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军;韩晓蓉
目的调查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情况,研究其与原发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9例手术取净结石的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有35例49处肝内胆管复发结石,复发率为27.13%.复发结石在肝内的分布广泛,依次为左肝管、右肝管、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左外叶和尾状叶,分别为13、12、8、6、4、3和3例次.35例复发结石中,9例无症状,16例症状较轻,10例症状明显. 随访病例肝内胆管结石复发时间自术后2年至9年,平均5.49±2.25年,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率为27.13%.结论复发性结石仍具有肝内多个部位发生结石的特点,且与原发结石的好发部位一致; 肝内胆管结石的复发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大部分复发结石的症状都比其原发结石时轻; 肝叶切除是有效的防止复发措施.
作者:周泽民;喻讷勇;李朝龙;周杰;廖彩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成人大肠套叠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9~1998年收治的83例成人大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钡灌肠复位6例,手术治疗77例.肿瘤性大肠套叠60.2%,其中恶性肿瘤性套叠占64.0%.恶性肿瘤套叠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43.8%.结论对成人大肠套叠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慎用手术复位,不主张钡灌肠复位.
作者:杨伟明;杨争鸣;丁芳;于翕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甲状癌的研究中,从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都极大地加深了对其原有知识的认识.已有研究表明,甲状腺癌的发生、增殖、分化状态以及浸润转移等各种细胞生物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生物学改变.现重点介绍近年与临床相关的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
作者:姜军;韩晓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雌激素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进行p16蛋白及雌激素受体检测.结果 p16蛋白表达及雌激素受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结论 p16蛋白表达与雌激素受体水平有助于甲状腺癌的分化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刘军;王占民;王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的发生率较高,国内外报道其发生率为4.0%~15.2%,严重影响其预后.笔者从1994年8月至1997年8月3年间行改良Child法PD手术12例,临床效果满意.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6~72岁,平均56岁.胰头癌6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壶腹癌2例.手术方式: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横结肠后上空肠行胰空肠套入吻合,用2把Allis钳置入空肠腔,夹住粘膜及粘膜下组织,使空肠远端约3 cm之粘膜外翻,外翻的粘膜用石炭酸或2%磺酊涂擦,以破坏其分泌功能.将胰腺的切缘与外翻的空肠粘膜、粘膜下层及肌层行间断缝合,共6~8针,然后将空肠正面翻出,将胰腺残端插入空肠腔内,后将胰包膜与空肠断端间断缝合6~8针,完成胰空肠套入吻合.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未发生胰瘘、胆瘘、腹腔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获随访10例,随访时间3年.生存8例,平均生存已达18个月,且有4例生存超过3年,随访生存率为66.7%,死亡2例.
作者:曹玉军;陈波;韩玮;崔连珉;秦军;刘东滨;孙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单纯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普外一科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2年间所施行的642例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细菌培养结果和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2例根据其抗生素应用情况分为未用抗生素组(n=220)、术前30分钟一次性给药组(n=200)和术后3天持续用药组(n=222) 3组,3组患者之性别、年龄构成情况、全身状况及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对642例中随机选择52例行术中胆囊胆汁培养,结果47例无细菌生长.结论对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无感染前提下,不用或仅术前30分钟一次性使用抗生素是安全可行的,这对缩短患者住院日,减少其医疗费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宁;周涌;朱精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腹膜疝(PPH)的原因、预防和诊治.方法对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9年6月间收治的直肠癌Miles术后并发PPH 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iles术后并发PPH的发生率为3.6%(11/309),表现术后不同程度的腹胀11例,阵发性腹痛3例,呕吐2例,胃管引流液每天超过500 ml者3例,结肠造瘘口无排气排便11例,其中2例会阴部引流管引流液为淡绿色小肠液; 腹部轻压痛5例,肠鸣音活跃或亢进7例,减弱4例.本组均经腹部立、卧位X线片检查,提示低位小肠积气积液并近端肠腔扩张.再次手术前确诊仅2例,其余均诊断为粘连性小肠梗阻.Miles术后观察期平均为7.4天,11例均行剖腹探查而证实,疝内容物为回肠,其中行单纯粘连松解复位3例,部分回肠切除、端端吻合术8例.本组再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3/11),均为伤口感染; 1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Miles术后PPH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及时剖腹探查是处理的关键,其重点在于预防.
作者:陈创奇;詹文华;兰平;陈正煊;何裕隆;彭俊生;马晋平;刘统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对胰头癌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胰头癌的CT表现,观察肿块对邻近器官或组织侵犯情况,以及有无远处器官和淋巴结转移,据此判断肿块能否切除,并将其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螺旋CT判断胰头癌可切除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4.6%,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1.7%,准确性为87.5%.结论螺旋CT双期薄层增强扫描判断胰头癌可切除性的价值较高,对外科医生选择佳治疗方案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刘荣波;严志汉;周翔平;李波;宋彬;许崇永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β -七叶皂甙钠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 84例乳腺癌患者配对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手术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术后另给予β -七叶皂甙钠10~20 mg静脉推注,每12小时1次,连用7~10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病率.结果对照组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为20.93%(9/43),实验组为4.88%(2/41),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β -七叶皂甙钠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作者:周蕾蕾;李平;刘锦平;王孙庆;夏天;牟东成;周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犬急性胰腺炎(AP)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11只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犬和12只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犬发病前后血清IL-10的活性,并与7只正常对照犬进行比较.结果 AEP犬发病后24小时内血清IL-10活性明显高于AHNP犬(P<0.01),但至48小时时,两组间IL-10活性已无明显差异; 而对照组犬及实验组犬AP发病前血清中均未检测出IL-10.结论①在生理情况下血清中IL-10活性极低或不存在; ②AHNP犬血清IL-10活性明显低于AEP犬,可能系消耗过多所致; ③在AP早期给予IL-10对减轻胰腺病变的程度,改善预后可能是有益的.
作者:王茂旭;张胜天;刘晓丽;田伏洲;曾嵘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喉不返神经临床解剖特点,总结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其损伤的经验.方法分析2例喉不返神经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其损伤的有关问题.结果本组2例经手术证实,喉不返神经均位于右侧; 右喉返神经缺如,术中未损伤.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发现横行于颈动脉鞘和喉之间任何索状结构或探查喉返神经缺如,须显露迷走神经(颈段)以避免损伤喉不返神经.
作者:龚日祥;肖琴;徐惠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ras和p53基因过度表达在甲状腺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标准与ras和p53基因过度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了ras和p53在80例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其中54例为甲状腺癌,26例为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结果 ras和p53在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7%及23.0%和55.5%及30.7%,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30例甲状腺癌同时存在ras和p53的过度表达,术后4年中3例死亡,5例复发.结论癌基因ras的激活和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在甲状腺癌发生中有协同作用,ras和p53在甲状腺癌的共同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李晓曦;王深明;赵国华;吴惠茜;陈国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107例乳腺癌标本进行p16蛋白的检测.结果 p16蛋白阳性率为40.19%(43/107),生存时间≤5年,>10年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00%和75.68%,p16蛋白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阴性者.结论 p16蛋白的检测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金巧;周蕾蕾;赵俊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加以综述.结果正常状态下,人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组织抑制剂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而在体外及体内的多项研究中发现,在乳腺癌中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有增强的表达.结论乳腺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关系密切.基质金属蛋白酶可能为一个新的有价值的乳腺癌预后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可望成为一种有前景的乳腺癌治疗用药.
作者:王晓东;杨金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与外周血和癌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技术检测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12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癌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随着肝癌的发展,肿瘤体积增大和癌栓的形成,外周血CD+4细胞数目减少,CD+8细胞数目增多,T4/T8比值进行性下降.血清IL-12水平和T4/T8比值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IL-12是肝癌生物抗肿瘤的重要因素,T淋巴细胞亚群在抗肿瘤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乔森;陈孝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伴发的急性胰腺假性囊肿,其发生率为10%~27%,因其发生的病理基础为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绝大多数可自行消退,因此多可行期待疗法.但在SAP发作期出现的巨大的急性胰腺假性囊肿(APPC)则需及时处理,但此时囊肿壁尚未成熟,患者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手术.1998年1月至10月间,我们在CT引导下应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方法治疗了4例,效果满意.男1例,女3例,年龄45~71岁.按SAP诊断和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及Balthazar CT分级评分系统属Ⅱ级1例,Ⅲ级3例; 临床分级属Ⅱ级1例,Ⅲ级3例.4例患者初起均行期待疗法,但APPC不断增大,且出现压迫症状,3例出现消化道梗阻,1例同时出现消化道和胆道梗阻.CT扫描发现APPC占据整个上腹部且紧贴左上腹壁(1例); 巨大APPC自上腹部及左侧腹达盆腔(3例); 其内均未见明显分隔,均行PCD治疗.插管时间分别为病程的第21、24、30及32天.方法: CT定位,选择囊肿紧贴左侧腹壁处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后切开皮肤,行诊断性穿刺和抽吸,待抽得混暗囊液为止,然后置入引流导管(F8),并注入38%的复方泛影葡胺,根据造影所见调整导管位置,尽量将导管置于囊肿的低位.本组1例置管1根,另3例均置2根导管.术后用灭滴灵及庆大霉素稀释后定期冲洗导管以保持引流通畅,待引流量明显减少时配合应用长效生长抑素.结果:患者腹胀消失,消化道和胆道的梗阻解除,4例均治愈,短引流时间为2个月,长为3.5个月,CT或B超检查并经导管造影证实无囊腔存在时拔管,随访时间12~18个月,均未见复发.
作者:钱祝银;刘训良;杜竞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87年至1998年间收治的13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1.5%,5年生存率为38.5%,Ⅳ期1例在1年内死亡,接受根治手术和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40.0%.结论男性乳腺癌预后较差,其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陶苹;樊安银;蔚茹;勾厚义;张爱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高压锅抗原修复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7例胰腺癌标本的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p53、p16、p21及Rb蛋白)的表达,并用一种新的ki-s5抗体检测胰腺癌细胞ki-67增殖指数.结果 p53、p16、p21及Rb蛋白阳性表达均位于细胞核,胰腺癌中p53、p16、p21和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26/47)、53%(25/47)、64%(35/47)和98%(46/47); p16、p21及Rb蛋白表达与ki-67增殖指数呈负相关; p53蛋白表达与p21蛋白表达无关.结论大部分胰腺癌的异常增殖可能与p16、p21蛋白阴性表达有关,而由Rb蛋白阴性表达导致的胰腺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少见.p53蛋白表达与p21蛋白表达无关.
作者:王忠;严律南;李立;赵路;刘战培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甲状腺癌(TC)占人体全部恶性肿瘤的1%左右,年发病率为1.5/10万.TC具有广泛的恶性病病谱,从恶性程度较低的乳头状癌到死亡率很高的未分化癌,每一类型的TC其生物特性不同,外科治疗的对策也不同.回顾历史,分析促进TC外科治疗发展的因素,根据不同类型的TC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对提高TC外科治疗的效果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春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院1998~2000年2年间发生3例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脑梗塞病例,男1例,女2例,年龄61~79岁,均行择期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胆囊切除术.既往均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查体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肝功、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均无异常.其中2例因术中血压一度上升至20~24/14~16 kPa而改行全麻.手术均顺利,历时50~70分钟.3例均于术后1~6小时出现失语、偏瘫,均经CT证实为广泛脑梗塞; 2例治疗无效于术后第3天死亡,其中1例合并脑出血.另1例仍在康复中.
作者:高兴富;朱志文;凌士贵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