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青;冯敏;杜玉明
患者,男,31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6 d于外院治疗后转人我院.查体:右下腹可扪及一约4 cm×5 cm大肿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有触痛.血WBC 4.0×l09/L,N 0.70,L 0.28,E 0.02.B超检查提示右下腹炎性包块(阑尾周围脓肿可能).
作者:田茂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鼠阻塞性黄疸小肠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SD大鼠24只,用随机排列表法均分成假手术组(SO组)和阻塞性黄疸组(BDL组),每组术后再随机分设7 d和14 d两个时相点.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小肠组织中ICAM-1表达的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NF-α含量,同时检测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小肠组织和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胆总管结扎后7 d、14 d,ICAM-1表达主要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且表达逐渐增强(P<0.05);小肠粘膜TNF-α的含量逐渐上升,分别为(14.25±1.01) ng/g和(23.83±1.43)ng/g(P<0.01);小肠DAO的活性逐渐降低,分别为(1.70士0.36)U/mg和(1.22±0.41)U/mg(P<0.01);血浆DAO活性逐渐升高,分别为(6.44±1.74)U/ml和(8.93±1.29)U/ml(P<0.01);MPO活性逐渐增高,分别为(2.85±1.22)U/mg和(4.93±1.37)U/mg(P<0.01).结论阻塞性黄疸时小肠组织的ICAM-1表达显著上调和小肠粘膜TNF-α含量显著升高,参与了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小肠粘膜损伤.
作者:缪辉来;林木生;陈明;陈念平;包仕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防御素5(human defensin 5,HD-5)的分子结构、抗菌活性、基因表达等特点,展望HD-5作为抗肠源性感染新药的开发前景.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有关HD-5研究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和综述.结果HD-5是一种不含糖链的碱性阳离子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3,成熟肽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富含精氨酸、半胱氨酸;分子内含有3对由半胱氨酸形成的二硫键,并以此行使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原生动物、有包膜病毒等的抗菌功能.HD-5的编码基因DEFA5位于第8条染色体P21-pter区,全长449 bp.其中1~40为5'端非翻译区,41~97为信号肽序列,98~226编码HD-5前片段,227~322为HD-5成熟肽编码序列,Poly A序列位于433~438.结论HD-5是一种广谱、高效、不产生耐药性的内源性抗微生物小分子肽,如能解决其大量生产的难点,则可望成为新型抗肠源性感染新药.
作者:李广阔;粟永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2001年期间收治的42例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42例中行单纯肝部分切除术10例,囊肿切除剥离术4例,单纯开窗术12例,空肠囊肿Roux-en-Y吻合内引流术5例,外引流术2例,多发性囊肿中行肝叶切除加开窗术2例;大囊肿行肝叶切除、小囊肿抽吸囊液后注入无水酒精2例;大囊肿行囊肿切除、小囊肿开窗囊壁电灼1例,腹腔镜囊肿开窗术4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膈下脓肿各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42例恢复良好.结论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手术治疗要根据囊肿部位、大小、形态、囊液的性状以及肝功能等情况,选择不同术式,复杂的肝囊肿需要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作者:李程;金元明;朱刚健;唐复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68岁.因剑突下持续性钝痛4 h人院.无明显诱因,无恶心、呕吐、发热等其他症状.无外伤史,有高血压及前列腺增生症病史.门诊B超检查提示胆囊内结石.查体:T 36.5℃,P 89次/分,BP 16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急性病容,胸部正常,腹平软,剑突下有压痛,麦菲氏征(一),移动性浊音(一).
作者:刘永安;徐少华;张晓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生长抑素Ⅱ型受体(SSTR2)mRNA在大肠癌标本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对36例大肠癌患者于术后立即取其手术切除之正常大肠粘膜(距肿瘤10 cm以上)、癌旁粘膜(距肿瘤2 cm以内)、肿瘤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标本共135份,采用RT-PCR法检测其SSTR2 mRNA的表达,并比较不同组织之间SSTR2 mRNA表达阳性率的差别.结果正常大肠粘膜、癌旁粘膜、肿瘤组织以及无肿瘤转移的肠系膜淋巴结和有肿瘤转移的肠系膜淋巴结的SSTR2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6%(23/34)、75.0%(24/32)、91.4%(32/35)、93.8%(15/16)和81.8%(9/11).肿瘤组织中SSTR2 mRNA的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大肠粘膜明显增高(χ2=6.37,P<0.05),但其表达阳性率在不同性别、血清CEA水平、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分级以及不同肿瘤分期的患者中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STR2 mRNA的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中明显增高,其表达与否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病理分期无关.
作者:李小毅;唐伟松;陈原稼;陈元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们从1997~2002年共行横切口皮瓣两步分离法行乳腺癌根治术126例,临床效果良好,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出血量少,皮瓣坏死发生率低的优点.采用本手术方法(横切口组)治疗的126例均为女性,年龄28~79岁,中位年龄48岁.属I期18例,Ⅱ期56例,Ⅲ期44例,Ⅳ期8例.
作者:程惠民;申路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52岁,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4 d人院.36年前以右胸部外伤,到某院住院治疗并行右胸腔穿刺检查,抽出血性液体约80 ml,出院后右胸部仍有不适,时常憋闷,进食加重.1年前,在外院按结核性胸腔积液给予抗结核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
作者:李良臣;聂立华;劳万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科于1997年1月至2003年10月期间采用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90例,男59例,女3l例,年龄28~88岁,平均(57.6士15.1)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合并发热、胆道感染56例.T管引流术或胆囊造瘘术后12例.
作者:杨林;谢晓东;王朝华;赵福敏;陈天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67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 d入院.查体:T 36.2℃,P 84次/分,R 20次/分,BP 13/8kPa,急性痛苦病容,腹部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未扪及包块,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
作者:王宏;王维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化脓性腹膜炎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38.6岁(29~68岁).阑尾炎并坏疽穿孔11例,胆囊坏疽穿孔5例,上肖化道溃疡穿孔4例,盆腔炎2例,外伤性肠破裂1例.所有病例术毕均在腹腔或盆腔放置1~2根自制的双套管,其外管直径为0.8~1.0 cm、长度为30~40 cm的普通橡皮引流管,内管直径为0.3 cm、长度为50~60 cm的硬塑料管(我们应用普通输液器的中间段).
作者:常华;李学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黑斑息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2002年期间收治的8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行部分小肠切除(其余段小肠多处切开,切除息肉)5例;胃大部切除术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本组1例肠套叠致肠坏死急诊行肠切除,术后2年,因小肠息肉引起肠套叠致肠坏死,再次手术切除坏死肠段;1例术后内镜随访中发现直肠息肉,给予内镜下电灼切除;其余6例未见复发.结论黑斑息肉综合征手术主要是针对胃肠道息肉的治疗,解除临床症状;并注意把握手术时机,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并加强术后的随访.
作者:施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SU5416对大鼠胰腺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判定其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苯丙蒽直接置入大鼠胰腺,建立临床类似胰腺癌的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胰腺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5-氟尿嘧啶(5-FU组)、SU5416制剂(SU5416组)和5-FU+SU5416联合用药(联合组),隔日1次,连续12周,于13周后处死大鼠,剖腹测量其肿瘤的MVD.结果对照组、5-FU组、SU5416组和联合组肿瘤MVD分别为(12.3±3.2)%、(11.4±3.8)%、(2.1±1.5)%和(1.8±1.1)%;联合组及SU5416组肿瘤MVD明显低于5-FU组和对照组(P<0.05),但5-FU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U5416能有效降低大鼠胰腺癌模型中的肿瘤MVD,且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兆春;侍立志;陈紫平;邹桂华;所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移植静脉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100只Wistar大鼠自体颈静脉移植于肾下腹主动脉模型.采用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术后1~8周,移植静脉凋亡的VSMCs多于对照静脉(P<0.01);术后2周为凋亡高峰,其凋亡细胞达(28.5±16.6)%,4~8周逐渐下降至(8.1±2.8)%;与对照静脉[(0.5±0.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2周,bcl-2表达增多[(22.1±5.4)%],与对照组[(4.3±2.1)%]及4~8周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移植后l~6周,bax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5.5±2.3)%]及术后8周组[(8.2士2.9)%],P<0.01.结论bcl-2与bax基因与移植静脉VSMCs的凋亡密切相关;VSMCs凋亡是移植静脉重塑和狭窄的重要因素.
作者:冯勇;胡海地;段志泉;吕庆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在不同梗阻时间的变化及其增敏机理.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梗阻性黄疸组(OJ组,n=40)和假手术组(SO组,n=40),分别于胆总管结扎手术前及手术后5 d、10 d、15 d、20 d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及血浆中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每组每一时相点各取8只大鼠.结果OJ组大鼠在胆总管结扎术后10 d,其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值为(11.25±2.41)mg/L,较SO组((5.32±1.35)mg/L]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升高.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与血浆内毒素、TNF-α和IL-6在大部分时相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升高,其增敏作用在梗阻性黄疸多器官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提示,通过降低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阻断其增敏作用,可为防治梗阻性黄疸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方文成;寇治民;张有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管外科是一门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的学科,今将其热点问题进行探讨.1生物化人工血管及其基因修饰1.1内皮细胞种植Herring等[1]研究了动脉型人工血管种植内皮细胞后可在腔内形成完整的内膜.我们则在小动脉和静脉代用物方面进行了研究[2,3].从犬的颈外静脉获取内皮细胞直接种植到涤纶人工血管内壁后再植入犬下腔静脉,扫描电镜观察到的内皮细胞层覆盖面大于50%者明显增多.
作者:汪忠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核因子-kappa B(NF-κB)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对国内、外近5年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在血管成形术后NF-κB可引起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凋亡减少,导致血管内膜过度增生.结论NF-κB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黄光斌;时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杂的创伤性动脉瘤(TAA)和动静脉瘘(TAVF)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963年6月至2000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TAA和TAVF 1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AA 71例含91个动脉瘤,TAVF 50例含54个动静脉瘘.手术方式包括瘤体切除和端端吻合或血管移植或上下结扎,瘤体上下结扎加血管旁路移植,直接修补或补片.瘘管切除加四头结扎或动静脉移植或动静脉修补,介入栓塞治疗.死亡1例.TAA、TAVF随访率分别为65.7%和60.0%.远期效果好.结论不同部位复杂的TAA和TAVF应根据其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选择性病例可考虑做介入治疗.
作者:乔正荣;时德;戴毅;蒋鸥;王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胃癌及胃良性病变中VEGFR-3的表达,并以此来计数淋巴管密度.结果淋巴管密度胃癌组为(5.800 0±2.318 9)个/×200,胃良性病变组为(2.380 0±0.462 9)个/×200(P=0.000);有淋巴结转移者为(6.948 3±1.583 1)个/×200,无淋巴结转移者为(2.772 7±0.428 9)个/×200(P=0.000);低分化组为(7.681 8±0.982 9)个/×200,高+中分化组为(3.500 0±1.028 2)个/×200(P=0.000);pTNM分期Ⅰ+Ⅱ期为(4.291 7±1.688 0)个/×200,Ⅲ+Ⅳ期组为(8.062 5±0.759 4)个/×200(P=0.000).结论胃癌淋巴管密度与其p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王天宝;董文广;韩方海;李兆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危重病患者脏器功能不全的治疗干预作用.方法将3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常规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rhGH组和对照组,rhGH组皮下注射rhGH5 U,连用2周.结果rhGH组于治疗后第7天起,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ALT、AST、BUN及Cr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血清白蛋白有所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hGH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人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rhGH可以改善危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而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荣青;冯敏;杜玉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