、表儿茶酸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等多酚.

    作者:肖灵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导致直肠癌患者治疗后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导致直肠癌患者治疗后长期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对患者术后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肿瘤特异性因素和与治疗相关的变量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回归分析.

    作者:刘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大鼠模型制作方法的探讨及体会

    目的 通过门静脉部分缩窄法建立大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动物模型,探索适宜的制模条件并为下一步研究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稳定的模型动物.方法 采用Sprague-Dawley(SD)大鼠80只,根据使用的不同直径的钝头针均分为4组: 假手术组、19G组、21G组和23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分别用19G、21G和23G直径的钝头针行大鼠门静脉部分缩窄术以建立CTPV动物模型.术后6周,同时采用门静脉测压、门静脉造影、门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门静脉高压及海绵样变形成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无大鼠死亡, 19G组、21G组和23G组在制模术后48 h内死亡的大鼠分别为2、4和16只.假手术组和19G组大鼠制模术后6周未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通畅,无曲张与扩张;病理学检查显示门静脉管腔无增大、内皮细胞光滑、中膜平滑肌层无增厚、外膜完整.21G组和23G组制模术后6周门静脉压力均升高,CTPV形成;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形成;病理检查显示多个管腔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血管腔,管腔之间为较狭窄的纤维性间隔,其内可见脂肪细胞、散在的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门静脉管腔增大、血管内膜受损、内皮细胞脱落、中膜平滑肌增厚和血栓形成.结论 门静脉部分缩窄法可以复制出类似CTPV 的大鼠模型.21G钝头针更适宜CTPV大鼠模型的制作,该模型动物死亡率低,且成模率较高,比较稳定.

    作者:王建尧;刘磊;王斌;陈芳;毛建雄;姚君;曹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德国结直肠癌的医疗质量

    Kube R, Ptok H, Wolff S等人通过检查德国结直肠癌常规治疗质量并讨论其当前趋势,以探索治疗方法的新进展.作者在许多能提供各个方面治疗的有代表性医院实施了一个前瞻性、多中心、遍及全国的的观察研究.结果 发现在患者风险状况和肿瘤特征特定的情况下,围手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没有改变.通过临床治疗路径获得的手术切除率和长期的肿瘤治疗结果可以与目前结直肠癌方面的报告媲美.

    作者:蒲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肝脏虚拟手术系统在肝右叶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将新研发的肝脏虚拟手术系统(LiVirtue)应用于临床,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完成精准手术.方法 应用LiVirtue系统对32例肝右叶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分析,实现对肝脏精确测量、分割,测定各静脉的回流区域;直观显示肝内脉管的分布及变异情况;模拟肝切除的多种手术方式等,选择合理手术方案,并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肝脏虚拟手术系统可对肝脏体积、区域分割、脉管吻合等情况进行快速准确的个性化分析;可模拟肝脏外科多种手术方式,有助于确定合理手术方案;与32例右肝肿瘤行肝切除术的术中对比,显示该系统虚拟性好,术前模拟结果准确,术中未损伤正常结构,降低了术中风险;所建立的模型也可在便携PC机上展示,方便于术中对照.结论 LiVirtue系统有助于揭示个体肝脏的解剖特点,确定合理的手术方式,降低了手术风险,保证了手术安全.

    作者:陈刚;李学成;熊晓峰;吴国庆;杨日高;王翊;凡桂华;房斌;杨世忠;董家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胃癌的淋巴结清扫及意义

    胃癌是目前我国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胃癌的浸润深度(T)和淋巴结转移程度(N)是评价肿瘤分期的重要依据,UICC及日本胃癌规约均认为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评价胃癌预后的独立且重要的因素[1,2],因此,胃癌的淋巴结清扫程度与胃癌预后关系密切.

    作者:所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