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明德;庞飞;刘谦民;周玉宝
目的:探索脑梗塞后遗症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途径,观察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202例确诊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颈动脉治疗组102例和静脉途径用药对照组100例.治疗组是在脑梗塞病灶侧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静脉给予相同剂量红花注射液,其他基础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胥学会;马莉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影响手术难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治疗的临床指标,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手术难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急性胆囊炎行LC 53例,中转开腹3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术前高体温是影响手术难易度的相关因素.结论:急性胆囊炎行手术治疗时可根据年龄及术前高体温预测手术难易度.
作者:伊正辉;王达庆;常迎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术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术8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沿用目前儿科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患者采用积极的循证护理.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自我效能感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家属的MPOC-56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且改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和身心状态.
作者:石光莲;陈苗;姚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双硫仑为戒酒硫类药物,又称戒酒硫或双硫醒,是一种治疗慢性乙醇中毒和乙醇中毒性精神病的药物,作为一种戒酒药物已在很多国家使用.应用本药物饮酒会出现恶心、呕吐、恐惧等严重反应.使酗酒者惧怕饮酒从而起到戒酒的作用.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某些药物,其化学机构和作用机理与双硫仑相似,也可产生双硫仑反应,又称安塔布斯反应,笔者现将药物双硫仑样反应的表现、诱因及预防措施等相关因素总结如下.
作者:于静;杜纯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将Sinerem纳米铁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缺血卒中模型大鼠脑后,观察其在大脑中的存活、迁移和整合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并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用Sinerem纳米铁标记干细胞后,将标记细胞定向移植入缺血卒中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在不同时间点(1天、1周、2周、4周)行4.7T磁共振成像示踪,周组织学方法观察标记细胞在脑内的转归情况.结果:卒中缺血模型中,移植到纹状体部位的标记细胞磁共振扫描时呈低信号区,1周时可见低信号区开始向对侧方向迁移,随时间的增加至2周时迁移至胼胝体纤维,4周时进一步沿胼胝体向缺血侧迁移.组织学检测可见移植的标记细胞普鲁士染色阳性,标记细胞的分布与磁共振扫描的低信号区相一致.结论:Sinerem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动物活体内能在磁共振下显像,其在脑内存活、迁移可被磁共振特异性示踪,可用于干细胞移植的无创监测.
作者:杨志军;陈中灿;黄瑾;秦家振;戴宜武;徐如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1901例腹部外科患者感染性疾病及术后感染引流物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感染.方法:监测并分析2008~ 2011年1901例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及术后感染引流物病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1901例腹部外科感染病原菌中,分离率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4.6%)、大肠埃希菌(33.1%)、克雷伯菌属(6.0%);G+需氧菌361株,常见的依次为肠球菌属(41.8%)、葡萄球菌属(37.4%)、链球菌属(15.2%);厌氧菌中常见的依次为脆弱类杆菌(41.5%)和变形梭杆菌(30.6%);药敏结果显示,G-需氧菌对亚胺培南很敏感,达95%以上,多数对三代头孢菌素较敏感,有的甚至达74%以上;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均大于90%,厌氧菌对甲硝唑稳定敏感.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结论:医院应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避免耐药性进一步增长.
作者:潘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对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心肺复苏模型,SD大鼠30只,分成对照(D)组、常温复苏(C)组及亚低温复苏(Y)组,2h后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的对比.结果:亚低温复苏(Y)组与常温复苏(C)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在脑组织结构间质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方面都有很大改善.结论: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对大鼠脑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树峰;严首春;王善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动力髋螺钉(以下简称DHS)内固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股骨近端骨折的骨折内固定技术.本文选择我科自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使用DHS法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龙海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教育与治疗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对颜面器官畸形患儿父母心理危机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颜面器官畸形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对;观察组采取教育与治疗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危机状况评估并作组间比较. 结果:干预后两组对象抑郁和焦虑程度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教育与治疗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可以较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为有效地化解颜面器官畸形患儿父母的心理危机.
作者:袁国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精囊镜技术在血精患者诊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我科自2008年5月~2012年3月的20例血精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明确诊断为血精,术后定期随访患者的症状、改善及精液常规情况.结果:20例手术均成功,17例明确诊断为精囊炎,精囊结石2例,精囊息肉1例,使用钬激光治疗.2例术后1周出现附睾炎症状,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治愈,所有病例术后均未见逆行射精、尿失禁或直肠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本文结论表明精囊镜探查在血精诊治中具有操作方便,观察直接,效果肯定等特点,是一种治疗精囊疾病安全、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作者:巴特巴依尔;陈文新;陈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矫正个别牙反合引起的下颌偏斜后,下颌骨对称性的变化.方法:混合牙列期或早期恒牙列期个别牙反合引起的下颌偏斜患者11名,对正畸矫治前后全口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偏斜矫正后面部不对称明显改善,但两侧CH高度差没有显著差异,髁突的偏斜系数减小(P<0.05)但仍大于6%.结论: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期,个别牙反合引起的下颌偏斜伴有一定程度的骨性改变,正畸矫治能够改善下颌骨的不对称,但不能完全消除骨骼变化,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刘永召;李晓彦;刘志峰;徐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坚强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髁状突颈部复合型骨折于髁颈部采用单小型钛板和两个小型钛板两种方式固定后,下颌骨位移等值线图、yon Mises应力等值线图和固定板大yon Mises值.结果:单板固定位移值在右侧关节骨折段减小,在中间和左侧骨折段增大;应力传导轨迹在左侧外斜线和右侧乙状切迹中断;固定板大yon Mises应力为574.179Mpa.双板固定位移值右侧关节骨折段较单板固定大,中间和左侧骨折段较小;应力轨迹未中断;后缘固定板大von Mises应力为263.324Mpa,前缘为199.122Mpa.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对于单侧髁颈部骨折伴有对侧颏旁区骨折,在髁颈部骨折区采用两块小型钛板固定优于单块小型钛板固定.
作者:赵亮;杨壮群;虎小易;陶洪;陈曦;黄亚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套筒冠义齿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 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牙列缺损患者,制作58件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对患者进行修复,定期随访,并于6个月后统计修复后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58件套筒冠义齿56件固位稳定,咀嚼效能高,1件出现崩瓷,1件内冠脱落,无1例发生继发龋;30例患者异物感小,自感美观、舒适,满意度96.88%.结论:套筒冠义齿修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还红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改革的医院客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进行医院内外网连通、专业呼叫中心平台和业务坐席系统、短信收发平台、知识库建设等系统前准备工作,根据患者需求建立系统功能模块.结果: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搭建医患沟通服务平台,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促进医院内部考核管理.结论:基于医改的医院客户服务系统可以改善医院服务质量,创造和提升医院的品牌优势,优化医院的服务流程,降低医院的服务成本,提升医疗信息化的水平,尽可能地避免医患之间的矛盾.
作者:陈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月~ 2012年1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的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情况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效果明显.
作者:王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的术前、术后及并发症佳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2月~ 2011年11月我科已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或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患者35例,均给于术前8h禁食、禁饮,术前30min肌内注射镇静、止痛、解痉药,术中均使用碘普罗胺注射液作为造影剂.结果:35例患者经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术后的精心观察及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合理的饮食指导是减少术后胰腺炎复发、预防胆道结石再形成的保障.
作者:师海霞;杨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血糖流程化管理方案与常规管理方案低血糖发生率的区别.方法:对2012年1~6月收治的71例高血糖患者采取流程化血糖管理方案为观察组,2011年7~12月收治的65例患者采用常规管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流程化管理具有可操作性,且明显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利于平稳、安全控制血糖.
作者:周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介绍作者医院改进后的术前访视表设计特点、应用方法和使用效果,提出一份设计完善、科学合理的术前访视表可以规范术前访视行为,规避手术护理风险,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护患双方的权益,希望本术前访视表能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王巧萍;孙丽;董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rtral catheter)指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外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主要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等.PICC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护理不当,可产生一些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入术后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2],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拨管的危险,针对这一问题,将进行研究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 ~ 2011年收治的71例创伤骨科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17 ~ 54岁,女性31例,年龄19~ 6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骨科创伤.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37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1.9%,对照组34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护理有效率为76.5%.结论:在治疗骨科创伤疾病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