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万军;张云亭;张敬;张权;李威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评价健康者与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后收缩(PSS),即等容舒张期负向应变率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测量左心室缺血心肌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等容舒张负向应变率峰值(SRpss)、持续时间(Tpss)、出现SRpss的节段数、收缩-舒张转换时间(Tcec)及SRpss/SRs比值,并与56例健康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缺血心肌与对照组比较SRpss增大,出现SRpss节段数增多,Tpss延长,Tcec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收缩后收缩应变率能够较客观地检测出缺血心肌,并准确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作者:李红玲;宋艳;张海滨;用晓东;徐晖;左蕾;张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20岁.因右髋关节间歇性隐痛2年余,复发加重伴胀痛3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关节疼痛,为间歇性隐痛,无明显夜间疼痛加剧的表现.无畏寒、发热,无盗汗,无明显消瘦.3个月前七述症状加重,疼痛间隔时间变短,疼痛性质转为胀痛,在受压、撞击、屈髋时疼痛明显,行走不受限.查体:右髋关节部压痛明显,无明显包块.X线片示:右股骨头骨性关节面下见一囊状透亮区,边缘硬化,邻近关节无异常.CT示:病变呈偏心性生长,冠状位重建病变与关节腔相通.拟诊:骨内腱鞘囊肿.手术所见:凿开骨皮质见一直径约2.5 cm的骨性囊腔,囊内为黏稠胶冻样物质,囊腔光滑,无组织浸润.病理报告为:骨内腱鞘囊肿.
作者:张富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的影像学表现,提高UESL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ESL患者.螺旋CT检查5例,MR检查9例.结果 5例患者CT扫描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晰的囊状低密度影,其内含有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增强后动脉期软组织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MRI 9例患者中6例T1WI表现为囊状高低信号混杂影,T2WI病灶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3例患者T1WI表现为囊状低信号影,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及高场强MRI能反应UESL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了UESL诊断准确率.
作者:赵国礼;程红岩;龙行安;俞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各类抗肿瘤药物均可能对患者的心脏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早期心脏毒性的检测对于及时预防或治疗迟发性心脏损害甚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应检测方法不断发展完善.常规超声心动图结合超声心动图新技术是其中颇有价值的方法之一.本文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及超声心动图在其评价领域的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郑玮;李安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病程小于5年为A组(36例);5~10年为B组(31例);大于10年为C组(33例);正常对照组为D组(30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如有斑块形成,测量其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重构指数(RI),并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 糖尿病各组颈动脉血管重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C组血管重构发生率高于A、B组(P<0.05);C组血管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A、B组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0.05),C组中软斑及混合斑的血管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A、B、D组(P<0.05);软斑、硬斑及混合斑之间重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的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TC、LDL-C及ApoB高于硬斑组及混合斑组(P<0.05).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能够简便、准确、综合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作者:吴凤芸;张宇虹;苏本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不同声强和辐照时间的超声破坏微泡对兔正常角膜组织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不同声强(0.5 w/cm2、1.0 w/cm2、2.0 w/cm2)和辐照时间(30 s、60 s、120 s)的超声作用于微泡干预的兔眼角膜,并对角膜进行定量分析和病理组织观察.结果 超声声强1.0 W/cm2、2.0 W/cm2与0.5 W/cm2组比较,角膜组织损害严重,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辐照时间120 s与30 s、60 s比较,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能明显增强角膜组织的空化效应,且超声能量越大,角膜组织损害越严重.
作者:胡文静;张良珂;李攀;王志刚;周希瑗;许川山;周善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表面重建三维数字肠道和肠道位置映射模型.方法 利用第2套中国虚拟人数据集的彩色断面图像手动分割出肠道,再在VC++环境下借助可视化工具包VTK进行表面重建和肠道相对位置映射功能实现.结果 系统的实现功能包括:①虚拟人体肠道的面绘制,其中实体颜色、透明度、背景颜色、网格删减系数、表面平滑次数和光线效果等参数可以设定,以达到不同的面绘制效果.②具有旋转、平移、缩放和正交视图等方便的交互式操作.③从三维空间坐标到肠道相对位置的映射.结论 此系统可以独立运行,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可应用于肠道内的定位,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辅助的演示系统.
作者:刘利;罗洪艳;张绍祥;郑小林;侯文生;杨琴;谭立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采用3.0T超高场磁共振的SWI及常规MR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及体液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诊断为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22例患者,对SWI及常规MR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常规MR序列中,8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较低信号.FLAIR呈低信号,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较高信号.12例T1wI、T2WI及FLAIR呈等信号而未能发现病变.在SWI中,所有22例患者均显示了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典型SWl影像特征.除4例病变局限性于桥脑外,其余累及基底节区、小脑、丘脑及大脑皮层下区.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是检出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为敏感的序列.
作者:庞军;韩长利;吕品;戴世鹏;戴景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当前对人脑各功能区间的动态功能连接和整合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广泛.大脑作为一个非线性动态系统,由于多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单一的分析方法难以对其复杂的认知过程进行充分解释.以往局限于简单的脑功能定位的研究方法存在其局限性,无法适应当前研究的需要.开展对有效连接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人脑在系统水平上的动态运作方式,是目前乃至今后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作为评价有效连接的一种新方法,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动态因果模型正被广泛关注,并将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特别是神经传导通路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作者:贾传海;张志强;卢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血氧依赖水平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融合技术,初步观察脑瘤、皮质脊髓束(CST),初级皮层运动区(M1)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例邻近M1区脑瘤患者行术前及术后Bold-fMRI和DTI检查.采用Bold-fMRI与DTI融合技术建立脑瘤、M1区、CST三者融合的三维图像,观察手术前后三者的关系及手术前后变化.按照肿瘤级别将脑瘤分为2组.结果 术前脑瘤使M1区及CST受压、移位,部分CST出现中断和缺损.高级别脑瘤对CST的影响程度高于低级别脑瘤.术后M1区及CST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高级别脑瘤与低级别脑瘤术后恢复程度差异没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Bold-fMRI与DTI融合技术,术前可直观地观察脑瘤、M1区、CST三者间的关系,了解M1区和CST的受累程度,有助于手术方案制定,术后可观察M1区和CST变化情况,并同术前进行比较,为评估手术效果提供依据.
作者:高万军;张云亭;张敬;张权;李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34岁.2004年外伤后腰痛、尿失禁3年左右,曾诊断为腰椎压缩性骨折.因近10个月来右肘部肿胀疼痛就诊.查体:右肘部肿胀明显,无明显压痛,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肘关节CR检查:右侧肘关节骨端肥大,变形及骨刺形成,关节结构紊乱,伴关节周大量游离体形成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图1).X线诊断:神经性关节病.
作者:安光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获取造影定量参数及计算相对造影参数评价其对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4例经病理结果证实的乳腺病灶(良性31例,恶性23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ACQ软件对病灶及病灶旁组织增强感兴趣区绘制时间-强度曲线,测定超声造影参数,并计算相对造影参数.结果 以病灶周围腺体为对照,良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多数(80.65%,25/31)为与腺体曲线接近型,或呈缓升速降型,峰值后移.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多数(91.30%,21/23)呈速升缓降型,峰值前移.病灶相对开始增强时间、相对达峰时间及相对峰值强度在乳腺良恶性病灶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基准强度良恶性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乳腺病灶的造影参数应充分重视病灶周围腺体的增强情况,计算病灶与周围腺体造影参数的差值并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形态特点进行良恶性对比分析更有意义.
作者:张艳;李俊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应用于临床影像设备提供完整的技术方案和程序代码.方法 通过数字化可视人体分割数据与标准DICOM 3.0数据格式的转换,对中国可视化人的彩色分割图像与CT图像进行融合.结果 建立了一套符合临床放射治疗系统数据要求的标准DICOM 3.0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源女性盆腔数据.结论 为妇科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靶区勾画、治疗方案优化和剂量评估提供了具有重要器官分割特性的数字模拟计算模型,有助于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锦露;王阁;王东;雷新;谭立文;张绍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胎儿心室内强回声点(EIF)在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中及孤立出现和联合其他软标志出现时的临床意义.方法 3344例无明显结构异常胎儿分成高、低风险组,发现EIF的胎儿依据风险高低及其是否孤立出现,分别采取分娩时取脐血检查及妊娠期间行羊水或脐血穿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计算其EIF及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结果 高风险胎儿EIF检出率高于低风险胎儿,有EIF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高于低风险组.高风险组22例EIF,19例EIF孤立存在的病例中有2例染色体异常,3例合并其他超声软标志的病例中有2例染色体异常;低风险组50例EIF,46例EIF孤立存在的病例中无一染色体异常,4例合并其他超声软标志的病例中有1例染色体异常.结论 低风险组中孤立的EIF临床意义不大;高风险组中孤立的EIF有临床意义.须结合多方面临床资料,谨慎对待.如EIF合并多项超声软标志,则不论是高风险组还是低风险组胎儿均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建议作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罗青;戴常平;江锦雄;陈军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女,46岁.因胸闷,气短1个月,加重1小时入院.查体:心界向两侧扩大,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胸透:心影向两侧扩大.
作者:郭佳慧;马克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将凋亡显像剂99m Te-HYNIC-Annexin V用于肝细胞凋亡小鼠动物模型显像,以评价其用于显示凋亡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双功能螯合剂HYNIC偶联Annexin V后99m Te标记,鉴定99m Te-HYNIC-Annexin V标记率、放化纯和稳定性.取正常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应用anti-Fas抗体处理后肝细胞凋亡组,注射显像剂后不同时间行SPECT显像,考察显像剂在小鼠体内分布及排泄情况,应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技术比较正常组及凋亡组显像图像中肝脏/前臂比值.取两组动物肝脏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Hoechst33258染色检测凋亡.结果 99m Tc-HYNIC-Annexin V标记率可达(96.32±2.08)%,放化纯度达到(96.90±2.27)%,标记物体外稳定.正常小鼠体内显像剂 从肾脏排泄,肝脏仅有少量分布.凋亡组肝脏有明显显像剂浓聚,不同时间下肝脏/前臂的比值均高于正常小鼠.HE染色及Hoeehst33258染色提示凋亡组有大量肝细胞凋亡.结论 研究制备的凋亡显像剂99m Tc-HYNIC-Annexin V可以活体显示发生凋亡的肝脏,用于在体凋亡显像,有望成为一种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凋亡显像剂.
作者:兰晓莉;何勇;沈艳霞;孙逊;张永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单次大剂量碘对大鼠甲状腺内钠碘转运体(NIS)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探讨应用99m TcO4-进行甲状腺扫描前是否应对碘的摄入进行限制.方法 将SD大鼠分成给碘后1d处死组、给碘后7d处死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将2000 ug碘化钠(NaI)溶于0.5 ml生理盐水注入前两组大鼠腹腔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处死后,取其甲状腺,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探测NIS蛋白含量,通过光密度分析方法对信号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给碘后1 d处死组大鼠甲状腺内NIS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给碘后7 d处死组(P均<0.001),而给碘后7 d处死组与对照组间NIS蛋白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大剂量碘摄入可降低甲状腺内NIS蛋白的表达量,此效应在给碘1 d后明显,7 d后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作者:张新;李亚明;宗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兔MSCs磁性标记及MRI体外示踪的可行性.方法 培养分离兔MSCs,以PEI-FluoR为载体,体外对MSCs进行双标记.标记后行荧光镜、电镜观察及生物学性状检测.应用1.5T MRI仪,对标记细胞进行SE序列T1WI及T2WI扫描及T1-mapping测量T1时间,并观察MRI上能显示标记MSCs的小数目及标记后正常传代后MRI监测的持久性.结果 MSCs双标记后,标记效率为80%,细胞内可见荧光物质,电镜下Gd颗粒位于胞浆内.标记后24 h内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间台盼蓝拒染率、标记后5 d内标记细胞与未标记细胞的MTT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记细胞凋亡指数为0.40%.未标记细胞为0.19%.未标记及标记细胞T1WI平均信号强度及T1时间分别为2166±167、(2445±21)ms,3162±350、(1404±129)ms(t=6.91、29.87,P<0.005).体外MRI上可监测到低1X104个标记细胞,并可持续显示第3代标记细胞.结论 应用多聚胺载体对兔MSCs进行Gd-DTPA及荧光双标记安全、有效;MRI能示踪体外双标记的干细胞.
作者:段小慧;沈君;成丽娜;钟小梅;符岳;梁碧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患者,男,54岁.体检时超声发现腹腔占位病灶就诊.查体:右中上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6 cm×17 cm的肿块,质硬,无压痛,无波动感.
作者:曹诗林;李莹;徐坚民;单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钼靶X线片证实的56例患者的66个乳腺微小钙化灶进行高频超声观察,评价高频超声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能力及影响因素,并对钙化的良、恶性倾向进行判断.结果 66个乳腺微小钙化灶中,高频超声共显示出45个(68.18%),其中对恶性病变的微小钙化灶显示率(84.78%)大于良性病变(30.00%,P<0.05).在声像图中,高频超声对低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的显示率(97.67%)大于正常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的显示率(13.04%,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显示乳腺微小钙化灶,对乳腺恶性病变和声像图中低回声背景内的微小钙化灶显示较好.当超声发现多发微小钙化时,多提示为恶性病变.
作者:康姝;王学梅;耿晶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