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洪;曾庆思;邓宇;刘莉;林翰菲;张超亮;岑人丽
目的评估直肠内超声诊断(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直肠癌45例.观察肿块大小、形态、回声、方位、浸润周径、深度及邻近组织脏器受累.结果45例中,TRUS检出42例;超声分期(uT)与病理分期(pT)相符32例,符合率76%.TRUS所测肿瘤长、短径与pT无明显关系(P=0.083、0.499),而侵犯周径则与pT有关(P=0.015).结论对于多数直肠癌患者,TRUS是其T分期的有效手段;难以判断肿瘤浸润深度时,结合侵犯周径可提高分期准确性.
作者:范秀萍;黄铁汉;朱强;肖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技术比较中文双字真词与假词的认知加工的脑机制.方法14名大学生在MR扫描过程中执行词汇判断任务,用视觉方式随机呈现120个双字词,其中真、假词各60个.结果真、假词的判断激活了相似的包括双侧额下回,颞中回,梭状回和舌回,双侧缘上回,丘脑等区域.其中,左侧额下回(BA44/45区)在假词条件下的激活强度显著高于真词.结论左额下回可能与语音存贮、行为选择或调控注意有关.
作者:杨凌云;肖壮伟;刘西瑞;翁旭初;张学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MSCT)与超声左心容积数据的对比,初步探讨MSCT定量评估左心功能在心容积数据方面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2例8 h内同时进行了MSCT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对比MSCT自动测量与手工测量值的相关性,MSCT自动测量与超声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MSCT左心容积各组数据自动与手动测量结果相关性高(r>0.98,P>0.05);MSCT自动测量与超声测量结果相关性良好(r>0.90,P>0.05).结论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获得的自动与手动左心容积数据准确性高,可用于临床诊断.
作者:朱巧洪;曾庆思;邓宇;刘莉;林翰菲;张超亮;岑人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应用CDFI和CDE观测乳腺肿块的血流特点,评价其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CDFI和CDE检测145个乳腺肿块,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按肿块大小分为Ⅰ组(直径>2.0 cm)和Ⅱ组(直径≤2.0 cm).观察肿块二维和彩色血流特点并用频谱3个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CDFI显示:恶性肿块血流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Ⅱ组乳腺良、恶性肿块SPV、PI、RI均有显著差异,Ⅰ组则不明显.②CDE显示:血流检出率恶性高于良性,良性肿块以0型或Ⅰ'型为主,多表现为环绕、点线状血流;恶性肿块以Ⅲ'型或Ⅳ'型为主,表现为穿入、转折和增粗分叉.③联合应用CDFI与CDE对两组肿块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24%、86.67%、91.67%和93.94%、85.00%、89.04%,明显高于单独应用CDFI或CDE.结论乳腺癌的CDFI和CDE血流检出率均高于良性;SPV、PI、RI可作为小乳癌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联合应用CDFI和CDE能够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作者:殷哲煜;田家玮;陈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应用RT-3DE测量22例中老年女性(其中高血压病12例,健康志愿者10例)舒张末期左心室心肌质量,同时从10健康志愿者中抽取8例行心脏磁共振(CMRI)检查并定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心肌质量.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获得了具有清晰内、外膜边界的左心室三维图像;RT-3DE测量高血压病组左心室心肌质量为(100.86±16.95)g,对照组为(87.12±11.35)g,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对照组中抽取的8例健康志愿者左心室心肌质量RT-3DE测值为(84.42±7.49)g,CMRI测值为(82.43±6.95)g,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P=0.01).结论RT-3DE是一种可行的、准确的评价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新方法.
作者:张嬿;唐红;彭瑛;宋彬;饶莉;吴进;解俊敏;黄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年5月以来的4例四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中男2例,女2例.年龄4~59岁,平均19岁.
作者:游宇光;任苓;葛贻珑;谢谨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女,46岁,因上腹部胀感来我院要求做肝胆胰脾超声检查,结果上述受检脏器均未见异常回声,嘱患者饮水500 ml,行胃超声检查,胃内亦未见异常回声,但在液体充盈的十二指肠球降部可见一大小为2.6 cm×1.2 cm的梨形团块样实性均质中等回声,边缘较规整,轮廓较清晰,基底部可见一窄蒂与十二指肠后壁相连(图1),当振动探头,该实性回声在十二指肠腔充盈的液体内有轻微摆动现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显示:实性回声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降部实性占位(息肉可能性大).随后施胃镜检查,亦发现上述病变,取活体组织送病理,病理诊断:十二指肠腺瘤性息肉.
作者:薛莉;史铁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女,17岁,左髂部疼痛2个月,CT及MRI提示左侧髂骨占位,考虑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X线提示骨质疏松.实验室检查:甲状旁腺激素(PTH):414.03 pg/ml;血清钙3.03 mmol/L;血清磷0.95 m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165 IU/L.
作者:李丽;张文云;郭瑞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流剪切力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力声像仪测量2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其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3±10.6)岁;同时测量该处血管的血流剪切力(τm),具体计算公式如下:τm=η×4×Vm/D.通过直线相关分析判定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剪切力的关系.结果2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平均血流剪切力为(16.3±4.6)dynes/cm2,明显低于于正常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下降的血流剪切力与增厚的内中膜厚度呈明显负相关(r=-0.74,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血流剪切力显著下降,下降的血流剪切力可影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对预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意义.
作者:庄磊;王伟娟;刘涛;赵云辉;杨向新;郑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CT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共54个病灶的CT表现,对强化幅度、均匀与否、形态等进行观察.同时取正常对照组平扫及增强各100例,计算平均大强化幅度,与病例组相比较.结果恶性组实性病灶的强化幅度明显低于良性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良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变增强后密度仍比较均匀,良性病变更多见不均匀强化.囊实性病灶的定性仍然有一定困难.结论CT静脉造影剂增强扫描,对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帮助.
作者:侯振亚;曹崑;唐光健;王霄英;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人体系统变质量力学模型和人体系统变质量块体动力学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人体系统变质量体动力学普遍定理研究.主要内容有人体系统变质量体的动量定理;人体系统变质量体相对定系原点的动量矩定理和人体系统变质量体相对定系的动能定理,为人体系统变质量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和数字人体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定量组织速度(QTVI)及应变率成像(SRI)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11只开胸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缺血状态(LAD狭窄50%,75%,100%).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组织速度图,用QTVI及SRI软件分析左室各节段纵轴方向上收缩期QTVI及SRI曲线的变化.结果非LAD节段:缺血状态下各项指标较基础状态无显著改变.LAD节段:与基础状态比较,LAD狭窄50%时收缩期峰值速度(Vs)略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peak)显著减少或矛盾运动(P<0.05).LAD狭窄75%时Vs及SRpeak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LAD狭窄100%时,SRpeak几乎接近基线水平.结论QTVI及SRI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局部功能异常的方法.
作者:林萍;任卫东;夏稻子;刘长宏;武俊;王月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来模拟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术的方法.在术前模拟封堵治疗结果,以选取合适的封堵器或判断是否适合做封堵手术.方法对病小儿心脏用超声三维数据体绘制的方法进行可视化,同时用三维建模技术模拟封堵器以及其在房间隔缺损中的形态.结果超声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清晰地看到房间隔缺损的形态以及大小,而利用模拟技术可以任意选择封堵器的大小并显示封堵术的结果,在术前对医生的判断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讨论本文提出的方法显示速度快,且三维显示清晰准确,可以作为介入治疗术前指导的辅助手段.
作者:赵暖;方慧敏;余建国;洪雯静;孙锟;王威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脏射频消融前后大鼠外周血及肝脏局部组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射频后1周组、射频后2周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射频后1周组及射频后2周组分别在射频后1周及2周处死,对照组不做射频即处死,取外周血及射频灶周边0.5 cm范围内肝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肝组织),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及射频灶周边肝组织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IL-10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的外周血IL-10表达水平为94.8333±3.5388.射频后1周为88.96±5.7230,射频后2周为63.08±13.7723,射频后2周组与对照组比较IL-10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射频后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对照组大鼠的肝组织IL-10表达水平为94.9333±2.0817.射频后1周为93.3400±2.1652,射频后2周为72.9400±10.4677,射频后2周组与对照组比较IL-10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射频后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射频消融后大鼠外周血及射频灶周边肝组织IL-10表达水平降低,推断RFA可能削弱IL-10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抑制作用.
作者: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盏憩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静脉尿路造影诊断的18例肾盏憩室患者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并对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肾实质内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囊性水样低密度灶,密度均匀,15例囊底部可见并发的结石影.增强扫描病灶密度均匀增高,CT值超过25 Hu,并形成液-液平面,延时扫描病灶内液面升高或病灶完全被对比剂充填,并且持续很长时间.结论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肾盏憩室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准确地与其他肾脏疾病相鉴别,是诊断肾盏憩室的重要手段.增强延时扫描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
作者:杜丽洁;李键丁;张利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ER-fMRI)方法研究Stroop任务的执行加工成分及其相应的神经机制.方法对16例右利手的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冲突试次分别占不同比例的两种任务条件的Stroop色词-颜色命名任务.其中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30%,一致试次占70%;另一种任务条件冲突试次占70%,一致试次占30%;,同时采用Phillips 3.0 T成像系统,采集其脑部的fMRI数据,图像后处理和分析采用SPM5分析软件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16例被试者中12例的资料符合研究条件而被采用.①两种Stroop任务条件的脑激活区域没有差别,与有关实验结果类似.②被试对两种任条件中的冲突试次分别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冲突和策略加工,高冲突、低策略条件表现为左侧前扣带回(ACC),双侧VLPFC,双侧额极,双侧视区,左侧中颞叶,右侧顶下小叶(IPL),双侧小脑激活增强;高策略、低冲突条件右侧DLPFC,左侧SMA,右侧岛叶,双侧梭状回,右侧丘脑激活增强.③高抑制加工相应于VLPFC激活增强.结论揭示认知控制加工需要扣带-前额通路在内的PFC内不同亚区的功能协同,支持DLPFC和ACC的功能分离,提示抑制功能可能与控制加工分离.
作者:彭淼;郭启勇;刘加成;于兵;孙宝海;权松民;范国光;韩继阳;王玉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不同G/S分期与脾脏指标的关系.方法361例慢肝患者根据肝穿结果分为无肝 纤维化(S0)到肝硬化(S4)五期,按炎症分为G1~G4四级.对照组104例为体检健康者.比较慢肝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慢肝不同G/S分期之间脾脏指标的差异.结果慢肝组与对照组脾脏大小、脾动静脉内径以及脾血流量差异有显著性,且慢肝组均大于对照组;G分期之间脾脏大小、脾静脉内径以及脾动脉大速度差异有显著性,且随G分期增高而增大;S分期之间脾脏大小、脾静脉内径与流速、脾动脉阻力指数差异有显著性;不同炎症活动度之间脾脏大小、脾静脉内径以及脾动脉大速度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炎症程度越重诸数值越大;脾脏厚度与脾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0.447.结论慢肝患者脾脏增大,脾动静脉内径增宽,脾血流量增多,且随G/S分期增高而增高.脾脏大小、脾动静脉内径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
作者:葛辉玉;王金锐;苗立英;孟繁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例1,男,27岁,左眼胀痛、头痛、头昏7天.专科查体:左侧眼球外突,向外侧移位;鼻腔成分稍充血、无肿胀,左侧中鼻道隆起,中鼻甲水肿,中鼻道有少许分泌物,通气差,鼻中隔向右轻度偏曲,右侧中鼻道无分泌物,双下鼻甲肥大,左侧明显,左侧筛窦区有压痛.
作者:杜海峰;刘禄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多层螺旋CT(MSCT)胸部扫描剂量的程度,以及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受检者随机等分成两组(管电流调制组和管电流恒定组).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毫安秒(mAs).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级进行评判,并记录评价结果.数据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管电流调制组有效mAs为(87.69±2.74)mAs,较恒定组(100 mAs)降低约12%(P<0.001).管电流调制组CTDIw(6.16±0.23 mGy),明显低于恒定组(7.0 mGy)(P<0.001).管电流调制组DLP(202.03±18.27mGy·cm)约为恒定组(230.13 mGy·cm)的87.7%(P<0.001).相同扫描条件和图像后处理方式下,管电流调制组的图像质量不仅未降低,而且还可选择性地改善(P>0.05).结论管电流调制技术可有效降低CT剂量,并不牺牲图像质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李真林;杨志刚;郭应坤;余建群;李媛;陈宪;谈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新兴的基因阻断技术,它通过双链RNA分子的介导,特异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从而导致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自1998年首次报道以来已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迄今,在果蝇、线虫、锥虫及一些哺乳动物中都相继发现存在RNAi现象,提示其具有进化保守性.近8年来,研究者对RNAi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研究,预示RNAi有望成为今后分析人类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并将在人类疾病的基因表达显像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萌;王荣福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