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珍
目的:探讨安定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临床意义.方法:入院第1天检测了确诊安定中毒患者52例的心肌酶谱.结果:中重症、危重症患者心肌酶检测值明显高于轻症患者.CK-MB、CK、AST、LD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定中毒可有心肌损害,且心肌损害程度与病情危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常海哲;王颖;王亚坤;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后ICU(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伤员的类型特点,探讨灾后重症伤员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华西医院金卡ICU收治83例地震伤员的性别、年龄及受伤类型.结果:ICU收治伤员的平均年龄(59.48±19.83)岁,受伤类型中以四肢骨折多,其次为脑外伤及胸部外伤,并发疾病中以肺部感染为主,护理的伤员平均年龄偏大,具体的护理类型多样化.结论:灾后伤员护理应以专科护理为基础,以心理护理及康复锻炼为重点,尽可能的为伤员建立信心,恢复生活能力.
作者:戴怡;唐荔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我科2008 ~2012年共收治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91例,对其中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8例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进行规范化、个体化护理.结果:8例患者经血液透析和综合治疗、精心护理,尿量增多,肾功能恢复正常出院.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早期诊断、规律的血液透析、积极控制感染、正确服用免疫抑制剂、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是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必要保障.
作者:赵丽霞;高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 er)、纤维蛋白单体(FM)在诊断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42例正常孕龄≥29w的孕晚期妇女,38例产科早期DIC患者的PLT、FIB、D-dimer及FM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孕晚期妇女相比,产科早期DIC患者中的PLT明显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D-dimer及FM浓度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T、D-dimer及FM是诊断产科早期DIC患者的灵敏指标.
作者:张文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分析我国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准入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通过加强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对专业技能、带教能力等方面的针对性培训,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实习质量,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付春华;陈立英;张俊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医院近六年来聘用制护士离职的原因,以探讨管理策略,完善聘用制护士管理.方法:采用自制问卷收集资料,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结果:工作量及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和分配不公、待遇偏低是导致合同制护士离职的主要原因.结论:聘用制护士占我院护士比例逐步扩大,稳定合同制护理队伍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张佩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本研究选取咸阳市6所三级医院,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20名女性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探讨护士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进一步促进护士的适应性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作者:闫小维;康晓琴;陈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50例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的并发DVT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采取防止静脉滤网、抗凝、溶栓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临床治愈,2例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结论:双下肢骨折术后易并发DVT,在应用深静脉滤网、溶栓及抗凝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郭妍;全伟;牛志霞;张延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以下简称PACT)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photosensitizer)及相应光源.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治疗技术[1],其原理基于Ⅱ型光动力反应[2].近十余年来,随着新一代光敏剂的研制和开发以及耐药病原微生物的出现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皮肤癣菌细胞壁含有较高浓度的负电荷的特点,让其容易透过δ氨基酮戊酸(ALA),ALA在真菌细胞线粒体内转化为PpⅨ,PpⅨ激光辐照后产生单态氧(ROS),直接损伤线粒体和细胞膜从而达到杀灭皮肤癣真菌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红色毛癣菌与ALA不同孵育时间下生成原卟啉Ⅸ的水平及ALA-PDT抑菌率,探讨PACT时杀灭红色毛癣菌佳孵育时间.
作者:张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也是血液透析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治疗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内瘘阻塞,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直接影响患者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马福莲;赵晓华;王淑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于口服清热解毒活血汤联合NB-UVB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NB-UVB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安全.
作者:陈道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影响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收冶的58例距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损伤性质(开放、闭合)、骨折损伤部位、内固定方式、骨折复位情况等因素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距骨坏死率与骨折的开放性、粉碎程度及骨折复位不良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与骨折部位、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及复位程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不良率与骨折复位不良及骨折部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距骨骨折的损伤性质、损伤部位、复位情况是影响骨折术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距骨骨折本身创伤特点、手术时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有助于距骨骨折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会新;赵伟;贠云飞;李向利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ω-3鱼油脂肪乳对肺挫伤合并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患者为肺挫伤合并肺炎,均存在呼吸衰竭,氧合指数<300,随机分为鱼油脂肪乳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ω-3鱼油脂肪乳剂100ml每天一次静脉滴注,疗程5~7天,观察患者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ARDS发生率,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ARDS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对肺挫伤合并肺炎的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能够有效缩短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减少ARDS的发生.
作者:赵凯峰;王华荣;滑立伟;段立娟;夏嘉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病员的救治经验.方法::对5批共计46例烧伤病员的现场救护和休克期的补液复苏个体化治疗[1],综合治疗和创面早期处理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成批烧伤病员救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结论:健全的抢救预案,有效的院前急救,正确的个体化补液复苏治疗,有计划早期创面切削痂植皮,是救治成批烧伤病员的关键.
作者:王春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自2009开展的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的患者144例和同期采用套管针穿刺法置管的患者17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值、操作时间、局部组织损伤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值、局部组织损伤程度、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导下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的置管方法,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江红;王红红;刘丽萍;谢竞;胡玲利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专科护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今不仅要求护士能掌握扎实的基础护理知识,更应有过硬的专科护理技能,以适应现代医学专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和满足患者对专科护理的需求.现代外科医学技术发展迅猛,各种先进设备的临床应用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普外科专科护士的需求明显增加.专科护理的发展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方向[1].我科经过长期规范系统化对护理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己形成了一支具有一专多能的专科护理梯队,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振环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与救助儿童会研究显示,全球新生儿死亡人数已从1990年的460万降至2009年的330万,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中国的新生儿死亡危险降低一半.生命初的一周对于新生儿而言是危险的一周.产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实施母婴同室,母亲新生儿混合管理,风险加大,责任加大,工作繁琐,必须同时保证母亲和新生儿的安全,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造成不安全.
作者:蒋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采用精确的Y-V推进内眦开大术与睑成形术联合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与传统方法比较,探讨该改良术式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100例内眦赘皮求美者行精确的Y-V成形内眦开大术,将新建内眦的内眦韧带折叠固定于鼻侧腱膜上,使新建内眦具有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美观的外部形态.结果:所有求美者泪阜显露,内眦赘皮矫正,双内眦间距缩短.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内眦赘皮得到完全矫正,美观自然,无复发,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精确的Y-V推进内眦开大术是一个可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对于原发性内眦赘皮中,伴有小睑裂及明显的内眦间距加宽者效果明显,很少复发,术后瘢痕可达到小化的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丽璇;周芳;黄立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低、高剂量CR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摄片中的差异性问题以利于临床诊断.方法:将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行低剂量CR摄片)、观察组64例(正常剂量CR摄片),对照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组假性正常化、肺气肿、肺大疱、支气管扩张误诊率(x2=5.65,4.34、4.56、5、1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剂量C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工作中值得注意.
作者:齐志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随着现代诊疗监护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及手术围术期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是临床抢救治疗各种类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如果气道管理不当可致气管粘膜缺血损伤、局部充血、水肿、糜烂、肉芽组织增生,严重者可能发生出血、气管食管瘘、气道狭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对110例气管粘膜损伤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总结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时立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