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莉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意义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外伤性肝破裂中,非手术治疗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7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因患儿腹痛加剧,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中转开腹,行肝破裂修补缝合治愈。结论:小儿外伤性肝破裂,病情重,变化快,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保守治疗中,如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出血增多,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作者:鲁广恩;陈志军;周共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方法、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产妇配合状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例数分别为34、16。观察组的孕产妇配合定期孕检,并且这部分患者在子痫前期采取了入院积极处理。对照组的孕产妇不进行定期孕检,患者在子痫前期也没有配合住院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妊娠结局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中有4位患者产生了不良妊娠结局,占11.76%。其中1位早产,3位产后出血。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产生不良妊娠结局,占31.25%。其中1例早产,1例胎盘早剥,2例产后出血,1例孕妇并发症。两组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50名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孕产妇死亡。结论:对孕产妇加强孕期管理,通过定期孕检等积极有效的一系列预防治疗措施,能够对患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起到改善妊娠结局的作用。
作者:邱海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其在骨科领域中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医生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关节镜及其配套设备的不断完善,内镜、腔镜设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组织工程技术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健康和美容提出的更高要求,促进和加速了以人为本的微创骨科的快速发展。
作者:胡振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医院药房调剂处方差错事故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的药房调剂差错登记本,分析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药房共发生调剂错误121例,其中,审核错误74例,调配错误43例,发药错误4例。错误主要集中在药品处方、剂量出错,收费出错等方面。结论:在调剂过程中,药学工作者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差错问题,提高调配人员技术水平,制定严格的处方调剂流程,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能有效减少调剂处方的差错事故,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王召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运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术中不同时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未行硬膜外镇痛,需行会阴侧切术且无手术禁忌症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运用1%利多卡因20 ml在胎盘娩出后会阴侧切缝合前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与皮下浸润麻醉。对照组运用1%利多卡因20 m l在会阴侧切前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与皮下浸润麻醉。观察会阴侧切缝合术中及产后会阴侧切伤口疼痛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利多卡因在胎盘娩出后、会阴侧切缝合前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熹湄;田海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放腹水后应用右旋糖酐组与传统治疗方法(限钠和不断增加利尿剂)(用量组)治疗难治性腹水的疗效。方法:对148例难治性腹水随机分为2组;A组:定期放腹水后应用右旋糖酐组,共70例,定期放腹水,并根据放腹水的量决定使用右旋糖酐的量(每放腹水l000ml ,输注右旋糖酐125m1);B组:传统疗法组:共78例,采用限钠和不断增加利尿剂的用量,达到利尿、消除腹水的目的,根据病情,部分病人间断使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结果:2组患者尿量增加、腹水消退时间、肝功能改善、住院日、疾病好转率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O .05),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的变化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放腹水后应用右旋糖酐治疗难治性腹水降低了治疗费用,减少了住院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孙培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小儿肺炎(Children pneumonia)是小儿多发病,严重威胁患儿健康,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三大因素之一[1]。我院儿科于2012年7~2013年6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佐治小儿肺炎92例。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明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唇腭裂修复术后患儿的哭闹进行长期临床观察及原因分析。引起患儿哭闹的原因有:切口疼痛;饥饿;喂养方式改变;腹胀腹痛;恐惧、缺乏安全感。针对以上五种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对策包括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使用自制喂奶器,腹部按摩,正确有效对患儿进行包裹,拥抱抚慰,大大降低术后哭闹频率,有效减轻修复术后患儿的痛苦,使手术创口得到更好的恢复。
作者:聂国丽;刘伟萍;耿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以肢体麻痹为主的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但又可以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可造成患儿肢体永久性瘫痪,甚至死亡。它能侵袭任何年龄人群,但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
作者:陈莲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哮喘灵片为慈利县中医医院生产的制剂品种,原质量标准中仅有显微鉴别。现根据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湖南省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工作方案的要求,对该品种进行了质量标准的深化研究,摸索了麻黄、黄芩的薄层色谱鉴别,在提高的质量标准中增加了麻黄、黄芩的薄层色谱鉴别。
作者:刘湘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与流行病学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与发病原因。方法:对我院近些年以来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发病之前出现不稳定心绞痛者为45例(50%)。发病之后未出现胸部疼痛者有18例(20%),多半患者发病之后表现为胸部气急、闷痛、呼吸困难以及上腹部疼痛等。本组90例患者中发病之后出现心律失常者为53例(58.9%),出现心力衰竭者为26例(28.9%),而出现心源性休克者则为8例(8.9%)。同时,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者年龄在51岁至70岁之间比较多见。本组患者发病原因主要为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以及饱餐等。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高峰年龄段在51岁至70岁之间,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以及饱餐均为其发病的诱因,同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2倍至3倍,还需要患者积极的防治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疾病,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劳累,而出现症状者则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作者:梁安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分娩镇痛的有效血药浓度。方法:选择分娩镇痛初产妇30例,鞘内首次注射舒芬太尼8μg ,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维持。当孕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分,Bromage评分≤1分时测定体内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记录30例孕妇的满意度。结果:30例孕妇基本满意为4例(13.3%),满意为26例(86.7%),不满意为0(0.0%);有效血药浓度为0.01 ng/ml~0.09 ng/ml ,中位数为0.041 ng/ml。结论: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给药维持分娩镇痛时,舒芬太尼有效血药浓度为0.01 ng/ml~0.09 ng/ml ,中位数为0.041 ng/ml。
作者:全伟斌;劳诚毅(通讯作者);王宗杰;黄卫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尿潴留。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行根治术的9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各4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再加尿潴留预防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有9名患者并发尿潴留,观察组则出现2例并发尿潴留,两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采取适当的预防护理干预,临床上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机率。
作者:殷姝;罗莉;谢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项操作,它是临床护理中迅速而有效的补液、抢救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求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出现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淤血,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等,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戴香;冯翠萍;黄小华;陈小华;王建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6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分别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 -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功能转氨酶、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踝肱指数(ABI)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 T )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总胆固醇(5.83±1.14vs6.21±1.25,p<0.05),甘油三酯(1.73±0.55vs2.40±0.67,p<0.05),低密度脂蛋白(2.64±0.60vs3.72±0.58,p<0.05)及高敏c反应蛋白(4.68±1.52vs8.22±1.22,p<0.05)明显降低,而ABI值(0.88±0.18vs0.72±0.20,p<0.05)升高明显,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 T )明显下降(1.30±0.26 vs1.50±0.2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大血管病变,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作者:于惠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位居第二位,属于中国传统医学中“泄泻”范畴,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情严重者如不即时治疗,可因脱水、电解质紊乱酿成严重后果;病程迁延易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及健康。2012年1月~2013年8月我科应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斌;罗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评价。方法:利用相关的检索词汇,获得有关口服茶碱类药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相关资料,使用专用的系统分析评价软件分析口服茶碱类药物的疗效评价。结果:收集36份随机抽取的资料对比研究,将口服茶碱类药物与其他口服药物相比较,例如安慰剂和B受体激动剂,或是吸入皮质激索以及色甘酸钠等,本文主要是茶碱类药物与安慰剂使用的对比研究。结论:口服茶碱类药物在治疗小儿哮喘时,在足够疗程和剂量前提下可以缓解哮喘的症状,不易复发。
作者:韩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共计150mg后,继之通过阴道放置米索0.6mg及口服米索0.6mg两种各50例对照。结果:两组用法成功率大于90%,但阴道放置米索较口服组药物反应小,且出血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腰椎退行性变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不稳、滑脱,导致腰背部长期慢性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 ,Dynesys))是一种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后路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可维持或恢复腰椎节段间正常运动和矢状面对线,而且对邻近节段无不利影响。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对收治的35例退行性腰椎疾患行 Dynesys 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义璇;潘瑛;吴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可靠,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何冠;邓秀琴;江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