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及对策

高新丽

关键词:第二产程, 剖宫产, 并发症
摘要:目的:了解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我院行第二产程剖宫产的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行第一产程剖宫产的患者11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相关因素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羊水Ⅲ度污染的患者占19.05%,与对照组的6.31%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枕前位占16.67%,枕横位占45.24%,与对照组的36.04%和27.03%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出现出血和胎儿娩出困难的患者分别占23.81%和9.52%,与对照组的8.11%和0.90%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术后病率和新生儿窒息分别占到14.29%和16.67%,与对照组的2.70%和3.60%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增加了母婴发病率,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率.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干化学分析仪室内质控设置及总结方式探讨

    目的:通过VITROS 350干式生化分析仪的室内质量控制探讨其设置及总结方式.方法:对我科快速诊断实验室2011年7月~ 2011年11月连续5个月的室内质控结果进行总结,对两种不同的室内质量控制设置方式进行比较.结果: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临床生化室内质量控制设置方式的出现“漂移”现象.结论:室内质控应根据自己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规则,监测每一个检测环节,从而实现质量管理标准化.

    作者:刘敏;张云;陈昌国;张雅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疗法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以静脉留置针为工具的踝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刺点的选取,针具的选择,针刺方法及部位护理的应用.结果:通过对踝部皮肤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的观察与足三阳经循经路线的结合找出的一种疗法.结论:以静脉留置针为工具的踝针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的治疗方法.

    作者:燕欣秀;徐好好;王全贵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门诊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增强法律意识,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 ~ 2011年145例医患纠纷分析原因,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处理对策.结果:患者投诉逐年下降,服务质量有所提高.结论:通过严格加强医院管理,可有效控制和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孔丽娜;除金玉;张国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情景教学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对于心肺复苏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教学的二年级学生6个班,随机抽三个班采用情景教学法(实验组),另三个班采用课堂讲授法(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大多数同学认为情景教学法能增加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验组的课终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结论:情景教学法[1]是适于心肺复苏教学的方法,情景教学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作者:林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再现(VR)、多层面重建技术(MPR)重建在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 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螺旋CT检查的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SSD重建对下颌骨骨折的位置、范围、碎骨块的移位以及脱位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关系立体直观,显示脱位的空间位置明确,结果优于二维MPR图像;MPR在深处骨折显示上优于SSD;联合使用3种重建方法检查结果显示率为100%,明显优于单独一种重建方法;螺旋CT在骨折预后评价上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海宾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的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的护理管理方法,以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方法:将300例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人员管理、健康教育、采血时间、环境温度、采血体位、采血部位、进针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观察采血的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采血技术培训及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新生儿痛苦.

    作者:刘东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本组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36例:行横突间植骨融合19例,椎体间Cage融合17例.L4-5节段滑脱及椎管狭窄25例,-S1 11例;其中退变型24例,峡部裂12例.结果:随访3~5年.采用Kim评定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级.本组优25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3%;X线复查32例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90%,平均融合时间为7个月(4~11个月),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疗效满意.

    作者:王石磊;王加利;孙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全程护理干预在控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比较全程护理干预与普通保健对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血压、血糖及血脂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老年人,按照是否进行全程护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随访12月后的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情况.结果:干预组153例,对照组115例.干预组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率12月末高于基线,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对照组三项指标达标率12月和基线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压达标率的OR和95% CI分别为1.25(1.10~1.59,P=0.023),HbAlc达标率的OR为1.34(95% CI为(1.11 ~ 184.67),P=0.025),LDL达标率对应OR为1.30(95% CI为(1.07 ~ 1.67),P=0.031).结论:对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12个月的全程护理干预可更有效使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

    作者:李丹;高萌;霍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对老年患者输注凯时所致静脉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患者输注凯时致静脉炎的办法.方法:将156例老年患者随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头皮针和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注凯时,每例患者持续观察7天,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69%,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针在老年患者输注凯时中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邱程芬;王小霞;林晓华;黎绮红;刘怡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脑出血所致的肢体运动障碍常见的是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直接影响患者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脑出血占脑血管病的20% ~ 30%,存活患者中约50%~ 70%伴有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致残人数明显增加.存活患者中仅10%能恢复正常,50%患者留有严重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恢复和生活质量,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石江莲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小儿PICC并发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小儿PICC并发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将我科2009年5月~2011年1月置入的60例小儿PICC作为研究对象,置管后发生静脉炎9例,用如意金黄散加蜂蜜调制成稀糊状外敷于红肿处,观察疗效.结果:PICC置入后发生静脉炎的9例患儿经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3~5天后静脉炎均痊愈,无不良反应,无拔管现象.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小儿PICC并发静脉炎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贾旭红;胡晓华;谭文婷;赵一曼;赵启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HPLC法测定三黄片中大黄素及大黄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三黄片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Dikma Diamondsil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35℃.结果:大黄素在20.25~ 101.2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RSD=1.45%,n=6);大黄酚在21.85~ 109.2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RSD=1.5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三黄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素兰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服药依从性的管理

    药物临床试验是确定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药物临床试验是指在人体(患者或健康志愿者等受试者)中进行的关于新药效应的一系列临床实验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用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受试者依从性可定义为按照规定的药物剂量和疗程服用试验药物的程度.在药物临床实验中,受试者的依从性与试验结果的质量密切相关:受试者不依从或依从性差是导致影响实验结果,造成偏倚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在新药临床实验中,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普遍存在,也没有一种足够可靠、有效、敏感的测量依从性的金标准,并缺乏客观评价受试者依从性的有效工具.因此,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的依从性管理已成为当代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依从性的评价方法、管理措施做出如下探讨.以期在药物临床试验中,为提高受试者依从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饶琴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小儿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小儿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随访研究,分别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心脏超声测量指标.结果:两组(生存组和死亡组)LVEF有统计学差异(P=0.016),其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超声检测的二尖瓣病变和肺动脉瓣病变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VEF值和三尖瓣病变程度可作为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儿临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涛;周南;王垒;穆艳红;师军利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直立性心动过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直立体位心动过速(POT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直立倾斜试验来筛选POTS患者,共入选23例患者,接受6个月系统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及跟踪护理,以直立倾斜试验和调查问卷来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综合护理干预后,倾斜试验复查直立性心动过速症状减轻,发作频率减少,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显减少患者症状发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霍昱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联合血清标记物β-HCG、孕酮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患者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中孕酮(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异位妊娠的患者和同期来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患者各10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β-HCG、P的水平,两组治疗前均给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宫内妊娠组的血清P和β-HCG水平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在宫内妊娠组,停经≤7用的血清β-HCG小于停经>7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异位妊娠组,低于停经≤7周与停经大于7周者的血清β-HCG、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组中,停经天数与β-HCG呈正相关;异位妊娠组中,2种血清标志物与停经天数均不相关.分别取β-HCG为4761.4 IU/L,P为17.21μg/L作为临界值,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分别为92%,96.0%,特异度89.3%,100%.结论:单次检测血清P对于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高,P与β-HCG联合检测的效果优.

    作者:郭艳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治疗青少年腋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治疗青少年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皮肤科门诊腋臭患者共计80例,年龄9~15岁,用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喷洒腋部,3次/天.连续治疗1 5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15天、30天的疗效及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5天总有效率为62.5%,治疗30天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天疗效优于15天.治疗过程中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治疗青少年腋部臭汗症具有安全、快捷、有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门诊手足口病感染控制体会

    目的:探讨门诊手足口病的感染控制方法.方法:加强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健康宣教,确诊病例及时上报等措施.结果:治疗期间无一例医院感染发生.结论:通过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加强健康宣教等措施,对门诊手足口病的交叉感染起到关键的性的作用.

    作者:陈善芬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白内障术前应用安尔碘Ⅲ冲洗结膜囊的实践经验

    目的:了解术前应用安尔碘Ⅱ冲洗结膜囊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09年3月~ 2012年7月的1064例患者行安尔碘Ⅲ冲洗结膜囊.结果:没有1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结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邸玉兰;王宗华;邱岩;梁晓磊;李安迪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标准活动翼技术在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标准活动翼技术是以粘接在牙齿上的托槽其龈方翼是活动的为特点的固定矫治技术,其槽沟可以随龈方翼的活动而张开.标准活动翼技术是运用活动翼托槽、弓丝、以及弹性结扎橡皮圈等共同作用产生矫治力,对牙齿的垂直向、轴倾度和转矩进行三维控制,以达到错(牙合)畸形矫正的一门新技术.自201 1年6月以来我科使用标准活动翼矫正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世新;夏英杰;蔡晨雨;李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