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云;岳顺;陆军
目的:分析复合先露发生率的变化,探讨发生率增高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生产的产妇病例及其中发生复合先露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先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统计数字,其分娩的侧切、会阴裂伤、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河北省市级以上医疗机构产科质量评估标准.结论:复合先露发生率增高,对产科质量产生影响,需引起产科医生和护士的注意.
作者:马雪梅;刘翠英;佟志云;赵杰;刘志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自体血液回收对骨科手术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自体血液回收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每组20例.回收组术中应用血细胞回输仪进行血液收集、回输,两组均手输血前(T1)、输血后1h(T2)、4h (T3)、8h (T4)四个时点测定血浆TNF-α、IL-6、IL-10浓度.记录患者术中回收血量,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结果:手术开始至术后24h内回收组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TNF-α、IL-6、IL-10较输血前显著均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TNF-α、IL-6在输血后各时点显著增高,而IL-10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中使用自体血回收技术,可明显减轻的TNF-α、IL-6、IL-10等炎性因子表达程度的改变.
作者:甘秋枝;胡惠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行回顾性分析护理过程.结果:2例因颅脑严重损伤死亡,25例安全度过急性期,其中3例发生肺部感染,进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拔出气管导管,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患者气管切开的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莫能芬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HP/HD)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普通透析HD组30例,组合型人工肾(HP/HD)组30例.HD组采取维持性HD治疗,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组合型人工肾(HP/HD)组每周行1次HP/HD,HD治疗2次,时间均4 h.所有患者均在上机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空腹采血,观察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组合型人工肾(HP/HD)组中大分子量毒素β 2-MG,iPTH与HD组比较明显下降,与HD组比较Hb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组合型人工肾(HP/HD)增加了对中大分子量毒素的清除,治疗肾性贫血效果优于普通HD.
作者:饶毅峰;喻红;吴健谊;王玲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休克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易发生多器官衰竭,患者就诊时病情较为危重、复杂且缺乏有力证据支持明确诊断.现将我科一例休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急诊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54岁,因腹泻一天伴晕倒一次,在当地门诊治疗无效,后并发意识不清6小时,由120急救中心转至我院,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4mm,对光反射迟钝,全身散在瘀斑,面色、口唇、甲床、四肢紫绀,带液为生理盐水500ml,生理盐水32ml,多巴胺180mg,微量泵入15ml/h(接三通),5%葡萄糖500ml(第二条静脉通路),过敏史不详.
作者:田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护生教学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于手术室201 2年1 00名护生教学培训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下一个循环中得以解决和完善.结果:经过PDCA循环系统的科学的培训,1 00名护生顺利完成培训计划,学员满意度96%,与前期实习护生比较,成绩显著.结论:PDCA循环用于手术室护生教学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培训质量.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络与咪达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3组.卡维地络单药治疗组与咪达普利单药治疗组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组各36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口服卡维地络和(或)咪达普利,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分别优于卡维地络单药治疗组(83.2%),咪达普利单药治疗组(80.3%),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络与咪达普利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可同时减轻心脏后负荷,延缓心室重构,对伴有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更为适用.
作者:许巧玲;袁泽刚;段亚辉;姜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APN弹性排班与护士层级管理在基层医院应用效果.方法:普外科在护理人数不变的前提下,201 2年1月将护士排班方式由传统排班模式改为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建立以护士长领导下,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分层级梯队,比较两种排班方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APN连续性排班在基层医院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提高了护士生活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实施APN连续性排班,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顺应了现代护理模式发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卫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20例婚外性乱男性患者及其配偶(妻子)的临床检验,验证安全套防性病是否绝对安全.方法:对20例男性患者及其配偶分别取尿道分泌物和宫颈分泌物检查.结果:20例男性均阳性;20例女性中有12例阳性,8例阴性.结论:安全套防护不到位,易导致性病隐性传染.
作者:郭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乙烯雌酚联合维生素治疗妇女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 2月收治的128例妇女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口服谷维素双维B片和维生素E,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乙烯雌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效果及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孕酮(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 0.01);观察组治疗后的E2、FSH及LH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向差异(P<0.05或P<0.01).结论:乙烯雌酚联合维生素治疗妇女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雅萍;黄良苗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通过对220例神经外科手术中发生压疮诱发因素分析,提出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地度过手术期.
作者:吕桂敏;王薇;李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场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 2012年6月内镜及病理检查中检出的132例回盲部溃疡病例,就其临床特征、内镜及病理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给予建议.结果:随访时间4~8个月,复发9例,其余均得到长期缓解.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正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制剂可使病情得到长期缓解,预防复发.提高疾病预防意识及及时治疗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兴佳;宋治;付忠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选取我院2010年4月~ 2012年4月收治的40例胰腺癌患者(Ⅱ~ Ⅲ期),按照QOL问卷进行QOL评价.通过测量其生活质量,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适当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林峰;吕红利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降低骨折发生.方法:对40例患者实现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出院一月至六月后随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例患者发生骨折.结果:患骨质疏松的患者通过治疗与护理生活质量提高,减少了骨折和致残.结论:对骨质疏松的患者制订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钟小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临床检测意义,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 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检测该60例患者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结果.结果:实验组经治疗1月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人数及比例比对照组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临床检测对过敏原的易感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根据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中西医结合治疗敏性紫癜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师小萌;边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讨论两种抗体释放试验的在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对31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血样进行溶血病三项试验.其中抗体释放试验采用“酸放散”与“热放散”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抗体释放试验联合检测提高了阳性率,310例患儿中阳性279例,阳性率试验90%.结论: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比单一的酸放散或热放散试验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检出率高,更能发挥两种试验的优势,有效的减少漏检,降低假阴性,使患儿得到更及时的治疗.
作者:黄梅香;符宝铭;袁茜茜;曾德理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病理状态.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相对发达,各种高风险建设增多,从而导致脊髓损伤病人比率不断增加,尿失禁病人已经成为骨外科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截瘫患者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景娥;马春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评价3%盐酸甲哌卡因结合无痛局麻注射仪在心血管患者拔牙局部麻醉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3%盐酸甲哌卡因结合The wand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无痛注射和2%利多卡因采用常规手动局麻注射进行口腔局部麻醉,注射后由患者本人用10点视觉模拟标尺(vas),评定注射效果,并且记录患者术前麻醉药剂,以麻后5 3,注射后10min及操作后的麻醉情况,评价3%盐酸甲哌卡因无痛注射的安全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注射时疼痛VHS值用t检验统计学分析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注射药物后即刻,5min、10min及手术操作结束后,3%盐酸甲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之间的收缩压无显著差异(P>0.05).而舒张压和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盐酸甲哌卡因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的特点,The wand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能有效减轻注射疼痛,两者结合,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见,预防术中血压升高及心肌缺血加重减少,心绞痛和各种心率时常的发作.
作者:张欣茹;吕亚静;古雪松;张卫华;卢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晨峰高血压疗效.方法:将动态血压监测明确有高血压晨峰现象的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8周全天平均SBP和DBP,清晨SBP和D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等.结果:两组全天平均SBP与DBP均无差异(P>0.05),控制清晨SBP与DBP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无变化(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下降显著(P<0.01),甘油三酯TG无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血压晨峰和血脂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燕;朱中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随访中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存在问题,护理干预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4月250例随访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每例患者存在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经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均治愈.结论:为院外患者随访服务可提供专业化和延续性的护理,可以减轻肠造口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胡敏芝;李岳桓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