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个扩张器联合修复儿童巨痣

李蠡;谷廷敏;杨蓉娅;隋志甫;赵志力;石成方

关键词:多个扩张器, 巨大黑素细胞痣, 美学修复, 儿童
摘要:目的:介绍应用多个扩张器修复儿童巨大黑素细胞痣的经验与体会.方法:自2002年3月~ 2012年2月对27例儿童巨痣患者应用75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岁,巨痣面积大28cm×17cm(躯干部),小5cm×2cm(面部).13例惠儿头颈部埋置扩张器26个,1 0例躯干埋置扩张器39个,4例四肢埋置扩张器10个.扩张器置于皮下筋膜层并每周注水扩张,扩张后皮瓣主要以易位转移的形式修复巨痣切除后皮肤缺损创面.结果:本组共27例,23例创面Ⅰ期愈合,发生感染4例,血肿2例,皮瓣血运障碍1例,扩张器外露2例,25例患儿随访7个月~2年,患儿及家属对功能与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儿童巨大黑素细胞痣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 2012年4月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5例肱骨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恢复肩关节解剖结构.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骨折愈合率97%,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9个月.1例延迟愈合,无感染、钢板断裂发生.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能够解剖复位肩关面,固定牢固,术后能够旱期功能锻炼.本组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认为是日前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赵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肿瘤科PICC护理记录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对PICC置管整体性,规范性的管理.方法:本文通过对患者入院到出院对PICC置管一个整体的评估、观察、护理的记录而对PICC置管制定各种护理表格.结果:PICC护理记录中存在的潜在的法律问题减少,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各种表格执行.结论:使PICC的整个护理过程有证可有循,有据可依,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

    作者:王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内镜微创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总结急性梗性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内镜微创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54例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经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54例患者平均年龄69.9±14.2岁,ERCP减压术后死亡率为0,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乳头出血1例.结论:早期积极行ERCP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护理上做好术前准备、病情观察、心理护理,为及时救治患者争取时间,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并保证术后尽早康复.

    作者:丁琛;丁伟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ERCP术后合并急性胰腺炎一例的护理体会

    内镜下逆行胰腺胆管造影(encoso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造影的技术.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目前已发展为融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微创内镜下介入技术,成为肝、胆、胰及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手段之一,它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重复性、疗效肯定等优点,深受患者欢迎,但该项操作技术是内镜介入治疗中比较复杂而疑难的技术,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行ERCP加EST取石术,有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术后胆系感染总的发生率为0.1%~20%,胰腺炎总的发生率为3%~20%,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延长住院时间,需要重症监护,甚至导致死亡,良好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必要条件.我科于2011年8月15日收治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并EST术后合并胆系感染,急性胰腺炎,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郭颖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901例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及术后感染引流物病原菌耐药性与干预措施

    目的:通过对1901例腹部外科患者感染性疾病及术后感染引流物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感染.方法:监测并分析2008~ 2011年1901例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及术后感染引流物病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1901例腹部外科感染病原菌中,分离率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4.6%)、大肠埃希菌(33.1%)、克雷伯菌属(6.0%);G+需氧菌361株,常见的依次为肠球菌属(41.8%)、葡萄球菌属(37.4%)、链球菌属(15.2%);厌氧菌中常见的依次为脆弱类杆菌(41.5%)和变形梭杆菌(30.6%);药敏结果显示,G-需氧菌对亚胺培南很敏感,达95%以上,多数对三代头孢菌素较敏感,有的甚至达74%以上;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均大于90%,厌氧菌对甲硝唑稳定敏感.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结论:医院应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避免耐药性进一步增长.

    作者:潘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医院内感染浅析

    目的:分析院内感染促发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流行,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对莱院四个月份院感率和入院患者各类标本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该院院感发生率5.3%,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且院内感染细菌分离及耐药性情况不容乐观.结论:应从多个方面重点防控院内感染.

    作者:赵丛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PICC置管后如何预防机械性静脉炎

    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rtral catheter)指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外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主要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等.PICC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护理不当,可产生一些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入术后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2],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拨管的危险,针对这一问题,将进行研究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教学医院关于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带教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临床实习是巩固理论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医院关于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带教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保证了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具有较系统的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检验操作技能,具备了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

    作者:陈秀敏;王富伟;孙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的危害.方法:对30例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选取健康孕妇30例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糖尿病组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危害很大,因此,应对所有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齐梦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隆鼻人路单侧鼻翼侧缘切口歪鼻矫正术

    目的:探讨歪鼻矫正并鼻中隔偏曲同期整形手术的治疗效果,改进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隆鼻入路单侧鼻翼侧缘切口,彻底分离鼻骨上覆盖组织,凿断两侧鼻骨与上颌骨额突结合部,凿开左右鼻骨中缝,复位骨折片,术中矫正弯曲鼻中隔,鼻腔填塞凡士林油纱条,外鼻固定.结果:本组42例歪鼻畸形术后随访6月~5年,外鼻形态和功能均获满意效果,有效率100%.结论:隆鼻入路矫正歪鼻畸形合并鼻中隔偏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新春;陈晓莉;王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综合医院儿科门诊预防医院感染的环节管理

    目的:加强综合医院儿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方法: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结果:通过各环节规范化管理,消除了院内感染的安全隐患.结论:综合医院儿科门诊的监控与环节管理,体现了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

    作者:孙秀春;尹建春;乔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金属夹钳夹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的例数、72h内再出血以及出血停止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镜下注射联合金属夹钳夹术治疗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治国;苏汝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药物联合饮食调控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饮食控制联合药物应用与单纯口服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具有高Hcy血症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54例)、B组(58例),分别采用药物联合饮食调控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2周及4周后检测Hcy浓度.结果:A组、B组干预治疗4周,Hcy水平分别为12.23±3.72,18.84±3.90,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控制联合药物干预可更好的纠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作者:康玲伶;王莲;马征;高燕军;莱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术前访视表的改进与应用

    介绍作者医院改进后的术前访视表设计特点、应用方法和使用效果,提出一份设计完善、科学合理的术前访视表可以规范术前访视行为,规避手术护理风险,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护患双方的权益,希望本术前访视表能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王巧萍;孙丽;董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分析的方法,研究门诊定期产检的600名孕妇,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于不同妊娠时期测定血β-HCG的变化并加以分析.结果:①正常妊娠孕妇妊娠8~12周血β-HCG明显升高,孕中晚期则维持在较低水平(P<0.01);②HDCP患者妊娠中晚期血β-HCG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升高(P<0.01),子痫前期组血β-HCG值又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③妊娠28 ~ 36周是HDCP的高发孕周,且易发展为子痫.结论:血β-HCG可以作为临床预测HDCP发生的有效检测指标.

    作者:吴云波;吴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按摩足三里联合莱菔子烫熨腹部治疗食道癌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按摩足三里联合莱菔子烫熨腹部用于食道癌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0例食道癌手术后患者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按摩足三里联合莱菔子烫熨腹部,2次/天,每次10 ~ 15min,连续3~5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结果: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按摩足三里联合莱菔子烫熨腹部能有效促进术后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作者:孙秀红;周云慧;岳淑玲;贾瑜淑;隋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巴戟天对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巴戟天对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血清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安静对照组、安静药物组;训练对照组、训练药物组;恢复对照组、恢复药物组,每组10只.通过建立灌服巴戟天提取液的小鼠递增游泳训练与力竭游泳实验模型.测定训练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并分析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变化.结果:训练药物组小鼠较训练对照组游泳至力竭时间至显著延长,训练药物组小鼠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而训练药物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与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经过24h恢复后,恢复药物组小鼠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恢复对照组(P<0.05),而恢复药物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与肝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恢复对照组(P<0.05).结论:巴戟天能显著提高训练小鼠的运动能力和肝组织抗自由基氧化的功能,服用巴戟天可减轻运动所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小鼠的伤害,改善运动对肝脏细胞的损伤,对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龙碧波;张新定;赖月娟;徐海衡;陈猛醒;胡金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视化管理研究

    通常我们将那部分可能发生或是已经发生,可能或是已经对社会大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与原因不明的群体性疫病,加上重大性的职业中毒与食物中毒,以及其他涉及到危害社会大众健康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称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有着形成原因多样性、结构分布差异性、蔓延传播广泛性、不利影响复杂性以及防治治理综合性等多个方面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存在极大的难度.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视化管理为研究对象,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构成情况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视化管理功能分析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视化管理运行分析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可视化管理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及其运行在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与控制质量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作者:温晓燕;王蕴;杨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士静脉穿刺操作戴手套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番禺区多间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对静脉穿刺时戴医用手套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及分析,探讨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率的有效办法,以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避免护士职业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番禺区500名临床一线护士关于职业防护有关知识的掌握及静脉穿刺时戴手套的情况.结果:未能完全掌握职业防护有关知识的护士达33.3%,认为静脉穿刺时戴手套无必要及无所谓的达35.2%,静脉穿刺时仅有16.5%的护士总是戴手套.结论:为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时的戴手套率,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建议医院要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及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加大宣传力度,为护士的职业防护提供支持及方便.

    作者:陈永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治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16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体温、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大便镜检病毒.结果: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治疗组治愈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86.9%,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短,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快,大便镜检病毒恢复阴性,两组比较差值得临床推广异显著,P<0.01.结论: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有效.

    作者:高丽艳;马利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