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灶性癫痫缺省模式改变的功能连接磁共振成像研究

陈志立;卢光明;张志强;钟元;谭启富;孙康健;田蕾;黄伟;朱建国

关键词:癫痫, 局灶性,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评价局灶性癫痫患者缺省模式网络(DMN)的异常改变.方法 选取33例局灶性癫痫患者的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根据致痫病灶与缺省模式脑区的关系,分为两组:位于DMN脑区的10例,位于与DMN相反的外在系统脑区23例.以癫痫灶为种子点,采用基于回归模型的功能连接算法进行全脑的相关计算,观察DMN.以一组年龄、性别配比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癫痫灶位于DMN脑区内的10例患者,其中7例癫痫灶与DMN脑区表现为相位上的负相关,1例与DMN脑区部分负相关,2例呈正相关但连接度较对照显著减低.另外一组23例患者中,18例致痫灶与DMN脑区负相关,但相比正常人连接度降低,2例正相关,3例部分负相关.结论 致痫灶持续痫电发放干扰了正常的DMN,这一现象在局灶性癫痫普遍存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脾梗死2例报告

    病例1,男,63岁.因左上腹无诱因出现疼痛4天就诊,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平卧加剧,坐位缓解.超声检查(图1):脾厚58 mm,长150 mm,脾内中上部见48 mm×20 mm、56 mm×45 m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晰,内部呈网状,周边呈不规则稍高回声;CDFI示:低回声区无彩色血流;肝、胆、胰未见异常回声.超声提示:脾大,脾内多发病灶,考虑脾梗死可能.外院CT检查提示:右髂动脉起始部血栓形成.本院CT检查提示:脾大,脾脏大面积梗死及右肾部分梗死,右髂总动脉狭窄.

    作者:敖萍萍;哈斯;房秀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超声诊断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1例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价值.方法 收集11例ALCAPA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心血管造影和手术结果相对比.结果 10例ALCAPA超声心动图表现:二维显示左冠状动脉在主动脉根部缺如、右冠状动脉扩张、左心室乳头肌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冠状动脉与肺动脉连接的异常血流信号,8例患儿有丰富的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无创、实时显像、动态观察等优点,可早期诊断ALCAPA.

    作者:郁怡;倪金洪;高玲玲;吴力军;孙锟;陈树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的方法及评价超声检查在监测VX2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超声引导下将VX2肿瘤组织块接种于兔肝脏内,接种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于接种后10、14、21 d行超声检查,并于检查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 兔VX2肝肿瘤接种成功率为95.83%(23/24),超声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其周边血供丰富,中央血供稀少;各组超声所测肿瘤直径与病理所测直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方法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

    作者:李远竞;刘颖;沈维红;韩琳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密度口服阳性对比剂对PET/CT图像质量及标准摄取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密度口服阳性对比剂对PET/CT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 60例PET/CT显像患者,显像前常规口服浓度为2%的泛影葡胺1000 ml,其中14例患者肠道内发现多处高密度残留钡剂.所有患者均同时采用CT及137Cs两种衰减校正方法,分别重建CT衰减校正(CTAC)、137Cs衰减校正(CsAC)图像.选择所有患者胃肠道内泛影葡胺充盈区、无对比剂充盈区、臀部软组织区以及14例患者高密度钡剂充盈区勾划感兴趣区(ROD.比较各感兴趣区CTAC和CsAC的平均SUV差异.以及CTAC、CsAC的图像差异.结果 在所有正常软组织区、无对比剂充盈区以及泛影葡胺充盈区,CTAC和CsAC的平均SUV无显著性差异.在高密度残留钡剂充盈区,CTAC的平均SUV明显高于CsAC(t=3.451,P=0.018).其差异与CT值成正相关(r=0.445,P=0.021).比较所有图像,正常软组织、无对比剂充盈区、泛影葡胺充盈区CTAC和CsAC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在高密度残留钡剂充盈区.CTAC图像上可见FDG高摄取伪影,而CsAC图像为正常摄取.结论 低密度口服泛影葡胺对PET/CT显像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无明显影响,高密度钡剂可使PET/CT的sUV明显高估,且可出现不同程度的FDG高摄取伪影.

    作者:黄克敏;冯彦林;贺小红;余丰文;刘德军;温广华;袁建伟;杨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血管内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

    目的 报告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重构及斑块稳定性诊疗的体会.方法 使用血管内超声观察236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78例,稳定型心绞痛(SA)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97例.结果 SA组以稳定的纤维斑块为主,UA和AMI组以不稳定的软斑为主;UA和AMI组的偏心指数明显高于SA组(P<0.05).UA组和AMI组以正性重构为主.结论 IVUS能更准确观察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特点,观察冠状动脉管腔的形态及狭窄的严重程度,对冠心病诊断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宇辉;陈明;刘怡;张波;苗爱雨;罗淮;Robert J.Siegle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兔VX2乳腺癌T2首过MR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应用MR灌注成像动态观察兔VX2移植型乳腺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评价MR灌注成像(PWI)在反映乳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价值.方法 建立20只新西兰大白兔乳腺VX2瘤模型,随机排列成A、B、C,D 4组,分别于肿瘤种植后9、14、21、28天进行T2*WI的PWI,根据MR T2*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对肿瘤大信号强度下降率和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作为参数用于肿瘤灌注的定量分析,观察其变化规律.取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CD31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将MR灌注参数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组VX2移植型乳腺癌的大信号强度下降率明显高于A、C、D组(F=5.93,P<0.05).结论 MR灌注成像参数与MVD相关,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作者:袁蕾;朱斌;张冰;李茗;樊祥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诊断主动脉弓离断1例

    患者,男,7岁.以发现心脏杂着8个月就诊.查体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III/6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余末见阳性体征.

    作者:蒲英杰;王岳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光学分子影像学及其应用

    光学分子影像学是一种快速发展的牛物医学影像技术,它可以利用生物自发光或荧光蛋白或荧光染料,在分子和细胞层面上对在体的特定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光学分子影像学同磁共振、核素成像等技术相比,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成像价格低、近红外荧光穿透力强等优点.光学对比剂,特别纳米颗粒、纳米壳和量子点发展迅速.近红外(NIR)荧光染料标记的探针在转化到人类临床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当前光学分子影像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生物学、医学和药学中的应用.

    作者:石立兴;张继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大鼠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后脑缺血损伤的MR与病理对照观察

    目的 探讨大鼠心搏骤停和复苏后脑缺血损伤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SD大鼠20只,分为心搏骤停复苏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心搏骤停和复苏机械装置,行心室致颤和复苏,后者行手术操作,不致颤和复苏.复苏组在复苏前及后,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1 d、3 d、7 d、14 d,行MR T1wI及T2WI检查,观察脑组织信号强度变化,并测量脑组织与肌肉信号强度比及脑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复苏组MR表现为双侧海马及颞叶局灶性异常信号区,而对照组未见异常信号.1~7 d复苏组海马缺血损伤T1WI及T2WI信号强度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2、0.00~0.04<0.05).其改变在1~3 d达高峰,14 d逐渐恢复正常.颢叶缺血损伤T1WI信号强度比在1~3 d、T2WI信号强度比在1~7 d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1、0.00~0.03<0.05),其改变在1~3 d达高峰,7 d逐渐恢复正常.脑缺血损伤后24 h海马CA1、CA3、DG区和颞叶皮层等部位即出现死亡细胞,7 d时达高峰.DG区死亡细胞相对于海马其他区及颞叶皮层较少,而海马CA1区则相对其他区为多.结论 大鼠脑复苏后颞叶及海马发生缺血损伤,海马部位较颞叶持续时间长,MR可动态反映复苏后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和损伤程度,可作为心搏骤停和复苏后全脑缺血损伤评价的有效手段.

    作者:成丽娜;沈君;符岳;段小慧;钟小梅;黄子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模拟心率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模拟心率对心电压过低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 对29例心电压过低患者,经呼吸训练,获取屏气后心率平稳期的时间和心率值,设置模拟心率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 29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共计290段冠状动脉,其中129段冠状动脉显示为优,107段冠状动脉显示为良,优良率达到81.38%;屏气后扫描和屏气≥8 S后扫描2组图像质量的优等率分别为27.78%、52.00%,X2检验P<0.05,两组图像优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模拟心率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夏迎洪;刘红艳;王艳;任永芳;张林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磁共振诊断及预后判断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常造成永久性痉挛运动障碍(脑麻痹),学龄期25%~50%的患儿表现出广泛的认知和学习障碍,是常见的早产儿脑损伤.影像学是白质病变的确诊依据.本文对WMD的MR诊断和预后判断做一综述.

    作者:祁英;王晓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多普勒频谱特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关系

    目的 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及血流速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50例确诊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按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分析患者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及收缩期血流速度,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椎动脉Ⅰ度窃血多普勒频谱主要表现为收缩中晚期流速下降;椎动脉Ⅱ度窃血主要表现为收缩期血流反向;椎动脉Ⅲ度窃血主要表现为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均反向.②与轻中度狭窄组比较,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组及闭塞组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且以闭塞组更为明显;与轻中度狭窄组比较,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组及闭塞组健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加.结论 患侧椎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可以间接反应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

    作者:孙丽萍;刘润秋;唐杰;郭小霞;王真;温朝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双异位甲状腺并多发囊腺瘤1例

    患者,女,44岁,右颈部包块进行性长大20年余,气紧、吞咽梗阻5年余入院.查体:右颈部见一融合性包块,质硬、界清、无压痛,气管受压向左移位,甲状腺肿大,质中.CT示:右颈部多个大小不等肿块,边界较清,密度不均,内见大小不等囊变区,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并见粗大引流血管回流入颈内静脉,甲状腺右叶结构不清(图1).延迟2 min肿块强化消退,内见多发斑点及弧形高密度钙化(图2),考虑为血管瘤可能性大.DSA:右颈部见增多、粗细较规则的网状血管,呈多个大小不等团状分布,静脉回流无明显提前;甲状腺右叶明显增大,将气管向左推挤,考虑为右颈部多发血管瘤.需除外富血供良性肿瘤.

    作者:陈光祥;姜梁;黄新文;唐光才;漆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脂肪肝的磁共振检测与对照分析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和氢质子波谱分析对脂肪肝定量榆测的影像技术和临床廊用.方法 收集弥漫性脂肪肝病例27例,同期进行体重指数(BMI)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化验以及(CT、MR检查和氢质子波谱分析(1H-MRS).CT平扫计算肝/脾CT密度比值(L/S)MR检查包括T1WI快速梯度回波(TFE)序列同相位(IP)和反相位(OP)双扫描,T2WI采用快速自旋同波(TSE)序列和谱线衰减翻转恢复序列(SPAIR)脂肪抑制技术.应用图像分析软件MRIcro测定T1WI,T2WI各图像上的MR信号值.分别汁算肝脏脂肪含量.1H-MRS应用单体素PRESS序列,采用jMRUI软件包测定水峰和脂质峰峰值,计算肝细胞内脂肪含量.结果 MR T1WI IP/OP序列、T2WI TSE/SPAIR序列和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与CT测定的L/S比值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85(P<0.0001)、-0.71(P<0.0001)和-0.47(P=0.014).血清ALT与CT、MR检查和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MRI和氧质子波谱分析是脂肪肝定量诊断的有效检测办法;1H-MRS能够更精确地反映脂肪肝的严莺程度.

    作者:钟唬;陈洁;程杰军;王文晶;李磊;姚秋英;李岚;路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放射冠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磁共振成像定量研究

    目的 评价单侧放射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相关的大脑半球激活部位和偏侧化指数及其与Fugl-Meyer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例正常志愿者与12例单侧放射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检查.试验采用Block设计,运动任务为顺序对指任务.采用SPM2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计算不同感兴趣Ⅸ激活体素数目及偏侧化指数(LI).结果 梗死部位位于单侧放射冠的患者脑部激活范围较对照组广泛,表现为双侧运动传导通路的激活;左侧颢叶的激活出现在所有卒中组,而未出现在对照组.双侧大脑半球、初级感觉运动区(SMC)、第一躯体运动区(M1区)的LI在对照组与卒中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2;P=0.008);在卒中组,LI(半球、SMC、M1)与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33,P=0.618;r=0.558,P=0.059;r=0.297,P=0.348).结论 单侧放射冠脑梗死后,与运动任务相关的脑区激活范围存在明显偏侧化现象;偏侧化程度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状况无显著相关性;左侧颞叶的激活可能在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执行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郑作锋;戴建平;艾林;董可辉;邢德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大块骨质溶解症1例

    患者,女,26岁.右肩关节胀痛,活动障碍5个月.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关节胀痛,活动障碍,右臂肿胀.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病史.无遗传史.体检:右肩关节宅虚,未扪及肱骨头,Dugas征阴性.无压痛,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外展45°,右卜肢感慌较左上肢减弱,右桡动脉搏动可.

    作者:陈华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局灶性癫痫缺省模式改变的功能连接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 评价局灶性癫痫患者缺省模式网络(DMN)的异常改变.方法 选取33例局灶性癫痫患者的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根据致痫病灶与缺省模式脑区的关系,分为两组:位于DMN脑区的10例,位于与DMN相反的外在系统脑区23例.以癫痫灶为种子点,采用基于回归模型的功能连接算法进行全脑的相关计算,观察DMN.以一组年龄、性别配比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癫痫灶位于DMN脑区内的10例患者,其中7例癫痫灶与DMN脑区表现为相位上的负相关,1例与DMN脑区部分负相关,2例呈正相关但连接度较对照显著减低.另外一组23例患者中,18例致痫灶与DMN脑区负相关,但相比正常人连接度降低,2例正相关,3例部分负相关.结论 致痫灶持续痫电发放干扰了正常的DMN,这一现象在局灶性癫痫普遍存在.

    作者:陈志立;卢光明;张志强;钟元;谭启富;孙康健;田蕾;黄伟;朱建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低剂量水合氯醛镇静对儿童视觉区BOLD-fMRI反应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

    目的 通过自身对照的方法探讨低剂量(30 mg/kg)水和氯醛镇静对儿童视觉区BOLD信号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名健康儿童分别在清醒闭眼和121服水合氯醛(30 mg/kg)镇静的状态下行fMRI检查,视觉刺激用2 Hz闪烁光,fMRI数据采用SPM2软件进行后处理(ROD,分别计算清醒状态与镇静状态的brodmann(BA)17,18,19区的激活像素数目、HRF峰值信号变化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镇静状态视觉区的激活像素显著小于清醒状态.在所检查的12名儿童中,有5名清醒儿童HRF信号变化率为负值.除2名没有进行镇静状态下试验的儿童外,镇静组和非镇静组原始视觉区的激活像素数目和HRF信号变化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剂量(30 mg/kg)的水合氯醛镇静对儿童原始视觉区fMRI的视觉刺激检查结果无显著影响.

    作者:刘娜;范国光;于兵;郭启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共18例,病变位于肺部6例,肝脏1例,脾脏2例.胆总管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上颌窦2例,浅表软组织4例.4例患者行CT平扫,14例平扫后行单期或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肺内病变2例为中央型.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物;4例为周围型,其中3例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肿物,1例表现为边界光整的小结节.肺外病变CT表现为不同部位的实性肿物或结节.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尤其对肺内病变有一定价值,后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李蒙;吴宁;林冬梅;罗德红;戴景蕊;周纯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富含脂肪结构的不典型肝细胞肝癌1例

    患者,男,67岁,右腹部胀痛6月余,袖珍室检查:AFP112.5ng/ml(正常值≤7.0ng/ml).超声检查见肝脏增大,右肝前后径15.9cm.表面欠光滑,实质回声不均匀,肝内见多发高回声,较大的病灶大小约为15.2cm×13.6cm,边界不规则,其内回声不均匀.

    作者:胡立斌;黄振国;任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